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新的危機

永漢三年九月,宇信、董卓、聯同袁紹等十八路諸侯,帶領着將近五十萬大軍抵達了雒陽城外。 剎那間,雒陽城外旌旗蔽天,到處可見手執刀槍的士兵。自光武皇帝興文廢武以來,東漢王朝何時有過如此數目龐大的軍隊?

獻帝在董旻的“陪同”下,親自帶着滿朝文武出城十里迎接。宇信等諸侯自然是齊齊跪倒在獻帝面前叩行大禮,身爲丞相的董卓這時也不敢託大,乖乖地跟着各路諸侯一同參拜皇帝。

董卓都認栽了,他的好兄弟自然不敢再放肆,連忙躲到董卓身後,不敢‘插’半句言。沒有了約束的獻帝‘精’氣神兒一下高昂了許多,天子氣概陡然爆發出來。見到一年多來如狼似虎的董卓也有跪倒在自己面前的一天,獻帝心中那個神氣啊,就像奴隸終於在奴隸主面前翻了身一般。

看來不光是酒能壯英雄膽,有了天下諸侯給他撐腰,獻帝的膽子也壯了不少。不顧董旻在一邊暗打眼‘色’,獻帝鼓足勇氣大喊道:“衆位卿家平身。”

雖說大漢皇權已然衰落,但它的百年積威依舊存在,大漢天子依舊是萬民之主,萬臣之君。天下諸侯再霸道,終究不敢在天下人面前太過猖狂。一陣山呼海嘯般的謝恩後,諸侯們才緩緩起身,自覺分作兩排站立,全都低着頭不敢正視獻帝。

獻帝也不知是不是高興過度了,不待回到朝堂,便在城外當着全城百姓的面開始了他的大封賞。向來都是董卓拿他的賞賜慷慨,今天終於可以自己作主了:“衆位卿家皆是大漢的忠臣,朕知道,之前些許誤會惹得衆卿家彼此爭鬥,這實在是朕的過錯。如今衆位卿家能來京城看望朕,幫助朕,朕十分欣慰。”

“臣等不敢!”諸侯們都不知該說些什麼,心中都在想這獻帝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番話來,當真是少年老成,看來這幾年沒少被董卓威嚇。

雖說董卓假裝沒看見,但對諸侯們都以驚疑的表情盯着他還是覺得有些難爲情,結果當場鬧了個大紅臉,好在他長了一臉的絡腮鬍子,多少起了點掩飾的作用。

獻帝可不管諸侯們在想些什麼,兀自繼續他的‘激’昂演說:“袁卿家此番功勞卓著,朕封你爲本朝大將軍,加新安侯,賞金千兩;相國董卓進位太師,加彭陽侯,賞金千兩;其餘諸侯皆官升一級,俸祿加倍,賞金五百金……”

這董卓真是好命,反董聯盟打輸打贏他都得了太師的封號,看來這董太師真的非他莫屬了!不過此次封賞卻非常的奇怪,董卓和袁紹竟然都升官了?這挾天子的升官,討董的也升官,什麼情況?

宇信聽完獻帝的封賞後,心裡也不由佩服起來。這小皇帝還真是鬼‘精’鬼‘精’的,將袁紹封爲當朝大將軍就算了,竟然還不忘加封董卓爲太師,呵呵,這樣一來兩邊都不得罪。

不僅如此,小皇帝還在封侯上做了文章。袁紹封的是京師一帶的縣侯,這分明有拉攏之意,而董卓的那個侯爵食邑卻在涼州,這是在提醒董卓,識相的趕緊滾回涼州?

