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戰後三

龍謙沒有參加通水慶典。此刻,他正在與蔡成勳談話。

俘虜經甄別後,第三天就將從費縣僱傭的民夫們釋放了。其餘的戰俘則分處關押,軍官們被關在鄭家祠堂,士兵們分押數莊。而這位蔡營官,一直被單獨關押在司令部的一間耳房內。今天是龍謙第二次提審蔡成勳了。

說是提審,氣氛和緩像是聊天,“蔡營官,這幾天想的如何?”

蔡成勳擡頭看着龍謙,見他颳了鬍子,人變得年輕了許多,不像那天的樣子了。第一次提審他,這位自稱是蒙山軍司令的大漢竟然招攬他投降!當時便頂了回去,“要殺要剮隨你,讓某降賊?做夢去吧。”

“新軍將士投降我軍,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他不相信龍謙所說,新軍的軍官豈能降賊?

被部下所阻,未能殺身成仁,蔡成勳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不過是死了艱難些罷了!但至今爲止,他並未受到虐待,一日兩餐,基本能填飽肚子,從提審的情況看,賊首不像要拿他開刀祭旗的樣子。

但今天蔡成勳真的驚訝了,龍謙身後站着的真是新軍的人,雖然叫不上名字,但這個人絕對見過。

那便是石大壽,如今是龍謙手下的高級軍官了。今天龍謙帶他來,便是證明給蔡成勳看。

“新軍不過是淮軍的變種,未能脫離當兵吃糧,升官發財的老路,一支沒有理想和使命的軍隊的將士,別說投降同文同種的國內武裝,便是降日,像俄,也沒啥稀奇的。大壽,你給我們蔡營官自我介紹下吧。”

石大壽楞了下,一層窗戶紙正在被捅破,龍謙不斷地對軍官們講他民族國家那一套,但總不說公開反抗朝廷。對於所謂的理想使命,石大壽其實很茫然:蒙山軍不是土匪是軍隊,軍隊是保衛國家的,而國家的統治者卻是高高坐在龍椅上的滿族皇帝;軍官應當有更遠大的志向和追求,不能以升官發財爲目的。不爲升官發財,爲什麼?像洪楊一樣造反自立爲王嗎?但他卻從來就瞧不上洪楊,反而對鎮壓太平軍的曾國藩多有讚揚。龍司令的威信沒說的,全軍都服氣的緊,但龍司令偶爾給軍官開會時講的東西,卻讓自己更加迷惑了。跟自己最要好的張玉林私下就聊過:瞧司令的心思,最終還是要跟朝廷講和。他也這樣認爲。但是,卻沒有當面詢問過司令,自覺比起封國柱王明遠等人,關係還差一些﹍﹍

腦子裡胡思亂想,石大壽還是遵照命令講了自己的經歷。聽了石大壽的介紹,蔡成勳罵道,“不知廉恥的東西,被俘也就罷了,豈能降賊?將來你如何去見祖宗?”

石大壽正要開口,龍謙打斷了他,“我蒙山軍前程遠大,大壽兄弟不過是棄暗投明而已,怎麼叫降賊?”

“大言不慚!釜底游魚而已,也敢稱前程遠大?”

“蒙山軍不擾民,不燒殺,所作所爲哪一點比官軍差了?”石大壽冷冷反駁。

“你們不要枉費心機了。我蔡某人絕不會投降的。”

“要是我放你回去呢?”龍謙微笑道。

“你會放我回去?”

“不相信嗎?今天我便會釋放你。”龍謙微笑着說,“蔡營官能夠親自斷後,也算一條漢子。我龍謙不難爲你。人各有志嘛,當初我們在毛陽鎮俘虜了曹錕的一百多手下,不願意留下的都放走了嘛。這個,大壽兄弟可以證明。”

“你敢放我,我馬上就走。”蔡成勳站起身。

“稍安勿躁。放你,有兩個條件。”

“什麼條件?”

“第一,將這封信帶給袁世凱。第二,告訴李純,不要想着再發兵了,國家多難,無論蒙山軍還是新軍,都是國家武力,咱們總吃外國鬼子的虧,就是因爲內訌不斷。我們彼此交戰,損失的都是國防力量。假如有一天國家遭難,我願意帶蒙山軍走上國戰的戰場!希望李純想通這一節。”

怕了?蔡成勳的腰桿直了許多,“若是你率軍投降,我倒是願意幫你牽線。”

“敗軍之將也如此大的口氣!蒙山軍自建軍以來,還沒有打過敗仗呢。我願意爲國出力,卻不是投降官府!你不要打錯了算盤。”龍謙冷冷道,“不要以爲你不說,我就不知道沂州的情況,李純手下,不過四營軍隊,而且一半是新兵。經此一戰,精銳凋零,憑他的實力,怕是一時半會也沒力量再來了吧?如果我願意,可以在一個月之內拿下沂州的幾座縣城,到那個時候,不知袁世凱會怎樣處置他這個鎮守使?你跟李純說,我不想與新軍爲敵,不是怕了他,而是不願意自相殘殺,徒耗我本來就虛弱不堪的國防實力!若是他有誠意,請他來這裡面談,我絕對保證他的安全!”

