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整編前後八

陳超在動身之前,聽到一個驚人的傳聞,說被調入預備役擔任司令的魯山隨同幾個軍官叛逃了,不知去了何處。因司令部主要軍官全部離開了沂州老營,陳超立即用電話找到了被提升爲隨營軍校副校長的瞿鴻翔,覈實這個消息是否屬實。瞿鴻翔也表示驚異,說他聽到了傳聞但不知真假,目前司令帶寧參謀長等人去了京師,司徒副參謀長帶司令部各大處去了濟南,與巡撫衙門商量第五鎮司令部的駐地,聯繫不到。不過,希望陳先生不要傳播這個消息爲好。

怎麼會聯繫不到?陳超一向欽佩蒙山軍消息之靈通,傳遞之迅捷,怎麼會出現聯繫不到的情況?陳超懷疑瞿鴻翔對自己隱瞞了什麼。軍隊有自己嚴格的紀律,不透露內部消息也是預料中事。

魯山又怎麼會叛逃呢?叛逃去了哪裡?去投靠北洋袁世凱嗎?濃重的疑團籠罩了陳超的心頭。

如果細數龍謙手下大將,魯山差不多是首屈一指。就因爲沒有當上協統嗎?如果是真的,那麼將肯定在蒙山軍內部引起劇烈的動盪。部隊剛剛完成整編,而龍謙此刻又不在部隊,這個嚴重的事件會帶來何種後果,真讓人感到揪心。

魯山的妻兒就在沂州。獲知消息的陳超立即打探了李文秀的情況,結果是李文秀及魯山尚未週歲的兒子一切正常,沒有失蹤,也沒有任何的異常,依舊安穩地過着他們的日子。

這又是怎麼回事?魯山帶着一部分軍官叛逃——其他人是誰?沒有人能告訴陳超消息的情況。

第五鎮整編的結果陳超已經獲悉了,是司令部參謀處留守人員奉命通報的。當時他便驚訝於魯山與王明遠的對調,感覺到這個結果有些意外。王明遠也是龍謙極爲信任重用的將領,但“二一”整編就離開了主力部隊。留在鄭家莊訓練預備役官兵,平時很少見面了,但卻很熟悉——在老家時,陳超與王明遠很熟的。那是個忠厚可靠的青年,至今尚爲婚娶。當初妻子尤氏曾有意將小嫺許配給王明遠。但陳嫺卻相中了葉延冰。

帶着震驚和疑惑,第二日陳超便再王之峰等數人的護送下踏上了去往濟南的行程,十一月初三日到了久別的濟南。屈指算來,上一次來省城,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論民智之開蒙,觀念之新潮。濟南自然不能與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天津、武昌等大都市大碼頭比。久居山野的陳超更是耳目蔽塞。他對滿清朝廷的不滿來自科舉失利,更來自放棄科舉幻想後在陳家崖的閉門讀書。如果是先前的讀書是爲了應試,那麼後來的讀書就是爲了靈魂的寧靜了。不記得是哪位先賢說過,古之讀書爲己,今之讀書爲人。薄有家資的陳超是具備隱居讀書的條件的,在放棄科考後。陳超很是靜下心來讀了些書。王船山顧炎武黃宗羲等先賢的遺著給了他思想的啓迪,讓他開始思考一些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東西。陳超開始關心貧困,樂於扶助鄰里,成爲了遠近聞名的賢達士紳。龍謙帶江雲化妝偵察鄭家莊一帶地形,第一次結識陳超並做客陳家,在於陳超的長談中就隱約意識到陳超具有難得的民主思想萌芽。

實際上,陳超的民主思想來自那幾位晚明思想家的啓迪。

鄙視自明代以來徹底統治思想界的程朱理學的王船山曾說。“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深得陳超激賞,和黃宗羲對君主制的大膽質疑聯繫起來,陳超就比較能夠接受龍謙的思想了。

隨後,陳超經歷了鄉間鉅變,寧靜的,一成不變的故鄉成爲了響馬盤踞的“根據地”,陳超雖然在龍謙的庇護下未曾損失財產,更沒有人身方面的受辱,但現實是殘酷的。由於蒙山軍的佔據,家鄉成了匪窩,遭到了官軍的輪番進剿。

但正是這種動盪的生活讓陳超認識到了龍謙及他一手打造的蒙山軍的與衆不同,認識到了龍謙的雄才偉略,從懷疑到合作。再到甘心加入龍謙集團跟着他冒險,陳超經歷了漫長的心路里程。促使陳超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是龍謙統率的蒙山軍的所作所爲。陳超壓根就沒想到,一支盤踞蒙山爲禍地方多年的響馬,竟然有如此嚴明的軍紀,不搶劫百姓,不淫辱婦女,甚至全心全意地造福鄉里。如果這是無惡不作的土匪,那麼官府官軍算什麼?

