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東北局勢一

吉林“變天”其實是在廣州舉事的前一天。因爲發現了巡撫衙門的異動,在聯繫不上廣東總部的情況下,魯山表現出了極爲罕有的勇氣和擔當,斷然下令抓捕自巡撫朱家寶以下省府主要官員,接管吉林城防,並派出飛騎通知長春廳程二虎及駐吉林、黑龍江交界雙城堡之石大壽各部立即動手!

吉林經過短促的激戰被蒙山軍北方軍佔領,這天是7月27日晚,嚴格計算時間,此刻正是王明遠勸降周馥的當口。所以,首義的榮譽應當記在吉林而不是廣州。這是一樁歷史公案,以至於二十年後有人爲吉林“翻案”。

好在次日魯山即收到了廣州舉義的通電,這下子不用擔心打亂龍謙的步伐了。所以,吉林甚至先於山東通電響應廣東。

有意思的是,全國乃至世界都因三省“叛變”舉事而亂成了一團,主要策劃者龍謙卻仍在走廣西奮力趕回廣州的路上。

事變前得到電報通知的吉林巡撫朱家寶最終還是沒能逃出來,已經出城的朱巡撫在次日下午被第十八鎮騎兵標,哦,現在是蒙山軍第九師騎兵團蔣存先團長截了回來。心下悽然的朱家寶喝住了準備抵抗的標營,心知絕不是人家對手。

“如要殺戮,朱某一人當之,請蔣標統放過我手下的兄弟!”朱家寶喝道。

“朱大人何苦如此?魯司令絕無加害之意,若是歸順我軍。以後多有借重之處呢。”蔣存先見朱家寶知趣,心裡也高興。下令解除跟隨朱家寶逃出城的百十名騎兵的武裝。“各位兄弟暫且委屈一下,只要不做無謂的抵抗,我軍絕無加害之意。跟我回城吧。”

十八鎮發展至今,朱家寶其實功不可沒,此公一直將十八鎮視爲自己的武力,多方培植,沒想到一直是養虎遺患。

“魯司令?”朱家寶見蔣存先態度和藹,心裡安定了許多。

“陸統制官真名魯山。早就是我蒙山軍副司令。這次我家大帥舉義廣州,已委任魯山爲蒙山軍副總司令兼北方軍司令官,我不稱其魯司令,稱呼什麼?”

渴望戰爭渴望南進回鄉的北方軍諸將早已盼着這一天了。自上月底接到總部成立及部隊整編的電令,整整憋了一個月!

聽了蔣存先的話,朱家寶狠狠地扇了自己一巴掌。

不過,朱家寶拒絕了與蒙山軍的合作。此人並無與北方軍諸將的仇怨。所以,他未收到任何的虐待,只是被軟禁於巡撫衙門後院他原先的住宅,魯山親自下令不得驚擾朱家寶的家眷,除了失去自由,這位巡撫活的好好的。

但吉林的其他官員就沒那麼運氣了。吉林巡防營統領。吉林知府以下共計二十一人被殺,家產籍沒入軍。這些人都是被認定滿清的死忠且對十八鎮多有刁難者,包括因在軍費上對十八鎮多有刁難的吉林藩臺。

難以避免的武裝衝突導致了吉林、黑龍江兩地上千人死傷,其中有一半是無辜的吉林、長春等城市的百姓。在一個改朝換代的大時代下,這個代價不算大。

基本控制吉林主要城市已是數天之後了。根據事前制訂的計劃,石大壽第十師將先攻擊黑龍江。佔領齊齊哈爾,解除黑龍江之清軍武裝,使南征無後顧之憂後,再行南返,秘密集結於昌圖廳一線,然後擔負北方軍右翼迂迴之戰略任務。

十八鎮受制於武器及人員兩方面因素,兩年來擴張並不快。在“7.27”之前,北方軍按照總部指令,已秘密完成部隊的整編,計有兩師四旅共計十二個步兵團,三大一小四個騎兵團和兩個炮兵團。

魯山爲首的北方軍首腦在確定領受的攻佔奉天及山海關,牽制北洋減輕山東壓力的總任務後,反覆研究,制定了兵分兩路南征的計劃。

最先的計劃是兵分兩路,由第九師自吉林東進海龍,然後沿大路南下輝南,沿着輝南、清源,翻越鐵背山直趨撫順,從東面進逼奉天。而以第十師沿昌圖、鐵嶺大路南下奉天,兩個師合力奪取奉天后,再西進錦州,攻擊山海關。

