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天津三

“少川,你是明白人,冷靜想一想,以這批俘虜的意義,在蒙山軍手裡妥當,還是交給裕祿好?”面對唐紹儀的責問,龍謙慢條斯理地說,“搞不好,還不等他送到北京,就被聯軍劫走了!”

雖然唐紹儀比龍謙年長一輪,但龍謙直呼其字,他並未感到有何不妥,唐紹儀喘着氣,“你這讓我怎麼交代?”

“跟誰交代?照你所說,天津方面更大的戰事一觸即發,將一幫聯軍俘虜送入戰場,是什麼意思?少川!上官不乏糊塗者,千萬別相信他們!如果他們辦事明白,局勢何至於此啊。”龍謙壓低了聲音,因爲聶士成的騎兵們就在隔壁,“少川,都曉得這是一批‘奇貨’,就算報功,也要算在山東方面爲宜。不然真的對不起蒙山軍死傷的上千兄弟了!”

唐紹儀一愣,“咱們死傷如此嚴重嗎?”

“你都親眼見到了。”龍謙雙手一攤,“上峰就是這樣,只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去天津補給?說的容易。去是肯定要去的。這不,我正忙着招募民壯,不做好準備,怎麼打下面的仗?”

“我是擔心裕祿大人會生氣,白白地得罪他,不好辦。”

龍謙很滿意唐紹儀的態度,話裡話外,已經自己當做蒙山軍的半個了。

“這個不消擔心,裕祿坐在火藥桶上,先得應付了眼前的危機才行。如果丟了天津,敵國聯軍長驅北上。他怕是難向朝廷交代。少川,你見到了裕祿和聶士成,你覺得,他們會守住天津嗎?”

“聶軍門是軍中宿將﹍﹍”

“可是他兩次打不下西沽!”魯山冷冷地插話,“除非將天津方面的部隊,交給俺們司令指揮,否則﹍﹍”

“魯山!又來胡說。人家能認我這個心向國家的土匪就不錯了。少川,如果天津失守,西沽正擋在要道上,仗還是要打的。不過。咱們總得量力而行。你去跟送你來的兵們說說。如果要等我一起走,那就等上一半天,待我準備停當。若是不願意,就先讓他們回去。咱們肯定是要再上戰場的。請聶軍門放心。”

“要準備多久?”

“打仗不是兒戲。天時地利。敵情我情民情,條件缺一不可。我已派出哨探,後勤方面。也要多加籌劃。就說一個吃,軍無糧必亂。咱們到了天津戰場,完全是客軍,沒有自己的補給通道,那些大人老爺們,只知道用蒙山軍摧鋒陷陣,第一不管我軍實力如何,第二不會顧及我軍的給養傷號,我不能不顧這幫忠於國家民族的兄弟們的生死﹍﹍算了,我親自跟他們講吧。”龍謙站起來,走了出去。

夏日灼熱的日頭曬得土地冒煙,唐紹儀楞了一會兒,起身出了龍謙的司令部,來到隔壁的房間。

“我軍遠來,囊中羞澀,這點銀子實在不成敬意,就當給諸位喝杯茶吧。姜參謀,你能不能將天津戰事給龍某細說一番?”

姜義柳急忙起身,“不敢,龍標統如此盛情,我等兄弟實在受之有愧了,不知標統大人要了解什麼情況?”

姜義柳和他的騎兵們進入西沽,吃了頓飽飯,既被戰場所見震撼,又被據點內忙而不亂的景象所感,就說人家招募民壯,不僅先發銀子,而且逐一登記姓名籍貫,編組編隊,指定負責人,還派了兵士講解戰鬥及行軍的注意事項﹍﹍自己所在的部隊,從來不做這些功課。

而龍謙出手大方,見面便每人給了二十兩銀子,更是令他們感動。

“你們跟聯軍打了幾仗了,他們目前的兵力大致有多少?哪一國的兵最多?武器方面,有沒有機關槍?大炮呢?”

