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袁世凱

陳超回到家裡,沒見到陳淑,倒是尤氏關心地問,“不是又出什麼事了吧?”

“非也!這回是好消息。.龍謙他們沒事,還打了大勝仗,捉了一個英國大將軍,朝廷已封他副將了!”

“副將?副將是啥官?”

“你不懂。在武將裡算是不小的官職了。淑兒呢?”

“她聽說你去了鄭家莊,後腳就跟過去了。你沒見?”

“哦,大概找江雲了。沒事,由她吧。”陳超笑眯眯地回到自己書房,坐在椅子上隨意翻着桌上的詩經,腦子裡想的是龍謙信上所說的事。

龍謙要他選一個文化人,配兩名助手,帶五千兩銀子,前往甘肅敦煌,從一個姓王的埋汰道士手裡接管一個什麼莫高窟。

什麼是莫高窟?裡面有武器嗎?爲什麼要找一個文化人?陳超沉思着,龍謙辦事越來越看不懂了,身處危境,竟然回來安排這樣一件事﹍﹍龍謙在信上說,此事事關重大,幹成了,必將青史留名。

什麼樣的事能青史留名?此番救了朝廷,一路護送着太后皇上從燕京到了太原,他肯定要留名了。但莫高窟有什麼重要?爲什麼如此重視?想了半晌,他想起了鄭家莊最早投了蒙山軍的羅秀才。喊過兒子小志,讓他去鄭家莊請羅同秀來。

羅同秀很快就來到陳府,兩人寒暄畢,陳嫺奉上茶來,陳超開門見山,“羅兄,有一件事,想請你辛苦一趟。”

“越之兄玩笑了,小弟手無縛雞之力,能幫你什麼忙?”羅同秀本來是第一批進入自治委員會的,算是這個組織的元老,但後來基本上不管事了。老兄書生氣太重,與泥腿子們打交道的本事顯然不如程大牛們更直接見效。

“龍司令在京津大敗洋人,受到朝廷的嘉獎,被授予副將。龍謙寫了信來,讓吾物色一個靠得住的讀書人去趟甘肅,這個差事,非你莫屬。”

“喔,這下子好了,官府再不會攻打咱們了。你說,龍司令要我去甘肅作甚?”

“你先答應了,我再說。”

“你不說啥事,我怎麼知道辦得了辦不了?誤了司令的大事,不是玩的。”

“有這個想法就一定能辦得了。吾跟你說,此事龍謙甚爲重視,你的辛苦費爲這個數。”說着,陳超伸出了一隻巴掌。

“五十兩?”羅同秀大着膽子問。

“什麼五十兩?五百兩!”

“真的?給我五百兩?”羅同秀驚呆了。五百兩對於山村秀才可是一筆鉅款,羅秀才正思忖着返修自己的祖屋,計算下來要四五十兩銀子,硬是拿不出來。如果有這筆收入,別說返修,連廂房、院子重改也足夠了。甚至連兒子娶親也不愁了。

“哈哈,瞧你那副德行。莫不是準備拿了這筆銀子去捐官?”陳超打趣道。

“捐什麼官啊,我算是看透了。好吧,我答應了。你說說是什麼差事?”

“甘肅往西,有一座古城敦煌,城外有一座叫做莫高窟的,現在由一名姓王的潦倒道士看管。你去給他一筆錢,讓他滾蛋。將這座莫高窟接管下來。簡單吧?”

“這叫什麼事?俺從來沒走過這麼遠的路。而且,那個道士憑什麼聽俺的?”

“憑銀子啊。那個王道士不是問題,你給他一筆錢,他就會乖乖地離開。至於路遠不安全,你放心,有人保護你去!蒙山軍會派兩個兵做你的隨從,一路護送你到敦煌。然後也留在那裡陪你。那個地方很偏僻,沒有人管這些爛事。你就說你喜歡研究古建築,可以花些錢拜訪下當地的官府,取得他們認可。最關鍵的,是看好那些石窟,不要做任何的改變。更不要讓人破壞。”

“羅兄,此事龍司令甚爲重視。若非此地暫時離不開,吾當親爲之。放心,也就是一半年的時間。龍謙率軍回來,會派人接替你。至於銀子,會給你足夠的銀兩辦事,你放心吧。”

“吾會給你帶兩千兩紋銀和白兩金子,充作你此次辦事的經費。路上及去了的花銷,一應由隊伍上開支。你那五百兩銀子,現在就給你,留給家裡。等你回來,買地起房,幹什麼都由你。而且,辦好了,龍司令另有獎賞。”

“真給我五百兩?”