在接到總部最新的敵情通報後,獲知北洋第六鎮有東出奉天之跡象,北方軍認爲原計劃不可行了。兩個師分東西配置,彼此不能呼應,如果第六鎮及第二十鎮合兵,力量將強於第九或第十師。這樣就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因爲總部及情報處一再警告第六鎮絕不可輕視。魯山決定修訂原方案,放棄從輝南清源西攻奉天的路線,將步兵集中於第九師後,由自己親率經加強後的第九師沿昌圖、鐵嶺直趨奉天,吸引第六鎮主力東進,虛空遼西走廊後,將騎兵集中於第十師,自長春出發,過康家屯,穿過科爾沁左翼前旗,經都鼻爾城(今彰武)、阜新、義縣直下錦州,繞一個大圈子,抄第六鎮後路。魯山判斷,第六鎮給養來自關內,錦州一失,關外北洋兩個鎮頓成孤軍,仗打到這裡,勝利就向自己招手了。

這一計劃得到了北方軍諸將的贊同。性格保守的鄧清華率參謀處反覆推演後也同意了該計劃。該計劃制定的基礎是,九師在加強爲三個步兵旅及大部分炮兵後,即使單挑第六鎮和第二十鎮也未必輸。而主要爲騎兵的第十師攻擊路線人煙稀少,困難在於給養補充,好在現在季節好,馬匹可以就地覓食。即使十師打不下錦州,或者第六鎮不離開山海關,十師出現在山海關前對於第六鎮亦是絕大威脅,那樣,九師將順利擊敗第二十鎮佔領奉天,總部的戰略意圖已基本完成了。

龍謙爲了圖謀關外,自1903年“白嶺支隊”出關。選派的都是手下最優秀的將領,魯山、範德平、鄧清華、程二虎、熊勳、盛光、石大壽、蔣存先、商鳳春、許公持、丁小富。無一不是一時之選。

而且,第十八鎮戰鬥力很可觀。這是蒙山軍唯一一支打過近代化大戰的部隊,經過1904~1905年奉天會戰血火考驗的北方軍將領,對於大兵團作戰比山東軍乃至南方軍有着更爲豐富的經驗。北滿駐紮期間,魯山主要的任務就是剿匪,幾年來將盤踞吉林、黑龍江的馬匪山匪清剿一空,部隊多騎兵成爲了主要特點,除了作戰騎兵。輜重團的馬匹也極多,爲關內所不具備之優點。即使是步兵,由於參加了連續兩年多的剿匪行動,長途奔襲的本領也在南方軍與山東軍之上。

其缺點一是部隊匪氣重,紀律差,這點比不上關內兩個方面軍,第二是未開展徹底的根據地建設。缺少羣衆支持。第三是彈藥補給差,沒有鞏固的後勤基地。雖然這幾年在關內特別是朱家寶的支持下建立了幾個兵工廠,可以翻裝子彈,可以造成分低劣的火炸藥,也可以修槍械,但炮彈造不了。槍支大炮更造不了。第四就是部隊不甚充實,由於吉林黑龍江兩省人口極爲稀疏,招兵甚爲困難,其中熊勳第二十五旅,程二虎第二十八旅按照總部編制算是滿編了。範德平之二十六旅,丁小富之二十九旅則缺員嚴重。尤其是丁小富旅。雖然轄三個團,但每團只編了兩個營。

一句話,北方軍利於速戰,不利於持久。從這點看,北方軍只有與山東取得可靠的聯繫,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成立北方軍,龍謙只任命了魯山爲司令官,給了兩個師四個旅的編制,當然是根據魯山上報的實力確定的。但沒有指定下一級軍官的任命,這是對魯山最大的信任。

在確定南征大計後,魯山調整了北方軍編制,因電臺一直聯繫不上廣東,未經批准便宣佈了。

1909年8月初,北方軍編制如下:北方軍司令官:魯山;副司令官:石大壽;參謀長:鄧清華;參謀處長蔣方震;

第九師:師長,魯山兼;副師長:範德平;參謀長,鄧清華兼。第二十五旅旅長,熊勳;二十六旅旅長範德平(兼);

