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日本的戰略

北京談判破裂後,日軍的行動極快,9月23日,已經集結完畢的第18師團已經登船,在第一艦隊的護送下朝着山東方向出發了。他們的目的不是膠州灣,而是山東北部的萊州灣。

第55聯隊是第一批登船的部隊,算是18師團的開路先鋒。入夜後,第2大隊的星野功上等兵在運輸艦近江丸昏暗的船艙裡,聞着汗臭與馬糞交織的味道,久無睡意,腦子裡全是新婚妻子的倩影。

“星野君,你在想什麼?”來自同村的軍曹宮崎小一郎問道。

“沒,沒什麼……”

“哈哈,我知道你在想你那美麗的妻子。”宮崎軍曹拍拍星野上等兵的肩膀,“這次攻略山東,一定給她帶幾件有意義的禮物。”

“宮崎君,明天早上就要登陸了,您說,我們會遇到抵抗嗎?”

“剛纔在甲板上沒看到護航戰艦嗎?攝津號的巨炮會將支那人撕成碎片的!然後我們就淌水上岸,就像一次愉快的旅遊。哈哈。”宮崎軍曹的哥哥在攝津號戰列艦上服役,說起攝津號,他總是眉飛色舞。

宮崎軍曹參加過日俄戰爭,但星野功卻沒有打過仗,“中隊長說支那軍不同於清國兵了,不知是不是真的。”

“支那人不過是一羣待宰的綿羊!只要你挺起刺刀,一個衝鋒就可以打垮他們!俄國人都是我們的手下敗將,支那人,嘿嘿……”宮崎想起自己在滿洲的經歷,心裡充滿了對華軍的蔑視。中隊長回阪中尉確實向中隊講訴了中國軍隊的情況,但宮崎小一郎根本沒有聽進去。

“可是,支那軍曾在外蒙打敗了俄國人。我妻子的叔叔曾在滿洲跟支那人打過仗,爲天皇盡忠了……”星野妻子的叔父曾是秋山好古騎兵旅團的一名大尉,戰死在沈旦堡。

“八嘎!”宮崎劈手甩給星野上等兵一個耳光,“不許你爲支那人鼓吹!帝國陸軍天下無敵,你應當在明天的戰鬥中用支那人的鮮血爲他報仇。懂嗎?”

“哈伊!”星野功下意識地要站起身,但船艙實在是太擁擠了。

“宮崎軍曹說的對,”昏暗中傳來回阪中隊長的聲音,“支那人沒有軍魂,他們武器再好也沒有用,在帝國勇士的面前,他們要麼跪地求饒,要麼逃跑。”

船艙裡傳來一陣笑聲。

星野功低下了頭,他想起了妻子叮囑他的話,“小心在意,一定活着回來。我已經懷了您的孩子了……”

“活着……”星野功的思緒回到了家鄉。年景不好,又增了稅,日子很是艱難。打仗也不錯,除了軍需,其他戰利品一律歸自己。據說支那山東省是最富裕的省份,遍地財寶,就讓自己發一筆小財吧,爲了那個尚未出世的孩子。

凌晨時分星野功睡着了。但很快被吵醒,聽見了沉悶的炮聲,帶着刺耳的尖嘯,令人很不舒服。

“喲西,戰艦開始炮擊了。真是太好了,可惜不能親眼目睹壯觀的景象。”彎着腰朝舷梯方向走去的宮崎軍曹叫道。他不能登上甲板,沒有命令,士兵們仍需呆在船艙裡。

炮擊似乎無休止。星野功沒有手錶,不知道時間,船隻似乎已經拋錨了,不過仍有輕微的晃動。他擰開水壺喝水,感覺到嗓子乾的厲害。

“沒什麼可怕的,他們不是俄國,更不是德國。一名帝國勇士至少可以對付五個支那兵……”星野上等兵握緊了沒有上刺刀的步槍。

直到刺耳的哨子吹響,船艙裡等待已久的官兵紛紛起身,開始整理個人裝具。中村小隊長的嘶啞的聲音傳來,“3小隊全體,清點物品,跟着我!”

涌上甲板的星野朝海岸望去,那裡一片籠罩着濃煙。近江丸左側一艘巨大的軍艦仍在炮擊着,巨大的震響讓星野下意識地捂住了耳朵,“快,快,跟上,跟上!”個子矮小的回阪中隊長的聲音傳來,星野上等兵緊握着步槍,緊跟着宮崎軍曹朝前跑去。

9月25日凌晨,龍口,在第一艦隊戰艦火力的掩護下,第18師團前鋒第55聯隊登陸了。

“飛機,支那的飛機!”有人大喊。

順着繩梯下到登陸艇的星野猛地擡頭,見兩架雙翼飛機衝出了雲層,朝近江丸撲下來,兩個黑點從空中落下來,一聲巨響在登陸小艇不遠處炸響,海水將星野上身全部淋溼了,幾滴海水灌進了口中。星野吐出又鹹又苦的海水,發現剛纔坐在船邊的一個戰友已經落水,一片血跡染紅了清澈的海水。