“吾豈能騙你?”陳超笑道,“就這麼說定了。你回去準備下,明兒就啓程吧。龍謙信上說事情急,晚了怕生變故。你走後,家裡的事情,我會盡心照料。放心好了。不過,此事要口緊些,連你家裡也不要告訴,就說吾請你去趟西安好了。”

“行,那我回去準備下。”羅同秀屁顛屁顛地去了。

陳超覺得找羅同秀幹這件沒頭腦的事是合適的。打發走了羅秀才,陳超又去了鄭家莊找到周毅,讓他看了龍謙的信,然後請他派兩個穩妥的士兵和三匹牲口,保護羅秀才西行。

“司令這是搞啥的名堂嘛。好吧,我從警衛排找兩個老兵給你。銀子要多少,你去找老宋取便是。”周毅也搞不懂,但信確實是龍謙寫的,沒有疑問。周毅現在心情很好,蒙山軍大隊無恙,龍謙還獲封副將之職,一切都很令人高興。

第二天,羅同秀便帶了兩個士兵,穿了便衣,騎了騾子,朝鄒縣方向去了。

袁世凱跟緊了南方三督,與朝廷公開唱了反調,心裡也頗爲不安,幾次後悔,但已經來不及補救。他並不認爲蒙山軍出征京畿就能兩面討好,蒙山軍戰敗覆亡,朝廷不會領他的情。蒙山軍獲勝立功,這支曾令他蒙羞的響馬的歷史註定會被翻出來,朝廷說不得更要恥笑於他。他資歷上比不得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又有戊戌年的那出事橫在慈禧心頭,真正成爲慈禧的心腹還差的很遠。雖然他想盡辦法走奕劻和榮祿的門路,也想着在山東大展身手,做出一些令朝廷刮目相看的政績來,但偏偏遇上這支蒙山軍,幾次三番地敗於其手,損兵折將,連自己手下的頭號大將王士珍被俘了。

招安並派遣龍謙勤王,何嘗不是存着借刀殺人的目的。他當然想徹底剿滅這支土匪,但自三路圍攻失敗後,袁世凱清楚,這支土匪不尋常,即使竭盡全力達到目的,自己的武衛右軍也傷筋動骨了。

袁世凱是當前朝廷對武力認識最到位的大臣。從自己的叔祖袁甲三算起,到自己目前辛苦打拼的功業,靠得是誰?一句話,就是身後的軍隊!特別是小站數年殫精竭慮的練兵經武,讓他意識到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武裝對於自己的意義。沒有了軍隊,自己就是朝廷任意擺弄的棋子,沒有一點反抗的本錢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袁世凱不願意再與蒙山軍血拼,所以走了招安之路。龍謙自願帶兵勤王,那好得很!所以袁世凱才委託徐世昌雷厲風行地招安蒙山軍,要銀子?可以。要軍械?儘量滿足。

袁世凱不是沒有想過龍謙耍滑頭,拿了軍械和銀兩後乘機逃逸,流竄他方。是唐紹儀給他打了包票,說龍謙統領的蒙山軍絕不會如此,唐紹儀甚至自告奮勇,充當監軍一路監督蒙山軍走上勤王的戰場。

後來唐紹儀真的那樣做了。這個十二歲便選作滿清第一批公費留洋的神童還是頗有血姓的,真的跟着蒙山軍主力去了天津。

關於蒙山軍西沽血戰的戰況就是唐紹儀帶回來的。那一仗結束,唐紹儀便應龍謙的要求離開了蒙山軍取道返回了濟南。將蒙山軍的戰果報告給了袁世凱。唐紹儀目睹了西沽血戰,自然沒少說蒙山軍的好話。

