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國會四

徵求國歌國旗及國徽的方案的通知在2月份便發佈各軍區各省了,議員們另外收到了專門的通知,就國旗等徵求方案。聲明中選者將獲得一萬新華元之重獎。

按照確定的與美元匯率,一萬新華元合五千美元,的的確確是一筆鉅款了。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又不算多,除非大家都認爲國家不值錢。

宣傳局當然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基層,他們必須做更爲周到細緻的工作。於是宣傳局成立了三個專門小組,吸納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特別是音樂美術人才,專門做這件事情。

會議開始前,三個專門小組共收到各式方案總計數百件之多,其中國旗方案佔了七成以上,對於國徽和國歌則少的多。其中,三個專門小組的設計方案共七個,國旗三個,國徽兩個,國歌兩個。

將所有方案交給百餘名議員研究確定是不合適的,他們中的很多人——超過一半的人缺少必要的知識,特別是音樂方面的只是。根據洪粵誠的指示,專門小組連續加班,遴選優異作品,推薦給議員們。又專門趕製了圖冊,將所有國旗和國徽的設計方案彙集其中,供議員選擇。但國歌則不行了,必須有音樂,所以,只能將遴選出的作品的歌詞附上。

4月17日全天,議員們都在熱烈討論着代表國家的三個至關重要形象作品進行討論,出乎洪粵誠、宋教仁等組織者的意料,議員們討論的極爲認真熱烈,甚至發生了爭吵。

當晚,討論意見被彙總後報至海晏堂。

對於國歌,比較一致選用一首古曲《卿雲歌》,據說此曲是虞舜所作。歌詞雲:卿雲爛兮,糾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只有短短的四句話。翻譯做現代文就是:像極光一樣的雲。是如此的燦爛,閃爍着美麗的光芒。太陽與月亮的光輝,永恆地地升起在中國的東方。

據考證,虞舜作此詩是公元前2070年。

最熱烈鼓吹此曲爲國歌的是辜鴻銘先生。民黨議員們似乎經過了磋商,表示《卿雲歌》作爲共和國的國歌最爲合適。這裡面寄託了這樣一種政治訴求,你龍謙不是隱隱地以華盛頓自詡嗎?其實不要比外國人,自己的老祖宗虞舜就是在治理好天下後將江山交給了大禹的。

那時叫做禪讓。擱在現在,不就是民主政治嗎?

簡報詳細記錄了每個人的發言,龍謙看後只是笑了笑。

國旗方面,除了軍隊系統的議員,主流意見選中了一位江西代表設計的五色旗。在當代政治家中,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概念似乎已經根深蒂固。五色旗就代表了五族共和的精神。而且。泰西諸國多有選用三色兩色旗爲國旗者,簡潔而不失莊重。

還有不少人推重民黨使用過的十八星旗,但馬上有人指出,十八星旗將東北、外蒙、西藏都排除在外,顯然是不妥的。

除了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軍隊系統推出了一款紅底山峰圖案,大概是受了軍徽的影響。表明國家的誕生功在蒙山軍。這款圖案還有詳細的文字說明,說紅色象徵了鮮血,共和國的誕生是建立在無數烈士的鮮血之上的。

龍謙扔下了國旗的設計圖案彙總,開始研究國徽。

推薦的國徽的圖案設計有一款編號爲004的令龍謙眼前一亮,圖案爲圓形,藍色打底,正面是威嚴的華表,背後是山峰。蜿蜒的長城盤旋其間。

“用長城代國家很不錯啊。”龍謙心中有着濃重的長城情結。

“不過這一款不是最看好的,他們看好這一款。”秘書王兆挑出那張編號爲001的圖案。

這張設計圖龍謙看過了,是一張變味了的太極圖,整個圖案爲橢圓形,不過裡面兩條陰陽魚被設計爲紅色和白色。

“這一定是那些所謂飽學之士的作品,無非是強調我們的文化傳承罷了。作爲國徽太不嚴肅了。還是這張好。”龍謙指了指4號作品。

“有人說華表代表封建制度……”

“狹隘了。”龍謙輕叩着桌子,“明天的議程還是討論確定國旗等方案嗎?”

“是的。”

“好。我去聽一聽。”

會議的議程是精心安排的,就絕大多數議員來說,他們更關注總統的推舉以及政府機構的組建。但會議偏偏將在很多人看來虛頭巴腦的東西放在了前面。其實際意義就是讓議員們逐漸適應一種討論,爭論。乃至投票決定的氛圍。

4月18日,龍謙再次列席了國會的分組討論,上午的議程是討論國旗,他首先去了山西所在的第一組,這一組有直隸(北京)、內蒙、山西三省,召集人是鄧清華。

議員們對龍謙的到來表示了謹慎的歡迎,主要是由於敬畏,還有些議員對龍謙的抱有極爲複雜的心情,比如在直隸當選的良弼和徐世昌。

滿族貴胄中,只有端方與良弼出任了議員,國安總局曾有密報說良弼參加了宗社黨的活動,懷疑其是臥底,但龍謙沒有在意,“批准”了良弼的資格。

龍謙到來時,會議已經開始了,他雙手虛按示意討論繼續,隨便找了個空位子就坐下了,對面一位議員手裡拿着一面五色旗正在發表意見,見龍謙到來,那位顯然是中意五色旗的議員便匆匆結束了發言。

龍謙沒有說話,注意到右手邊一個青年軍官有些面善,卻想不起來此人是誰,忍不住問道,“您是誰?來自哪裡?”

