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整編前後六

宣佈整編方案後,龍謙接着宣佈了第五鎮各部的駐防地域:第五鎮司令部及直屬分隊將進駐濟南府及泰安府。第九協部隊負責守備濟南以東青州、萊州、登州三府,第九協司令部及直屬隊駐萊州,第十七標進駐登州,第十八標駐青州。第十協部隊負責守備沂州、兗州、曹州、東昌四府,第十協司令部及直屬隊駐兗州,一部進駐曹州府。第十九標駐沂州,第二十標進駐東昌府。這樣就完成了第五鎮在山東要地的展開。

兩個主力協所缺兵員將從各自的駐地募兵補足。

預備役部隊在調出二營和三營後,成建制的部隊只有老兵比例最高的一營了,龍謙下令預備役部隊司令部暫留武定府,駐守沂州費縣的預備役一營也將前來武定府歸建,在武定府募兵再編兩個營。這樣,就需要從司令部直屬隊及兩個協中抽調一部分老兵及下級軍官以便迅速搭起兩個營的架子。龍謙放了狠話,這次補充建設預備役部隊,由鎮臺參謀處統一抽調骨幹,抽到誰,各部必須全力支持。這是考驗你們大局觀的時候,預備役一下子支援出兩個戰鬥力很強的建制營給主力部隊,人總得講點良心嘛。

龍謙要求各部在兩個月內完成補充缺額的任務並按照訓練大綱展開訓練,司令部在兩個月後對各標進行第一輪點驗。龍謙強調,此番任命的各部官長在兵部正式批准後生效。但如果過不了點驗一關,主官即行撤職。另選賢能。

整編方案一出,除掉魯山等一批沒有安排職務被調入預備役的軍官們,全軍皆大歡喜。

留守青城縣的,在抗洪中立功受獎的預備役二營五連連長黃錦輝是沒資格參加整編會議的。但十分關心部隊的大整編。聽參謀長鄧清華傳達完部隊整編方案後,壓下對部隊大擴編的喜悅,立即陷入了巨大的困擾中。聞名全軍的勇將魯山竟然替換了王司令,出任了預備役部隊的司令官。自己所在的二營及並肩參加武定抗洪的三營整體被編入主力部隊,其中二營調入了十協,三營調入了九協,據說還會擴編。畢竟在編制上兩個各轄兩個步標的步兵協目前各自只有一個標。黃錦輝不相信另一個標會依託預備役調過去的營去擴編爲標。畢竟是後孃養的。而且,自己的營隊比起主力部隊的營,還少編了一個連,他媽的。該叫隊了。黃錦輝認爲還是稱呼連長更威風。

這次整編。印證了黃錦輝對預備役部隊的認識,它就是爲主力部隊訓練儲備隊伍的。預備役,預備役。文化課成績不錯的黃錦輝已經可以讀報紙了,字少說認識了上千個,琢磨預備役這三個字,越琢磨越泄氣。不過,這次自己將跟隨營隊回到主力部隊中了。從勤王之役的兩年來,部隊番號一變再變,當初自己參軍受訓的老四連已經堙沒在軍史中了,當初的老連長範德平如今已是預備役部隊副司令,升的是夠快的。而自己不是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即從一個小兵升到了連長嗎?

按照一般的解釋,預備役部隊是與原兩個步標平級的單位,這次王司令直接就任第九協協統也說明了這點。那麼,老連長範德平豈不是已是和封國柱,馮侖平級的大人物?這又有點可笑。預備役如今只剩了一個空架子,成建制的部隊只剩了正往這裡趕來的老一營,怎麼跟人家九協、十協比?想到編制充實,老兵最多的老一營,黃錦輝又有些不解,如果由預備役抽兵支援主力部隊,那麼老一營纔是最好的選擇,因爲那些超齡服役的老兵是換不來的財富。在軍校學習時,教官曾反覆強調過參加過三次以上,特別是負過傷的老兵的重要性,認爲這樣的老兵至少頂三個新兵。當初在西沽與德國人血戰,戰鬥結束後,老營長,如今從預備役司令位子上就任九協協統的王明遠對自己說,小黃,經過這一仗,你算是脫胎換骨了。當時不明白營長的意思,現在終於明白了,能夠與人高馬大,訓練精良的德國人拼殺中活下來的自己,已經摘掉了新兵的帽子。果然,娘子關之役後,自己即當上了班長,回到根據地,自己就是副排長了。黃錦輝總結自己的從軍生涯,西沽那場慘烈的白刃拼殺是最關鍵的一步。班長就死在那一仗裡,自己屍骨仍未得回到故土。黃錦輝常想,如果班長活着,現在或許已經當上了營長吧?而自己這次到十協,會升入關鍵的營級,從而進入高級軍官的行列嗎?黃錦輝感到沮喪,不像其餘兩個連長那樣興高采烈。爲什麼,因爲他覺得預備役部隊低人一等,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魯山是因爲與龍司令發生了衝突才被貶入預備役的。魯山名氣多大呀,蒙山軍打開鄭家莊,人家就是副司令了,和周毅平級,比王司令的職務都高。那時自己還在家裡務農呢。所以魯山對於黃錦輝,那就是高高在高不可攀的存在。

