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因禍得福

宇信猜得一點也不錯,靈帝最近確實也聽說了不少民間讚揚宇信的話。當然靈帝的第一念頭不是懷疑宇信的忠誠,反而對此很是欣慰。

爲何呢?固然有靈帝信任宇信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靈帝非常自豪能有這麼一個賢臣輔佐他。

其實靈帝心裡很清楚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絕對和仁慈賢明揍不到一塊。但有句話是怎麼說來着,有什麼樣的主子就有什麼樣的臣子?靈帝非常機智地將這句話顛倒了過來,他認爲臣子之所以賢能,是因爲有個英明睿智的君主!

不過,這種“缺心眼兒”的臆想只有像靈帝這樣的皇帝才能辦到,而那些拿着幾千石俸祿的大臣卻是無比的機敏,這其中就有和宇信不太對付的袁隗。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遍佈天下。加上袁隗本就有意刁難宇信,他自然不會放過眼下這個難得的機會。他這邊一想動手,立馬就有一批拍馬者爭當急先鋒。

有了袁隗的暗中支持,那些嫉妒宇信的人再次跳了出來,紛紛上書舉報宇信在幽州行事大有籠絡人心的企圖,把宇信說成是心懷不軌的奸佞小人。

靈帝本來是很信任宇信的,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在涉及到自己江山穩固的問題上,靈帝還是比較相信他自己。這次有如此多的大臣彈劾宇信,靈帝也開始動搖了,他也在思索着應該如何處置宇信。

要說宇信的運氣真是好。本來這天早朝,靈帝是想讓大臣們議議彈劾宇信一事,並酌情做出裁定。但宇信“請罪”的奏章剛好在前一天晚上送入了雒陽,交到了張讓的手上,當然一同送到的還有那一千兩黃金。

坐在龍椅上的靈帝還在回憶着往事,此刻他是有些內疚的。畢竟宇信曾經救過他的命,如果沒有提前收到宇信的摺子,今天他很可能會秉公處置宇信。若是那樣的話,在百姓眼中他這個糊塗皇帝就多少有點過河拆橋的嫌疑了。

太傅袁隗因侄子被罷免之事,一直對宇信耿耿於懷。今天撞上這等落井下石的良機,哪能不出來說三道四呢?

www •ttKan •c○

殿上,袁隗一臉大義凜然的樣子,出列上奏道:“陛下,臣彈劾幽州牧宇信近日借太平紙一事四下籠絡人心,實在有負皇恩。老臣懇請陛下降旨罷免其州牧一職,並押解回京審問,而幽州也當另擇高賢管理。”

靈帝的眼神變了,有些不屑聽袁隗說話了。如今知道真相的靈帝哪能再辦宇信,他保還來不及呢?而階下的袁隗卻無事生非意欲擾亂聖聽陷害忠良,這讓靈帝如何能忍?

靈帝雖然昏庸,但他也想做一代明君。而這袁隗三番五次地使壞,明顯是想陷他於不義,讓他本就糟糕的名聲更加敗壞,這還得了?

靈帝正要開口問明其中關鍵,位於武將列首席的何進這時出來插嘴了:“啓奏陛下,袁太傅所言不實。子賢確實與太平紙一事有關,但其對朝廷的忠心和對陛下的忠心天日可表。陛下不妨仔細想想,爲何這紙叫太平紙,而不叫其它的名字?臣認爲這是子賢在歌頌陛下爲一代聖君,所治天下爲太平盛世,如此良苦用心,萬望陛下明察。”

要說何進在靈帝眼中一向不咋樣,可今天這“插嘴達人”卻幹了一件漂亮事,頗讓靈帝舒心。正應了那句話,是不是知己,關鍵還得看談不談得來!

何進表態了,同樣拿了宇信好處的張讓也不甘落後:“陛下,請來一下,奴婢有要事稟報。”

靈帝向來寵信張讓,否則也不會尊稱他爲讓父。此時見張讓一臉焦急地喚自己,靈帝也不作他想,揮手讓羣臣先議着,自己卻轉身進了偏殿。

張讓緊走幾步,跪於靈帝身前,雙手高舉一本奏摺,口中呈述道:“陛下,奴婢有罪。三日前右將軍宇信就將請罪的奏摺並兩車太平紙送進了皇宮,奴婢失職未及時將摺子呈遞給陛下,請陛下治罪。”

靈帝聞言一怔,隨即接過奏摺仔細瀏覽了起來。靈帝有些納悶,他不明白宇信爲什麼連上兩道奏摺給他。難道前一道摺子還沒把問題說清楚嗎?