“李大人日理萬機,不若你跟我去沂州走一趟?”蔡成勳心裡鄙夷,嘴上卻換了口氣。

“我信不過你們。所以不會去沂州。”龍謙摸出一封沒有封口的信,“我的條件,你答應了?”

“我那些被俘的兄弟呢?”

“他們暫時還不能放。他們都好好的,你可以去看看,受傷的都得到了治療,陣亡的都入土爲安了﹍﹍”

“什麼好好的!你竟然驅趕我的人替你挖渠幹苦力!”

“不是爲我,是爲這一帶的百姓!你們跑來禍害百姓,總要做些補償,白吃飯是不行的!”龍謙再次冷笑一聲,“挖渠是輕的,我還準備讓他們挖煤呢。”

蔡成勳剋制着胸中的怒氣,“什麼時候釋放我的人?”

“兩個條件具備其一即可!第一,與你們袁大人達成我滿意的條件,自然放人。第二,每人一百兩白銀,軍官翻倍,銀子送來了,我也可以放人。”

“土匪就是土匪,再怎麼裝也沒用的﹍﹍”

“沒錯,他們就是人質!如果李純想着聯絡曹錕或者什麼人再發兵攻打我,我會考慮分批處決手裡的人質。”

嘴上硬,但蔡成勳不可能不接受這個條件。臨走之前,蔡成勳見了他的部下們,看上去還好,至少沒有受非人的虐待。從他們嘴裡得知張營官已經傷重不治,現在被關押的,還有二營的兩個隊官。

蔡成勳拿着龍謙給袁世凱的信,騎了匹馬,離開了鄭家莊,經秋村一路狂奔回到了費縣。到了縣城,才曉得他掩護撤走的一營已安全回到費縣,不過前日已離開費縣回沂州了,得知戰況詳情的趙縣令正驚恐不安,深恐蒙山軍發兵打費縣。

蔡成勳無言對趙縣令。歇息了一晚,他換了匹馬,懷着複雜的心情回到了沂州。

馬上就見到了神色憔悴的李純。幾日不見,李純的鬍子老長,兩頰塌陷,原先豐頤的面頰也變成了瓜子臉。看來,此戰的結果對他打擊太大了﹍﹍

“卑職無能,請大人重重治罪!”嘴裡說着,蔡成勳雙膝跪下。

“建功(蔡成勳字)請起,”李純一把將蔡成勳拽起來,“你回來就好。上茶。”李純對外面喊了一聲。

定定神,蔡成勳一五一十地將他如何被放回來向李純做了稟報,自然也將龍謙帶給李純的話講了,最後從懷裡掏出那封信,雙手遞給李純。

李純取出信,他默默地讀起來。

“建功,你不知道,袁大人前日派了人來,咱們戰敗的消息怕是無法隱瞞了。”李純將信放回信封,仰面看着屋頂。

“誰?”新軍系統的大佬,蔡成勳差不多都認識。

“你不認識,一個年輕人,剛從海外回來投靠袁大人,深得大人器重﹍﹍年輕氣盛啊,竟然猜到了你們戰敗的結局。指責我沒有親征,唉,如果我去就好了﹍﹍”

“有人走漏了消息﹍﹍”說到戰敗,蔡成勳羞愧難當。如果李純破口大罵一番,反而好些,偏偏他沒有一言相責。

李純擺擺手,“邵銀橋已經詳細稟告我了,也難怪你。張純夫確實弱了些,人已死了,再說無宜。你先下去休息,得空寫個條程,將此次出兵的過程寫出來。另外,司徒均可能要見你。我近日怕是要去趟濟南了。”

“司徒均?”

“就是袁大人派來給我做參謀的。”李純擺擺手,示意蔡成勳可以走了,他抓起桌上的信封,再次抽出了信箋。

姓龍的匪首說的不錯,沂州確實沒實力再行進剿了。當獲知部隊大敗,蔡成勳和張純夫兩個營官生死不知,逃回來的不到四百人時,李純第一個念頭就是親自帶兵出征,立即遭到了那位言辭鋒利的司徒均的譏笑,“李大人,您這樣做,簡直就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兵法雲: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如果將沂州這點家當打光,您要袁大人親征一個小山村嗎?”

