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北京十二

榮祿可沒有蒙山軍戰友們會合的喜悅,他更急於見到聯軍俘虜。於是,龍謙顧不上介紹雙方,立即帶榮祿見到了單獨關押的西摩爾。一個留着西洋大鬍子的老頭,神情委頓,一身花裡胡哨的軍服髒兮兮的,特別是一雙靴子,幾乎看不出原先的顏色了。

儘管龍謙用英語介紹了榮祿的官職,西摩爾根本沒有在意榮祿,嗚啦哇啦地叫嚷了起來,滿臉的氣憤和掩飾不住的傲慢。

榮祿驚訝地看着龍謙繃着臉用洋話回敬英國將軍,隨着龍謙的“訓斥”,英國人低下了頭顱。

“他說什麼?”

“他威脅說要給大清最嚴厲的懲罰。我說如果英國按規矩來,我就給他戰俘待遇,如果英國胡來,我就先宰了他。我問他,他被俘的這段時間,受到我的部下虐待了嗎?他承認我們是一支文明的軍隊。”

榮祿雖不懂英文,但察言觀色的本領是一流的。他注意到龍謙一番夷語回敬過去,西摩爾的氣勢立即沒有了。便認定了龍謙彙報給自己的是真的。而龍謙流利的英文,最後打消了榮祿殘留的一點疑慮,這個人真是在美國長大的。

“退思,這事辦的漂亮。這個人有大用,千萬要看好了。”

“大人放心,都從天津押至這兒了,不會再出亂子了。”

“走,看看其他的俘虜。”現在榮祿情緒好的很。

黑壓壓的聯軍俘虜隊伍,讓他更是開心不已。這份功勞遞上去。太后一定還心情大好的。龍謙路上跟他說的關於聯軍之事,讓他減少了對善後談和的畏懼,心裡打了一個主意,如果太后還要自己參與和議,一定要帶着龍謙去。

但見過了龍謙所部主力,榮祿又存了別樣的心思。

魯山自作主張,乘龍謙陪榮祿視察俘虜的時候,將部隊集合了起來,他的本意是讓龍謙檢閱一下部隊,但榮祿看到空地上整齊的方隊。忍不住走了過去。“退思,這就是你的人馬嗎?”

“正是,除掉尚不能自己行動的傷號,差不多都在這兒了。”龍謙聲音低沉下來。“大人。卑職帶近兩千山東子弟北上勤王。天津一戰,折損一半啊。”

“唔,好強的兵……”榮祿似乎沒有聽到龍謙剛纔的話。他被蒙山軍的隊列吸引住了。

榮祿也是帶兵之人,八旗兵,綠營兵,包括袁世凱、聶士成所部用西洋教官教習、裝備了一水兒西洋火器的新軍,榮祿都不陌生。但眼前這支山東兵有着他沒有見過的精氣神。儘管他們衣衫凌亂,但其表現出的肅殺之氣讓久歷軍旅的榮祿呼吸一滯,什麼是百戰精兵?這纔是啊,難怪他們能以劣勢兵力擊潰西摩爾聯軍並生俘其統帥!

“退思!你部爲何剪掉了辮子呀?”總是覺得不那麼對勁,榮祿終於發現了問題。

“還要請大人諒解。西沽首戰,基本是用刺刀將聯軍擊潰的,肉搏戰中,官兵多有被聯軍揪住辮子而犧牲,戰後是我下令將辮子暫且剪掉。如果有違國本,請大人處罰我一人好了。”

榮祿望望龍謙包着紗布的光頭,心想,信你是傻瓜。不過此刻不是計較這些枝節末梢的時候,“西沽之戰我亦有所耳聞。也算權宜之計吧。太后那裡,我自會爲你轉圜。但此乃大節,不是小事。待戰後彌補吧。”

彌補個鬼呀。龍謙腹誹了一句,不過嘴上還有謙虛一點,“大人責的是。不過,卑職有點小見識,竊以爲軍人不能與普通百姓一樣,兩軍征戰,辮子實實有礙戰鬥力的發揮……軍人嘛,首要的就是爲朝廷打贏仗,仗打輸了,就是對朝廷最大的不敬。”

“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這不是小事,懂嗎?”榮祿不知覺地擺出了久居上位的習慣性口氣。

“是,是。”龍謙轉而對肅立的部隊說,“弟兄們,這位是榮祿大人,位居軍機大臣,是朝廷的擎天玉柱。榮祿大人聽說了西沽之戰的勝利,在太后面前奏報了大家的戰功。又不辭勞苦,親自來視察慰問大家,還表示等局勢穩定,一定厚恤陣亡官兵,並重獎立功將士!大家一定要牢記榮祿大人的恩德。記住了沒有?”

