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再會陳超二

陳淑喊出那嗓子,又感到後悔。眼前的人不再是那個和叔父語笑嫣然的趣客,而是響馬的頭子了。

三年前合莊應付抱犢崮響馬的那會兒,陳淑已經滿了十五歲,嬸孃用鍋底灰將她的臉蛋和脖子塗得如黑炭般的情景記憶猶新。按說她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尊容的,但她有個寶貝——一小塊洋鏡子,自然是叔父送她的禮物,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化妝後的模樣,她不禁不生氣,而且感到可笑,於是便在藏身的菜窖裡咯咯笑出了聲。引起了嬸孃和陳三家的怒視。她身邊的白菜上坐着妹妹陳嫺,也在笑,但很快被母親陰狠的面容嚇的嚴肅起來。

響馬進莊意味着什麼,陳嫺還不懂。但陳淑知道。知道雖知道,但她並沒有多麼害怕,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好在那次響馬吃了大敗仗,留下一大堆屍體退走了,如果響馬打進莊子﹍﹍種種的設想是後來纔有的,對於後果,嬸孃尤氏含混但堅定地說明了,她也聽懂了。山鄉的女孩子出閣早,十五六歲的年紀,盡有身穿大紅襖坐上花轎當了新娘的。

“不僅是騙子,而且是殺人如麻的響馬頭子。”龍謙微笑着對指着自己的女孩說。

“滾出去!不懂事的毛孩子,這個地方,有你說話的地方?”陳超勃然大怒。

“沒關係。她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而且,只有陳先生之開明,方可教育出如此爽利的女孩子。”龍謙滿聲細語道。

陳淑遭到叔父的嚴厲呵斥,低了頭,疾步退出了堂屋,臨出門的一瞬,龍謙看見了女孩大眼睛裡噙着的淚水。

“陳先生,”龍謙輕咳了一聲,“您一直關注局勢,對於當今時局,有何高見?

“陳某蝸居山野,不過一村夫而已,哪裡還懂什麼時局?”陳超冷冷道。

“那,總該聽說過義和拳吧?”倆人閒坐良久,陳超並未吩咐人上茶,龍謙也不在意,談興依舊很濃。

這個當然聽說過。陳超想,如果不是已經逃的不知何處的鄭經嚴厲的態度,如果不是此地沒有一座教堂,那麼,義和拳就在眼前了,“可是,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陳超大聲說了這麼一句,心情煩躁起來,鄭經,沒錯,鄭經已經逃走了,他是幸運的,如果,如果官府將來追究自己——官府是一定會追究自己的,爲什麼降賊?自己該怎麼說呢?因爲蒙山賊勢大?突然,陳超發現,或許他們並沒有多少人。

“陳先生,你對拳民如何看?”

陳超想着心事,沒有回答。

龍謙思索了一下,並未在意陳超越來越淡漠的態度,“看來陳先生不願意繼續聊下去了,正好我有事要處理。”龍謙站起身來,“陳先生,我準備請您出面成立一個機構,叫做三莊村務會也行。”

陳超不解地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人。

“我說過了,我們將要在這兒住一段時間。爲了儘可能地不影響大多數良善村民的生活,我們需要當地有聲望的士紳出面,包括白魏那位姓蕭的先生。畢竟,這兒的情況你們更瞭解。”

“你,什麼意思?”陳超沒有聽明白。

“很簡單。戰死的鄉兵需要處理,家屬需要安撫。我不打算追究鄉兵們的事,但不等於他們也會忘記。還有,我們駐紮在這裡,總要與百姓發生關係,我希望這種關係是溫和的,如果能親如一家,那就更好了﹍﹍”

“簡直是做夢!”陳超被提醒了,“你們殺了那麼多的人,讓女人失去了丈夫,父母失去了兒子,你們侵佔了他們的家園,你們打破了我們平靜的生活,現在竟想着親如一家?”陳超似乎聽到了最好笑的事。

尤氏驚恐地在窗根下聽着丈夫的吼聲。平時他是不這麼大聲說話的,可是現在面對着的不是一般人,是一個土匪,一個發兵佔據了鄭家莊和陳家崖的匪首,尤氏幾乎想不起曾經在她家做過客的那個人的樣子了,留給她的只是極爲模糊的印象:高個子,絡腮鬍子﹍﹍她緊張地聽着那個人的反應,生怕那人因此發怒起來,由此會給丈夫帶來災難?