“這個,卑職不清楚﹍﹍”

“我軍情況,總該知道吧?聽說左軍和前軍都上來了,各自部署在哪裡?聶軍門的威名,龍謙早已如雷貫耳,此番增援,一定要投聶軍門的,貴部目前兵員如何?部署在什麼地方?”龍謙拿出一張地圖,“姜參謀你來看,這裡是天津城,租界在哪個方向?距天津多遠?聶軍門的部隊在什麼位置?”

姜義柳俯身查看,見一張白紙上已經用毛筆繪出了許多的圖形符號,西沽的地名已經標註在上面,而天津一帶,只畫出了一個方方的框框,其餘都是空白。倒是西沽至天津的幾條道路,全部標註出來了。

姜義柳接過毛筆,略一思索,將他所知道的標註了上去。

龍謙接過來,細細思索,“姜參謀,以龍某所見,聯軍龜縮租界,不是長久之事,定會反攻擊破包圍。然後謀劃天津。聶軍門的部隊,定然是聯軍的首要打擊目標。請你們先回去,轉告聶軍門,千萬當心。龍某這邊還需準備一兩日,就算犧牲慘重,也要上去的。”想了想,“若是戰事不利,請聶軍門不要硬拼,指揮全軍向西沽方向撤退,這條路,我軍一定控制在手中,以便軍門撤退之用。請軍門以國事爲重,保存有用之身,咱們堂堂中華,億兆民衆,千萬餘平方公里的國土,數千年文明不絕,定會有雪恥的那天。”

“是,標統大人的話,卑職一定帶給軍門。”姜義柳望望站在龍謙身後的唐紹儀,“那,我們就先回去了。多謝標統大人盛情。後會有期。”說着向龍謙行了個軍禮。

送走姜義柳一行。龍謙帶着唐紹儀來到據點的西北空地,一羣炮兵正在擺弄十幾門大炮,木匠在幹活,看上去是爲大炮修理車輪。而另一邊,二十幾個官兵正在研究裝在車輪上的多管機關槍。

“修好了?”龍謙問。

“修好了,可以拉着走了。”一個五連的士兵擦着汗。

“這些東西是從西摩爾部隊奪來的。希望能派上用場。這傢伙應當叫加特林的,買來後給它取個名字叫格林炮。大家夥兒都沒有見過機關槍,現在總算見識了。幸虧上次我們沒給他們使用這些大殺器的機會,不然,我的這幾個人,真不夠這些玩意幾分鐘突突的。”龍謙讓出半個身位,讓唐紹儀看清楚眼前的武器。

唐紹儀見過這種武器,袁世凱手裡有兩挺,是金陵造的,總是故障不斷。根本用不上戰場。說是仿製的不行,一直張羅着要從英國人手裡買,但一直沒買到。

“原來你是知道聯軍手裡有這玩意,怕吃虧才用白刃戰啊。”唐紹儀撓撓頭。

“是啊。咱就是幾支步槍。正面交戰。哪裡拼得過人家嘛。下一仗,人家再也不會給我們伏擊的機會了。必須用好這些武器,否則就是送死。怎麼樣。搞明白了?”龍謙蹲下,仔細看,確實是一挺加特林,“將這挺擺到外面試試,注意射界安全。”

幾個士兵合力推起車子,來到據點外面,遠處已有幾個騎兵,在幾株小樹前插了兩面旗子。

“去,告訴他們,聽到哨子聲就躲在壕溝裡,沒有哨聲不準站起來。”

盧廣達蹦跳着傳令去了。

龍謙檢查了一遍機槍,“我先來試試。”他蹲在機關槍後,旁邊一個士兵來搖一個手柄以保持槍管的轉速。

“嘎嘎嘎嘎,”機關槍噴出了火舌,但只射擊了二十來發子彈便卡殼了,大概是搖柄轉的太快了。

“有多少子彈?”龍謙站起來問。

“沒數,有幾百粒吧。”一個士兵回答。大部分人還在極度的震驚中,剛纔龍謙連續射擊把大家嚇壞了。

“司令,這要是一直打下去,我的媽呀……”

“這就是機關槍。其實就是可以連發的步槍。”龍謙必須給他的士兵們講講機關槍了,誰能知道不會遇到機關槍的攢射?“這傢伙的歷史有幾十年了,你們看,它不過是裝了六根槍管,輪流發射而已。這挺機槍比較落後了,最先進的應當是叫馬克沁,因爲是水冷式,發射時會霧氣升騰,那個纔是最可怕的。我問你們,如果遇到機關槍,我們怎麼辦?”

