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節北進

9月上旬,龍謙病勢漸好,但向武昌進軍的命令卻未發出,因爲龍謙一直希望和平解決武昌問題。第一師(配屬第七旅)一直停在蒲圻以南,嚴令不得與佔領蒲圻咸寧一線之第九鎮(黃興到武昌後改編爲民軍第一師)發生衝突。隨後洪粵誠及王之峰被派去了武昌,尋求和平解決武昌問題的途徑。

等接到王之峰迴信,洪粵誠被黃興所扣。而上海悍然通電建國,終於激怒了龍謙。他指示總參,立即給前線部隊發佈進軍令,如果對方抵抗,則堅決以武力解決之。

司徒均擔心落入民軍之手的洪粵誠的安全。龍謙說,諒他黃興也不敢將事情做絕!國柱打的越狠,洪粵誠的生命就越有保證。

前線總指揮是封國柱。受葉延冰獨抗北洋三鎮和魯山錦州大捷的刺激,封國柱決心在武昌城寫下自己的名字。自打蒙山建軍,龍謙就努力打造一套符合人性又相對公正公平的敘功晉級體系,蒙山軍是武裝集團,尤其是其草創階段,戰功成爲了第一位的功勞。封國柱作爲龍謙手下“血統”最爲純正的大將,相比魯山、王明遠、寧時俊等人,考慮政治因素少的多,更多的關注軍事問題。換一種說法就是更迷信軍隊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武器。

早在半個月前,封國柱在長沙以北的橋頭鎮召集了第一師主要軍官的作戰會議。

“弟兄們,全國的局勢發展的很快,魯山的北方軍正在向京師進軍,山東軍打敗了北洋主力,消除了司令最大的擔心。他們的功勞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怎麼辦?嗯?要知道蒙山軍的老底子可在咱第一師!在座的有參加過蒙山整軍的老兄弟,應當能盤算清楚第一師各部的來歷,奶奶的,難道要第一師落在六師、九師、七師、十師的後面排老五?絕對不行!本來準備在長沙大幹一場。誰知道竟然由幾個小蝦米鬧出了一出臨陣倒戈的戲?雖說司令表揚一旅以及咱們全師長沙之戰的功勞,但總不如山東關外的功勞更實實在在!現在已經確信,第九鎮已至武昌,所以。武昌這一仗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了,司令分析過了,形勢發展至此,今後的大仗不會多了,大家要給我記住這一點。”

封國柱看了眼七旅旅長古小林,這位老警衛營長火速升遷,自團長而旅長不過用了一個月,“這次打武昌,總部將指揮權下放到一師了,我想了下。我們四個旅,包括小林帶過來的七旅,都要上!要在武昌打出我們第一師的威名!我把話撂在頭裡,武昌怎麼打,伙伕馬伕都進城!哪個誤事。別怪我軍法無情!”他停了一下,“七旅是三師的主力,王司令顧全大局留守廣東,爲大軍照看後路,七旅是三師的主力,我不能不給王司令面子。這樣,七旅跟三旅齊頭並進。沿長沙至岳陽大道北上,七旅靠左,三旅靠右,限9月1日佔領嶽州,今天是8月26日,橋頭至岳陽大約250裡。給你們四天的時間。行動吧。二旅一旅也隨即開動,限28日集結橋頭,”他頓了下腳,“前面兩個旅打不好,就到後面去呆着!給別人騰出地方來!”

在長沙得到充分休整且早已被北方戰局刺激的激動難耐的第一師立即像脫繮的野馬奔騰起來。

8月27日。也就是“勘電”發出整一個月後,第三旅率先出發,次日,調整到位的第七旅也開動了。目標指向湘北重鎮岳陽。

長沙之戰摧毀了湖南巡防營的抵抗意志,第一師前鋒部隊以日均六十里的速度向北推進,一路上擊破零星的抵抗,於8月31日佔領不設防的嶽州城,距離下一個目標武昌已經不足500裡了。次日晚,封國柱率精選的參謀警衛組成的前敵指揮所抵達嶽州,向長沙總部發出了佔領嶽州的報捷電。很快,封國柱就收到了司徒均的電報:武昌兵變,革命黨舉義,已發出佔領武昌的通電。

“嘿,滿清韃子真是些大飯桶!怎麼盡遇這種事啊!”封國柱的第一感就是武昌沒仗打了!

