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

楊延麟性格雖直,但絕不是蠢貨,聽到盧象升準備勸諫皇上召林純鴻入京後,趕緊勸阻道:“總督大人,萬萬不可!林純鴻狼子野心,路人皆知,雖然暫時顧忌民心,不會趁機作亂,但是,一旦他率兵進入京師周遭,即便殺退了韃子,也是後患無窮。屆時,林純鴻在朝廷眼皮子下擁兵自重,驕橫跋扈,請問總督大人如何自處?”

楊延麟的脾氣甚對盧象升的胃口,來到軍營,不過數日,就與盧象升相交甚深,所以,這番話說得實在,並無一分誇大或者閃爍其詞。當楊延麟說了這番話後,見盧象升無絲毫放棄之意,接着勸道:“楊嗣昌之所以對皇上不加勸阻,就是擔心將來無法承擔後果。總督大人,請聽下官一言,召林純鴻進京,只能皇上主動提起,任何人都不能提起,總督大人更不能!”

盧象升苦笑數聲。他想到了楊嗣昌的父親楊鶴,當年,還不是朱由檢首肯對陝西之賊進行招撫,但是招撫失敗後,朱由檢卻委過於楊鶴,將楊鶴論罪戍邊。攤上這樣一個習慣於委過於人的皇帝,並不是臣子的福氣。盧象升也正是出於對朱由檢的瞭解,方纔揣測自己很可能被凌遲處死。

不過,作爲臣子,這些話當然說不出口,只能放在心裡,不讓任何人知曉。

盧象升思索良久,雖對林純鴻信心有點不足,而且認識到自己有可能因爲此事身敗名裂,但盧象升毫不退讓,擲地有聲地說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楊延麟本就是個砥礪品行的偏執狂,聽到盧象升決然之言後,不免熱血沸騰,斷然道:“天下可以沒有楊延麟,但不能沒有總督大人,奏章由下官來上!”

盧象升搖頭道:“不必!本督雖百無一用,但還有點虛名,皇上當會重視。”

楊延麟感慨萬千,盯着盧象升清瘦的面孔,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崇禎十年十月十五,盧象升上奏章,勸諫朱由檢速速調荊州軍入京勤王。此奏章一經傳開,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把早就暗流洶涌的朝廷攪得一塌糊塗。

對滿清韃子的入侵,朝堂之臣大多保持強硬態度,如楊延麟、黃道周輩,如過江之鯽,充斥滿堂。如楊嗣昌、高起潛輩,一直都是少數派。朱由檢之所以令盧象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承受不了朝臣的壓力,也是原因之一。

絕大多數強硬派,也就是出於憤怒,過過嘴癮而已,因此,用什麼力量作戰、能不能戰而勝之,皆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奏章之中,左一句調天下兵馬、右一句召集天下兵馬勤王,一點用處都沒有。

這幫人出於對林純鴻的恐懼和厭惡,絕不願意看到林純鴻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晃來晃去。因此,他們對朱由檢禁止荊州軍跨越聊城、廣平一線舉雙手贊成。

但是,現在盧象升以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的身份,突然提出要召集林純鴻進京,直接將他們可憐的自尊擊得粉碎。朝堂短時間內幾乎陷入失聲之中。

朱由檢看到盧象升的奏章後,倒是非常理解盧象升缺兵少糧的苦衷,既不斥責,也不贊同,只是將奏摺留中不發。

朱由檢的態度,激怒了一些以“天下爲己任”的臣子,紛紛上奏摺痛斥盧象升。其中,以黃道周的言辭最爲激烈,說什麼朝廷每年耗費大量銀子養軍,到頭來,卻要去依靠居心叵測的軍閥,“天下武將,寧不羞乎?”