“你們原先的生活並不平靜。”龍謙的聲音依舊平靜,毫無波瀾,“別再自欺欺人了。想想我上次在鄭家莊村口看到的那一幕吧,想想那個因抗議鄭經加租被枷在寨門前示衆的村民吧。即使我不來,你所謂的平靜生活正在迅速被打碎,一些本來很良善的人變得活不下去。鄭家莊我是走遍了,鄭經的宅子是那麼的奢華,而大量的泥棚子遍佈全莊。初步統計,鄭家莊一萬四千畝耕地中,鄭經一家便佔據了八千四百畝之多,全村有一多半的人耕種着他的地,成爲他的僱農,他的奴隸。沒錯,就是奴隸。你想,農民將自己收穫的一半以上交給地主,所留的連果腹都勉強,不是奴隸是什麼?我還知道,那個被我們打死的鄭忠,在鄭家莊隨意凌辱僱農的妻女,沒人敢表示不滿。曾經有人找鄭經告鄭忠的惡行,於是便被當作響馬的耳目抓走關入縣裡的大牢。這些事,不是我編的吧?陳先生,你覺得我們趕走鄭經,殺掉鄭忠,那些被他凌辱欺壓的僱農會爲他的主人報仇雪恨嗎?”

“俺家老爺可不是那樣的人,”尤氏突然闖了進來,在龍謙面前跪下了,“俺家老爺從來沒有欺負過村裡的人,求你饒了他吧。”

龍謙不等尤氏磕下頭去,一把扶住了女人,“夫人請起,這是幹什麼?千萬不要這樣!快快請起。”龍謙用力將女人拽了起來。

陳超怒道,“婦道人家,丟人現眼,來這裡幹什麼?還不給我滾出去!”

“陳先生,尊夫人是關心則亂啊。”龍謙轉頭對尤氏說,“自上次造訪陳家崖,我是將尊夫當作朋友的。請夫人放心,龍謙絕不會做傷害尊夫的事。”

“那就謝謝龍先生了,外子十年寒窗,考取功名不易,還望龍先生收回成命。”尤氏倔強地說。她一直在窗外聽着倆人的對話,認爲龍謙要陳超出來做事,將會讓丈夫墮入萬劫不復之地。

“只是跟尊夫商議嘛。他不願意,我還能強迫不成?”龍謙笑笑,回身對陳超說,“尊夫人伉儷情深,令我感動。剛纔所言之事,還請陳先生三思,諸事纏身,這便告辭了,改日再來拜會。”說罷,對陳超拱拱手,起身離去。

陳超的壓力一下子消失了,目睹龍謙的背影消失在照壁之後,陳超頹然坐在椅子上,感覺到後背溼津津的,不知不覺間,冷汗已經溼透了衣衫。

他畢竟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而自己,卻是一方富紳。一面之緣,真的就是朋友了嗎?即便是朋友,面對大是大非,友情又值幾何?

陳超看妻子仍在發呆,心中一軟,柔聲道,“阿蘿,何必如此?以後千萬不要莽撞了﹍﹍男人間的事,你們婦道人家是不懂的。”

尤氏小名阿蘿,只有在夫婦時,丈夫纔會呼她的小名,尤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夫君,千萬不能答應他出來做事啊,那就是從賊!萬一官府追究起來,你要吃官司啊。”

“爲夫自然省得。不過此人不同一般的響馬,我想他不會硬逼我的。”陳超鎮定下來,“好在咱陳家崖這次算是幸運﹍﹍你去對淑兒說,別太不懂事了,龍謙念過書,有涵養氣度,不與她一般計較。但他手下就不一定了。你給我管住淑兒和嫺兒,從現在開始,就呆在院子裡,哪也不準去。”

“是,賤妾這便去說她。”尤氏也是有點文化的,“也不知道這場劫難,該是個什麼結局。”

誰曉得?陳超默默地喝了一杯茶,起身出了院子,門口有兩個蒙山軍士兵揹着槍在站崗,見陳超出來,其中一人操着本地口音和氣地說,“陳莊主,俺司令有令,莊子裡你隨便走,但不要出莊。”

陳超點點頭,揹着手向西而去,他想看看莊子裡的情景,龍謙那廝嘴上說的好聽,誰能保證他的人像剛進莊一樣規矩呢?

