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德州戰役四

8月13日上午,北洋新抵戰場的兩個鎮投入進攻,東面吳橋方向是馮國璋第四鎮,西面靠南故城方向是李純第二鎮。

這樣,德州周圍全面開戰,第六師三個步兵旅,十六旅在中間頂着老對手第三鎮,十七旅對着李純,十八旅防禦馮國璋。綿延百里的戰線上槍炮聲震耳欲聾,德州之戰進入了高潮。

北洋軍爲何選定德州方向主攻是有爭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運河這道地障。雖然運河的很多地段可以涉渡,但畢竟是個障礙。尤其是在重火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軍隊中的情況下,強渡河流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課題。

爲什麼不從吳橋方向投入進攻?那裡不是可以避開大運河嗎?答案就是道路!由於實業興起財力有餘的山東大力修繕省內道路,既是財力有餘的表現,也是自身發展的需求。實業的興起必然對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山東境內,濟南至德州的公路是最好的路段之一,大半路面都水泥化了,放眼全國,這樣的公路也屈指可數。

北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軍隊一樣對交通有着苛求。一旦打下德州,沿着德州至濟南的高等級公路,順利的話兩日即可推到濟南城下。而自滄州進攻,進入山東境內後,光是在武定府內,就有大小不等的三條河流需要涉渡,而且,那個方向的道路情況要差的多。

這樣,圍着德州三面展開了兵力的北洋主力就必須克服大運河這道地障。

第三鎮在付出重大傷亡後已經渡河,第二鎮與第四鎮是不能使用第三鎮的渡河點的,因爲那樣的話局部地區兵力過於密集,受限與道路及對手的炮兵打擊,對於後續的進攻十分不利。

13日凌晨的進攻自李純第二鎮率先發起,時間大約是在六時四十分,在隨後的一個小時內,曹錕第三鎮、馮國璋第四鎮都陸續對當面之敵發起了攻擊。

戰鬥最爲激烈的地段是李純第二鎮方向。對手是山東軍第十七旅。

“觀戰”數日,聽着北翼傳來的槍炮聲,目睹着遮蔽了天空的煙塵,十七旅旅長高虎子數次請求增援十六旅方向都被葉延冰拒絕。得到準確情報的山東軍清楚北洋軍的軍事部署,十七旅正對着李純的第二鎮,跌跌撞撞走上統制官高位的李純肯定對蒙山軍懷了強烈的復仇之念,十七旅的擔子很重,不準分兵他應,必須加固、再加固已有的工事,特別是使用好剛運來的鐵絲網。

鐵絲網是個新玩意,雖然在演習中使用過,證明對於防禦方是一個相當管用的東西,但尚未在實戰中運用過。中興實業緊急趕製的軍用鐵絲網是在德州戰役正式打響後才運至前線,十六旅對於曹錕第三鎮的第一階段作戰沒有使用上,但十七旅用上了。

親自帶來鐵絲網的山東軍總部工兵團長盧廣達親自指導了鐵絲網陣的佈置,他認爲十七旅第一線的五十團陣地需要往後移一點,龍謙曾經的衛兵盧廣達對高旅長說。“你看,往後移動一點,就着這道緩坡佈置鐵絲網更好。哎,虎子哥,你可別辜負了我這一路辛苦,更不能辜負了爲趕製這玩意的工人們,他們已經七八天連軸轉倒班幹了。”

高虎子是老警衛連的兵。曾與龍謙有過在沂州道遇伏出生入死的經歷,和盧廣達有着很深的私交,“放心吧廣達,老哥哥一定叫李純那個王八蛋在我的陣地前血流成河,寸步難行。”

說來也巧,十七旅部署在第一線的五十團團長張平也是沂州道遇伏的當事人。那一仗他胳膊上受了傷,傷愈不久,龍謙即將其下放連隊了,後來上軍校,經過七八年的打拼。走上了團長的位子。

北洋第二鎮前鋒第三協第六標在炮火掩護下涉水渡過運河,並未遭受很大的傷亡,山東軍在十七旅方向的炮兵火力不強,只有幾門他們獨有的迫擊炮攔阻了渡河行動,第六標陣亡了一個隊官。

前鋒部隊都是精選的精銳,第六標三營作爲全軍的前鋒,任務就是突開一個口子,給第二梯隊打開縱深突擊的缺口。北洋軍高層在總結了第三鎮不成功的進攻後認爲,不能再用第三鎮的法子打了,必須將兵力和火器集中於一點,像錐子一樣扎透對方的防禦線。而且,部隊進攻時儘可能散開隊形,因爲對手的火力相當強大。

