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交底

聽到娘子關獲勝消息的慈禧爲龍謙再次擊敗聯軍而歡欣鼓舞。畢竟,滿清當權者在對西方列強的交往中太少這種感覺了。

進攻娘子關的主力是德軍,法軍只是助戰。守衛娘子關的清軍雖然裝備差,但戰鬥意志堅決,比京畿附近清軍主力打的好多了。德軍的幾次進攻都被打了下去,死了不少人,在黃褐色的山坡上佈滿了聯軍的屍體。直到晚上,德軍才奪佔了關口。但他們沒想到,晚上即遭遇了清軍的反擊,德國人和法國人沒想到,一向缺少進攻意識的清軍竟然採取了偷襲的戰術,直到中國人摸到他們的戰壕裡才察覺,短兵相接的戰鬥是激烈的,德國人和法國人被打懵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被趕下了關口,娘子關再次回到了中國人手裡。天亮後德軍和法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再次進攻,卻遭遇了比昨天更慘重的傷亡,吶喊着指揮攻擊的德軍少校被一顆子彈打碎了腦袋,而突然打響的清軍大炮給德軍帶來了慌亂,一下子瓦解了德軍的戰鬥意志。隨着德軍的敗退,人數更少,戰鬥意志更爲軟弱的法軍也停止了從側翼的攻擊。他們研究了局勢,認爲僅靠眼下的兵力無法攻破陣地,於是撤退了。

沒錯,夜晚發起襲擊並在第二天牢牢守住了關城的正是從太原匆匆趕來的蒙山軍主力。龍謙在聽取魯山的偵察報告並聽了原守衛娘子關巡防營的介紹後決定用夜襲的戰法奪回關城,絕不容敵軍站穩腳步。魯山帶石大壽的四營擔負夜襲,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其實,蒙山軍的這一仗比起西沽伏擊戰來簡單了許多,傷亡很小。正如龍謙對慈禧預言的,外國聯軍對於進攻山西,已經沒有了當初進攻北京的動力。那些中下層的聯軍官兵們惦記的,是如何將在北京搶到的金銀珠寶順利地帶回他們的祖國,對於打下娘子關進入山西就嚴重的缺少興趣了。

龍謙將西摩爾中將的信交給一名被俘的德軍少尉。要他帶給瓦德西元帥,然後將少尉及同時被俘的幾名德軍士兵釋放了。

奪關一戰,陳宦終於相信這支山東兵的戰績了。這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部隊,其組織、戰術及指揮方法都令他大開眼界。像他們那樣的軍隊以及戰法,身在武衛軍的陳宦聞所未聞。沒有一句廢話,年輕的參謀科副科長司徒均在一張手繪的地圖上用極其簡潔明白的語言介紹了地形,敵情及作戰方案。只用了十分鐘。接下來便是三位營長爭任務了,陳宦還是第一次見爭任務的管帶呢,這可是打仗,而且是和洋人打仗,不是幹別的!那位姓石的管帶(他們叫營長,陳宦覺着蠻好)說。“二位就別跟我爭了。當初在西沽伏擊聯軍大隊,二位擔負兩翼突擊,立下大功。四營的兄弟們都憋着一口氣呢。這次無論如何該四營了。”龍謙拍板,讓四營上,一營爲預備隊。

陳宦提議,是不是多派些人上去?龍謙說,關城地方狹窄。人多了反而亂,一個營足夠了。陳宦自告奮勇要跟四營上,被龍謙拒絕,“別,他們彼此默契,你去了,幫不上忙,反而添亂。”

陳宦擔心着。但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四營奪回了關城,還俘虜了好幾個洋人。龍謙釋放洋人,陳宦不解,對龍謙交給那位懂一些英語的德軍少尉的那封信也很好奇。龍謙說,信是英軍中將西摩爾寫的,有西摩爾在太原。他們投鼠忌器。現在朝廷無力反攻京師,只能用談判的方式解決,放他們回去,利大於弊。咱們手裡有好幾百洋人,不差這幾個。

戰鬥結束了,龍謙將一營調上去換下了四營。陳宦也跟着上去了,目睹了一營構築工事的情景,令他大開眼界。而山東兵官兵間融洽無比的關係也令他感慨。他看得出來,山東兵對他們的司令非常愛戴,那種愛戴是發自內心的。而龍謙及山東軍的主要軍官們的做派也新鮮,跟士兵們一起挖工事,一起吃飯,一起聊天。親自爲傷號處理傷口,甚至親自將傷號擡下關城。這些,都是他在武衛中軍沒有見過的。

