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

廣西之亂在蔓延。黃興指揮的義軍在太平府以東的江州跟總兵陸榮廷的部隊打了一個惡仗,雙方都死傷慘重。江州被義軍攻克,陸榮廷敗退太平固守,但義軍似乎也筋疲力盡了,戰事轉入膠着。

周馥每天都在催促龍謙出兵廣西,因爲廣西也是他的治下。第十鎮成立後,這份差事理所應當落在周毅頭上,因爲他的部隊就在粵西。

欽差也帶來了催促新成立的第十鎮出兵廣西的欽命。龍謙到了茂名後,指示出任十九協協統的馮侖立即統率三十九、三十八兩標及十九協直屬隊計6500人西出廣西。這份命令意味深長,表明了第十鎮仍歸龍謙指揮的事實。

龍謙在茂名見到了奉命趕至茂名的十九標主要軍官,爲了避開欽差,會議在深夜秘密召開。

龍謙對西征做了原則性的指示。龍謙認爲,黃興義軍因補給問題勢難持久,而廣西清軍正在集結,只要打上一個敗仗,義軍將會敗退中越邊境。所以,十九協的作戰任務並不複雜。現在義軍雲集太平府一帶,你們不要湊熱鬧,而要翻越十萬大山,直趨寧明、龍州,斷其後路!我估計,戰事在你們佔領寧明龍州後應當就結束了,義軍將不戰自亂。

龍謙明確了指揮體系,這是最關鍵的,他對馮侖說,部隊西進後,一般的作戰請示第十鎮首長,重大問題請示總部(他第一次使用了總部這個詞)。這次從美國帶回來幾部無線電臺,參謀處正緊急訓練無線報務員,先給你們配一臺。這可是好東西,你們要切實保護好報務員、譯電員和機器,決不能出任何的岔子。但無線電報機可能使用上還不那麼可靠,所以,傳統的通訊聯絡不能放棄,要切實保證聯絡的暢通……

指示了作戰方略後,龍謙對馮侖說。我知道你早想着獨擋一面了,現在就給你這個機會。十九協進入廣西后要做好立足長久的打算,而不是打一下就退回來。我提醒你一句,廣西民風強悍,勝於廣東。廣西兵吃苦耐勞,悍不畏死,是最好的兵源。因爲該地民族雜居。風俗各異,你們要真正意識到百姓的力量,切實尊重當地百姓的風俗,嚴格紀律切實做到秋毫無犯,盡力幫助當地困難的百姓。

要大力招收廣西子弟參軍,部隊有了廣西子弟的血液後。融入廣西就容易多了。在我眼裡,廣西的重要性勝於福建,若是你們爲第十鎮全軍西進廣西打好前站,就爲我軍進佔廣西張開兩翼開了個好頭,就是首功一件。

你們的給養不能依賴廣東,因資金緊張,我只給你們帶四個月的軍資。剩下的就要自籌。跟誰要?當然是跟廣西官府要,決不能盤剝百姓。馮侖你打仗的能力是有的,但做地方工作的能力就差一些,這次正好鍛鍊一下……什麼是能力,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本領,就是分寸感。過強和過柔都是不可取的,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在我們沒有跟滿清朝廷徹底翻臉之前,要保持與地方官府對話的渠道……

講了這些後。龍謙對十九協營長以上軍官說,總部已經制定了授勳受獎條例,勳章和獎章都在廣州製作完畢,不久,我將親自主持高級軍官的授勳儀式。自蒙山建軍,我們磕磕絆絆走過了近九年的艱苦歷程,部隊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上百個。該有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了。授勳你們是趕不上了,等你們拿下廣西,我親自過去給你們授勳!

沒有來得及等參謀處派出的通訊組到來,急於立功的馮侖已經帶三十九標折返欽州。招募嚮導,部署翻越十萬大山了。

馮侖走後,龍謙和周毅、藍心治等人商議了後續事宜。待四十標組建完成後,留四十標駐防廉州整訓,周毅率第十鎮及第二十協機關直屬隊及第三十七標相機西出廣西,實現經略廣西的戰略任務。時間應不遲於3月上旬。

建立勳章獎章紀念章制度早就謀劃了,龍謙甚至親自設計了勳章的樣式和等級。起初是沒有製作條件,後來在山東有了工業基礎,壓制銀質銅質勳章已經不是問題,又礙於朝廷耳目,事情一直拖着。

蒙山軍大部分軍官並不瞭解勳章制度對於軍隊的意義。它其實是維繫軍心,樹立榮譽感、歸宿感及輔助完善晉升渠道的重要手段,近代化軍隊無不建立並嚴肅對待授勳立功事宜。

蒙山軍主力進入廣東後,反清進入倒計時。龍謙之前的僞裝在一層層剝落,實施勳章獎章制度便提上了議事日程。政治處成立後,龍謙向曹敏忠口授了自己建立授勳授獎制度的指導思想,委託曹敏忠着手完善有關條例,在徵求司徒均、王明遠等人的意見後,又專門讓曹敏忠帶了草稿去尚未徹底離開報館業務的洪粵誠那裡徵求了意見,最終定稿了授勳授獎暫行制度。