唐紹儀的態度讓袁世凱有些不滿,不過他沒有說出來。

唐紹儀剛回來,朝廷的第一封塘報也到了濟南。表彰了勤王支隊在西沽的戰功,封龍謙爲副將,這令他深爲尷尬。

袁世凱對龍謙的行爲深爲不解,一支響馬,且不說他們如何痛擊洋人,關鍵是他們的行爲令袁世凱迷惑萬分。他們爲什麼要與洋人如此拼命?一幫打家劫舍的土匪,他們知道什麼大義?懂什麼國家民族?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捨生忘死地與洋人拼殺?那個被徐世昌、王士珍及唐紹儀交口稱讚的龍謙難道就不怕自己的部隊被打光?

袁世凱後悔沒有在蒙山軍途徑濟南北上時見一見這個龍謙了。這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按說王聘卿,徐卞五及唐少川都是眼高於頂的人物了,竟然都對其讚譽有加。

他跟徐世昌密談了數次,

袁世凱密切關注着京畿戰事,燕京陷落,朝廷逃亡的消息他都知道了,但沒有了蒙山軍的消息。按唐紹儀所說,蒙山軍將繼續戰鬥下去,或許他們真的撤進了燕京?與攻城的聯軍血戰而亡了?這倒是不壞的結果。如果龍謙主力敗亡於外,留在沂州西面大山中的小股留守兵馬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他宰割了。手下吃了敗仗的幾個將領,都有復仇之意,尤以李純爲甚。倒是最早吃了龍謙虧的曹錕比較大度,認爲人家現在去打國戰了,抄人家老窩有些不仗義。袁世凱當然不允李純提出的乘機剿了匪巢的計劃,不是將歸順朝廷的那幫土匪當作了自己人,也不是像曹錕那樣傻仗義,而是情勢所禁。龍謙所部竟然在天津大敗洋人,還捉了一名英國中將,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關注。這個時候對其老窩動武,不合適。

但袁世凱不允許在他的治下存在這麼一股軍事力量,所以,纔有了調蒙山軍留守部隊南下打抱犢崮的想法,這個想法尚未進入實施階段,局勢再次一變。袁世凱獲得準確的消息,龍謙竟然保護着朝廷一路跑到了太原!還在娘子關與洋人打了一仗,將洋人趕出了關城,保衛了朝廷的安全。

太原的消息傳來後,袁世凱感到問題嚴重了,龍謙肯定見到了太后,蒙山軍是什麼武裝,朝廷一定清楚了。自己玩出的小伎倆估計已彰示於朝廷面前了,這很討厭。他一面派人向太原送去了銀兩以示孝敬,一面緊急召集身邊的幾個助手謀士商議。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唐紹儀及王士珍都參加了。

“芝泉,你說說?”袁世凱先問段祺瑞。

“也沒啥了不得的。這次京師的幾支部隊都打光了,放眼天下,自甲午以來所練的幾支武力,只剩了咱們,朝廷還得靠大人。”

“嗯,”這個袁世凱是想到了的,他將目光轉向徐世昌,“卞五大哥,對眼下的局勢,你怎麼看?”

“慰亭是擔心佔了燕京的洋人?”徐世昌將塘報放在桌子上,“不過是和談而已,仗是打不下去了,朝廷不是調李少荃北上了嗎?不外是割地賠款而已。”徐世昌明白袁世凱的心思,“洋人佔不了中國,撈些好處,最終還得退走。他們不會動太后的,當今天下,除了太后,怕是無人統領局面。”

“洋人不會乘機逼太后還政於皇上嗎?要知道洋人幾乎都是支持皇上的。”說話的是馮國璋。

“有這個可能。畢竟太后是主戰的,這個可瞞不過洋人。燕京這幾個月搞的烏煙瘴氣,端郡王一夥公開殺洋人,攻使館,洋人的脾氣,不報復是不可能的。端郡王背後站着誰,洋人一清二楚。年初若不是洋人施壓,皇上怕是挪位子了吧?”唐紹儀道。

“少川說的有理。大人不妨派少川去探一探德國人和英國人的態度。”馮國璋道。山東駐紮着德軍和英軍,各自有所謂的總督駐在膠澳和威海。

“聘卿,你的看法?”袁世凱注意到王士珍一直低着頭。他自被釋放回來後,情緒很低沉。

“朝廷的事,咱們插不上手。”王士珍擡起頭來,“依我之見,朝廷經此一難,威信掃地了,但大清立國二百餘年,根深蒂固,還不至於到了亡國地步。大人不妨儘量做出姿態,讓朝廷記住大人的恭敬。眼下最捷徑的,莫如將蒙山軍徹底攏入大人袖中。”

“唔,聘卿的意思是?”