而山東兵在戰後召開的總結會也讓陳宦大開眼界,陳宦沒有見過這種會議,帶隊的石大壽營長詳細彙報了戰鬥的過程,不說功績,而是找出了四五條不足,而其他軍官也沒有讚揚而是指出了其不足之處。在陳宦看來,不足二十人的傷亡就奪下了關城簡直就是奇蹟,但那位魯山副司令認爲傷亡大了,如果避免那些失誤,完全可以減少傷亡。

“這樣的會你們每次都開?”陳宦問龍謙。

“當然。每次都開。血的教訓哪能不總結?實戰總結的經驗金不換啊。”

陳宦都有些想加入山東軍了,哦,他們總自稱蒙山軍。

龍謙帶來一筆銀子,除掉用於購買食物衣物及各色用品外,破例給每名官兵三兩銀子用作零花。之前蒙山軍的軍餉都是採用記賬形式的,官兵一樣,統統不領現銀。若要花錢,必須到後勤科經批准支用。部隊作戰在外,軍紀又嚴,不準隨意飲酒,賭錢,更不準嫖娼。官兵們也沒什麼零花。凡是家裡有妻子老人的,軍餉的一半都由留守根據地的後勤科本部發給了他們的家人。這條規定很人性化,受到了大部分官兵的擁護。

這一仗打完後,龍謙和主要的軍官們研究,決定爲全軍官兵發一次賞銀,表彰大家出征以來的功績。賞銀的基數爲一百兩,立功的,受傷的及陣亡的另外增加數額。特別是每位陣亡的官兵額外得到五十兩銀子的燒埋費,比在鄭家莊高了四倍有餘。當然還是採用記賬的形式,大家都習慣了這樣,並不擔心官長們開空頭支票。

龍謙給原先駐守關城的巡防營贈了兩千兩白銀,說這是對山西兄弟的感謝,沒有你們的堅守,以爭取時間,就沒有此戰的勝利。他書寫的戰報也講了山西兵的功績,讓巡防營的首領們很感動。主動要求讓他們來守城,龍謙說也好。估計洋鬼子不會再來了,這個仗,算是結束了。因爲有這兩千兩銀子的作用,當地駐軍主動騰出一座營房給蒙山軍使用,天氣愈發冷了,露宿野外有些受不了了。好在那位膽大妄爲的錢莊小掌櫃賈繼英真是個辦事的人,很快派人就送來了三百套棉衣。並聲明說後續的棉衣正在製作中,陸續送至娘子關。有了這三百套棉衣,晚上執勤的官兵及傷病號就不至於受罪了。其餘如糧食藥材一類急需的物資也送來了,娘子關附近窮的很,什麼都缺,還真需要在太原附近採買。

又過了兩天。在太原附近招募的112名新兵被送至娘子關軍營,編爲一個新兵連。

龍謙召集連長以上軍官開了一個會,開門見山地對手下的軍官們說,“咱們蒙山軍這次勤王之戰正式打完了。我估計朝廷會調我進京公幹,我走後,部隊由魯山負責,大家要團結好。聽從魯山的指揮。”

這句話一出,大傢伙立即驚呆了。

“司令,你這是什麼意思?”石大壽站起來問,“公幹什麼?有什麼好公幹的?”

“正是。司令不可離開,大家都盼着回家呢。”葉延冰大聲道。

“不要着急。我是猜的。朝廷總要跟洋鬼子談判求和。那位一路跟咱們從懷來到太原的吳永縣令,曾跟着李鴻章做了好幾年事。這次西太后任命李鴻章全權負責與洋鬼子的和談,吳永給李鴻章寫了信,推薦我去協助。我想,李鴻章是有可能點我的名的。因爲吳永說我出身於美國,這點很重要。

“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蒙山軍的前途。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是我們能不能回到山東。我知道大家都盼着回家,我也是。這兩年來,我已經將自己當做了一個地道的山東人了。鄭家莊那片地方。就是大家的家。其二就是朝廷如何安排我,只要給我地位,我們蒙山軍就有了地位,大家也有了地位。之前要做的。就是爲了妥善解決這件事,打洋人也罷,救朝廷也好,都是衝着這兩件事來的。我信得過大家,我知道大家也信得過我龍謙。我們從山東出兵的這一段經歷,註定要寫入歷史,我們所做的一切,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對的起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將來,一定會有人在西沽立一塊碑,上面刻上我們蒙山軍陣亡將士的名字,讓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曾經有一支軍隊捨生忘死地在這裡抵抗過外國聯軍的侵略!