勳章分金銀銅三級,每級又分二到三等。

金質勳章又叫卓越勳章。分兩等,一般授予爲蒙山軍發展壯大立下卓越功勳的團級以上軍官。銀質勳章又叫英雄勳章,分三等,面向全軍,授予那些在戰役戰鬥中立下戰功的官兵。此級勳章只針對作戰功勳而授予。銅質勳章又叫優異服務勳章,授予在訓練、服務地方、搶險救災等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官兵。

金質勳章爲五角星,中央是軍旗的形狀。一等卓越勳章要比二等大一號,式樣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卓越勳章並非純金,而是鍍金而已。

銀質(英雄)勳章設計爲圓形,中間是雙劍交叉圖案。等級以大小區分。

銅質(優異服務)亦分三等,勳章形狀爲三角形,中央是山峰形狀,喻示不忘蒙山之本。

式樣質地不過是個形式,關鍵是一整套勳章制度要建立起來。待遇,授予的條件,授予的機關都要做明確的規定。

根據已經定稿的授勳條例,金質勳章授勳機關爲蒙山軍總部,具體承辦部門爲政治處。一等銀質勳章授勳機關爲鎮(師)司令部。二等爲協(旅),三等爲標(團)。銅質勳章一等爲協(含)以上機關,二等爲標(團),三等爲營。

授勳條例規定,獲得勳章的同時頒發獎金不等,獲獎者同時獲得優先提升的資格。

除了勳章,龍謙還設計了獎章和紀念章。前者是給予一般性的表彰。後者是一種資歷證明。前者帶有金額獎勵。後者則沒有。比如參加過蒙山整軍的官兵,全部獲得蒙山整軍紀念章,參加過庚子勤王的官兵,則頒發西沽戰役紀念章。參加過武定抗洪的官兵,則頒發武定抗洪紀念章,參加過湘贛和靈山之戰的部隊官兵。也會獲得相應的紀念章。

除了勳章,獎章和紀念章全部由具有不錯繪畫功底的許思設計,前者是紅白相間半圓型,後者爲扁方形,上面壓制了字跡。

所有勳章、獎章、紀念章全部由廣州鑄幣廠承製,該廠因此發了一筆小財。

頒發勳章獎章紀念章要舉行儀式,龍謙當然要等欽差離開後擇機再辦。

隨後。欽差隊伍跟隨龍謙回到廣州,代表陸軍部批覆了龍謙關於重建第五鎮的相關任命,以封國柱爲第九協協統,轄閻樹林第十七、郭海昌第十八兩標,十七標不變,十八標的前身便是第九協補充標;以杜三立爲第十協協統,轄康四生第十九標(番號不變。康四生原爲十九標二營長)、古小林第二十標(古小林爲第五鎮警衛警長,該標爲新建)。

直屬隊基本不變。其中貢開辰、遲春先分別調入第十鎮擔任炮標、騎標標統,加強第十鎮特種部隊的建設。

欽差回京後,龍謙連發指示,部隊迅速轉入擴軍、整軍的浪潮中。

朝廷拆分第五鎮,旨在分解龍謙的實力。新軍各鎮直轄於陸軍部,在第十鎮成立後,理論上龍謙就沒有權力指揮第十鎮了。實際上如何,還要看結果。但對於老五鎮的軍官們,又一次大提升的時候到了,隨着兩個新步標的組建。以及大批基層軍官被調入王明遠正在擴大的保安軍,空缺的崗位相當多!大批優秀的士兵被提升爲班長,班長則升爲了排長,然後一級級地升上去!

軍官們自然興高采烈。除掉少數未達自己目的者,絕大多數都興奮滿足。

人天生就嚮往權力而忽視自己的能力。對蒙山軍迅速擴張帶來的戰鬥力下降以及可能出現的分裂危險感到憂慮的是極少數高級軍官,大多數中下級軍官對第十鎮的組建感到高興,因爲自己十有八九要升官了。

