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

駐華大使們對新中國鉅變的瞭解自然要比那些從來未曾踏足中國的決策層大人物深的多。英國就是這樣。被歐戰搞得焦頭爛額的格雷在接到朱爾典的報告後大怒,心想什麼時候輪到中國說話了?還想借機要挾大英帝國?無息貸款想都不要想,大英帝國面臨空前的危機,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哪裡能給中國提供無息貸款?別說三千萬英鎊,三萬英鎊也不會拿出來。保證日本不進攻青島更是笑話!德國東亞艦隊的母港必須摧毀,這事關大英帝國東方陣線的安全,在大英帝國軍隊不能出動的情況下,日本人出兵青島是符合大英帝國利益的。關稅自主權被收回意味着大英帝國的經濟損失,格雷並不熟諳經濟,也不關心,但這涉及列強的尊嚴,當然不能答應,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作爲外交部長,更在意治外法權的取締,那將意味着高等的白人和低賤的黃皮猴子沒什麼區別了,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格雷立即口述了一份回電,“這是文明世界的爭鬥,不需要他人蔘加。有關中國的現行外交狀態均須延續,不得改變。” 驕傲的格雷寸步不讓。

朱爾典接到國內電示立即找法俄兩國同行商議,廓索維茨立即就急了,因爲他已經接到了薩索諾夫外長的電示,絕不準讓中國人投入敵對陣營中。

相比掩耳盜鈴的日本人和一向自大慣了的英國人來說,俄國對中國軍事力量的飛速發展有着更爲深刻的認識。已經出任遠東軍司令官的阿爾傑米耶夫中將在俄國總參謀部從遠東調出9個現役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後。向總參謀長遞交了一份遠東軍事力量對比的報告,這份報告客觀冷靜地分析了遠東俄日中三國的軍事力量對比,認爲俄國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漫長的西伯利亞鐵路線處於前所未有的危險狀態中,假如中國人投入同盟國陣營,不擔心海參崴的安全,但如果發起向庫倫向伊爾庫茨克發動的攻擊,我們將很被動。

阿爾傑米耶夫中將仔細羅列了中國部署於北滿至外蒙一線的軍隊數量、裝備及訓練水平,認爲對方雖然缺乏攻擊堅強要塞的能力,但具有野戰進攻能力。截斷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危險是存在的。決不可小覷。 因此,廓索維茨很是擔心如果拒絕龍謙所有的要價,中國會由此跌入德奧陣營。

康德接到的指令跟英國差不多,雖然法國在最初的交戰中處於下風。但法國在得到俄軍已經進入東普魯士的報告後士氣大震。堅信自己將取得最後的勝利。將一雪普法戰爭的恥辱。所以,對於中國欲以中立來要挾嗤之以鼻,指示康德決不可做任何的退讓。

朱爾典和康德必須執行國內的指示了。在正式回覆中國之前。必須先跟俄羅斯盟友通報。英法從未想過俄國是如此的重要,在這場決定歐洲乃至世界命運的大戰中,假如沒有俄國真是不可想象。對於廓索維茨的擔心,朱爾典和康德做了耐心的工作,保證中國在英法的高壓下絕不會進攻俄國,曾幾何時,中國也讓俄羅斯雙頭鷹擔心了?何況還有日本呢,朱爾典向廓索維茨通報了日本的外交決定,想想在遠東最有實力的國家吧,英國,法國,俄國現在加上了日本!中國即使實力再翻上一番,敢加入德奧對四強開戰嗎?

8月12日,就在德軍猛攻列日要塞希望打通西進道路的時候,朱爾典再次去了中國外交部,但唐紹儀去政務院開會了,接待他的是歐洲司司長施肇基。得到國內明確指示的朱爾典板起面孔,正式向施肇基遞交了一份備忘錄,聲稱大英帝國以及他的盟友們的所有在華權益神聖不可侵犯,哪怕是做一點點的讓步,也是對大英帝國的侮辱。

這份照會迅速被送遞海晏堂。

8月14日,年僅24歲的外交部部長助理顧維鈞約見朱爾典,向朱爾典通報了中國政府的決定,那就是中立。

“大使先生,這個時候,總統先生正在國會向議員們陳述政府的外交決定,我必須聲明,這個決定不是因爲英國政府以及英國盟友們蠻橫地拒絕了我國政府收回應有權益的要求的結果,而是基於對和平的尊重。”顧維鈞操着流利的英語對朱爾典說,彬彬有禮的背後是一種超越他年齡的成熟冷漠,“總統對於貴國政府的決定深表遺憾。他向您轉達他的兩句話,雪中送炭永遠勝於錦上添花。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朱爾典當然聽得懂這兩句話背後的意思。他笑了笑,“我認爲貴國政府中立的決定是正確的,大英帝國將尊重貴國的中立,並希望貴國恪守中立。”

“……以上就是我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但他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份合理的要求,絲毫沒有通融的餘地。在他們眼中,中國永遠是一個末流國家,永遠應當接受所謂文明世界的統治和剝削,白種人將永遠統治這個世界!有什麼辦法呢?人家強大嘛。”龍謙對兩院議員做着演講,“但是,中華共和國不是滿清政府!中國人民已經覺醒了,我們已經找到了民族復興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全國四億五千萬同胞,十年生聚,十年奮鬥,我們一定會砸碎所有列強強加於中國人民身上的枷鎖!重振祖先的榮光!中國政府的中立不是因爲怕了誰,而是爲了中國人民的福祉。但是,誰敢破壞中國的中立,誰就是中國的敵人!我們將血戰到底以捍衛民族的尊嚴!”