街上靜悄悄的,幾乎看不到一個人,十字路口站着兩個士兵,他們身上的制服實在是太扎眼了,其中一個戴着帽子,另一個卻光着頭,像個和尚一樣光着頭。他倆只是看了陳超一眼,沒有說話,也沒有制止他。

沒有辮子!陳超注意到了這個極爲反常的現象。當年抱犢崮的土匪他是見過的,當然都是屍體,穿的亂七八糟,但每個人頭上都有辮子。但是龍謙沒有,而他手下的人也沒有,這不正常﹍﹍陳超拐上往祠堂的路,依舊靜悄悄的,好像莊子裡的人都去趕集了,以往這個時候,這個地方,總有中老年女人們坐在門前的石墩上聊天,做着永遠也做不完的針線﹍﹍現在不同了,響馬佔領了莊子,他的陳家崖,不過他對莊子裡的靜謐無聲感到心安,這至少說明進佔莊子的土匪沒有騷擾居民。這減少了陳超心中的憂慮,一度時間,他爲自己下令投降感到羞愧。現在好了,如果打起來,鄉兵們會有死傷,或許是大量的死傷,他們雖然是鄉兵,但都是莊子裡的精裝男人,死一個,就意味着一家人的毀滅﹍﹍

再往前走,聽見噪雜的人聲,在祠堂門口,兩個士兵和兩個村民正在熱烈地商議着什麼,陳超一愣,四個人隨即也看到了陳超,其中一個是陳狗剩,“喔,莊主來啦,蒙山軍的兄弟要俺們做一點木匠活﹍﹍”

似乎陳狗剩與那兩個士兵很熟,對士兵介紹說,“他便是俺莊的莊主﹍﹍”

兩個士兵衝陳超點頭,其中一個道,“俺叫張玉林,奉司令之命駐紮你們莊子,司令交代過,陳莊主是他的好朋友。若是有什麼做的不到的地方,還請陳莊主指出來。”

陳超對兩個神態和善的士兵點點頭,心想,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要在陳家崖駐紮了,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答應的要求,看陳狗剩手裡拿着一塊刨出來的木板,“這是何物?”

“這叫夾板,用來治理傷了骨頭的兄弟,”那個張玉林回答道,“狗剩兄弟會木匠活,真是再好不過﹍﹍”

“你不要拿到祠堂裡做。”陳超冷聲對陳狗剩說,“祠堂還要讓孩子們唸書呢。”

“不會,俺拿回家做。”陳狗剩笑嘻嘻地。

陳超想,蒙山賊打開鄭家莊,他那位與鄭經結仇的親家一定樂翻了天,連帶着陳狗剩也像撿了金元寶似的。他探頭望祠堂裡看了一眼,裡面還有幾個士兵,“這位兄弟,這裡是俺莊的私塾所在,你們最好搬出去。”

“成,俺們這就搬出去。”那個姓張的士兵痛快地說。

“沒事,就搬到俺家去﹍﹍”陳狗剩熱情的很。

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8節 平叛之後第16節 王明遠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4節 萊州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8節 階級第16節 整編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2節 分歧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10節 戰後三第25節 變化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6節 嶧縣第3節 總統府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0節 軍委會第5節 洹上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15節 七月第17節 犧牲一第29節 參謀第39節 大勢八第9節 別離第22節 義軍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節 吳永第9節 這一仗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1節 敗露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2節 分歧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6節 沂州軍議第9節 兗州行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24節 春節前二第32節 大勢一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17節 逆襲二第22節 義軍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國會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3節 初戰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2節 回國三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王士珍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5節 要塞五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17節 逆襲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7節 變化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8節 大勢七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3節 平叛三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10節 這一仗四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8節 國慶日一第18節 北京八第32節 變化八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0節 戰後三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6節 許家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6節 北京會議第9節 這一仗三第25節 計劃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6節 王明遠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9節 戰後二第15節 末日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七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節 周毅一
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8節 平叛之後第16節 王明遠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4節 萊州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8節 階級第16節 整編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2節 分歧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10節 戰後三第25節 變化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6節 嶧縣第3節 總統府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0節 軍委會第5節 洹上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15節 七月第17節 犧牲一第29節 參謀第39節 大勢八第9節 別離第22節 義軍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節 吳永第9節 這一仗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1節 敗露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2節 分歧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6節 沂州軍議第9節 兗州行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24節 春節前二第32節 大勢一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17節 逆襲二第22節 義軍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國會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3節 初戰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2節 回國三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王士珍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5節 要塞五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17節 逆襲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7節 變化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8節 大勢七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3節 平叛三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10節 這一仗四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8節 國慶日一第18節 北京八第32節 變化八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0節 戰後三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6節 許家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6節 北京會議第9節 這一仗三第25節 計劃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6節 王明遠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9節 戰後二第15節 末日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七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節 周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