“若是賊人乘勢攻佔費縣呢?”李純忍着胸中的怒氣,覺着現在至少要做一些防範。

“你派多少兵去守費縣?備前則後寡,備左則右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不是給了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嗎?”

眼前的身材挺拔,君子無可挑剔的青年軍官毫不顧及李純的臉面,言辭鋒利地教訓着新軍重將,“李大人,爲今之計,只有鎮之以靜。先想法子摸清敵人的虛實才行。瞧瞧您的那些部下吧,吃了這麼大的虧,連敵人有多少?指揮官是誰?其裝備訓練如何都一概說不清,只知道埋怨消息走漏,賊人奸猾,有什麼用?沂州出兵浩浩蕩蕩,毫不保密,想必在費縣亦是如此。中人之資便會探聽到我軍的虛實,走漏消息有何稀奇?賊人奸猾?兵者,詭道也,懂得伏擊算什麼奸猾?常識耳!倒是敵人雖是一幫響馬,竟然敢與李大人的精兵做白刃之戰,這纔是真功夫,小覷不得。”

“那,依你之見,賊人若是乘機攻打費縣呢?”

“如此就好辦了。他們龜縮山村,進退自如。我軍百里趨戰,敵暗我明。他們就算佔了費縣,又能如何?不過背上了包袱而已。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粵匪當初若是不匆忙定都南京,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一幫沒見過世面的泥腿子,一進城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李大人,不必擔心,若是這股自稱蒙山軍的土匪有些見識,他們必不佔領我任何一座縣城!”

“不打縣城就好辦。”李純守土有責,只要不丟縣城,袁大人那裡總好交代﹍﹍

現在,土匪竟然放回了蔡成勳,而且是確認其身份的情況下。而且,還讓他帶回了給袁世凱的信和給自己的口信。所謂不要打報復的主意一類的話,在李純看來毫無意義,但在那封信裡,確實有歸順朝廷的意思﹍﹍

“呸!做夢去吧!想着招安當官?”李純罵了一聲,重重將信封拍在桌上。

“李大人,聽說貴部蔡營官回來了,可以讓我見見嗎?”司徒均進來,筆直地站在李純面前,此人雖然來沂州不過數日,給李純最深的印象不是其英俊的面相,而是無可挑剔的軍姿,真是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就是在接受了德國教官親自訓練的小站新軍中,也找不出第二個堪比此人的,不愧是從德國軍校留過學的﹍﹍

好靈通的耳目。李純凝視了司徒均片刻,“當然,司徒參謀,我這裡沒有什麼你不能問的。”

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39節 第十鎮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1節 進京一第7節 孫娟們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0節 戰後三第18節 王士珍二第12節 中樞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36節 大勢五第3節 干涉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8節 天津二第2節 懷來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8節 日本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15節 北京五第9節 王士珍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6節 戰火重燃第4節 鐵良發難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4節 構想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8節 連樹鵬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4節 軍方第12節 進京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4節 見面禮第14節 陳豪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天津三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19節 北京九第5節 白瑞庭第6節 孫娟們一第10節 民黨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8節 南轅北轍第11節 封國柱第2節 齊河第35節 社會調查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9節 周馥一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5節 沂州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1節 北京一第32節 大勢一第34節 新廠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6節 比武放對第12節 回國三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節 抗洪二第3章 唐紹儀第24節 寧時俊一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7節 這一仗一第31節 出征一第21節 秋瑾二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18節 榮軍農場第13節 重逢第40節 周馥二第35節 大勢四第12節 預備役第7節 孫娟們二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2節 條件
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39節 第十鎮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1節 進京一第7節 孫娟們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0節 戰後三第18節 王士珍二第12節 中樞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36節 大勢五第3節 干涉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8節 天津二第2節 懷來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8節 日本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15節 北京五第9節 王士珍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6節 戰火重燃第4節 鐵良發難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4節 構想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8節 連樹鵬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4節 軍方第12節 進京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4節 見面禮第14節 陳豪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天津三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19節 北京九第5節 白瑞庭第6節 孫娟們一第10節 民黨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8節 南轅北轍第11節 封國柱第2節 齊河第35節 社會調查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9節 周馥一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5節 沂州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1節 北京一第32節 大勢一第34節 新廠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6節 比武放對第12節 回國三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節 抗洪二第3章 唐紹儀第24節 寧時俊一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7節 這一仗一第31節 出征一第21節 秋瑾二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18節 榮軍農場第13節 重逢第40節 周馥二第35節 大勢四第12節 預備役第7節 孫娟們二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2節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