最讓宇信吃驚的是,也不知獻帝腦子裡在想什麼。作爲此次討董聯盟的發起人曹‘操’,獻帝是不聞不問,既不封賞也不責罵,反倒是那個從頭到尾連冷板凳都坐不到的劉備被獻帝莫名其妙地安了個討逆將軍的稱號。

獻帝的一番良苦用心也或多或少地被在場的另外幾個人猜測到了,其中自然包括曹‘操’、袁紹、陶謙等人。論心計,這些人都不是善類,否則也坐不到如今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獻帝在封賞完各路諸侯後,還饒有意味地望了曹‘操’一眼,這讓曹‘操’不禁打了個寒顫。

曹‘操’這麼‘精’明,哪能不明白獻帝那一瞥的內涵,這分明是在說你曹阿瞞幹得可以啊,竟然膽子大到敢發矯詔了,如果不是看在朕最後得救的份上,看朕怎麼收拾你。

諸侯們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自然少不了一番拜謝,這讓獻帝的虛榮心又大大地滿足了一把。兩年了,他終於享受到一個皇帝應有的待遇了,不容易啊。獻帝‘激’動的同時,也非常害怕,他怕失去這種掌控天下的美妙感覺。

過早地接觸權力鬥爭,讓獻帝的心智較同齡人更加成熟,他非常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今天他能重掌朝政完全得益於這些諸侯。一旦這些諸侯離開了,那麼他的權力也就不那麼耀眼了。留下他們,籠絡他們,這是獻帝此刻心裡的真實想法。

臣子奉承君王是爲了獲得賞賜,天子施恩百官則是爲了掌控天下。獻帝雖然貴爲一國之君,卻必須讓天下諸侯感恩。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臣服,臣服一個年不及冠的少年。爲了犒勞這些諸侯的“義舉”,獻帝下旨在宮中大擺酒宴招待衆人。

打了大半年的仗,大夥兒都疲了!歲月不知酒‘肉’味,歸鄉偷得幾時閒!文武百官互相依附着入宮,一路上歡歌笑語。這些場景看似極度和諧,但誰又能保證太平的日子真的來了?

袁紹被封了大將軍,這回心裡踏實了,總算是名正言順了。進宮的路上,袁紹那叫一個意氣風發,頭擡得老高,腰‘挺’得老直,生怕雒陽城裡的老百姓不認識他似的。

與袁紹表現截然不同的是董卓,雖然他也是一臉的笑容,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那張笑臉下掩飾着難以言狀的憤懣之情。若不是迫於形勢,董卓真想一刀砍了身旁趾高氣揚的袁紹。他孃的敢在老子面前得瑟,還真以爲咱老董是那麼好欺負的?

宇信可以說是諸侯當中最自在的一個,對他來說賞賜已經不重要了。他此來雒陽的目的還真不是衝着加官進爵來的,這些在‘亂’世都是浮雲。

沒有過多想法的宇信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宴席過後如何去說服有“毒士”之稱的賈詡投靠他,以致於這一路去皇宮他都沒注意到經過了哪些地方,只是盲目地跟着大隊走着。

此刻最膽戰心驚的諸侯當是這次討董聯盟的發起人曹‘操’,按理說連袁紹都被升官了,作爲聯盟發起人的曹‘操’更是功不可沒,但遺憾的是,在城外的封賞儀式上並沒有他的份兒。

不僅如此,在封賞結束後獻帝還特意瞪了他一眼,這讓生來多疑的曹‘操’頓感不妙,這會兒已經開始盤算待會兒在宴席上要如何行事,才能消除獻帝對他的成見。

宇信原本以爲酒宴之上無非就是衆人一起喝喝酒,然後嘮叨嘮叨此次征伐中各自立了哪些功勞。當然,現在各路諸侯自認爲立的那些功勞也不知道還合不合理,畢竟獻帝已經赦免了董卓的所有罪行,並下詔爲他開脫了一切罪責,相當於間接地將此次討董行動定義成了一場誤會。

不得不說,有時候上層者的想法非常地作孽。一場轟轟烈烈的討董戰役最後變成了一出令人作嘔的鬧劇,那些爲漢室顏面奮戰至死的將士最終只能死不瞑目,簡簡單單地成爲酒桌上這些諸侯炫耀武功的資本。