8月14日下午,龍謙親自約見德國駐華大使辛慈,向這位熱切期盼着中國加入同盟國的大使先生通報了中國政府的中立決定。辛慈至爲失望。對於接下來龍謙指出的青島將受到日本攻擊的危險。辛慈並不驚訝,德國已經預料到這個局面的發生。但當龍謙提出中國和平接管青島防務的要求以防止日本的蠢動時,辛慈終於爆發了,“這是訛詐!赤裸裸的訛詐!你們中國人所說的恩將仇報!德國守軍將血戰至一兵一卒,絕不屈服!”

“不,親愛的大使先生。這不是恩將仇報!”龍謙嚴肅起來,“德國與我國的合作是互利的,我們在得到貴國幫助的同時,也給予了貴國想要的東西!兩國的友誼不能抹平歷史,青島被德國佔領是中國人民的恥辱。如果威廉港被英國強佔。德國人民會是什麼心情?而且,這場大戰的爆發跟中國沒有絲毫的關係,現在卻要中國承受戰爭的風險。青島居民不止德國軍人和僑民,他們只佔了幾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中國公民!政府必須考慮他們的安全。辛慈先生。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德國勝利。但是您要知道。沒有援軍的堡壘終究會被攻破的!沒有例外。如果德國政府明智的話,就會選擇我提出的方案,僑民不必說了。如果要回國,我國政府將負責將其送回國,如果不願回國,可以在濟南、南京等城市擇地妥善安置。對於德國守軍,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軍官可以保留佩槍,由我國負責分期送回貴國。他們都是優秀的軍人,在這裡註定被毀滅,但回到德國,他們將發揮貴國希望的作用。”…

沒有援軍的堡壘註定被攻克……辛慈冷靜下來,“總統先生,我會將您的意見報告國內的。”

辛慈回到使館後,還是立即給青島駐軍司令官施特勞斯少將發了一封密電,轉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勞斯少將終於明白華軍在山東舉行的規模空前的大演習的用意了,中國人非凡的洞見和見利忘義令他沮喪且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來,“和平堡壘”演習是六月下旬開始的,當時薩拉熱窩的刺殺尚未發生,中國人如何預見到歐洲局勢的鉅變?這無論如何講不通。但繼年初萊州演習後,中國人再次集結重兵于山東,顯然不合情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作爲在青島基地效力十幾年的軍人,從陸戰營營長而第一軍需官而參謀長而司令官,斯特勞斯將軍已經和蒙山軍打了十幾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軍爲骨幹組成的國防軍的實力。最爲糟糕的是,中國人也明白青島德軍的實力。華軍中央軍區的高級將領,司令官封國柱上將,第6師師長瞿鴻翔少將多次參觀過青島要塞的防務,誰能想到中國人會成爲德國的敵人?和平接管青島基地以應對日本的進攻,保證德軍官兵的安全並將德軍官兵全部送回國……這跟投降有什麼區別?讓卑鄙的中國人見鬼去吧!

施特勞斯將軍雖然憤怒,但他必須正視威脅了,因爲中國人對青島防禦已經瞭如指掌!該死的!誰能想到這一步呢?

爲保護遠東艦隊和青島港口的安全,德國規劃建設了規模龐大的軍事防衛工程——青島要塞,設立了衆多炮臺、堡壘、軍營及附屬設施,成爲遠東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軍沿市區東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線,構築了南起浮山灣小湛山,北抵膠州灣內海泊河口全長六公里的步兵堡壘防禦工事。德軍沿防禦線高地共構築了小湛山、小湛山北、中央、臺東鎮、海岸五大堡壘羣。裝備4門280mm、2門240mm、4門210mm、7門150mm及4門105mm火炮。此外還有若干門88mm火炮及滿清陸軍的老式120mm炮。

這些堡壘由一處大堡壘、二至四處中小堡壘組成,每處堡壘均有地下通道連接。在大堡壘周圍另有九至十三個不等的戰時小堡壘,用以駐兵、貯存給養、彈藥和作戰指揮與掩體。步兵防禦線居高臨下,設計周密,易守難攻。原計劃在堡壘線外側開挖一道深約5米,寬約6米的壕溝,溝底和堡壘周圍架設了通上電流的鐵絲網。一直連接南北海濱。在壕溝兩側再沿壕溝修築一長串步兵掩體和火炮、機槍掩體,配置輕型火炮、機槍、步槍等武器,將構成長達6公里的堅固防線。除此之外,德軍還計劃在浮山——孤山——樓山一線修築了外圍警戒防線。

