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

“卑職有負司令官重託,未能達成使命,請求處分。”親率36師追擊逃敵的12軍軍長吳佩孚少將在葉延冰的連電催促下返回了位於布拉索夫的集團軍司令部,一見葉延冰,立即請罪。

“可以啦,老吳,乾的不錯。沒有12軍的穿插,就沒有錫納亞戰役的勝利!三天內強行軍210裡,還是在道路崎嶇的山區。我親自起草了對12軍的嘉獎令,馬上發出。這一仗首功歸你,沒有你的穿插到位,就是一個擊潰戰了。”葉延冰微笑着拉住吳佩孚的手,“跑掉的敵人已無足輕重,他們連大炮都丟棄了。不值得懊惱,俘虜太多也是麻煩。關鍵是我們要迅速南下了,要趕緊抓住法金漢和馬肯森,不能讓他們溜了。羅馬尼亞的事只完成了一半。”

“首功可不敢,還是7軍厲害,功勞主要是他們的。”看到葉司令的態度,吳佩孚的心總算落在了肚子裡。

“你行,子玉將軍,葉司令給國內的電報只提到了你的名字。總統目光如炬,發現一員戰將。”[頂_點]小說範德平在吳佩孚肩膀上使勁拍了兩掌。

“謝範副總長誇獎,吳某愧不敢當。比起總統親自帶出的老部隊,差距是明顯的。”

葉延冰板下臉,“不要再提什麼老部隊新部隊了,都是國防軍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嘛。總統確定了輪換參戰的總方針,國防軍各部將輪流參戰,以戰代訓。話說回來。吳軍長,你要跟軍官們好好總結下此戰的不足纔是。其他部隊也一樣需要總結。如果16軍全部上來就好了,兵力不足是我們漏掉敵軍一個半師的主要原因,由於時間關係,來不及做細緻的戰後分析了,我們馬上要展開後續的行動。”

“是!請司令官和參謀長放心,職部一定吸取此戰的教訓,圓滿完成上峰交給的任何任務。”吳佩孚立正答道。

葉延冰上將一直等到吳佩孚回來,他的作戰會議才召開,10月4日凌晨四點。這個有俄軍副總參謀長阿爾傑米耶夫將軍參加的作戰會議結束了。阿爾傑米耶夫利用葉延冰司令部的大功率電臺向勃魯西洛夫將軍報告了華軍最新的作戰計劃,華軍將兵分兩路,葉延冰上將率第7軍及第16軍48師乘車自布拉索夫北上,從米耶爾庫雷亞丘克拐向東。回到華軍控制的切爾諾夫策至布澤烏大道。會合16軍主力後投入東線。在俄羅聯軍配合下向馬肯森集團軍發起正面攻擊,構成新戰役的東翼鐵鉗。參加錫納亞戰役的12軍沿布拉索夫至布加勒斯特公路南下,加入熊勳集團。正面突擊布加勒斯特,構成新戰役的西翼。兩軍將在保加利亞南部重鎮舒門會師,立正將德奧土保四國聯軍預計12個師兜入包圍圈殲滅之。

新戰役的加密代號爲“復旦”,是葉延冰上將取的名字。

阿爾傑米耶夫中將帶有自己的報務員,發給勃魯西洛夫將軍的電報使用的也是俄軍密碼。他在電文中坦承合圍殲滅馬肯森及法金漢部隊的希望不大,不是擔心將充當“復旦”戰役主力的華軍戰鬥力,而是時間。特別是預計投入東線的華軍兩個軍運動到戰場需要時間。葉上將率軍先北上再東進是無奈之舉,東喀爾巴阡山脈給部隊的運動代來很大麻煩,擁有大量炮兵的華軍離不開公路。

阿爾傑米耶夫將軍雖然認爲葉延冰合圍敵軍的希望渺茫,但堅信收復羅馬尼亞以不成問題。或許馬肯森部隊不等華軍抵達就撤走了。他建議勃魯西洛夫將第9集團軍置於葉延冰的指揮之下,以理順指揮體系。他將最快返回彼得堡向沙皇及總參謀長、戰爭大臣面述“復旦”戰役以及該戰役帶來的形勢變化,以說服大本營全力配合並重新考慮資源的分配。

阿爾傑米耶夫中將在電報裡描述了“復旦”戰役的光明前景。此戰結束,俄華羅聯軍將深入保加利亞領土,動搖了同盟國巴爾幹戰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能順利解決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將打通俄國與英國的海上聯繫,大批的援助將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俄國,這不是帝國夢寐以求的結局嗎?