於是鬧出了不少笑話。這是不對猛烈擴張不可避免的。帶一個連和帶一個營已經有很大的區別,而帶一個營與帶一個標的區別就更大了。

由於龍謙的干涉,“意外”地從營長崗位直升標統的秦大虎在晚年撰寫的回憶錄《征伐天下》中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了自己升任標統鬧出的笑話和思考:做營長時考慮的是訓練和作戰,對於後勤很少考慮,最多檢查一下連隊的伙食,但是當了標統不行了!後勤問題一下子涌過來,幾乎將自己搞懵了!標(團)是蒙山軍那個時代最大的戰術單位,司政後機關一應俱全,不僅要考慮訓練和作戰,部隊的思想問題,後勤問題如山一般壓上來,尤其是後勤問題,看起來是小事,件件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哪一件都輕視不得,自己所接手的三十九標臨時配屬第十九協前往廣西的路上,部隊面臨斷糧的威脅,簡直要將自己折磨到崩潰!當了標統,才知道與營長雖然只差一大級,難度翻番都不止……直到部隊編制進一步完善,配備了專管後勤的副團長之後,自己的精力才得以集中到作訓上來……

除了令人頭疼萬分的後勤管理,部隊的思想工作也極爲嚴峻。那是我軍歷史上非常嚴峻的時期,自己在營長崗位上還認識不到,升爲標統後就感受到了。第十九協西出廣西切斷黃興義軍後路的進軍路上,已經感受到了分裂主義的苗頭……

在大擴軍中升任標統的古小林的回憶錄也有類似的記載。古小林在回憶錄中寫道,很多人認爲總司令當初斷然北伐就好了,可以避免隨後發生的蕭薔之禍。但是,持這種觀點的當事人完全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第十鎮組建後,我軍的戰鬥力不升反降了!軍官嚴重短缺,槍彈依賴山東的輸運,地方民心未附……這些擺在明面的困難不必說了,其實還有非常多看起來很小,實際上很麻煩的問題,比如語言問題,一方面要招兵,一方面又言語不通,我們這些山東老兵聽不懂廣東話,廣東兵又不明白山東官長在喊什麼。司令甚至自己帶頭學習粵語,講廣東話。還有就是吃,廣州麪粉甚缺,習慣了麪食的山東兵不習慣一日三餐都是糙米,牢騷很多。氣候也是一方面,冬季還好一些,夏季熱得受不了,中暑的很多。至於蚊蟲叮咬帶來的種種疾病,還有野外訓練與蛇打交道,都是很麻煩的事情……我軍主力自山東南下,後來飽受一些自以爲是的歷史學家的評議,且不爭論正確與否,南征確實鍛鍊了我軍主力部隊對環境的適應性,我們這些基層軍官在南征中從總司令那裡學會了一整套帶兵的方法,訓練出了近似一致的思維,樹立了只要開動腦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信念。等數年後部隊進軍西藏,其艱苦程度數倍於南征,但各級軍官所做準備工作就很充分了,減員比預計的小的多,我認爲經驗正是從兩粵整軍而來……我軍源流數支,但無可爭辯的是,經歷過兩粵整軍的我軍主力衍生出的部隊,始終是國防軍的脊樑。

出身警衛營長的古小林在回憶錄中暴露了國防軍派系之爭的事實。但他堅持認爲,龍謙以第五鎮分家和第十鎮西出廣西緩和了與清廷的關係,爭取來一段寶貴的時間,是極其英明的決定,和他一生所做的大部分決策一樣,可以經受住歷史的考驗!

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39節 周馥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6節 政黨之議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5節 外蒙第10節 生意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3節 橡膠危機第7節 政府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8節 戰後一第11節 進京一第30節 情報處一第2節 破莊二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2節 沂州一第29節 參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2節 懷來第21節 敗露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10節 寺內第18節 北京八第3節 動員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6節 武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北京十三第4節 國會四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3節 喀山二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6節 平叛六第24節 假戲真唱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38節 山東提督第8節 陳家崖第32節 沂州一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6節 新局面四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29節 變化五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0節 中興實業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0節 天津四第15節 演習第8節 陳家崖第7節 孫娟們二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2節 汀泗一第34節 新廠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9節 整編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2節 預備役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袁克定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0節 這一仗四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9節 對策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0節 戰後三第5節 外交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40節 考察第35節 沂州三第13節 重逢第22節 擴軍第30節 變化六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節 懷來
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39節 周馥一第7節 外交沙龍第6節 政黨之議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5節 外蒙第10節 生意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3節 橡膠危機第7節 政府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8節 戰後一第11節 進京一第30節 情報處一第2節 破莊二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2節 沂州一第29節 參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2節 懷來第21節 敗露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10節 寺內第18節 北京八第3節 動員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6節 武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北京十三第4節 國會四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3節 喀山二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6節 平叛六第24節 假戲真唱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38節 山東提督第8節 陳家崖第32節 沂州一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6節 新局面四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29節 變化五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0節 中興實業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0節 天津四第15節 演習第8節 陳家崖第7節 孫娟們二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2節 汀泗一第34節 新廠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9節 整編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2節 預備役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袁克定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0節 這一仗四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9節 對策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0節 戰後三第5節 外交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40節 考察第35節 沂州三第13節 重逢第22節 擴軍第30節 變化六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節 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