“能怎麼辦?該怎麼打就怎麼打!”說話結巴的程二虎這句話倒是說的利索無比。

“精神可嘉。打是一定要打的!你們也看出來了,論武器,咱們是比不上人家的。別看武衛右軍或者武衛前軍的裝備好,那都是花白花花的銀子跟人家買來的。就像現在,跟十幾個國家開戰了,人家會賣給咱軍火?做夢!所以呀,將來咱們要自己生產武器,鬼子們能做出來的,咱們有,咱們做出來的,鬼子卻沒有!”

越圍越多的官兵被他們司令官的話激動起來。

“不過,程副營長的話還是有不對的地方,如果發現對方有機關槍,就不能硬衝了!那不是勇敢,而是蠻幹!要學會隱蔽,將工事挖好,另外,就是找出機關槍的弱點,比如容易卡殼。比如射手的位置比較高,容易被神槍手幹掉,等等。這個要研究,就拿這個研究,別怕打壞了,也別怕打光了子彈。最好嘗試下被機關槍壓制的感覺,不過工事一定要挖好,不能出現誤傷。這件事,就由程副營長負責。”

“是。”程二虎打了個立正。

“龍將軍,”唐紹儀心裡還是惦記着那批俘虜,尤其是西摩爾,“你究竟將他們藏到哪裡去了?”剛纔轉了一圈,連個洋鬼子的影子都沒見着,那批奇裝異服的義和團也不見了。心裡後悔急着去天津了,這一天裡,龍謙做了很多不願意讓他知道的事。

“放心吧,少川。那批俘虜好好地掌握在我手裡,跑不了的。將來跟洋人討價還價,是一筆不小的籌碼。我的傷號也需要安置。提前已經物色了安全的地方,等這場戰事有了眉目,咱們再將他們接回來就是。現在帶着這批俘虜,不好辦,搞不好就丟了。”

那種感覺再次襲上心頭,“龍標統,如果你認爲我唐少川還信得過,你就將實情告訴我。我怎麼覺得你對這場戰事早有準備呢?”

“是的。”龍謙篤定地說。“不過,你就別喊什麼標統了。我都稱呼你少川先生,久在海外,不知禮數,也不知是不是有些冒犯。我看,你就叫我名字好了,或者喊我表字。”

“退思?行。這樣好。”唐紹儀想,龍謙怕是辜負了其父的希望了,他回國的行爲既不謙退,更不反思。

“既然是朋友。我也不瞞你了。對於這場戰事,我確實有所準備。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曖昧難明,我就知道麻煩了。義和團都是一羣愚氓,頭領們裝神弄鬼。下面更是糊塗。以爲殺掉幾個洋人就天下太平了。朝廷不加以正面疏導。卻想着利用他們對抗洋人。出一出在易儲風波里受了的洋氣。問題的關鍵是最高當局對於國際公法糊塗的很,不清楚當今世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旦對使館進攻,戰事便不可免。可是。龍某清楚,朝廷是打不過人家的,就算眼下贏上幾陣,將來也是一個輸的局面,割地,賠款,損失的都是中華的元氣,留給後人的,都是一堆堆的爛攤子﹍﹍”

“你斷定你會被招安?”唐紹儀盯着龍謙。

“嘿嘿,還真讓你說着了。朝廷與萬國開戰,一旦局勢不利,召集各地軍隊勤王是必然之事。山東近在咫尺,袁世凱能躲開?而他又是聰明人,很不願意將自己的那點本錢投入這個無底洞,讓蒙山軍頂缸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

唐紹儀愕然,許久才說,“退思,你就不擔心自己和你的兵嗎?”