阿爾傑米耶夫中將似乎預料到了勃魯西洛夫將軍的不滿,“葉將軍的計劃符合帝國的最高利益。之所以不等您的批准就開始了行動,完全是出於對戰局的擔心。如果不能在羅保邊境一帶殲滅或重創敵軍,待德國派遣大批援軍抵達保加利亞,我們將失去了迅速結束戰爭的機會。”阿爾傑米耶夫中將在電報最後這樣說。“自1914年8月以來,我從未像今天這樣對取勝戰爭充滿信心。”

這封電報將勃魯西洛夫將軍因錫納亞戰役的迅速勝利帶來的喜悅沖淡了不少。

儘管他對葉延冰將軍取得的勝利產生了嫉妒。但他已經向沙皇打電報爲葉延冰申請勳章了。中國人沒有吹牛,他們果然擊敗了奧國第1集團軍,光是俘虜就捉了3萬。加上普洛耶什蒂戰役的勝利,華軍進入戰場取得的戰果快趕上夏季“勃魯西洛夫”攻勢了。而代價卻小的多,中國人上報的損失嚴重不可信,根據跟隨華軍行動的俄國聯絡官那裡獲得的消息,中國人傷亡輕微,按照俄軍的標準簡直不值一提。他們有一套完全不同於俄軍的作戰方式,鄙視陣地戰而迷戀運動中殲敵。這個方法俄軍卻學不來。當初勃魯西洛夫將軍嚴重懷疑華軍後續部隊能否在奧軍拊普洛耶什蒂後背之前截住他們,但人家真的做到了,據說他們的一個軍三天內在喀爾喀千山小路強行軍100公里,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能力。

錫納亞戰役的勝利奠定了羅馬尼亞勝局。勃魯西洛夫對收復布加勒斯特再無任何的懷疑了。他從軍事角度完全同意葉上將“復旦”戰役的部署。葉上將親率兩個軍加強東線展現了一個優秀指揮官的大局觀,如果沒有生力軍的加入,部隊根本無法重渡遼闊的多瑙河攻入保加利亞。

勃魯西洛夫之所以不愉快還不是因爲葉延冰先斬後奏。軍事行動最重要的就是時間,時間的重要性在一般情況下超過了兵力和武器。重視時間因素是值得欽佩的,當前形勢下抓住並殲滅羅馬尼亞南翼敵軍是完全正確的,沒有一點問題。引起勃魯西洛夫將軍不快的是他預感到中國人的雄心,他們不願意做俄國的附庸而在力爭主導大局。一個匆匆趕來的集團軍就扭轉了羅馬尼亞局勢並且讓英法盟國興奮不已,如果他們的兵力擴大一倍或者數倍呢?根據彼得堡的通報,中國國防部長王明遠上將出任了遠征軍司令官,第2集團軍正式組建。預計在兩個月後將陸續抵達戰線。如果中國人繼續上演他們的神奇劇目。他們或許真的可以擊敗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建立與英法的直接聯繫……這對於俄國意味着什麼呢?勃魯西洛夫將軍認爲這個局面不是彼得堡願意看到的。

在徹夜思考後,勃魯西洛夫將軍給沙皇尼古拉二世起草了一封密電,建議在結束羅馬尼亞戰事後以休整名義將中國遠征軍調回烏克蘭方向。對保加利亞及土耳其的“可能”的進攻由俄軍擔綱。中國人應該去跟強悍的德國人火拼。而不應該進入東南歐那塊敏感的地區。