這個防禦計劃是並不是針對中國人的,起初是因爲中國人的孱弱,後來是因爲與中國國防軍的友好關係。防禦計劃實際是針對其他軍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國或者英國。當青島要塞被從他地登陸的武裝力量包圍時,要塞仍可以堅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針對陸地的防禦在後期並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線的壕溝和電網修築計劃就擱淺了,原因當然是由於新中華的建立。德軍將華軍視爲了友軍。從未考慮過於中國國防軍開戰,又相信國防軍有足夠的實力阻止別國的侵略,這部分工程就放緩了。

但針對海上的威脅,青島德軍的工事卻很強。德國海軍部在規劃青島要塞時。除將原清軍的炮臺設施予以擴建。安設新式火炮外。又先後規劃建設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臺等防禦工事。經過長達十餘年的三期規劃建設,到1914年,青島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線。修築了團島炮臺、臺西鎮炮臺、青島炮臺、俾斯麥南炮臺、匯泉角炮臺等五大海防炮臺;在市區主要山頭上,修築了俾斯麥北炮臺、伊爾底斯北炮臺、伊爾底斯東炮臺和臺東鎮炮臺,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臺外,德軍計劃建設的一批炮臺:在面對要塞的陸地正面的毛奇山、臺東鎮和麪海的伊爾底斯山等地的30餘座計劃安裝有中小型口徑火炮的臨時炮臺卻沒有修築或者沒有完全築城。

這樣,青島要塞就出現了重海輕陸的特點。現在毛病來了。

歐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發了。總參謀部數次密電青島基地加強戒備,戒備誰?當然是戒備與英國有着盟約的日本人,遠東只有日本有足夠的海軍力量來攻擊青島。如果中國站在德國一邊,德軍有信心守住青島。所以辛慈奉命加強對中國政府的聯繫,爭取中國加入同盟國,一些給中國的優惠還是與辛慈商議後向國內建議的,但中國卻拒絕了德國豐厚的條件,採取了中立。如果中國不抵抗日本的攻擊,青島就危險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中國人先於日本人奪佔青島。參加“和平堡壘”大演習的中國國防軍四個師仍留在山東,其中主力第6師已經東進,逼近了青島,這是極爲危險的一個信號。這個轄3個步兵旅以及配屬全部特種部隊,擁有各式火炮超過200門的主力師的東進可以視爲加強海防,也可以視爲準備強攻要塞。當初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視察青島時曾說過,如果要塞工事全部完成,足以抵抗一個軍的攻擊。但華軍第6師的實力超過了一個德國軍了。第6師的實際兵力超過了45000人,相當與3個德國步兵師!

斯特勞斯首先盤算了自己的兵力。就兵力而言,青島德軍部隊實力處於最高峰。目前有一個海軍陸戰營1300人,一個從1910年逐漸加強而至滿員的步兵團3600人。戰爭爆發後,反應迅速的德軍駐天津租界的3個步兵連和守衛北京使館的一個加強步兵排在中國國防軍的默許下從陸路撤往了青島,使得青島基地的守軍兵力增加到6000人。

施特勞斯少將在對着要塞防務圖思索着,現在開始完善陸防工事無論如何已經太晚了。辛慈的話是對的,即便那些堡壘工事全部竣工,在援軍斷絕的情況下,要塞的陷落是肯定的。青島要塞的工事未必強過旅順,兵力則大大弱於俄國守軍,守住青島以待戰爭勝利的希望極爲渺茫。

第4節 破莊四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9節 秘子第9節 別離第12節 條件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12節 阻擊五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35節 風起一第4節 周毅二第26節 平定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8節 奉天第17節 龍楊會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7節 大勢六第39節 第十鎮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7節 天津一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17節 刺殺第40節 考察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4節 整編一第32節 沂州一第27節 變化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監獄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等待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7節 風波二第12節 反擊計劃第2節 疑惑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15節 北京五第10節 生意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端方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5節 北京五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4節 末日一第5節 楊度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6節 肅奸第3節 初戰二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0節 生意第4節 抗洪四第12節 楊士驤二第4節 國會四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2節 北京二第22節 擴軍第24節 風箏第3節 干涉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6節 平叛六第17節 刺殺第6節 許家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30節 變化六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1節 故土第38節 大勢七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
第4節 破莊四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9節 秘子第9節 別離第12節 條件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12節 阻擊五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35節 風起一第4節 周毅二第26節 平定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8節 奉天第17節 龍楊會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7節 大勢六第39節 第十鎮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7節 天津一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17節 刺殺第40節 考察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4節 整編一第32節 沂州一第27節 變化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監獄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等待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7節 風波二第12節 反擊計劃第2節 疑惑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15節 北京五第10節 生意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端方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5節 北京五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4節 末日一第5節 楊度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6節 肅奸第3節 初戰二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0節 生意第4節 抗洪四第12節 楊士驤二第4節 國會四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2節 北京二第22節 擴軍第24節 風箏第3節 干涉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6節 平叛六第17節 刺殺第6節 許家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30節 變化六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1節 故土第38節 大勢七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