魯山怎麼敢與龍司令當面爭吵呢?黃錦輝幾乎是在下意識裡將屁股坐到了龍謙一邊。這支部隊是誰的?毫無疑問是司令的。葉延冰副校長,哦,如今又回到主力部隊任職了,在軍校給他們那一撥學員講軍史時就反覆講過,沒有龍司令,蒙山軍就是一幫佔山爲王的草寇,絕不會有今天的地位。而龍司令,黃錦輝是認識的,這個認識,是指龍謙認識他。最早在西沽之戰後就認識了。王明遠營長親自將自己介紹給了龍司令,說自己在白刃戰中幹掉了三名德國兵。龍司令大爲讚賞,那時自己第一次面對全軍最高統帥,平易近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黃錦輝沒覺得龍司令有多威嚴。和士兵們有說有笑,一起吃飯,聊天。

娘子關奪關之戰是葉營長的一營幹的,但從其他連隊抽調了幾十名老兵,黃錦輝報名參加了那一仗。比起西沽血戰來簡單了許多,傷亡也小的多。戰後龍司令再次跟他交談,稱讚他主動求戰的精神——有這股子勁,完全可以當班長!自己真的就當上了班長,那是自己邁入軍官行列的最關鍵一步。而這次武定抗洪,自己的五連受到的司令部嘉獎。龍司令親自來五連宣佈嘉獎令。還跟自己聊了一陣,祝賀自己當上了連長——連長是軍隊之父,班長是軍隊之母。你過去是個好班長,希望你當好連長!

魯山標統怎麼能與司令吵架呢?不知道緣故。黃錦輝立即判定魯山不對。不過。司令就因爲這個就懲罰魯山是不是有點那個?嗯。有點心胸狹窄了。大概魯山很懊悔吧?

黃錦輝很快見到了走馬上任的魯山。他和三營另一位叫莫新偉的連長,以及九個班排長被叫到了原先王司令的院子,身高馬大的魯山司令完全沒有被貶斥的沮喪。笑眯眯地看着他們,“根據王司令及你們營長的推薦,你們幾個將要留在預備役部隊服役。這是命令!經過了總部參謀處的簽署認可!你們馬上回去安排下交接,然後找鄧參謀長報道!”

黃錦輝注意到莫新偉跟自己一樣,有些意外的感覺。

“怎麼?不願意?你們都是預備役的精華,連自己的老部隊都看不起?告訴你們吧,預備役將要大擴充,總部抽調了大批優秀的軍官來充實預備役呢。馬上你們就知道了。之所以留下你們,恰恰是因爲你們優秀!”

儘管黃錦輝不願意,但軍令如山,不能不服從。自參加蒙山軍,最大的變化就是學會了服從,即使是上司下令他去跳黃河,估計也會毫不猶豫地跳進去。這正是平民與軍人根本的區別。黃錦輝及其十人馬上各自回到自己的單位,那邊也接到了命令,黃錦輝將五連交給了副連長。

魯山司令的話很快得到了證明。全軍一批“名人”,如程二虎,丁小富,盛光等著名的營長,全軍聞名的神槍教官許公持(黃錦輝在軍校即受過許教官在射擊方面的點撥),武術高手,現在最神秘的的情報處任職的蔣存先,竟然在這次整編中齊刷刷地調入了預備役部隊,據說是爲預備役擴軍準備的帶兵人才。

黃錦輝驚訝道,難道龍司令要將預備役擴建爲一個協的規模嗎?那可太好了。

但接下來的訓練與平時完全不同,除掉練習小分隊奔襲作戰,伏擊及爆破外,重點加強了馬術,自救等內容的訓練。原先預備役部隊只有一個騎兵通信排,現在從騎兵營調來了三十幾名騎術高超的老兵和七十匹戰馬加入了預備役,所有人都必須學習騎馬,不擅馬術的黃錦輝被摔的七葷八素,但經過一個月的訓練,磨破了大腿,總算是基本可以駕馭奔馳的戰馬了。

這次加練了徒手及白刃格鬥的科目。總教官是蔣存先。與之前反覆練過的拼刺術不同,這次是一對一,一對二的格鬥,蔣存先從情報處行動隊帶來的四個教官都是徒手格鬥的高手,黃錦輝懷疑他們都出身武術世家,因爲這幫人太狠了,總是教他們一招制敵的狠辣招數。在黃錦輝看來不免有些殘忍,比如撩襠腿,鎖喉術,就是一招殺人嘛。

白天是緊張的訓練,晚上要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是來學習,主要講東北的氣候,民情以及俄軍與日軍的裝備,訓練及部隊編成。這讓黃錦輝意識到他們將要承擔非常特別的任務,目的地顯然是遙遠的東北。