但這封電報最終沒有發出。勃魯西洛夫忽然覺得現在考慮這個問題太早了些。等中國人拿下布加勒斯特再說,最後有機會面見沙皇呈述自己的想法,而且。自己的想法也需要進行反覆的思考。他在10月5日凌晨時分,起草了給第9 集團軍並葉延冰上將的電報,原則批准了“復旦”戰役方案,授權葉延冰統一指揮“復旦”戰役的前一階段。這個階段指的是收復羅馬尼亞全境。

吳佩孚少將是6月份升任12軍軍長的。在北洋系將領中,吳佩孚是“蒙山軍”化最爲徹底的一個。和他一個級別的將領中出任野戰軍長的是獨一份,連甚得總統重視的蔡鍔如今不過是副軍長兼師長而已。

12軍的前身是北洋第四鎮,跟13軍、21軍等部隊一樣並非源自蒙山軍。不過建國六年多,部隊身上的派系烙印正在淡化。吳佩孚因1911年進軍西藏獲得了二級卓越勳章,預示着其將要得到提升和重用。果然,吳佩孚在1912年底奉調離藏,出任了由13師擴充出來的第20師師長,軍銜升爲了少將。1914年初,吳佩孚調總參擔任軍務部長,標誌着其已經進入了國防軍核心領導層。山東戰役爆發後,渴望帶兵征戰的吳佩孚寫信給龍謙,強烈要求赴戰山東,哪怕給他一個旅都可以。龍謙請吳佩孚到海晏堂吃了頓飯,對他近年來的成績充分肯定,說軍務部是總參僅次於作戰部的核心部門,你在總部機關鍛鍊一下有助於你的發展,山東就不要去了,想打仗是好事,可以肯定地講,仗有的打,而且是你想不到的大戰,不要着急。

吳佩孚在軍務部一干就是兩年,其能力得到司徒總長的充分肯定。1916年春軍隊人事大調整中,吳佩孚如願以償地回到了野戰部隊,擔任了隸屬北方軍區的12軍軍長。吳氏是老行伍,精於練兵,廉潔又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很快就贏得了官兵的認可。12軍被編入遠征軍第一梯隊,吳佩孚簡直喜出望外,統領雄師楊威域外是他畢生的夢想,總算在新中華時代實現了。

但12軍出國首戰卻不甚理想。放跑了大股的敵人令吳佩孚極爲懊惱,雖然客觀上12軍承擔了最爲艱苦的任務,他們行軍路線最長,而且都是走的小路,但對於北洋系部隊的正名之戰未竟全功令他十分遺憾。戰役後期,吳佩孚親率36師追擊逃跑的敵軍,直到葉延冰連拍兩份電報才召回了殺紅眼的吳佩孚。

在吳佩孚看來,現在的日子才真正體現了一個軍人的價值。所有的艱難困苦都不在話下了。

布拉索夫會議後,吳佩孚率12軍全速南下,加入了熊勳集團。“復旦”戰役已正式啓動,他希望在攻佔布加勒斯特的戰役中充當主力。他在12軍團級以上軍官會議上說,“葉司令沒責怪咱們放走了敵人,還將首功記在了咱們名下,實在是心裡有愧。現在好了,咱們軍被編入熊副司令的集團,到前線的距離比7軍和16軍近的多。熊集團的任務是攻佔布加勒斯特!明白嗎?那是國防軍佔領的第一個敵國首都!比起老子進藏之功不知強了多少倍!如果有人說咱中國軍隊也曾進過別國首都,朝鮮安南能跟羅馬尼亞比嗎?歐洲大鼻子從來就沒看起過咱們中國人,總算有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了,都給我打起精神來,趕過去別誤了大功。”

吳佩孚比熊勳預料的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天趕至了普洛耶什蒂,9軍和5軍已經展開了對布加勒斯特的攻擊。法金漢爲了掩護馬肯森的撤退,以三個師的兵力拼命阻擊華軍六個師的攻擊。德軍展現了強悍的戰鬥力,熊勳精心選擇的兩個突破點均爲成功,加上秋雨連綿,部隊都泡在了泥水裡,更增加了攻擊的困難。