“有人可能想,什麼國家民族,離我們太遠了。錯!你們也看到了,朝廷的軍隊有多少?比洋人多了好多倍!朝廷的軍隊沒有槍炮嗎?手裡拿着的是燒火棍嗎?爲什麼打不過洋人?除掉訓練不精,軍紀不嚴之外,主要就是心中沒有國家的概念,不知道爲什麼打這一仗,不知道爲什麼流血犧牲。我們蒙山軍之所以能打贏洋鬼子,主要是我們訓練好,官兵勇敢,尤其是軍官身先士卒。我歷來認爲,沒有不能打仗的兵,只有不能打仗的官!但我們蒙山軍,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觀念也差得遠,學習教育很不夠。一些人是有覺悟的,心裡是有國家民族的,更多的人則糊塗着。大家想一想,我們中國人有多少人?我們中國人佔着多大的國土?爲什麼就打不贏西方那些小國家?在座的大部分人對外國不瞭解,司徒是明白的,英國也罷,德國也好,擱在咱們這兒,也就是一個省的樣子,還不一定比咱山東大呢。爲什麼人家就能漂洋過海地來中國耀武揚威?連咱中國的京城都佔了?如果我們不懂這些,北京發生的慘事,總有一天要落在山東頭上,落在我們的父老鄉親頭上,落在我們頭上。所以,等我們返回山東,或者到了新的駐地,我們不僅要進行更加嚴格的軍事訓練,而且要進行循序漸進的政治教育。從我們這些人開始,要懂得我們捱餓、受苦、訓練、打仗、流血、死亡都是爲了什麼!

“弟兄們,咱們離開山東老家的三個月,是非常特殊的三個月。我想所有的人,都有着很特別的感受。說的淺一點,大家開了眼界,見了很多原先連聽也沒聽說的事情。大部分的兄弟,甚至見到了原先只是傳說中的皇帝和太后。說的深一點。有些人會想一些原來不考慮的事情,爲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弱?這麼窮?看看這一路上經過的農村,都窮成什麼樣子了?逃荒要飯的,賣兒賣女的,一個十幾歲的大姑娘,拿兩三兩銀子就能領走!這他媽的都是什麼世道?活生生的人,竟然不如豬羊?大家夥兒都是苦出身。應當能夠理解窮苦人的感覺。爲什麼一樣的土地,一樣的人,人家外國人就過着那樣幸福的日子,而我們中國人就這樣窮?司徒可以作證我不是胡說!我們流血流汗,甚至殘廢犧牲,就是一個目的。讓我們,我們的親朋好友,鄉里鄉親,我們的子孫後代過上好日子,不再逃荒要飯,不再賣兒賣女,更不會讓洋鬼子打進來隨意燒殺姦淫搶掠!我們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建立一支足以保衛我們百姓的強大軍隊!我們不僅要吃飽肚子,不挨餓受凍,而且要過上比洋鬼子更幸福的日子!我就是衝這個目的活着!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和我一樣,朝着這個目的去努力!我們有些人可能看不到那一天到來,甚至我們這一代人都看不到那一天的出現,這沒有關係,我們不行,就讓我們的子孫接過我們的手裡的槍。沿着我們的足跡繼續幹下去!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那一天是會到來的!只要這樣,纔對得起那些死去的兄弟,對的起祖宗,對得起我們流的汗水和鮮血!”