“記住了!”隊伍整齊地迴應。

“現在,請榮祿大人檢閱。全體都有,立正!”

隨着龍謙的口令,列隊的全體官兵腳跟一碰,發出整齊的響聲。龍謙轉過身,“請大人檢閱。”

榮祿一愣,什麼時候說過厚恤陣亡者了?但龍謙剛纔的一番話說的很得體,令他很舒服,“唔,好……”他不是沒有檢閱過部隊,袁世凱小站練兵他不止一次去過,但今日山東勤王兵表現出的氣勢讓他感到有一種從未見過的東西。

龍謙陪着榮祿“檢閱”了他“久別”的部隊,走在榮祿側後的龍謙的目光一直在榮祿臉上搜尋,心裡暗罵魯山這小子把事情搞砸了。搞什麼檢閱嘛,真是的。

榮祿走到頭,又折回來,到隊伍當中站下,“唵,山東軍的弟兄們,太后聽說了你們的功勞,聖心大悅,已授龍謙,唵,授予龍謙副將之職,以彰其功!大家的功勞,等龍副將上奏朝廷後,一定會賞功的!”

龍謙帶頭鼓掌,隊伍裡響起掌聲。

榮祿卻是第一次見這個調調,臉上有些迷茫。龍謙湊過去說,“這是卑職的規矩,鼓掌就是感謝大人訓話的意思。”

“唔,原來如此。退思啊,叫大家散了吧。一定要看好洋人啊!”榮祿再次叮囑。

“是,大人放一萬個心。卑職既然能將他們從戰場上捉來,又豈能讓他逃走?”

“哈哈。說的好。龍副將練的好兵!難怪洋人不是對手。”榮祿從蒙山軍不長的隊列前走了一遍。發現士兵們的目光基本上沒有看自己,而是盯着他們的首領,“你的兵很是仰慕你呀。”

“大人,卑職最仰慕曾文正公,看了曾侯兵書不少,努力照曾侯練兵之法操練士卒。他們都是淳樸的農家子弟,身上虛驕之氣少,教以大義,故能悍不畏死,臨陣勇猛殺敵。”

“好。好。太后見了,必定喜歡。哈哈。”

“大人,請先回屋休息,條件簡陋。還望大人擔待些。魯山。”龍謙喊道。

魯山跑過來。

“將最好的房子給大人騰出來。馬上讓伙食兵爲大人做頓熱乎些的飯菜。”

“是。”魯山壓住心底的不快,答應一聲。

“先帶大人去休息。”龍謙命令道。

從昨晚折騰到現在,已經六十五歲的榮祿早就累得夠嗆。現在很想躺在鬆軟的褥子上睡上一覺,但肚子不爭氣地咕咕起來,對於龍謙剛纔的安排,榮祿深爲滿意。

“司令,俘虜住在土地廟,那裡的條件還好些。”

“怎麼能讓大人和俘虜們住一起呢?真不會辦事。這樣吧,你住哪兒?”

“我這兩天都是露宿的。”魯山冷冷道,“司令,你教導我們不得擾民,我們又不能去搶民房。”

“誰讓你去搶民房?”龍謙瞪了魯山一眼,笑着對榮祿說,“大人不要生氣。他叫魯山,是我的副手,爲人直而魯。打仗時一等一的勇猛。既然這樣,還是到廟裡找一間潔淨些的上房吧。”

“好一條精壯的漢子,一看就是猛士。”榮祿打量着魯山,龍謙就算是魁梧精壯了,但這個黑大漢比龍謙更高更壯,“不要那麼講究了,退思,隨便點就行。”

龍謙陪着榮祿回道蒙山軍的臨時司令部——一座破敗的土地廟,聯軍戰俘佔據了大部分房間,其餘的則被警衛部隊佔據。龍謙選了一間東向的小耳房,安置了榮祿。

“大人先歇息片刻,卑職去催一下午飯,馬上過來。”

“好吧,你去。”榮祿點點頭。

一直跟在後面張管家趕緊爲主人捶背敲腿,“這個龍謙還算懂事。”

“嗯,”榮祿閉着眼睛想心事。

張管家乘機說,“老爺,沒想到他們真的抓了這多的洋人。這要是獻俘闕下,該是多大的榮耀呀。自高廟以來,朝廷對外還沒有如此武功。”

榮祿臉色一變,“胡說些什麼!京師都讓人家給佔了!還提什麼獻俘闕下!”