青年軍官騰地起身,“報告總司令,偶叫閻錫山,是山西來的。”

聽到軍官的五臺話,龍謙忍不住笑起來,他見過這個名字,本想單獨見一見他,但事情太多竟然忘記了,“哈哈,原來是閻旅長。咱們是老鄉嘛。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哦,你的部隊沒有北調……”

記憶順暢了,有關閻錫山的資料都浮現腦海,他原是新軍四十三混成協八十六標標統,四十三混成協全軍起義後被整編爲第五師第十四旅,熊勳考察該部後任命閻錫山擔任了旅長。第五師去年即北上內蒙,但在山西留了留守部隊,就是閻錫山十四旅旅部及一個團,目前駐紮太原。

“是。卑職願意北上外蒙,爲國戍邊。”

“好好,閻旅長請坐。嗯。今晚有些事想跟閻旅長聊一聊,我派人來接你。哦,對於國旗,你中意哪一個?”

“報告總司令,卑職覺得五色旗代表的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嗎?”龍謙自言自語。

鄧清華知道龍謙喜歡到各組走一遍,於是說道,“大帥時間緊。是不是請大帥就國旗方案談一談?”

議員們鼓掌歡迎。龍謙注意到徐世昌端着茶杯沒有放。

“那好,我就說幾句。就我個人而言,是不贊同五色旗爲國旗的。理由有三點。第一,五色旗取民族共和之意,但不能代表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不僅有漢滿蒙回藏,還有壯、苗等幾十個少數民族,五色旗打出來,是不是會讓那些民族感到不舒服。感到被排斥於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之外?第二,五色旗沒有充分顯示我們新生共和國的理念和精髓。沒錯,泰西諸國多有以簡單的顏色旗爲國旗者,他們的解釋是這樣的,不同的顏色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民主,自由。共和,進步,不一而足。我們的國旗必須將共和國的精神表現出來,而且。要有自己的東西。”

說着,龍謙接過王兆低過的一個黃色絲綢小包,“這裡也有一幅圖案,請大家看看。”小包打開,是摺疊的很整齊的一面旗幟,歐陽中和王兆快步上前,接過旗幟將其懸掛在面板上。

這是一面底色鮮紅的旗幟,左上角有一大四小五顆金黃色星星,四顆小星星圍繞着大星。畫面簡潔,大氣,這是所有人對這幅圖案的第一感覺。

“這副圖案是我的作品。對不起,它不在國旗徵集意見稿中。紅色象徵着革命,爲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無數的先烈爲共和國的誕生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可以說,國旗是被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所以國旗理應以紅色爲底色。五顆星的含義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四顆小星圍繞一顆大星,表示着全國四萬萬人民緊密團結於中央政府周圍,再不上演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軍閥割據,各自爲政的慘痛局面。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大一統的中央政權,才能爲民族,爲民衆帶來和平和福祉。大家覺得怎麼樣?”

大多數議員都沒想到龍謙會拿出自己的作品。

乍一看的感覺就是喜慶、簡潔、大方。中國人本來對紅色就有天生的喜好,紅色打底,五顆金黃的星星顯得極爲鮮豔,給人一種喜慶。富貴的感覺。對於龍謙解釋的圖案及顏色的寓意,大家未必能理解,但直觀上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偶覺得很好,比五色旗好。”閻錫山抓住機會第一個表態。

“確實不錯,”徐世昌起身說,“第一眼的感覺是簡潔大氣,聽了龍先生的解釋就更好了,全國團結於中央政府周圍的寓意很好。的確,大一統的中央政府纔是民生幸福的保證。我同意這個圖案。”昨日他接到了袁世凱的密信,徐世昌有些心神不寧。

“菊人兄不要急着表態嘛,我跟大家說明,這是我個人的設計,它成不成,要讓議員們決定。不過,我跟大家聲明,假如這幅設計成爲我們的國旗,獎金我是不要的,全部捐給教育部用來普及義務教育。這點請大家監督。開個玩笑,假如你們投它的票,教育部會多一萬元的經費了。哈哈。”

議員們也笑起來。對於軍委會已經推開了義務教育,議員們全部持擁護態度,即使是良弼,也認爲這是亙古未有的大善政,唯一可慮的是未必能成功。想一想吧,全國範圍普及五年制義務教育,那該要多少錢?而且全部由地方財政支付,聯想到滿清地方把持財權的歷史,宗社黨一幫人斷言絕對是不可能的,溥偉便說,別說五年,十年也做不到!

龍謙的目光正好與良弼相遇,“良弼將軍,您看如何?”