龍謙手下這幫人是吃這一套的。既因爲龍謙個人人格的魅力,也因爲龍謙總能開啓一扇大家未見過的風景。國家,民族的概念的真正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會因龍謙幾次演講煽動便能見效。但現在的事實是。龍謙每次的動員都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等龍謙說完,除了司徒均外,其餘人都站起來,七嘴八舌地表示了大致一樣的意思,“司令你說了算,你怎麼幹,我們跟着走便是。”

龍謙望望司徒均,又看看魯山,決定將這段時間一直埋藏在心底但越來越不安的那件事部分挑明。

“謝謝弟兄們的信任。我龍謙在這兒發個誓,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國家民族以及蒙山軍的利益。如有違反,讓我死於亂槍之下!”龍謙神情嚴肅,“弟兄們,最近我聽到一些議論,說我帶二營主力及古小林、許公持兩個連在京城撈了不少錢。我估計這個事你們也聽說過。魯山是問過我的,那天葉延冰吞吞吐吐的,想說又不說,是要問這件事吧?這次從太原往娘子關的路上,張玉林、杜三立都跟我提起過。估計老馮,大壽都聽到些風聲,是吧?弟兄們哪,我龍謙要感謝你們啊,感謝你們信得過我。因爲儘管有這些傳言,大家並未將疑慮帶至作戰行動上!這非常好,很令我感動。沒錯,我在北京是辦了件大事的,搶了一筆銀子!有多少?我也不知道。爲什麼留下參謀長、二營長,就是要照看好這筆錢。這筆錢是咱蒙山軍全體的,不是誰幹誰有份!這點必須跟大家說清楚。周副司令,國柱,老宋,清華他們沒有參加,更不知道,他們一樣有份!這是咱蒙山軍的大規矩,如果沒有這條規矩,咱們就走不遠,快散夥了!在太原的時候,許公持有些擔心,說那筆錢可不少,會不會出什麼岔子?我說不會。我相信寧時俊,相信明遠、二虎他們,就跟你們相信我一樣。誰敢私吞這筆錢,跑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其揪回來!錢是咱們全軍的,不是我的,也不是在座的。這筆錢用來幹什麼?這個不消說了,花錢的地方太多了,除了維持咱們部隊的開銷,更主要的,是要爲咱們佔據地盤後謀發展創造條件。我有一個大的打算,要成立一個公司來掙錢,像滾雪球一樣地滾起來,越滾越大。不僅在國內掙錢,還要跑到國外掙洋鬼子的錢去!掙了錢,我們招兵買馬,辦廠子,造槍炮,致富咱根據地,到那時候,咱們要人有人。要槍有槍,要炮有炮,橫行天下,再不看別人的臉色了。

“成立了公司,就像錢莊票號一樣,大傢伙都是股東,公司發展了。大夥兒的股本就增加了。弟兄們提着腦袋跟着我龍謙玩命,我必須考慮大傢伙的將來。股本是多少,誰多一些,誰少一些,將來咱們有時間了,再慢慢商議。我龍謙絕不會揹着大家吃獨食。請大家放心。”

這番話打消了大家的疑慮。

“我就說嘛,司令怎麼會做對不起大家的事?你們這些人,還去問司令。我就不問。”馮侖道。

“我們也是爲了部隊穩定嘛。”葉延冰說。

“延冰說的是。之所以召集大家來,就是給大家交個底,我們這些人,包括留在北京的時俊明遠以及蹲守根據地的周毅國柱老宋,是咱蒙山軍的骨幹脊樑。我們心齊了,隊伍就亂不了。但是,你們要管好下面的兵,特別是從山東出來的老兵。北京的事,都給我爛在肚子裡。誰走漏了風聲,誰就沒資格當股東了,不僅沒資格,而且等於出賣了咱蒙山軍!換來的是什麼。朝廷找咱們的麻煩,銀子也他孃的飛了!所以,要當心。要跟所有的排長、班長,每個士兵講清楚利害關係。誰敢亂嚼舌頭,就是蒙山軍的叛徒。我決不輕饒。各連管好自己的兵,不準再議論了。以前的我不再追究,以後再提這事。就是泄密,以叛變論處。”

“是。”與會的軍官鄭重答應。

“最後就是我們的歸宿問題了。我會想盡辦法,讓咱們回到山東。我走之後,魯山全面負責。要派出精幹的軍官帶好新兵連,其次就是恢復軍事訓練。我估計咱們在這一帶還要駐紮一段時間,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半年,一定會有結果。必須保持軍紀,不準有任何的違反軍紀的行爲,明白嗎?”