第十師:師長石大壽兼;副師長:程二虎;參謀長:商鳳春;第二十八旅旅長:程二虎(兼)第二十九旅旅長丁小富。

直轄騎兵旅旅長:盛光;轄騎兵三個團。

魯山調整了部隊序列,第十師轄程二虎第二十八旅及盛光騎兵旅,由石大壽統領採用大迂迴南下。原第十師丁小富二十九旅轉隸第九師,由自己統帶攻擊奉天。第十師炮兵團只攜帶一個口徑57和37的混編營跟隨第十師南下,其餘轉隸第九師炮團。

魯山不再北滿留駐部隊,全軍南下,一錘子砸出去,不留後手。在省府吉林,魯山只留了一個步兵營守護軍官們的家眷。

1909年8月5日,範德平、程二虎等將領率軍南返,與積極籌備南征的魯山主力會合於長春,8月6日,北方軍首腦在長春廳召開了最後一次軍事會議。

兩日後,北方軍兵分兩路,開始了蒙山軍一統天下之南征戰役。

吉林突變,奉天已是風聲鶴唳。在接到中樞警示後,已經在奉天巡撫任上幹了近五年的唐紹儀整日鑽在第二十鎮司令部,與統制張紹曾及二十鎮主要軍官連續開會,商議如何應對東北危局。

唐紹儀後悔來東北任職已經很久了。雖然從知府直升巡撫是異數,但關東雖然是滿清的“龍興之地”,但滿清中樞對關東的重視程度卻很低。而且,關外人煙稀少,即使是算是最爲繁華的奉天,與關內通都大邑也無法相比,地域遼闊的奉天省人口尚不足1500萬,連上吉林黑龍江兩省,人口也不過三千萬左右,尚不及山東一省。

經濟就更不要提了。

做官嘛,不僅要論級別,而且要論崗位。唐紹儀這個奉天巡撫比起楊士驤的山東巡撫就沒法子比,更不要比江蘇巡撫了。在唐紹儀眼裡,在奉天干甚至不如到山西。去年他曾努力活動平調山西。但沒成功。隨着袁世凱在中樞的沒落,他覺得自己已被拋棄了。

更爲糟糕的是十八鎮反了!唐紹儀萬萬沒有想到。當初自己跟隨從魯南一路到天津的那支小部隊,十年後竟然成爲了如此龐大的一股力量,當這股力量張開他猙獰的面目,抖落身上的所有僞裝展示出其偉岸身軀後,唐紹儀後悔自己沒有早日投靠龍謙了。

唐紹儀不是舊式官僚。雖然他是在滿清這個官僚體制中成長起來的。有着留美經歷,學識見識都遠超同儕的他一直贊同君主立憲,甚至是民主共和。當然,君主立憲可以講。民主共和則絕對不能提。當他看到龍謙“勘電”後,竟然對龍謙(其實是洪粵誠)起草的電文很是贊同!

這幾日唐紹儀一直在想龍謙!自認與龍謙有着不錯交情的唐紹儀甚至認爲,如果自己策反二十鎮,憑着這份功勞,在龍謙那裡也不會待遇差了,他知道是龍謙對自己評價甚高,也知道龍謙搞經濟的本事。更知道龍謙對自己的器重和欣賞。

但手無兵權的唐紹儀卻不敢有“從逆”的表示。也不光是他無權調動第二十鎮,更主要的是他惦記着袁世凱這位老主公。袁世凱被朝廷趕回了家,現在改投陣營,也不算對不起老袁了。

現在,局勢將這位文官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了,他必須做出最後的抉擇。

第二十鎮是個大雜燴。這支在十八鎮之後成立的新軍鎮理論上算是北洋系武力。因爲其第四十協主要來自北洋第六、第四兩鎮,另外一個協——三十九協卻是奉天巡防營整編而成。

現在擔任第二十鎮統制的是張紹曾,三十九協協統張作霖,四十協協統吳祿貞。

這支被唐紹儀倚重的部隊主官,個個心懷鬼胎。

統制官張紹曾心向革命。四十協協統吳祿貞乾脆就是革命黨。而二十鎮實力最強的三十九協張作霖部也是牆頭草,觀望之心甚重。

四位決定奉天命運的軍政主官。在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齊齊抱了別樣心思,真是一大奇觀。