陳超目睹着龍謙以鄭家莊爲中心的十幾個村莊爲根本,招兵練兵,屢次擊敗進犯的官軍,部隊越大越大,越戰越強,接受招安,率軍北上勤王,搖身一變成爲官軍,再駐軍魯南兩州,勵精圖治,發展工商,開創了一個陳超瞠目結舌的大好局面,直至蒙山軍被擴編爲北洋六鎮之一,成爲佔據全省的朝廷最具戰鬥力的新軍之一。回想其過程,直如做夢一般。

陳超當然知道龍謙不僅不是忠於滿清的孤臣,相反卻是抱着推翻滿清重建國家的“奸雄”。但陳超經歷了蒙山軍佔據陳家崖的一段時光後,越來越接受了龍謙的思想和蒙山軍的所作所爲,不然他也不會同意視若親生的侄女與龍謙私定終身了。

蒙山軍已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其崛起的勢頭之猛,連身處其間的陳超都有些不敢相信。但魯山事件卻沉重地壓在陳超心頭。私下問過王之峰,他是江雲的主要助手,應該早已得到消息了。但王之峰卻說尚未得到確切的消息,此事不能亂傳。如果屬實,龍謙當如何善後?陳超心亂如麻,偏偏王之峰等數人一切如常,有說有笑,渾然未受此事的影響。

是謠言嗎?但與瞿鴻翔的電話已經證實了確實存在傳聞。所謂無風不起浪,難道情報處會不知道如此重要的消息?

魯山的音容一直縈繞在陳超心頭。無論如何,陳超難以相信魯山會叛變蒙山軍。龍謙治軍是有一套的,主要部下的升降也是常態,當初葉延冰因爲一次小過被免去了營長之職。調去隨營軍校坐了兩年的冷板凳。也沒有看出葉延冰有什麼不滿。“二一”整編,王明遠不是也受到了冷落?還不是兢兢業業地在龍謙指定的崗位上幹着指定的差事?而且乾的蠻好?便是魯山,當初當副司令卻毫無兵權,也沒有聽到他發牢騷呀?何苦在蒙山軍蒸蒸日上之際自毀前程?

王之峰看出了陳超的心事。晚上住宿時,王之峰對陳超講。陳先生,您身份不同,部隊的事,其實不需要瞞你。有一條請你放心,司令對部隊的掌控不需要擔心,部隊對司令的忠誠也不需要懷疑。即使魯山之事是真的。也無妨大局。等您見了司令,一切都清楚了。

王之峰的勸慰讓陳超心情開朗起來。也是啊,見了龍謙,不就一切都清楚了?

陳超到了濟南,有人在城外接了他們,將其接至城內一條頗有江南水鄉風格巷子裡的一處院落住下了。陳超不認識接待他們的人。但曉得一定是情報處的暗樁。之前多少聞聽一些情報處的傳聞,尤其是搬至沂州後,好多商業上的消息,以及在外埠開商號都有賴於情報處的情報,他便知道龍謙直管的情報處在許多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點。

陳超骨子裡不喜歡特務政治一類的東西,《二十四史》中,研讀最勤的是《明史》。私下認爲明朝與其說亡於外患和流寇,還不如說亡於閹宦之手,特別是宦官主持的東西廠。有一次跟龍謙提到這個,龍謙卻說,你將情報處比作東廠,實在是高看他們了。但成大事者,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耳聰目明,情報處就是我的眼睛,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啊。放心。情報處做不了錦衣衛和東廠,我也不會讓它成爲錦衣衛和東廠。

王之峰將陳超安頓在上房,“司令行程有點變化,在京師多待數日,請陳先生先安歇幾日吧。若要逛逛濟南,跟我說,我來安排。”

“濟南變化蠻大喲。之前來過兩次,都有些認不得了。”房間裡燒着鐵爐子,很暖和,陳超坐在爐子邊的椅子上,示意王之峰也坐下來,但王之峰依舊站立在那裡。

“這倒是。袁世凱還是能辦事的。他主政山東時日雖短,但改擴建省城很是做了些事情的。今日鞍馬勞頓,先生若要遊玩,我看明日再說吧。”

“這個不急。若是方便,給我找幾份報紙來看。”

“這個好說,我就去交代。”

很快,他們給陳超送來一大堆書報。午飯後小憩一覺,陳超開始閱讀報紙。

自從在龍謙書房看到一批“大逆不道”的報刊,陳超就曉得世道正在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魯南經濟飛速發展,但卻沒有公開發行那些反清的書報,陳超認爲一定是龍謙的有意爲之,現在看來,龍謙這樣做,頗有些深謀遠慮的味道。

送來的書刊中有《大公報》、《清議報》、《國民報》等報紙,日期刊數不全,看來是匆匆找來的,還有一本瑞士人盧梭的《民約論》,起初陳超對外國人的書不感興趣,但很快就將他迷住了。盧梭在書裡說,自然狀態下的人,都應該享受自由和平等,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推翻破壞社會契約、蹂躪人權、違反自然的專制政體。

臣民可以做國家的主人?無論貴賤,人與人都平等?如果社會不公還可名正言順地造反?如果沒有之前跟龍謙的無數次長談,初次看到這樣的書,陳超的感覺一定是遭遇五雷轟頂!現在就不同了,陳超可以心平氣和地讀完這本小冊子,並且掩卷沉思其內容的合理性。