“明白。”

這是註定要發生的。三連、十一連參加了北京的打劫行動,他們回到主力之中,很難禁絕消息的傳播。龍謙必須找個機會將事情挑明。北京的事後來想起來,確實冒了很大的風險,現在部隊離開了太原,駐紮於晉東山區,遠離朝廷,反而使他安心不少。龍謙也深知,僅靠一次會議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一是從制度上將大家牢牢地綁在一起,二是爭取時間,時間越久,對自己就越有利。等自己翅膀硬了,即使朝廷獲悉了真相,也得掂量掂量該如何處理了。

後悔嗎?龍謙從未後悔。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既然打定主意在這亂世中闖出一條路,沒有錢是什麼也辦不成的。

散會後龍謙將魯山與三個營長以及司徒均留下,反覆推演了幾種可能的變化。詳細安排了走後的事宜,儘管他還沒有接到任何的消息。部隊的衣食住行,過冬的準備,以及與北京方面、山東方面的聯絡問題。第一步就是派人潛回山東,將蒙山軍主力目前的情況告知家裡。估計寧時俊已經派人回山東了,而江雲應當很快就會與這邊取得聯繫。這樣就給合理制訂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指明瞭方向。

司徒均擔心朝廷未必會將蒙山軍放回山東。這也是魯山等人最擔心的,龍謙也有很大的顧慮。最差的情況是榮祿將蒙山軍抓在手裡不放,那樣就麻煩了。但龍謙認爲榮祿不會這樣做,以他對榮祿的瞭解,榮祿並不信任這支出身響馬的軍隊,比起袁世凱的武衛右軍,蒙山軍還不算自己人,儘管蒙山軍這次立下了不世之功。

“結果要我們來爭取。最壞不過是反出朝廷罷了。”龍謙一臉輕鬆,“袁世凱這次是竈慈禧面前丟了分的,我們歷史上跟袁世凱的矛盾越深,慈禧反而感到安心,如果我們真是袁世凱的嫡系反而不好。朝廷那幫人對於提升部隊的戰鬥力既不懂,也不在意,他們在意的,是不能將強軍交給漢人統領。所有旨在分裂蒙山軍的命令都不要執行,理由隨便找,哪怕你們搞出兵變來。明遠那邊聯繫上了,錢就不會缺了。你們放手招兵,放手買武器,你們的實力越強,我在那邊就越安全。你們不用擔心我,以我的身手,獨自逃生不是問題。”

“司令你爲何判定朝廷會調你過去?”馮侖不解。

“我只是直覺。也許不會。但那是一個機會。弟兄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的力量太弱了,朝廷龐大的資源,我們不利用就太傻了。所以,我們要在保存實力的基礎上跟朝廷搞好關係。這不是投降朝廷,而是爲了我們自己,明白嗎?”

又過了兩天,太原傳來了慈禧的旨意,要龍謙立即返回太原。

第18節 犧牲二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5節 國會五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5節 太原第19節 視察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5節 黑溝臺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3節 黑溝臺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節 起因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5節 北京五第15節 末日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節 孫娟們二第16節 平叛六第2節 懷來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節 要塞二第27節 軍械組第3節 蒙山第4節 各方第5節 楊度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節 潘亮第34節 沂州二第8節 奉天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節 春節一第22節 義軍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2節 授勳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5節 太原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1節 進京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3節 春節前一第2節 司徒均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0節 這一仗四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11節 平叛一第28節 變化四第3節 端方第15節 新局面三第25節 新生活第11節 封國柱第12節 這一仗六第5節 洹上第16節 雜音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7節 規勸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坦克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8節 新華源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節 立憲之爭第18節 犧牲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8節 湖北第15節 突圍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
第18節 犧牲二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5節 國會五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5節 太原第19節 視察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5節 黑溝臺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3節 黑溝臺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節 起因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5節 北京五第15節 末日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節 孫娟們二第16節 平叛六第2節 懷來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節 要塞二第27節 軍械組第3節 蒙山第4節 各方第5節 楊度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節 潘亮第34節 沂州二第8節 奉天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節 春節一第22節 義軍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2節 授勳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5節 太原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1節 進京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3節 春節前一第2節 司徒均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0節 這一仗四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11節 平叛一第28節 變化四第3節 端方第15節 新局面三第25節 新生活第11節 封國柱第12節 這一仗六第5節 洹上第16節 雜音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7節 規勸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坦克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8節 新華源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節 立憲之爭第18節 犧牲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8節 湖北第15節 突圍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