原本,黃道周前段時間痛斥楊嗣昌、高起潛,對盧象升頗多讚賞。現在,黃道周筆鋒一轉,說盧象升應該知羞知恥,不該把希望寄託在林純鴻身上,讓人大跌眼鏡。

盧象升對這些當然瞭如指掌,卻安之若素,日夜苦等朱由檢的回覆。

朱由檢的回覆沒有等到,倒是等到了多爾袞兵鋒直指懷柔的消息。軍情緊急,盧象升不待宣府、大同、山西三總兵兵到,僅僅率領五千余天雄軍,赴懷柔迎敵。

哪想到,多爾袞壓根沒有與盧象升作戰的意思,令博洛率兩千騎兵纏住盧象升,自己親率主力迅速南下通州,與嶽託大軍匯合。

旌旗招展,人吼馬嘶,五萬餘精銳士卒齊聚通州,氣勢迫人。這些職業強盜經過月餘的行軍、作戰、劫掠,收穫頗豐,糧草、金銀堆積如山,擄掠的漢人超過五萬餘人,皆被繩子串在一起,形容枯槁。

所有的士卒無不士氣高漲,期待着擴大劫掠範圍。多爾袞志得意滿,顧盼神飛,頗有點不可一世之態。自與嶽託匯合後,多爾袞便是最高統帥,嶽託也得聽其命行事。

五萬大軍深入敵境作戰,僅靠探哨偵察,顯然無法獲取戰略級情報。依靠着漢人中的一些敗類,滿清韃子自有一套情報獲取體系。諸如朱由檢在迎戰、避戰之間左右搖擺,楊嗣昌與盧象升爭鬥不休之類的消息,多爾袞倒是瞭如指掌。

入夜,俘虜營中,哭聲不斷,四處都是唉聲嘆氣的聲音,間或有烈性的漢子受不了韃子的驅策,暴力反抗,被韃子打得四處翻滾,慘嚎不斷。

甚至還有些韃子直接衝入俘虜營,槍頭所指之處,將膽敢露出不忿之色的漢子直接挑翻在地,鮮血橫流,漢人俘虜無不掩面。

與俘虜營截然不同的是,韃子軍營中,到處是篝火,韃子們軍紀嚴整,軍營中幾乎難以聽到喧鬧之聲。防守最爲嚴密處,幾乎連咳嗽之聲都難以聽見,那裡便是多爾袞的中軍帳。

中軍帳中,多爾袞與嶽託正在議事。

嶽託似乎與多爾袞有了分歧,頗爲激動地說道:“十四叔,我大清數次入京師周邊,能帶走的,幾乎沒什麼留給大明的。兒郎們勞累月餘,所獲不過五萬餘俘虜。其餘糧草、牲畜、金銀更是少得可憐。據聞,越往南,南蠻子越富裕,我認爲,大軍應兵分數路南下,擴大擄掠範圍,而不是駐紮在通州無所事事!”

嶽託年不過四十,臉型長如驢,一雙眉毛幾乎倒豎着,容貌甚醜。由於過於激動,臉部肌肉虯結,長長的眉毛一抖一抖的,看起來更醜。

多爾袞遠比嶽託冷靜,不見一絲激動,淡淡地問道:“去年我大清入關,收穫奇豐,並不缺糧草,擄掠的丁口也未完全消化,皇上爲何令我等毀邊牆入關?”

嶽託哼了一聲,道:“天下還有誰擔心財貨過多了?”

多爾袞心裡暗歎,這他孃的和對牛彈琴有什麼區別,整日只會搶啊,殺的,光他孃的會打仗有個屁用!心裡雖如此想,多爾袞還是耐心地說道:“臨出征前,皇上曾對我言道,此次南下,目的有三:其中之一就是擄掠丁口、糧草、金銀和牲畜;其二……”

多爾袞頓了頓,顯然在琢磨怎麼說才能讓嶽託聽明白,過了片刻,多爾袞接着說道:“大明養兵超過百萬,爲何每次我們如入無人之境?除了明軍懦弱,不敢接戰外,更爲關鍵的原因就是,大明賊寇橫行,能打的軍隊,大部都在剿匪。這幫匪寇,無異於幫了我們的大忙。”

嶽託頗不服氣,道:“我大清巴魯圖縱橫無敵,何需賊寇幫忙?”