“吳軍長來的好快。”熊勳對吳佩孚的到來感到高興,“你們在北面出了大彩,我這邊的仗打得卻很不順,特別是9軍方向,敵人的抵抗極爲頑強,敵人火力強,地形對我們也不利,又趕上這個臭天氣。我很擔心葉司令策劃的‘復旦’成了爛雞蛋。你來的正好,我的六個師都被纏住了,撤不下來而且會驚動法金漢。12軍在北線的表現證明你的軍有極強的運動力,我有個想法,”熊勳顧不上跟吳佩孚寒暄,拉着他來到臨時製作的沙盤前,“不是很精確,但也差不離。如果有一支部隊從這裡,”他指着布加勒斯特東面,“插至法金漢背後,必將動搖他的防線。最爲關鍵的,是將多瑙河上的橋樑奪下來!布加勒斯特爲我必取,不僅因爲它是羅馬尼亞首都,而且因爲它是幾條公里的交匯點,我們不能沒有這些公路。”

吳佩孚凝視着沙盤,“成,請熊副司令下命令。”

“抽調一個最強的師,不帶重炮,只帶輕機槍和迫擊炮,輕裝插至這裡,”熊勳中將指着布加勒斯特以南多瑙河邊約70公里的久爾久城,“用你可能的最快速度,克服一切困難奪佔它!並堅持到主力的到來。我想,不用我多說,一看地圖就明白了。”

“沒問題,我親自帶35師去,這個師的行軍力最強。”吳佩孚慨然應允。

“好,好樣的!不愧總統看重你。”熊勳望着吳佩孚的大光頭,“說,有什麼要求?”

“能不能給我加強一點工兵?”吳佩孚提出了一個合理的要求。

“我給你加強一個最好的工兵營。並且交給你一個羅馬尼亞分隊做嚮導。什麼時候可以出發?”

“兩小時後。”吳佩孚看看錶,“兩小時後我們出發。”

“很好。若此戰成功,你定當揚名天下。”

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軍餉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4節 末日一第4節 陳超第8節 日本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3節 阻擊六第11節 伍廷芳第37節 起步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8節 天津二第17節 股份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6節 娜塔莉亞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2節 政治版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8節 人才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11節 進京一第4節 周毅二第3節 總統府第21節 外交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2節 變化八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5節 方時俊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8節 如願以償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0節 兗州行四第4節 去哪兒?第12節 平叛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6節 家事國事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分歧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5節 新局面三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8節 阻擊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24節 縱論二第11節 戰後四第2節 軍銜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4節 練兵之始第27節 變化三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1節 敗露第2節 司徒均第11節 進京一第12節 楊士驤二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1節 大衛,叛逃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16節 王明遠第5節 要塞五第3節 重逢第5節 洹上第5節 抗洪五第11節 故土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30節 軍火採購第8節 阻擊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9節 天津三第18節 新華源
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軍餉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4節 末日一第4節 陳超第8節 日本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3節 阻擊六第11節 伍廷芳第37節 起步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8節 天津二第17節 股份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6節 娜塔莉亞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2節 政治版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8節 人才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11節 進京一第4節 周毅二第3節 總統府第21節 外交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2節 變化八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5節 方時俊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8節 如願以償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0節 兗州行四第4節 去哪兒?第12節 平叛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6節 家事國事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節 分歧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5節 新局面三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8節 阻擊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24節 縱論二第11節 戰後四第2節 軍銜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4節 練兵之始第27節 變化三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1節 敗露第2節 司徒均第11節 進京一第12節 楊士驤二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1節 大衛,叛逃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16節 王明遠第5節 要塞五第3節 重逢第5節 洹上第5節 抗洪五第11節 故土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30節 軍火採購第8節 阻擊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9節 天津三第18節 新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