果然,9月2日凌晨,封國柱再次收到總部的指示電,這次電報的落款是龍謙,“基本確信革命黨舉義成功,第九鎮被革命黨所控制。你部佔領武昌之任務不變,但應注意加強與起義之第九鎮聯繫,避免衝突。”

“只要他們讓出武昌,自然不會有衝突。”封國柱自言自語,當即派出騎兵,通知已經北上的第三旅,告知武昌兵變之消息並轉報總部關於避免與第九鎮衝突的指示,但封國柱的補充了一道命令:佔領武昌任務不變,若遇抵抗,當擊破之。

這時,林述慶等人控制的第九鎮部隊已經南下,正在趕往汀泗橋一帶佈防,做好了與蒙山軍戰鬥的準備。令人驚異的是,這個陡遭鉅變的新軍鎮並未混亂不堪使用,而是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因爲自徐紹楨一下的高級軍官們並不爲下級官兵所憎恨,也就是沒有怨氣,所以,不願投身革命的高級軍官們在領了一筆還算豐厚的“程儀”後被禮送出部隊,林述慶等人迅速委任了革命黨充任各級官佐,在加發了三個月光復餉後,迅速將部隊集結起來,前出武昌佔領有利陣地,準備抗擊蒙山軍的“進犯”。 ωωω ⊙т tκa n ⊙C O

林述慶出任第九鎮統制,他甚至來不及變更番號,他也沒有自己的上司,既然回絕了譚人鳳和宋教仁提出的聯合蒙山軍共建民國的主張,林述慶就是“單幹戶”了。他對第九鎮的官佐們說,“同盟會一些人畏懼蒙山軍的兵勢,叛變了革命,忘記了龍謙鎮壓革命屠殺我起義同志的深仇大恨,但我們不行!我們不能忘記伯先大哥慘死於龍謙之手的血仇!滿清是我們的敵人,蒙山軍一樣是我們的敵人!曾有一部分同志說應當退回江寧,退回去幹什麼?且不說海軍已經撤往九江,我們沒有運兵的船隻了,便是退回江寧,我們將來也要找蒙山軍打!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現在就打。他們自廣東一路北上,已是疲兵,而我軍士氣正旺,又獲得武昌銀兩、軍械的補充,現在正是難得的破敵良機。十七協先上,十八協隨後跟進,我們就在蒲圻幹他孃的!”

於是,兩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迎頭相撞於汀泗鎮。

林述慶忙於構築陣地防禦,沒有攻擊對面的蒙山軍,因爲龍謙病逝沉重,司徒均封鎖了消息,嚴令封國柱不得進攻。兩支部隊在蒲圻、咸寧一線對峙了十幾天,封國柱焦躁萬分,連電請示總部,不能坐視敵人構築完善工事,要打就要早打。司徒均也知道汀泗鎮的獨特地形,但因爲龍謙的問題一直不許行動,又不能將主帥病危的消息透露,於是,在全國關注武昌局勢的當口,前線卻平靜地過了十幾天。

龍謙病情好轉後,肯定了司徒均禁止進軍的命令,派出了王之峰前往武昌和談,始終抱了和平解決與同盟會爭端的態度。等接到王之峰迴信,洪粵誠被黃興所扣。而上海悍然通電建國,終於激怒了龍謙。他指示總參,立即給前線部隊發佈進軍令,如果對方抵抗,則堅決以武力解決之。