多爾袞一聽之下,幾乎暴走,好不容易按捺住火氣,道:“能減少點阻力,自然是好的。我們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讓大明軍隊放棄剿匪,北上勤王,致使大明陷入無休止的內亂之中!”

嶽託最終醒過味來,點了點頭。

多爾袞見嶽託明白,接着說道:“大明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最大的一股勢力,就是荊州的林純鴻。據聞,林純鴻擁兵十萬餘,頗有戰鬥力,如果能挑撥明朝廷與林純鴻之間的關係,致使兩者互鬥,我大清就更省力了。漢人有句話,叫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大清自然願意做這名漁翁。”

嶽託默然半晌,問道:“只是,駐紮在通州與挑撥明廷和林純鴻的關係有何關係?”

多爾袞笑道:“朱由檢昏庸,前些日子剛下詔令林純鴻勤王,後見林純鴻兵力雄厚,擔心他趁機作亂,又強令林純鴻不得繼續北上。如果我們分兵南下劫掠,與林純鴻迎頭碰上,連番大戰之下,大明朝廷豈不是成了得利的漁翁了?我大清不能做這樣的冤大頭。”

“所以,我認爲,南下擴大擄掠範圍可以,但不得越過聊城、廣平一線,與此同時,我們可以佯裝攻擊大明京師。朱由檢膽小,必然調集更多的兵馬聚集在京師周邊,若朱由檢將關寧一線的兵抽調一空,皇上就準備親率大軍搶奪關寧,打破大明的烏龜殼。若朱由檢求林純鴻入京勤王,咱們就避開林純鴻,返回關外。”

“你想想,林純鴻在明廷眼皮子底下聚集重兵,最終會發生什麼?”

嶽託越聽越興奮,拍案而起,大叫道:“君臣相疑,兵戎相見!”

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52章 軍痞勾結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81章 溫周之爭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386章 觀營第565章 圈地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403章 鎖江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7章 玉汝於成第389章 逾越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71章 擄掠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73章 聯防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320章 消耗戰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28章 報仇雪恨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25章 升官之後第409章 大節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82章 修武戰後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503章 奏章第444章 回師第484章 喚醒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356章 默契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66章 如火如荼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592章 錢秉鐙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406章 突變第38章 惠王出手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522章 困獸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507章 阻擊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487章 登島第311章 甲多島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46章 潤物無聲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487章 登島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515章 隱忍(三)第43章 亂之源頭第405章 龍武軍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18章 思南攻略第53章 公堂之上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436章 惶恐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534章 合圍(三)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411章 阻江第477章 單幹第560章 戰馬(四)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75章 殺傷第433章 招撫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374章 糧道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57章 百般刁難第257章 步騎對決
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52章 軍痞勾結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81章 溫周之爭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386章 觀營第565章 圈地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403章 鎖江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7章 玉汝於成第389章 逾越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71章 擄掠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73章 聯防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320章 消耗戰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28章 報仇雪恨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25章 升官之後第409章 大節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82章 修武戰後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503章 奏章第444章 回師第484章 喚醒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356章 默契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66章 如火如荼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592章 錢秉鐙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406章 突變第38章 惠王出手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522章 困獸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507章 阻擊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487章 登島第311章 甲多島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46章 潤物無聲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487章 登島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515章 隱忍(三)第43章 亂之源頭第405章 龍武軍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18章 思南攻略第53章 公堂之上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436章 惶恐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534章 合圍(三)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411章 阻江第477章 單幹第560章 戰馬(四)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475章 殺傷第433章 招撫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374章 糧道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57章 百般刁難第257章 步騎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