一批新裝備也被送到預備役司令部,有百餘支嶄新的德式步槍,最令黃錦輝感興趣的是送來了四十支塗着黃油的德國造匣子槍,彈匣容量十發。隨槍配備了五百發子彈,夠多了。不過每人只領到二十發。

之所以叫匣子槍,是因爲這種尺寸很大的手槍是裝在一個木匣子裡的。黃錦輝也領到了一支——連長以上的軍官都分到一支。黃錦輝早就希望自己能有一支手槍了。不過手槍很重,差不多有三斤重了,單手持槍射擊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公持親自教授他們這種射程超過五十米的手槍射擊要領,因爲射擊時槍口上跳厲害,許公持要求他們手心向上橫握射擊,從左到右自然形成了一個扇面。這種射擊的竅門很快就被黃錦輝掌握了,感到這支大尺寸手槍威力十足,自然十分的喜愛。

訓練是有針對性的,魯山司令將部隊分成了幾部分,黃錦輝等六十餘人編爲第一隊,隊長爲程二虎,接受着最爲嚴酷的訓練。雖然上面不說,黃錦輝也意識到他們將要去東北了,因爲在他看起來有些奢華的服裝業發了下來,狼皮坎肩,皮褲以及厚底的皮靴子。這些東西顯然是爲去東北執行任務準備的。

訓練分科目考試,射擊,格鬥,馬術,化妝,徒步越野以及文化課,兩次不合格的被淘汰出第一隊,進入熊勳營長爲隊長的第二隊繼續訓練。黃錦輝和莫新偉均通過了各項考覈,這讓他感到驕傲。

十一月底的一天,魯山召集一部分軍官和士兵開會,通報了龍司令去北京的情況,說部隊整編方案已經獲得朝廷的批准。然後正式宣佈了他們的任務,以預備役部隊爲主,將要組成一個特別支隊前往東北執行任務。部隊將分批化妝出發,第一批爲經過嚴格考覈的第一隊剩下的四十四人,魯山親自帶隊,黃錦輝、莫新偉都在其中。這一批名單中,程二虎,丁小富,遲春先,許公持等均名列其中。除掉十幾名軍官,就是約三十名精銳的士兵,其中自少有一半是班長副班長。

魯山重點強調了紀律。他說,這次前往東北,是爲了執行司令的戰略展開的大任務,我們將在東北爲司令打出一片新的天空。各位都是蒙山軍精銳,除了個人戰鬥技能出色,帶兵經驗豐富外,最主要的是忠誠。忠誠誰?當然是蒙山軍和龍司令!這一點必須死死地記在心裡!但我們到了東北,卻不準打出蒙山軍的旗號來,這是一條死命令。所以,我要求,每個人都不能當俘虜,如果在戰場上受了重傷,不能逃脫時,戰友有權有責任不讓落入敵人手中!

黃錦輝終於明白了前因後果。魯山被調入預備役部隊,顯然是提前佈局。看看身邊的戰友,黃錦輝升起了自豪感。

“沿途及東北已有情報處妥善的佈置,我們將化妝爲商戶的保鏢,隨身帶好配發的手槍,長槍,子彈及手榴彈藏在貨品裡,明早出發。留下的由範副司令及鄧參謀長統一安排,將分批抵達東北。”

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孫娟們二第16節 整編第13節 阻擊六第43節 陳淑第15節 外蒙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3節 韶關會議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武昌第12節 中樞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24節 假戲真唱第5節 外交第7節 許思一第3節 抗洪三第25節 變化一第14節 陳豪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35節 整編二第16節 王明遠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6節 家事國事第3節 吳永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1節 北京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4節 無錫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8節 人才第2節 抗洪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4節 北京四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9節 這一仗三第26節 變化二第3節 喀山二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6節 孫娟們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11節 戰後四第2節 陛辭第7節 政府第8節 許思二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14節 北京四第3節 司徒均二第15節 平叛五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0節 兗州行四第34節 清廷第4節 鐵良發難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6節 就職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15節 方時俊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14節 軍規三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7節 股份第2節 初戰一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1節 外交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6節 袁世凱第20節 軍委會第7節 太原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9節 視察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節 袁克定第13節 阻擊六第26節 俘虜們三
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孫娟們二第16節 整編第13節 阻擊六第43節 陳淑第15節 外蒙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3節 韶關會議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武昌第12節 中樞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24節 假戲真唱第5節 外交第7節 許思一第3節 抗洪三第25節 變化一第14節 陳豪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35節 整編二第16節 王明遠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6節 家事國事第3節 吳永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1節 北京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4節 無錫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8節 人才第2節 抗洪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4節 北京四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9節 這一仗三第26節 變化二第3節 喀山二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6節 孫娟們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11節 戰後四第2節 陛辭第7節 政府第8節 許思二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14節 北京四第3節 司徒均二第15節 平叛五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0節 兗州行四第34節 清廷第4節 鐵良發難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6節 就職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15節 方時俊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14節 軍規三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7節 股份第2節 初戰一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1節 外交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6節 袁世凱第20節 軍委會第7節 太原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9節 視察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節 袁克定第13節 阻擊六第26節 俘虜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