“他中彈了!”星野看見那個不幸的傢伙的身軀已經沉入海底,“他死了!”星野感到一股涼氣從脖子直衝腦頂。

“近江丸中彈了!八嘎!”船頭的中村小隊長驚訝地望着運輸艦上騰起了煙火,“射擊!朝支那的飛機射擊!”中村小隊長歇斯底里地喊道,“噼噼啪啪”的槍聲傳來,星野也舉起了步槍,但晃動的小船讓他根本無法瞄準,而且,支那的飛機已經看不見了。

“下船!衝鋒!”中村跳下登陸艇,站在齊腰深的海水裡,朝岸上衝去,士兵們緊緊跟着小隊長。

除了飛機,日本登陸部隊沒有受到任何的地面火力阻擊,這讓日軍指揮官們鬆了一口氣。艦隊立即電報大本營,“55聯隊已順利搶灘。”

在230海里之外,在第二艦隊的旗艦戰列艦周防號豪華的艙室裡,拄着飾有菊花紋章的刀鞘的寺內正毅大將接到第一艦隊的電報,輕輕點點頭,“喲西!看來支那軍沒有料到我們會從龍口上岸。”

“是的。部隊只受到了支那飛機的襲擾,傷亡輕微,但海軍一艘驅逐艦中水雷沉沒了。”他的參謀長大西少將報告道。

“什麼?!水雷?支那海軍在龍口布了水雷?八嘎!”寺內大將站起身,那個著名的光頭更顯得錚亮了。

這可不是好消息。說明華軍已經預料到了日軍的登陸方向,18師團的隱蔽戰略已經失效,華軍一定在萊州方向嚴陣以待了。

“不過,18師團吸引華軍主力並非不利……”大西少將小心翼翼地對寺內伯爵說。

“給神尾中將去電,按原計劃行動。”寺內大將踱到地圖前,再次凝視起戰區地圖來。

帝國的反應還是太慢了。寺內伯爵沉思着,對於應對歐洲爆發的變局,帝國顯然落後了支那一大步。現在不得不面對已經佔領青島要塞已經二十天的支那軍了。

大本營有幾個沒料到。第一是歐洲之戰“突然”爆發。本來費迪南大公之死完全可以通過談判解決,最多不過是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之間的事,死心眼的歐洲諸強囿於盟約協定,在俄國動員後迅速捲入了歐戰大戰,讓日本有些所料不及。第二是支那軍竟然借演習之名完成了軍力展開,“和平堡壘”大演習曾引起了軍部的注意,但誰能想到他們是以青島爲目標呢?這樣就獲得的先手,贏得了二十天以上的時間。第三是德國人竟然開放青島,讓支那軍基本獲得了完整的德國要塞,包括那些大炮和珍貴的炮彈。爲帝國攻略青島增加了莫大的難度。導致帝國對於山東戰役一再增加軍費和動員。

寺內正毅大將是陸軍長州派僅次於山縣和桂太郎的第三號人物,今年已經62歲了。歷任日本士官學校校長,教育總監,參謀本部次長,陸軍大臣。是陸軍極有影響力的大人物,被山縣推薦爲山東之戰的統帥,軍部基本沒有不同的意見。但寺內正毅在研究局勢後,對於帝國確定的山東攻略還是有不少的疑問,他並不擔心日軍的兵力不足,在增加了精銳的第9師團後,寺內認爲兵力足夠了。即使華軍最老資格的第1師主力仍在山東,寺內也有信心擊敗之(上原大將信誓旦旦地說第1師確實已經返回了保定)。但寺內擔心支那會在天津動手,包圍並消滅支那駐屯軍的七千人馬,該部兵力分散駐守在自天津至山海關的漫長鐵道線上,根本沒有防禦能力。其次是支那在惱羞成怒下不顧一切攻擊滿洲,雖然增加一個12師團給關東州,對付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支那北方軍區還是沒有把握。寺內和那些中下級軍官不同,長期位居高位的他明白帝國財政上的窘境,寺內不認爲帝國有能力與支那展開全面的戰爭(寺內認爲中國一樣沒有這個能力),歐戰業已爆發,從英國拿到戰爭貸款很難了,美國想都不要想,在美日分歧愈發嚴重的情況下,他們不給中國支持就不錯了。如果對華戰爭陷入持久,寺內擔心經濟支撐不住。

不要希望支那會求和。寺內認爲支那現政府與滿清已有本質的不同,他們極具世界眼光且手腕高超,絕不是鼠目寸光的滿清政府。所以,那些認爲在山東擊敗支那軍就會導致支那政府求饒的觀點是不靠譜的,即便丟掉山東全境,支那也有能力將戰爭拖下去!漢陽、太原、南京已經有相當不錯的軍工基礎,直隸已經打出了石油……關鍵是支那的最高領袖龍謙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輕易屈服。