此刻,張讓一臉惶恐地跪伏在地上,神色裝得那叫一個有模有樣。張讓這人雖然夠壞,不過很重信義。他收了宇信的錢,自然會替宇信辦事。這不,他硬是將宇信奏摺到京的時間說成是兩天前。

在皇宮裡雖說是皇帝最大,可皇帝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照顧到,因而皇宮中那些芝麻小事兒實際都是由張讓等宦官主持的。爲了替宇信圓謊,張讓隨便找了個藉口,讓專門負責呈遞幽州摺子的官員永遠閉上了嘴。

片刻過後,靈帝拍了拍額頭,長舒了一口氣,一臉輕鬆的樣子。靈帝這纔想起張讓還跪在地上,連忙擡手示意張讓平身:“阿父請起,朕不怪你。宇愛卿忠心天地可鑑,朕之前差點兒就錯怪了他。嗯,可事情好像有些不太對頭?一直以來袁太傅素以當朝智者著稱,他剛纔怎麼極力誘導朕,要朕下旨嚴辦宇愛卿呢?”

張讓爲了向宇信獻媚,以便撈取更多的好處,便進言打擊起袁隗來:“陛下,右將軍可是我朝的大忠臣啊!這袁太傅竟然趁機行誣陷之事,想來是因他那兩個不成器的侄子被罷免一事而對右將軍心懷怨恨。呸!此等陷害忠良的齷蹉之舉,可見其心地是何等的險惡,陛下萬萬不能輕饒他。”

靈帝聽張讓這麼一說,頓時想起袁氏兄弟被免之事,這才恍然大悟:“阿父所言極是,朕是得好好懲治下這個袁老頭。他平時就給朕惹了不少事,今天竟然膽大到欺騙起朕來了,還險些害了朕的宇愛卿。哼,這回定不能輕饒了他!”

張讓聞言,心中竊喜,急忙附和道:“陛下聖明。”

在張讓的攛掇下,靈帝終於下定決心要懲處袁隗。他正準備重新登殿宣佈袁隗的罪狀,忽然想起宇信所奏之事,於是回頭問起身邊的張讓:“阿父,那宇愛卿那邊,朕應該怎麼回覆呢?”

張讓徹底樂了,暗道發財的機會來了,當下毫不猶豫地建議道:“陛下,右將軍忠心爲國,應該頒旨嘉獎,以表陛下敬賢之心。想來陛下嘉獎聖旨一到,右將軍必感龍恩浩蕩,屆時必誓死守衛北疆。如此,陛下再不用擔憂胡人南下的事兒了。”

聽了張讓這番“良言”,靈帝頓時擊掌慶幸道:“哎呀,讓父真是朕的智囊!這件事就交給讓父去辦,一定要替朕好好獎勵一番宇愛卿。”

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在張讓一聲“陛下駕到”的鴨公音尖叫後,靈帝表情凝重地坐回了寶座上。羣臣見靈帝回來了,也停止了私下議論,靜待靈帝的最終裁決。

袁隗此刻是無比的得意,他心中確實忌恨宇信。想他袁家四世三公,聲名滿天下,卻屢次因宇信而致家門受辱。這次幽州的事兒鬧得太大,想來靈帝不會置之不理。加上自己從旁勸誘,宇信這次想必是在劫難逃了。

盯着殿下正竊竊自喜的袁隗,靈帝不由面色一沉,大吼一聲:“來人,將袁隗打入大牢!”

殿外金瓜武士聽令,立馬進殿拿人。何進和張讓眼看着袁隗遭殃,都是一臉得意,幸災樂禍地望着袁隗被武士拖走。

正當金瓜武士準備架起袁隗往外走時,文臣列中近半數大臣都跪下爲袁隗求請。理由自然是袁家侍奉過先皇,且袁隗本人亦是本朝的功臣之類的。

靈帝略微想了想,他也清楚袁家對漢室的貢獻之大,又見這麼多人替袁隗求情,眼下也就心軟了,於是改口道:“袁隗,今日衆臣爲你求情,朕且放過你。從即日起,罰你閉門思過,無令不得出府門半步。”靈帝說完大手一揮,就見金瓜武士上前押着袁隗往殿外走。