改進進攻方式的主意是陳宧提出的,這位曾與蒙山軍在娘子關並肩作戰過的前武衛中軍軍官如今要琢磨着對付九年前的戰友了。

李純立即採納了陳宧的建議,選定了五十團的防禦線爲自己的突破口,他給第六標的命令就是突破敵手的第一線陣地,然後固守之,等待第五標接替他們展開向縱深的突擊。

三營是第六標最精銳的營頭。

他們衝上對岸,吶喊着朝前跑,戰鬥隊形獲得了山東兵的讚歎,不愧是北洋精銳!但麻煩來了,斷斷續續的鐵絲網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攻擊方只能朝開着口子的地段集中兵力,但那裡自然集中了對手大量的機關槍!

鐵絲網像一個嗜血的魔鬼,完全站在了使用方一方,給第三營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大批進攻者被守軍潑水一般的機關槍掃倒,屍體堆積了兩三層,少數從別路進攻的進攻者被擋在了鐵絲網前無法前進,被守軍甩出的手榴彈炸死,屍體就掛在了鐵絲網上,形成了一道慘烈的風景。

第一波的進攻只進行了十五分鐘就結束了,管帶(營長)陣亡,在河對岸組織第二個營過河的第六標標統急的跳腳,但毫無辦法,三營撤不下來,殘部只能就地臥倒抵抗,十五分鐘的戰鬥造成了這個精銳營六七成的傷亡!第六標將正在渡河增援的第一營招了回來,進攻遭到了慘敗!

而守軍的傷亡微乎其微,除了被炮火殺傷的小部人員外,死於進攻者槍下的寥寥無幾。

五十團二營六連輕機槍手王丕南在十五分鐘內打光了九個彈匣,當他的助手小高熟練地更換了打紅的槍管後。聲音顫抖地對他說,“狗子你看,你看,我的媽呀!!!”

扔掉換下的槍管的小高開始嘔吐起來。

剛纔處於激戰下的王丕南根本來不及仔細觀察。現在看清了,就在他對面,灰色的屍體摞了兩三層,其中還有蠕動未死的在做着最後的掙扎!

根本數不清死了多少人。由於鐵絲網的攔阻,對手只能朝空着的地段集中,他的華源二型輕機槍與一挺馬克沁毫不費力地封鎖了這個口子,近三百發子彈潑出去,造成了他們從未見過的人間慘象!

華源二型輕機槍是“贈”給德國圖紙並得到德國軍方高度重視的華源一型輕機槍的改進型,主要的改動是將原來的二十發彈匣變爲了三十發,火力增強的同時。故障率也減少了。剛纔猛烈連續的射擊沒有出現任何的故障。這挺深得官兵喜愛的輕機槍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由於沂州鋼廠的鋼材質量不過關,射擊一百來發就需要更換槍管了。但剛纔緊張的戰鬥根本顧不上,直到戰鬥結束,小高才換下了打紅的槍管。

當然,眼前的戰果還有右側十五米外的那挺馬克沁的。但由於射位太高的緣故。重機槍手被打碎了腦袋,小高在嘔吐的時候,重機槍的彈藥手正在爲夥伴的陣亡傷心。

日日在一起訓練生活,機槍組成員彼此間都是極好的朋友。

“嘿,嘿,”與小高來自青州府同一個村莊的王丕南目不轉睛地盯着死人堆,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快。去將傷兵救下來。”說話的是連長,他對王丕南等幾個士兵下令道。

王丕南接受了連長的命令,跟七八個士兵爬上戰壕,彎腰跑過去,擡下三個尚未斷氣的北洋軍。

“急救包,快。”王丕南對仍發着呆的小高喊道。

“哎。哎,”小高清醒過來,一面大叫醫護兵,一面摸出止血包按在昏迷着的北洋兵流血的大腿上。

胳膊上纏着橘黃色布條的醫護兵跑來,檢查了傷兵並重新包紮。“不要緊,應該能活下來。來個人,幫我將他送下去。”

“你不要去,”王丕南拉住了準備擡人的小高,朝連裡另一名步槍手揮揮手,那個士兵丟下步槍,和小高小心地將傷兵擡上擔架,與醫護兵一起擡起擔架去了。

在戰場允許的情況下搶救對手的傷兵是蒙山軍條令之一,六連長忠實地執行了條令,從碎肉堆裡救下了數名北洋傷兵。

“進防炮洞!”連長嘶啞的聲音傳來,王丕南從極端的震驚中清醒過來,收起機關槍,鑽進了自己的防炮洞,跟着將小高拽進來。

“噁心死了。”結束了嘔吐的小高臉色蒼白。

“活該,誰讓他們來咱山東的?”王丕南呵斥道,“趕緊準備你的彈藥吧,狗日的不會這樣完事的。”

炮火真的覆蓋下來,一發落在戰壕後面約十米的大口徑炮彈巨大的震響打斷了兩個最底層士兵間的交流,掀起的泥土雨點般砸下來。

消息一級級報了上去,親抵一線用望遠鏡觀察後,李純的結論是,不集中大量的炮兵炸掉那些鐵絲網,這個仗就沒法子打了!