良弼沒有起立,淡淡地說,“總統的設計自然是好的,我贊成。”

“可不能這樣稱呼我啊,是不是總統,決定權在你們手裡。哈哈。”

“這個當然沒有任何的懸念,”還是閻錫山,操着濃重的五臺口音說,“除了大帥,誰有資格當總統?”

“馬屁精!”徐世昌暗罵道。

第一組順利通過了龍謙的設計,上午轉過的幾個組無一例外。

下午討論國歌時,又發生了令議員們驚訝的一幕,龍謙當時在第五組跟兩廣代表們研究國歌時,說我有一個作品,不過要請大家出去聽一聽,說罷帶領議員們來到勤政殿外面的空地,議員們發現外面不知何時排列了穿着國防軍新式軍禮服的軍樂隊。在勤政殿討論的另外兩個組也聞訊出來,於是聽了一曲激昂的樂曲。

“啊,這個太有力了!好!”廣西議員、民黨出身的馬君武激動地叫道,“龍先生,這個歌曲叫什麼?”

“還沒有名字……”

“總該有歌詞吧?”

“有,可以讓軍樂隊唱一曲。”龍謙做了個手勢。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起來,起來,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心底吟唱過無數回,但熟悉的旋律和昂揚的歌詞竟然讓龍謙流了淚,那份記憶永存,刻骨銘心。

“太好了,這纔是國歌的樣子!國歌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姜義柳激動地說,“我提議用蒙山軍軍歌代國歌,總覺得有那麼點不貼切,這個就完美無缺了。”

議員們要求軍樂隊再唱一次。然後報以熱烈的掌聲。馬君武提議讓別的小組也來聽一聽,意見被採納,於是昂揚的旋律和高亢嘹亮的歌曲勤政殿前一遍遍奏響。

龍謙悄悄離開了歡樂的人羣。那份留戀,那份惆悵,只能獨自回味。他踱回海晏堂,坐在院子裡的臺階上一遍遍抹去了涌出的淚水。

“要不,俺去趟江南?”陳淑誤會了龍謙是因爲許思而傷心。

“你想偏了。是因爲國歌。你聽見了嗎?只有它,才配得上我們的國家……”

陳淑看到了丈夫在流淚。她不相信一首歌曲會感動他,能打動他的只有遠在江南的那個人。陳淑心情很複雜。她覺得自己很委屈,哪個女人願意丈夫討小?自己雖然發發牢騷,不也同意了嗎?是人家不來嘛。

“你去吧,我想一個人呆一會兒……”龍謙趕走陳淑,就在石砌的臺階上坐着,聽着東南方向熟悉的樂曲一次次響起,一次次敲打着他的心。

“司令,您怎麼回來了?”歐陽中和王兆找了過來,“大家對司令的國歌很感興趣,就是它了!一些人認爲歌詞應當修改一下……”

“就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嘛,別以爲建國了就萬事大吉了,還是要居安思危!歌詞沒什麼問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經常想着危險不是什麼壞事。”

“那,司令您去看投票嗎?”

“不去了。我又沒有表決權。”龍謙忽然覺得意態蕭索,之前的激動無影無蹤了,“今晚請山西省的閻錫山議員過來一下。”他對歐陽中吩咐道。

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節 吳永第13節 新局面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2節 條件第25節 計劃第21節 司徒均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0節 升允第9節 阻擊二第8節 阻擊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4節 監獄第4節 無錫二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抗洪六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4節 陸軍整編第3節 破莊三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5節 彼得堡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10節 天津四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14節 文尼察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要塞五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1節 平叛一第34節 清廷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4節 鐵良發難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7節 變化三第6節 等待第12節 軍規一第25節 新生活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33節 變化九第7節 天津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2節 授勳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6節 抗洪六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9節 北京九第14節 文尼察第32節 變化八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6節 等待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39節 第十鎮第3節 端方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0節 範德平第8節 人才第4節 國會四第6節 武昌一第2節 春節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11節 平叛一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20節 軍委會第11節 回國二第16節 王明遠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0節 升允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6節 逆襲一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6節 戰與撤第24節 風箏第16節 末日三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
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節 吳永第13節 新局面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2節 條件第25節 計劃第21節 司徒均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0節 升允第9節 阻擊二第8節 阻擊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4節 監獄第4節 無錫二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抗洪六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4節 陸軍整編第3節 破莊三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5節 彼得堡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10節 天津四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14節 文尼察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要塞五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1節 平叛一第34節 清廷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4節 鐵良發難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7節 變化三第6節 等待第12節 軍規一第25節 新生活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33節 變化九第7節 天津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2節 授勳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6節 抗洪六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9節 北京九第14節 文尼察第32節 變化八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6節 等待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39節 第十鎮第3節 端方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20節 範德平第8節 人才第4節 國會四第6節 武昌一第2節 春節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11節 平叛一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20節 軍委會第11節 回國二第16節 王明遠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0節 升允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6節 逆襲一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6節 戰與撤第24節 風箏第16節 末日三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