司徒均現在輕鬆下來了,在給封國柱電報中講述了洪粵誠被扣的情況,指示封國柱,應以果斷、堅決的攻擊擊破當前之敵,讓民黨徹底打消不切實際之幻想。

大部分時候,軍事問題比政治問題來的簡單。

在蒲圻前線的封國柱也被上海通電後所激怒。

“弟兄們,什麼叫給臉不要臉?這就是!司令就是太心軟了,跟他們商談?談什麼?談個鳥!我早就知道全他媽扯淡!如果談判能談出名堂,要我們這幫軍人做什麼?如果不是總參瞎參謀,老子早就打下武昌了!”封國柱對總參停止前進的命令耿耿於懷,他在作戰會議上對擔負正面攻擊的第三旅團營長們說,“在武定府出了大彩的吳念第七師已經南下了!武昌由我們佔領還是讓給七師?奶奶的,如果再不打幾個狠仗,我們第一師的番號該出讓給別人了!這幾天地形你們都看了,準備工作也差不多了,從今日下午三點開始正式攻擊!沒有我的命令不準停止!我就在你們旅部盯着,哪支部隊無命令退卻,槍斃主官!爲了第一師的榮譽,給老子狠狠打!天下就是司令的!誰也不能爭!不答應?問問我們手裡的槍炮幹不幹!現在好了,命令來了,幹吧!三旅立即展開對汀泗鎮之攻擊,限兩日內突破敵軍之阻擊。位於老河口(蒲圻以西)第七旅立即轉道嘉魚,闖過湘江與斧頭湖之間的狹道,向馬鞍山、紙坊一線迂迴。第二旅作爲三旅的後援,隨時接替三旅的攻擊。”

限於地形,封國柱不能展開更多的兵力了。他也沒想靠七旅的迂迴來撕開敵軍的防線。那一路不好走,從地圖上一看就知道水網縱橫,限制了炮兵及重武器的跟進。他當然寄希望於但他對三旅的戰鬥力不那麼放心,於是調上了第二旅擺在了三旅的後面,如果三旅攻擊失利,立即換上第二旅。

“請師長放心,三旅不會給一師丟人的。”自出兵以來尚未撈到仗打的三旅旅長郭海昌惡狠狠地叫道。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抗洪六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節 無錫一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節 初定軍律第10節 寺內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7節 逆襲二第14節 突圍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8節 陳家崖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6節 彼得堡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9節 英國特使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5節 變化一第10節 唐紹儀第40節 周馥二第8節 國慶日一第26節 風波一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6節 王明遠第4節 萊州第2節 疑惑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3節 總統府第4節 萊州第10節 這一仗四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1節 封國柱第6節 政黨之議第15節 方時俊第33節 洪粵誠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4節 春節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太原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5節 末日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總統府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3節 楊士驤三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8節 日本第42節 轉機第19節 北京九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4節 無錫二第2節 喀山一第26節 平定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外交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43節 陳淑第4節 方聲遠第3節 和平堡壘第6節 戰火重燃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34節 沂州二第15節 黃興入粵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7節 股份第2節 繼位爲誰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5節 北京五第35節 風起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6節 家事國事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21節 敗露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37節 起步第26節 風波一第20節 北京十第25節 俘虜們二第25節 變化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6節 陳豪的使命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抗洪六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節 無錫一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節 初定軍律第10節 寺內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7節 逆襲二第14節 突圍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8節 陳家崖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6節 彼得堡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9節 英國特使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5節 變化一第10節 唐紹儀第40節 周馥二第8節 國慶日一第26節 風波一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6節 王明遠第4節 萊州第2節 疑惑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3節 總統府第4節 萊州第10節 這一仗四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1節 封國柱第6節 政黨之議第15節 方時俊第33節 洪粵誠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4節 春節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太原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5節 末日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總統府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3節 楊士驤三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8節 日本第42節 轉機第19節 北京九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4節 無錫二第2節 喀山一第26節 平定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外交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43節 陳淑第4節 方聲遠第3節 和平堡壘第6節 戰火重燃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34節 沂州二第15節 黃興入粵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7節 股份第2節 繼位爲誰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5節 北京五第35節 風起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6節 家事國事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21節 敗露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37節 起步第26節 風波一第20節 北京十第25節 俘虜們二第25節 變化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6節 陳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