張紹曾是年三十歲。留日學習軍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日本陸士,專業是炮兵,與靠着真才實學在蒙山軍北方軍當上了參謀處長的蔣方震算是校友,不過比蔣方震晚一點。他運氣好,回國後在直隸編練公所當教官,當今攝政王的兩個胞弟載洵載濤都算是他的學生,大概有這層關係,在不太重視留洋軍校生的北洋系能夠火箭般升遷,回國三四年間便當上了一鎮統制。要知道,北洋目前的統制官們的資歷哪個不是在軍中打熬了十幾二十年?!當然,張紹曾接掌二十鎮,與中樞對二十鎮不甚重視有關。

吳祿貞是革命黨,這個我們早已介紹了。但撐起二十鎮戰力的不是吳祿貞的四十協,而是張作霖的三十九協。

巡防營出身的張作霖在魯山支隊出關時也就是個營長。其起家也是靠了日俄戰爭這個機遇。魯山支隊根據龍謙的指示幫助俄國,在奉天會戰中一戰成名,事後得到俄方和朝廷的青睞,得以駐紮吉林,編練成鎮。但張作霖則是助日驅俄,藉着日本人的幫助在日俄戰爭中壯大了實力。

張作霖一直羨慕在於家房會過一次面的陸大山。人家走對了路子,如今是手握上萬雄兵的統制官了,比自己整整高了一級,這一級可是天塹,以張作霖的出身,這輩子也別想跨過去了。如果當初欣賞自己的奉天將軍趙大人在,也許有那麼一絲希望,如今被北洋武備學堂一統天下的北洋軍中,自己的出身就註定官職到頭了。

若是論實力,將北滿令老毛子束手無策的鬍子們打的灰飛煙滅的陸大山可不止比自己強一一點半點了,聽說人家從北撤回國的老毛子部隊拿了不少的好東西,不靠朝廷也撐起了一鎮實力。據說當年良弼大人點驗十八鎮,對其讚不絕口。

時也命也,一向好強爭勝的張作霖不止一次與張作相、湯玉麟、吳俊升等心腹聊過,自認自己絕對過不了黑溝臺那一關,所以張作霖現在聞聽北滿造了滿清的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那位陸大山後,心裡極爲憂慮,生怕一仗將自己半生心血全部打光。

第10節 回國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5節 抗洪五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4節 軍規三第8節 兗州行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19節 對策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10節 升允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節 各方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5節 北京五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14節 北京四第27節 軍械組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35節 大勢四第3節 黑溝臺一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節 要塞三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8節 北京八第16節 整編第5節 破莊五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3節 喀山二第10節 戰後三第七節第8節 連樹鵬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節 要塞二第18節 末日五第9節 天津三第4節 國會四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34節 清廷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章 唐紹儀第15節 演習第17節 平叛七第4節 國會四第18節 王士珍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節 軍銜第15節 外蒙第29節 參謀第16節 新局面四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4節 萊州第2節 分歧第14節 平叛四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2節 授勳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15節 七月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4節 南京一第3節 破莊三第2節 繼位爲誰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9節 王士珍三第20節 北京十第4節 方聲遠第15節 末日二第15節 演習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36節 風起二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6節 抗洪六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4節 沂州二第7節 兗州行一
第10節 回國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5節 抗洪五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4節 軍規三第8節 兗州行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19節 對策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10節 升允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節 各方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5節 北京五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14節 北京四第27節 軍械組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35節 大勢四第3節 黑溝臺一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節 要塞三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8節 北京八第16節 整編第5節 破莊五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3節 喀山二第10節 戰後三第七節第8節 連樹鵬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節 要塞二第18節 末日五第9節 天津三第4節 國會四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34節 清廷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章 唐紹儀第15節 演習第17節 平叛七第4節 國會四第18節 王士珍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節 軍銜第15節 外蒙第29節 參謀第16節 新局面四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4節 萊州第2節 分歧第14節 平叛四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2節 授勳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15節 七月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4節 南京一第3節 破莊三第2節 繼位爲誰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9節 王士珍三第20節 北京十第4節 方聲遠第15節 末日二第15節 演習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36節 風起二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6節 抗洪六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4節 沂州二第7節 兗州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