“是,是,”遭到訓斥的張管家也覺得在這當口講這個有些不合時宜。

張管家說的高廟,是指清高宗弘曆,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對外有十大武功。但不過是對周邊屬國而已。不過,確實如張管家所說,之後朝廷國勢日蹙,甲午一戰,更是顏面掃地。一戰而俘獲當今最強國英國的海軍中將,確實是了不得的武功。

“你跟我多年了,也算見多識廣。你覺得這支山東兵有何不同啊?”榮祿睜開了眼睛。

“回老爺的話。我覺得他們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有一股子凶氣。”

“嗯,我想起一事,你去請龍副將來,就說有事商量。”

龍謙從土地廟出來,立即被軍官們圍住了。

“司令你負傷了,不要緊吧?”熊勳關心地問。

“司令,王營長他們呢?”範德平問。

“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看到大家都好,我就放心了。我就是擦破點皮,不打緊。明遠、時俊、二虎他們還在城中,執行另一件重要任務,他們都好。不過,明遠他們的事絕不可讓榮祿知道。現在我交代你們的,正是這個榮祿,他是滿人,不姓榮,大家稱呼大人便是,千萬不要叫什麼榮大人。”

“扯淡。一個老棺材瓤子。裝什麼架子!一看這幫韃子就來氣。”腿腳不甚利索的杜三立憤憤道。

“司令,拉這個老頭來做啥?”馮侖道。

“他不是一般人,他是大學士,軍機大臣。實實在在的宰相。不過,如果不是爲了咱蒙山軍的前程,我豈會巴結他?但咱們蒙山軍的前途就着落在此人身上。他是慈禧太后的第一紅人,咱們要想回山東,有一塊供咱們積蓄力量的地方,非此人不可。所以大家這些日子對他要尊敬些,哪怕是看在我的面子上。”

衆人看見張管家顛顛地跑來,便住了口。

張管家過來,“龍將軍,大人請你過去。有要事相商。”

“好。你們在此等候。我去見大人。對了,催催飯好了沒?大人一定餓了。”龍謙瞪了杜三立一眼,跟張管家去了。

“退思,太后與皇上朝宣化方向去了。咱們還是要早一些趕過去纔好。”榮祿本不願意端那個黑瓷碗。但又耐不住口渴。還是將碗裡的開水喝了。

“卑職遵令。”龍謙微笑道,“不過還要準備一下,卑職現在帶着千餘人。人吃馬嚼的,每日的耗費不是小數,要備齊糧草。另外,太后與皇上蒙塵,咱們也不能不有所孝敬。”

“唔,退思想的很周到。”

“請大人放心。”龍謙答道,“卑職清點一下糧草輜重,再爲大人找一乘舒服些的轎子,長途行軍,怕大人受不得顛簸之苦。”

“那倒不必吧?”榮祿嘴上這樣說,還是很懷念轎子的。坐了騾車從城中出來的這一路,已經讓他有些不堪忍受了。

“龍將軍想的周到。”站在榮祿身後的張管家讚道。

龍謙見盧廣達端着飯菜進來,順手接了過去,是一碗麪條和一碗麪湯,“嘿,我讓你們給大人搞一點像樣的午飯,怎麼就一碗麪條?你這差事怎麼辦的?”

“部隊的午飯是幹餅子,這麪條是俺做的,軍規不準擾民,又買不到肉﹍﹍”小盧有些委屈。

“行了,也算難爲了他。”榮祿早就餓了,看到那碗麪條就眼睛放光,“退思,你讓這位小兄弟爲我的隨從也搞點飯來。你去忙你的。”

等不及龍謙離開,榮祿端起飯碗便大口吞嚥起來。

龍謙再次回到等候着他的軍官們中間,一面就着涼開水吃餅子,一面聽了魯山和葉延冰的彙報,又問了部隊的糧草彈藥諸事,滿意道,“你們做的很好。下一步,咱們要護送榮祿去找逃亡路上的慈禧和光緒,目的地嗎,或許是西安,或許是太原。爭取我們在太原停下。因爲董福祥的甘軍,就是武衛後軍,叛變了,董福祥是甘肅人,一定會帶着他的兵回陝甘。朝廷顧慮他,或許不敢去西安了。這些事我來辦,你們就帶好部隊,看好俘虜即可。另外有幾件事要辦,第一,部隊適當整編一下。現在各連的人數太少,萬一發生戰鬥,不方便。我的意見,各營的建制不變,四連加上沒有了大炮的炮兵連,充當警衛連。主要負責看押俘虜,警戒司令部。其餘三個營,還是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小三百人的民夫隊是用不着了,動員一下,願意加入部隊的,留下,不願意的,發給銀子辭退。當初在西沽時,說好每天一兩銀子,仗打完了,工錢怎麼定的?”龍謙去看連樹鵬。

“五天一兩。”

“可以了。就按這個結。我還帶來些墨西哥鷹洋,一併交給你保管。”