“少川兄,我說蒙山軍是國家武力,不還不信嗎?我所做的,就是爲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盡一份力。我們在戰場上打的越好,朝廷手裡的牌越多,將來損失就越小。這個,少川兄承認否?”

唐紹儀覺得有些跑題了,“退思,我很欽佩你和你的軍隊,前次的戰事已經證明了一切。我是說,你早就在京畿佈局了?包括選擇了隱蔽的場所?”他心裡還是惦記着西摩爾。

“既然準備來京畿打,自然要未雨綢繆。未慮勝,先慮敗。我不能不提前準備幾手。至於西摩爾,還是來楊柳青後才確認這個目標﹍﹍”

“那,你認爲,戰局會如何演變?”

“我對天津戰事不樂觀。儘管朝廷已經幾乎將國內所有的精銳都投放天津了。一旦天津失利,保衛京城的力量怕是不足了。就算南方督撫們肯發兵勤王,怕是也趕不上了。”

“天津會輸嗎?聶士成軍門,馬玉昆、宋慶,都是宿將,前軍的裝備比右軍還好﹍﹍”

“正式因爲如此,我纔不樂觀。若是能勝,早就勝了,何苦現在還在僵持?其實,最不應該的,就是丟掉大沽口。然後呢,應當乘聯軍兵力逐步增加的特點,擇其一部殲滅之,就像咱們打西摩爾一樣。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而且,應當充分研究聯軍的特點,既然是聯軍,內部必然矛盾重重。打掉一路,矛盾將更加激化。找準一個時機,立即施以外交上的手段,局勢也不是不可爲。但是,少川兄,朝廷的軍隊,有幾支能夠做到步調一致?勝則爭功,敗則各自保命。像咱們打西摩爾這樣的仗,他們怕是打不出來。而且,北京的局勢,纔是問題的關鍵,無論如何,朝廷不該對萬國宣戰的﹍﹍”

“如何才能挽回不利?”

龍謙搖搖頭,“我怎麼知道?我不過是一個響馬頭子而已,憑着自己的一腔熱血而爲。中樞怎麼想,大帥軍門們怎麼做,我哪裡曉得?”

“退思,至少我覺得,你在軍事上是有辦法的。何不進天津面見諸位大帥,將你的看法講一講?我願意陪你立即進津。”

“沒有用的。天津的大佬們調蒙山軍增援,不過是找一些炮灰而已﹍﹍少川兄,我還是願意執行軍令的,再準備一日,部隊恢復疲勞,理順後勤,咱們後日便朝天津進發吧。”

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4節 構想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24節 春節前二第8節 陳家崖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2節 平叛二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4節 練兵之始第34節 整編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8節 天津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3節 陳淑第5節 國會五第4節 黑溝臺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8節 交底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節 齊河第16節 肅奸第5節 抗洪五第13節 軍規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3節 動員第5節 江雲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6節 諜戰第12節 蔡元培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3節 重逢第5節 抗洪五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5節 國會五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節 懷來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5節 抗洪五第11節 阻擊四第6節 抗洪六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8節 彼得堡四第9節 沈旦堡一第4節 破莊四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7節 山東政務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5節 彼得堡一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6節 隨營軍校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坦克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3節 端方第2節 齊河第23節 伙食問題第8節 國慶日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21節 敗露第16節 整編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9節 周馥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9節 阻擊二
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4節 構想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24節 春節前二第8節 陳家崖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2節 平叛二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4節 練兵之始第34節 整編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8節 天津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3節 陳淑第5節 國會五第4節 黑溝臺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8節 交底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節 齊河第16節 肅奸第5節 抗洪五第13節 軍規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3節 動員第5節 江雲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6節 諜戰第12節 蔡元培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3節 重逢第5節 抗洪五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5節 國會五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節 懷來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5節 抗洪五第11節 阻擊四第6節 抗洪六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8節 彼得堡四第9節 沈旦堡一第4節 破莊四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7節 山東政務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5節 彼得堡一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6節 隨營軍校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坦克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3節 端方第2節 齊河第23節 伙食問題第8節 國慶日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21節 敗露第16節 整編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9節 周馥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9節 阻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