袁隗哪裡想得到會是這般結果,害人不成反累己。他本來還想當殿喊冤的,可一看到靈帝臉色不善,頓時也沒膽量再開口了:“回家就回家吧,總算陛下沒有降罪於我,也算是給了袁家面子。”

自袁隗被禁足的第十天,幽州州牧府迎來了一個身形矮小的老黃門:“幽州牧宇信忠貞爲國,造太平紙恩澤當世,其功甚大,朕甚欣慰,特加封宇卿家爲安北將軍,真定侯。”

宇信聞旨,不禁長長地呼了一口氣。這些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提心吊膽啊,太平紙一事鬧得太兇。各種傳言讓宇信心驚膽戰,生怕靈帝一時氣急拿他開刀,不過眼下看來算是躲過了。

接過聖旨,宇信急忙吩咐下人奉上十兩黃金,喜得那太監連連道謝。事後,僥倖逃過一劫的宇信忽然想起昔日田豐對官場派系的分析,打心底裡越發佩服田豐的智慧和眼光。還是那句老話“小心駛得萬年船”,尤其像宇信這種“常在河邊走”的高官!

在天下大亂之前,張讓必須得結好,否則隨時會有性命之憂。信奉“命比錢重要”理念的宇信,自然願意下血本去討好張讓等人。這不,宇信又悄悄派人給張讓送去了千兩黃金,感謝他在靈帝面前替其美言。

第164章 漁翁得利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92章 甄脫髮飆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20章 論儒驚四座(二)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22章 天牢探監第149章 文聘說情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222章 最後通牒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90章 諸侯“情誼”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25章 殺或恕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84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71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59章 二郡換白馬騎第95章 合作之路第7章 張府勝雙傑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195章 飛將之威(二)第260章 借刀殺人(一)第85章 別陽澗大戰(一)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271章 賈詡歸心第35章 請纓平烏桓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130章 刑場上的挑釁(二)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27章 左右難逢源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61章 見義勇爲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30章 落魄的劍聖第217章 董卓“大出血”(一)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31章 背後的算計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80章 隔世奇緣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4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171章 擁立新帝第130章 刑場上的挑釁(二)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07章 陷陣雄風(二)第110章 董卓替盧植第251章 盡忠職守第24章 殿前顯神通(二)第230章 張楊的好運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95章 飛將之威(二)第74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三)楔子第191章 擒保華雄(一)第25章 封官賜槍第77章 臥榻之下有虎狼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145章 南陽文聘(二)第12章 北地情懷第65章 爲民作主第233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第147章 預謀蛟龍楔子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151章 東二喬第62章 張飛拳打富家子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1章 論勢收大賢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139章 董卓二掛帥(一)第9章 單騎平山賊(二)第189章 拜見袁盟主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246章 彈汗山大捷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128章 傷不起的劉皇叔第96章 密謀造反第39章 大局爲重
第164章 漁翁得利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92章 甄脫髮飆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20章 論儒驚四座(二)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22章 天牢探監第149章 文聘說情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222章 最後通牒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90章 諸侯“情誼”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25章 殺或恕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84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71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59章 二郡換白馬騎第95章 合作之路第7章 張府勝雙傑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195章 飛將之威(二)第260章 借刀殺人(一)第85章 別陽澗大戰(一)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271章 賈詡歸心第35章 請纓平烏桓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130章 刑場上的挑釁(二)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27章 左右難逢源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61章 見義勇爲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30章 落魄的劍聖第217章 董卓“大出血”(一)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31章 背後的算計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80章 隔世奇緣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4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171章 擁立新帝第130章 刑場上的挑釁(二)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07章 陷陣雄風(二)第110章 董卓替盧植第251章 盡忠職守第24章 殿前顯神通(二)第230章 張楊的好運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95章 飛將之威(二)第74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三)楔子第191章 擒保華雄(一)第25章 封官賜槍第77章 臥榻之下有虎狼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145章 南陽文聘(二)第12章 北地情懷第65章 爲民作主第233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第147章 預謀蛟龍楔子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151章 東二喬第62章 張飛拳打富家子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1章 論勢收大賢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139章 董卓二掛帥(一)第9章 單騎平山賊(二)第189章 拜見袁盟主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246章 彈汗山大捷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128章 傷不起的劉皇叔第96章 密謀造反第39章 大局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