這有賴於兩年來與各國商人的交流。從他們的口中,陳超知悉了英、美、德等國的現行政體,相信了沒有皇帝的國家存在並且別開生面。其中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尤得陳超激賞,認爲比美國更爲優越。所以,他格外關注流亡日本的康有爲和梁啓超的文章,可惜《清議報》只有寥寥幾份,更沒有看到如《少年中國說》一樣激情澎湃的文章。

如果滿清也實行君主立憲,就像日本和英國一樣,可否走得通?在陳超的認識裡,有清一代的帝王都不是昏君,包括被架空並軟禁的今上光緒。他們勤政,博學,絕沒有像萬曆皇帝一樣數十年不上朝的昏聵之舉。近代遭遇種種外患,既有洋人的問題,也有朝廷自身的問題。而朝廷自身的問題,正是出現牝雞司晨,慈禧把持朝政數十年,事情都壞在了這個女人手裡了。

一直到王之峰請陳超用晚飯,纔打斷了陳超的沉思。晚飯時,陳超問王之峰有沒有龍謙的準確行程,王之峰說之所以改變行程,是因爲朝廷臨時召見司令,具體何時回來,尚未得到消息,“濟南名勝甚多,大明湖,千佛山都是勝景,先生如有興致,明日我便陪先生逛逛如何?”

“那也可以。”陳超答應下來。

次日,王之峰找了一輛四輪馬車,一看就是華源的產品,帶着陳超在幾處著名的風景區轉了一天,路過巡撫衙門時,陳超曾有拜會周馥的念頭,但隨即打消了,或許龍謙召他來濟南,並不想讓周馥知曉呢。想到這一點,陳超意識到龍謙已然形成了獨立的勢力,這股勢力當然是以蒙山軍爲核心的軍事集團,但可以感覺到龍謙正在朝其他方面延伸,比如實業方面。據說龍謙任命了一個姓方的高級參議,頗受重用,也可視爲龍謙有意識地加強了文官集團的建設了。

在大明湖沿着湖岸緩慢行走,湖中夏日間茂盛的荷花已然調零,冬天裡遊人寥寥,整個湖區蒙上了一層灰色,連天空也是灰色的,比起魯南清冷但明朗的天空來,讓人感到壓抑的很。

“這個季節真不是遊覽的時節,春夏之際來這裡,風光很不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之勝,半在於此湖啊。”

“先生是雅人,俺們這些武夫是不懂的。”王之峰笑道。

“我倒覺得你學問不錯呢。”

陳超在曲水亭街的住所等了四天,龍謙終於回來了。陪同他回來的是寧時俊。

“勞先生久等了。”一身便裝,戴了頂淺灰色氈帽的龍謙對迎出來的陳超拱手致意。

“我不過是歇息而已,比在沂州輕鬆了不知多少。你總算回來了。”陳超凝視龍謙,幾個月不見,清減了許多,而且,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疲倦。

“今兒好冷。咱們屋裡談吧。”龍謙與陳超回到了屋裡,但寧時俊卻沒有跟進來,留在院子裡跟王之峰幾個人交代着什麼。

PS:剛從超市購物回來,倒黴單位年底忙死了,一點空都沒有。另外,親們,春節要回家陪父母了,因老家沒網絡,需要找網吧,更新會不穩定,請原諒。最後祝書友們春節愉快,闔家幸福!

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2節 北京十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3節 動員第7節 這一仗一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4節 縱論二第17節 末日四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2節 陛辭第10節 回國第8節 兗州行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4節 陳超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29節 戰長沙二第12節 中樞第7節 意外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5節 黑溝臺三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節 喀山二第33節 大勢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2節 陛辭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2節 義軍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18節 北洋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節 初戰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31節 展望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2節 陛辭第6節 武昌一第7節 武昌二第14節 于右任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節 初戰二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節 要塞二第33節 變化九第12節 這一仗六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4節 去哪兒?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7節 龍楊會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3節 端方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6節 等待第19節 王士珍三第5節 楊度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4節 鐵良發難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7節 龍楊會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3節 動員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節 召見第3節 立憲之爭第8節 南轅北轍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國會五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8節 膠縣之敗第17節 逆襲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七節第38節 大勢七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9節 彼得堡五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
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2節 北京十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3節 動員第7節 這一仗一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4節 縱論二第17節 末日四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2節 陛辭第10節 回國第8節 兗州行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4節 陳超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29節 戰長沙二第12節 中樞第7節 意外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5節 黑溝臺三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節 喀山二第33節 大勢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2節 陛辭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2節 義軍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18節 北洋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節 初戰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31節 展望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2節 陛辭第6節 武昌一第7節 武昌二第14節 于右任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節 初戰二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節 要塞二第33節 變化九第12節 這一仗六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4節 去哪兒?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7節 龍楊會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3節 端方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6節 等待第19節 王士珍三第5節 楊度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4節 鐵良發難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7節 龍楊會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3節 動員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節 召見第3節 立憲之爭第8節 南轅北轍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國會五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8節 膠縣之敗第17節 逆襲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七節第38節 大勢七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9節 彼得堡五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