但山東攻略又不得不實行。寺內承認內閣和元老中反戰派的觀點有一部分是正確的,師出無名將激怒已經脫胎換骨的支那,而帝國又輸不起。一旦失敗,或許導致大陸政策的徹底失敗,將幾十年的奮鬥成果付之東流。可是,寺內承認,任憑中國發展下去是很可怕的,看一看現實吧,支那人正在奮力追趕帝國,他們在很多領域已經超越了帝國,比如鋼鐵,比如汽車製造,比如飛機。甚至連軍工方面,支那的進步也是驚人的。有着遼闊疆域豐富資源的支那潛力巨大,或許不消十年,帝國就永遠失去了攻擊支那本土的能力了。所以寺內又同意“膺懲”支那,摧毀支那山東工業基礎,迫使支那付出更多的賠款,將支那牢牢踩在腳下,爲帝國稱霸東亞奠定基礎。因此,寺內慨然出任山東軍司令官,擔起了這場關係帝國千秋命運大戰的重擔。

參謀總部制定的青島攻略是兩線出兵,南北對進,北線從龍口登陸,兵力爲第18師團和第6師團,第18師團之24旅團南下攻擊青島,與南線第9師團構成內線兵團,以奪取青島爲目標。18師團部率23旅團及師團直屬部隊配合第6師團西進,以奪取濰坊爲第一期目標。南線兵力爲第3、第9師團,將從膠州灣登陸,其中第9師團向北包圍並指揮第18師團24旅團攻佔青島,第3師團將西進與北線主力會師濰坊,組成山東戰役之外線兵團,將蝟集於青島以西的華軍中央軍區主力一網打盡,達成山東戰役的第一期目標。

計劃的關鍵的是迅速奪取青島,使山東軍獲得可靠的補給碼頭。四個師團十幾萬人馬日費鉅萬,沒有通暢的補給通道是不行的。

大本營山東攻略是建立在已有的情報之上的,根據確信之情報,支那軍在山東共有3個師,第6,第16和第14師,共7個旅。其中只有第6師是甲種師,配備了最強的武器。16、14兩師尚未完成換裝,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都遠遜於第6師。而第6師16旅在青島之戰中已被打殘,該部已調回濟南休整,短期內未必能恢復戰力。這樣,山東境內中國軍隊只有6個旅佈防,其中第6師主力已進駐青島,外圍只有北翼的第16師和南翼的第14師,只要殲滅這兩個乙種師,山東戰役就必勝無疑了。

日軍大本營根據多方情報證實,參加“和平堡壘”演習的支那軍第1師已經回調保定,就算該師再次被調回山東,至少需要一週時間。只要北線兵團在七天內拿下濰坊,完成戰略分割,華軍援兵將被擋在合圍圈之外,等內線兵團奪取青島殲滅第6師之後,將徹底獲得戰略主動權,或談或打,完全由日本說了算。

“請加藤中將過來一敘。”寺內對大西少將說。北線已經登陸,他需要了解第二艦隊的情況,是否可以按照計劃發起對青島要塞的炮擊並準時在膠州灣登陸。RS

第6節 彼得堡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12節 條件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0節 戰後三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2節 楊士驤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14節 新局面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3節 潘亮第34節 沂州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12節 回國三第12節 回國三第5節 江雲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節 繼位爲誰第19節 對策第13節 平叛三第27節 變化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0節 天津四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4節 國會四第10節 天津四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4節 于右任第2節 北京二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2節 袁克定第10節 民黨第13節 新局面一第3節 總統府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6節 風波一第6節 武昌第6節 比武放對第21節 外交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4節 黑溝臺二第22節 北京十二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12節 軍規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4節 北京四第13節 阻擊六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0節 升允第30節 情報處一第2節 北京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6節 袁世凱第5節 探路者第12節 平叛二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9節 對策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35節 沂州三第35節 大勢四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7節 破莊七第17節 末日四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31節 變化七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36節 風起二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7節 末日四第2節 軍歌嘹亮二
第6節 彼得堡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12節 條件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0節 戰後三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2節 楊士驤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14節 新局面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3節 潘亮第34節 沂州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12節 回國三第12節 回國三第5節 江雲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節 繼位爲誰第19節 對策第13節 平叛三第27節 變化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0節 天津四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4節 國會四第10節 天津四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4節 于右任第2節 北京二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2節 袁克定第10節 民黨第13節 新局面一第3節 總統府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6節 風波一第6節 武昌第6節 比武放對第21節 外交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4節 黑溝臺二第22節 北京十二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12節 軍規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4節 北京四第13節 阻擊六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0節 升允第30節 情報處一第2節 北京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6節 袁世凱第5節 探路者第12節 平叛二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9節 對策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35節 沂州三第35節 大勢四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7節 破莊七第17節 末日四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31節 變化七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36節 風起二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7節 末日四第2節 軍歌嘹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