可讓宇信沒料到的是,年紀不大的獻帝竟然還在宴會上巧妙地布了一個局,讓剛剛言和的各位諸侯又起了爭執,最後甚至結下了不解的仇怨。

獻帝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這兩年多以來董卓在他頭上拉屎拉‘尿’,把他欺負得是敢怒不敢言。國庫任由董卓盜取,朝政任由董卓把持,妃嬪任由董卓‘奸’‘淫’,雖同爲一國之主,但獻帝的遭遇卻比他老子和哥哥要悲慘得多。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獻帝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琢磨出一條真理,作爲一個皇帝,之所以得看權臣的臉‘色’,就是因爲這些臣子的勢力太過龐大;如果想過上名副其實的皇帝生活,那必須削弱各地諸侯的實力,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敢蔑視皇權。

亡羊補牢,爲時不晚!獻帝想通了,這次諸侯齊聚雒陽就是一個契機,他要趁機鞏固皇權,收攏諸侯的軍隊。

自古以來,君王奪取臣子的權利大多采取明升暗降之法。獻帝在席間丟出了一個重磅炸彈“比武選帥”,誰要是能奪下頭名,就冊封他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督管天下兵馬,專司征討四方叛逆。

獻帝這招不可謂不高明,天下兵馬大元帥耶,那可是作爲一員武將的最高追求和最高榮譽。獻帝的提議瞬間引起了各鎮諸侯的高度重視,稍微有些實力的諸侯立馬起身表示要參賽,只有坐在首排的袁紹臉‘色’有些難看……

說:

這是第六卷最後一章,《夢迴三國》還有一卷就要和大家暫時告別一段時間了!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190章 諸侯“情誼”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29章 “屠狼”行動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39章 大局爲重第76章 酒是個好東西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37章 夜襲烏桓營(二)第15章 桃園續佳話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153章 “瘋子”魯肅第95章 合作之路第20章 論儒驚四座(二)第69章 閱兵式第29章 田豐進何府第73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二)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231章 雲中險境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189章 拜見袁盟主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185章 諸侯會盟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69章 閱兵式第271章 賈詡歸心第58章 老奸巨猾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249章 雁門關絞肉機(二)第5章 河間揚名(二)第85章 別陽澗大戰(一)第232章 百姓爲重第68章 招賢與辦學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48章 文聘大戰周泰第72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一)第246章 彈汗山大捷第166章 李儒之才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第38章 請君入甕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260章 借刀殺人(一)楔子第113章 設伏誘張樑第48章 “虎癡”發威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3章 師徒談心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41章 得勝歸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229章 “屠狼”行動第27章 左右難逢源第35章 請纓平烏桓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83章 敵軍圍困萬千重第243章 約戰王庭第153章 “瘋子”魯肅第191章 擒保華雄(一)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27章 害人終害己第89章 載譽而歸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7章 小“虎癡”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217章 董卓“大出血”(一)第4章 河間揚名(一)第188章 “猛虎”氣節第111章 張樑的報復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12章 裸衣大戰(一)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68章 招賢與辦學
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190章 諸侯“情誼”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29章 “屠狼”行動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39章 大局爲重第76章 酒是個好東西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37章 夜襲烏桓營(二)第15章 桃園續佳話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153章 “瘋子”魯肅第95章 合作之路第20章 論儒驚四座(二)第69章 閱兵式第29章 田豐進何府第73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二)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231章 雲中險境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189章 拜見袁盟主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185章 諸侯會盟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69章 閱兵式第271章 賈詡歸心第58章 老奸巨猾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249章 雁門關絞肉機(二)第5章 河間揚名(二)第85章 別陽澗大戰(一)第232章 百姓爲重第68章 招賢與辦學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48章 文聘大戰周泰第72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一)第246章 彈汗山大捷第166章 李儒之才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第38章 請君入甕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260章 借刀殺人(一)楔子第113章 設伏誘張樑第48章 “虎癡”發威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3章 師徒談心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41章 得勝歸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229章 “屠狼”行動第27章 左右難逢源第35章 請纓平烏桓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83章 敵軍圍困萬千重第243章 約戰王庭第153章 “瘋子”魯肅第191章 擒保華雄(一)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27章 害人終害己第89章 載譽而歸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7章 小“虎癡”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217章 董卓“大出血”(一)第4章 河間揚名(一)第188章 “猛虎”氣節第111章 張樑的報復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12章 裸衣大戰(一)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68章 招賢與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