魯山笑道,“從天津出來,俺就動員了,這些人既然跟着過來,肯定是願意的。”

“那好,跟他們講清楚部隊的軍餉和軍規。要留下足夠的運輸隊,負責傷號和糧食的轉送。老連你計算下。多餘的人,由魯山編入各連。武器也要統一調配下。”

“是。”

“第二件事,儘量再購買一些糧食,鹽以及藥材,出高價,能買多少買多少。這件事也是你辦,李三才協助你。”

“成。”連樹鵬答應一聲。

“第三件事,找一頂轎子,選幾個民夫做轎伕,給夠工錢。另外,跟民夫隊裡參加過義和團的人說清楚,現在朝廷開始殺義和團了,叫他們閉緊嘴巴,要想活命,就不要透露之前的事,就說都是老實農民。”

“還他媽的要轎子!”杜三立憤憤道。

龍謙又瞪了一眼杜三立,“這一次的勤王之戰基本打完了。大仗估計不會有了。不過大家不準放鬆警惕。我要求大家轉變心態,特別是與慈禧的隊伍匯合之後,不準出現任何違反我命令的事情。誰將事情搞砸了,誰就是蒙山軍的罪人!這個機會千載難得,我們用好了,會少花多少力氣?以後你們會明白的。弟兄們,今年是庚子年,今年這場大亂,會被稱爲庚子國難。列強佔領了北京,接下來會逼着朝廷簽訂一系列賣國條約,他們要的,一是銀子,二是在咱中國的特權。這些事情比較複雜,等有機會,我給你們慢慢講。庚子國難對於咱中國是一場大災難,老百姓要倒黴了。但對於咱蒙山軍,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咱們就是要利用這個機會壯大自己。這一次來京津,損失了咱們很多的好兄弟,我很心痛。但這是必須的,不邁出這一步,大家夥兒會犧牲於鄭家莊那些山溝中。等咱們獲得了朝廷的真正的承認,部隊會得到二倍、三倍乃至十倍的大發展的!你們一定要相信我。另外,庚子國難會損害朝廷的威信,南方的革命黨會乘勢崛起,革命黨是什麼人,就是發誓要推翻朝廷的人。這件事提前跟你們講了,要引起注意。要確保部隊的穩定,政治上的事,我處理。軍事上的事,靠大家。”

“我們聽司令的就是,”魯山站起來,“司令回來了,我們就有主心骨了。”

“好,大家去各自忙吧。”

爲了找一乘像樣的轎子,也爲了籌集更多的糧草,部隊耽擱了一天。第二日凌晨時分,派出警戒的騎兵連“截獲”了兩位逃出京的貴族,他們見了身穿新軍服裝的部隊,說什麼也要跟着走,因爲龍謙交代過,注意攔截此類人,所以遲春先將他們帶回了駐地。

當聽到榮祿也在此地,兩人當時便嚎啕大哭,幾乎昏死過去。

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8節 如願以償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10節 唐紹儀第14節 陳豪第9節 阻擊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8節 末日五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0節 軍委會第7節 外交沙龍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召見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8節 天津二第42節 轉機第8節 阻擊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節 北京二第6節 破莊六第15節 演習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25節 寧時俊二第32節 驚變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6節 隨營軍校第6節 戰與撤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國慶日一第2節 破莊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節 破莊二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23節 貪腐案二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3節 司徒均二第14節 文尼察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5節 探路者第12節 阻擊五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3節 吳永第27節 變化三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4節 新廠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節 抗洪二第3節 周毅一第11節 北京一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8節 北洋第8節 連樹鵬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18節 榮軍農場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6節 風波一第34節 整編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6節 隨營軍校第34節 沂州二第7節 許思一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37節 起步第34節 沂州二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5節 破莊五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3章 唐紹儀
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8節 如願以償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10節 唐紹儀第14節 陳豪第9節 阻擊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8節 末日五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0節 軍委會第7節 外交沙龍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召見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8節 天津二第42節 轉機第8節 阻擊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節 北京二第6節 破莊六第15節 演習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25節 寧時俊二第32節 驚變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6節 隨營軍校第6節 戰與撤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國慶日一第2節 破莊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節 破莊二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23節 貪腐案二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3節 司徒均二第14節 文尼察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5節 探路者第12節 阻擊五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3節 吳永第27節 變化三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4節 新廠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節 抗洪二第3節 周毅一第11節 北京一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8節 北洋第8節 連樹鵬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18節 榮軍農場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6節 風波一第34節 整編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6節 隨營軍校第34節 沂州二第7節 許思一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37節 起步第34節 沂州二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5節 破莊五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3章 唐紹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