第三鎮和第四鎮的進攻也遭遇到同樣的問題,由於鐵絲網的幫助,精心準備的第一波進攻被對手輕易打垮。

相比焦頭爛額的北洋軍,第六師師部則是一片歡騰。葉延冰懸着的心放下了,他對今日的戰況做了最壞的打算,展開三個旅後,預備兵力變得極爲緊張,很難應付三個方向的反擊,現在好了,鐵絲網幫了大忙,他既可以贏得時間,又可以節省兵力了。

瞿鴻翔立即致電軍部,在報告了全師擊退北洋第一輪進攻戰況和初步傷亡統計後,瞿鴻翔沒有忘記加了一句,“運更多的鐵絲網來!”

倉促之下,北洋軍哪裡能找到破鐵絲網的辦法?袁世凱嚴令繼續進攻,不得懈怠!李純只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炮火於狹窄的一段,不再打擊山東軍的炮兵了,而是集中火力破壞該死的鐵絲網以掩護步兵的繼續進攻。

戰鬥集中於山東軍十七旅五十團陣地,特別是二營一段。在當日日落前,付出慘重傷亡的第三協在調上第五標後終於突破了對手的陣地——對手似乎主動撤退了,他們的陣地很乾淨,除了大量的彈殼外,沒有留下任何東西。

原定用於二線突擊的第五標被提前使用了,而第六標則在第一日的戰鬥中便因傷亡過大失去了攻擊能力,和北洋著名的第十一標一樣提前退出了戰鬥。

發誓報仇爲自己正名的李純在天黑後不顧冷炮的威脅親自過河察看了戰場,藉着月光仔細研究了被炸的七零八落的鐵絲網,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當晚,李純親自起草了給袁世凱的報告,“鑑於敵軍大量使用了帶刺的鐵絲網,我軍無法承受因此帶來的巨大傷亡!請即刻調整部署,集中全部火力於我第二鎮,不然,無法達成決定性突破。”

而心情愉快之極的葉延冰致電寧時俊,“不需第七師了,我部有信心守住陣地,將北洋三個鎮牢牢拖在德州!”

接下來的戰鬥證明,葉延冰過於樂觀了。

ps:

今日兩更

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7節 起步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4節 無錫二第8節 戰後一第12節 回國三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7節 意外第4節 軍方第2節 陛辭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5節 變化一第4節 見面禮第12節 進京二第12節 北京二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8節 連樹鵬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0節 情報處一第8節 湖北第36節 大勢五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40節 周馥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1節 伍廷芳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25節 計劃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5節 演習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2節 預備役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2節 進京二第5節 膠州灣第34節 整編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3節 伙食問題第34節 沂州二第5節 要塞五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35節 整編二第6節 政黨之議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5節 新局面三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太原第10節 唐紹儀第3節 要塞三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3節 國會三第17節 山東政務第12節 平叛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7節 招商會三第6節 比武放對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8節 犧牲二第12節 條件第11節 封國柱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0節 唐紹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1節 進京一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33節 變化九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8節 拖刀計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4節 文尼察第6節 比武放對第5節 外交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7節 初會陳超五
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7節 起步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4節 無錫二第8節 戰後一第12節 回國三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7節 意外第4節 軍方第2節 陛辭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5節 變化一第4節 見面禮第12節 進京二第12節 北京二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8節 連樹鵬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0節 情報處一第8節 湖北第36節 大勢五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40節 周馥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1節 伍廷芳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25節 計劃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5節 演習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2節 預備役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2節 進京二第5節 膠州灣第34節 整編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3節 伙食問題第34節 沂州二第5節 要塞五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35節 整編二第6節 政黨之議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5節 新局面三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太原第10節 唐紹儀第3節 要塞三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3節 國會三第17節 山東政務第12節 平叛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7節 招商會三第6節 比武放對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8節 犧牲二第12節 條件第11節 封國柱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0節 唐紹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1節 進京一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33節 變化九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8節 拖刀計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4節 文尼察第6節 比武放對第5節 外交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7節 初會陳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