“龍謙此次救駕,已立下不世之功。將此人徹底攏在麾下,大人不僅得軍事上的一大助力,便是朝廷那邊,也有偌大的好處。”王士珍道。

“聘卿兄所言甚是。”唐紹儀很興奮,“京畿一帶,前軍,左軍紛紛吃敗仗,唯獨我武衛右軍大放異彩,必然引起朝廷的關注。撫臺大人應當派人去鄭家莊宣慰一番,令其不生異志。”

“異志?聘卿認爲,那龍謙會真心投靠於我?”

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呀。王士珍在心裡嘆口氣,“大人明鑑。龍謙所部,絕非一般的響馬,此子目光遠大,見識超羣,若是大人真心相待,爲何捨棄明主?”

“你們認爲呢?”袁世凱問其他人。

“朝廷會如何安置龍謙?難道會放他回來嗎?難道不會藉機培育一支忠於朝廷的武力嗎?大家都看到了,京畿武力殘破,總不能沒人保衛京師吧?”段祺瑞道。

“所以纔要撫慰於他。”徐世昌開口,“聘卿說的是。絕不能讓龍謙所部離開大人的勢力範圍。絕不能讓朝廷全力培育一支取代大人的武裝。山東匪患嚴重,尤以魯南爲甚。而魯南地瘠民貧,養兵不易,不妨上摺子將其調回山東,讓其剿匪爲好。另外,我再去一趟鄭家莊吧。若是他們誠信投靠,咱們也可以不計前嫌嘛。”

“唔,甚好。就按卞五兄的意思辦吧。少川幫我寫一道摺子,多說說龍謙的好話。嗯?”袁世凱做了決斷。

“明白了。”唐紹儀領命。(。

第12節 軍規一第32節 變化八第15節 方時俊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分歧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1節 伍廷芳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3節 北京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4節 寧時俊一第2節 召見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破莊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6節 戰火重燃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9節 戰後二第29節 變化五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4節 于右任第2節 破莊二第9節 王士珍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9節 戰後二第17節 平叛七第13節 大幕拉開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14節 軍規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6節 風波一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8節 人才第4節 練兵之始第23節 行刺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4節 陸軍整編第3節 龍口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27節 軍械組第20節 軍委會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0節 戰後三第13節 機場宣言第38節 大勢七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節 無錫一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8節 阻擊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2節 春節一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5節 黑溝臺三第5節 洹上第7節 彼得堡三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十七 北京七第5節 江雲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9節 英國特使第15節 七月第8節 人才第3章 唐紹儀第3節 黑溝臺一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5節 海空軍第6節 抗洪六第2節 抉擇第42節 轉機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9節 實力對比
第12節 軍規一第32節 變化八第15節 方時俊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分歧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1節 伍廷芳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3節 北京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4節 寧時俊一第2節 召見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破莊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6節 戰火重燃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9節 戰後二第29節 變化五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4節 于右任第2節 破莊二第9節 王士珍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9節 戰後二第17節 平叛七第13節 大幕拉開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14節 軍規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6節 風波一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8節 人才第4節 練兵之始第23節 行刺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4節 陸軍整編第3節 龍口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27節 軍械組第20節 軍委會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0節 戰後三第13節 機場宣言第38節 大勢七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節 無錫一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8節 阻擊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2節 春節一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5節 黑溝臺三第5節 洹上第7節 彼得堡三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十七 北京七第5節 江雲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9節 英國特使第15節 七月第8節 人才第3章 唐紹儀第3節 黑溝臺一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5節 海空軍第6節 抗洪六第2節 抉擇第42節 轉機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9節 實力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