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國會三

4月16日上午10時,首屆國會在經過整修的懷仁堂召開首次全會。會議由軍委會宣傳局長洪粵誠主持,每位議員都在指定的位子就坐,一份寫着議員姓名的紙質文件袋已經擺在了桌上,裡面裝着會議議程及部分重大問題的草案。

主持會議的洪粵誠對全體議員講道,“各位議員先生們,按照軍委會制定的方略,經過各大軍區所組織的推舉,除外蒙及西藏外,全國共計推舉國會議員124名,實際參會人數爲122人,因病請假兩人。經軍委會宣傳局議員資格審查小組的審查,各省所推舉的議員資格全部有效。我們通過分析,認爲124位當選的議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有爲創建共和國浴血奮戰的軍隊代表,有爲支援前線做出偉大貢獻的地方人士,亦有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社會賢達。你們是共和國的精英,是國家的棟樑。而代表着不同階層,不同政見的百餘位議員齊聚一堂共議共決國事,在我們這個擁有三千年封建史的國家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國會的誕生,將徹底終結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爲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開創一條民主建國、民主治國的新路子。

在此,我要代表當選的議員們向龍謙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先生們,要知道,龍先生一手創建了蒙山軍這支強大武裝,統率蒙山軍一舉推翻了帝制,是新中華真正的創建人。國內很多人都在推測一個龍氏朝廷將會成立,就在不久前,有關帝制的議論仍未平息。但是,龍先生用他的行動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表明,他不做皇帝。不建一個新的封建王朝!他甚至將國體、政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交由國會——也就是我們在座的議員們來決定。這是何等的襟懷?何等的遠見卓識?現在我提議,讓我們全體起立,用熱烈的掌聲向共和國的創建者龍謙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包括梁啓超在內的所有議員都站起來熱烈鼓掌。掌聲是熱烈的,也是真誠的。

“根據報到情況,除河南、江蘇兩名議員因病請假外。其餘全部議員經過長途跋涉在規定的時間內聚齊北京。表明了各位對於開好首屆國會所持的態度,表明了各位議員先生們履行神聖使命的決心。對此,我代表軍委會對各位議員先生們表示極大的尊重和感謝!我相信,在各位的公同努力下,首屆國會一定可以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開創我國民主政治的嶄新歷史!現在我宣佈。共和國首屆國會正式開幕!”

議員們再次起立熱烈鼓掌。

會議繼續由洪粵誠主持,“各位議員先生們,按照軍委會確定的內容,首屆國會的使命有四,第一當然是確定政體、國名、首都、國旗、國歌等重大事項;其二是推舉國家元首並委託其組建中央政府;其三是討論完善議會制度;其四是討論通過國家的首部憲法草案。這四項任務是艱鉅的,也是偉大的。肩負籌備建國使命的軍委會各機關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形成了部分草案,有的已經分發給大家了,還有一部分,比如憲法草案,還沒有發下來。我要聲明,所有資料都是草案,都是建議。最終定稿要各位議員的表決。今天上午的會議要確定幾件事。第一是本屆國會的議程問題,這個就在各位面前的資料袋中,請大家審議並發表意見。第二是分組,爲了使各位議員討論問題方便,我們將分八個組並指定了召集人。關於分組的名單及討論地點也在資料袋中了,請大家儘快熟悉下同組的成員。除召開全體會議外,討論將採取分組的方式進行。宣傳局將配備記錄員,將各位的發言意見整理出來,經本人確認後整理出會議簡報,分發各組。供大家瞭解會議的整體情況。第三就是表決方式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宣傳局的意見是,凡是國會確定的事項,一律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每位議員的票都是等值的。當同意票數超過半數時即爲通過。這就涉及表決方式了,我們提出了兩種方式,第一是舉手表決的方式,第二是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針對不同的事項,採取不同的表決方式,以確保議員們行使神聖的權力。現在我們討論今天會議的第一項內容,即會議的議程。請大家用十分鐘時間審議。”

這個簡單,十分鐘後,會議用舉手表決的方式全票通過了會議確定的議程。

接下來洪粵誠宣佈了分組情況,基本按照地域及議員人數來劃分,並確定了小組討論的召集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劃分的八個組的召集人中,蒙山軍系統的正好佔了一半。洪粵誠再次強調,小組的召集人只是起一個討論的組織作用,並不是小組的領導,在國會議員之間,權利是完全平等的。

在確定分組名單和討論地址後,會議轉入第一項議程。即討論確定政體、首都、國名、國歌、國旗等重大事項。本來討論確定的還有國體問題,在宣傳局內部便出現巨大的分歧,一方面是囿於現實,國內嚴重缺少國體政體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人才,另一方面,參與討論的人員對於以楊度爲首的起草小組所草擬的關於國體的描述極不滿意,連審稿的龍謙也不滿意。最終龍謙決定不討論國體了,只確定政體即可。共和制已是共識,關鍵就是總統制和內閣制之分了,在政務局及宣傳局內部,在研究了總統制及內閣制的區別後,除了宋教仁等極少數人,絕大多數都支持總統制。拋開龍謙的因素,實際情況是,目前尚不具備實施責任內閣的條件。估計議員們更爲關心的是政府機構的設立而不是政體的爭論。但列爲第一項議程的幾件事都是大事,需要充分討論方可。所以,洪粵誠宣佈討論分組進行,時間爲兩天,當日晚。各組整理討論記錄編制簡報分發各組參考,以便各組間充分交流,減輕集中表決的難度。

果然,在政體一事上,絕大多數議員並不清楚其含義。經宣傳局的“專家”解釋後。絕大多數議員都支持總統制。對於宣傳局所提的中華共和國爲新國家的國名一事上,代表們也沒有太大的異議。中華爲大家所公認,共和國則表明了國家的性質,很貼切。但是在首都、國歌以及國旗等事項上,爭論異常激烈。

首先是首都問題,爭論比較激烈。

南方省份的相當比例的議員們主張將首都設於南京。理由有四。其一是表明與滿清政權的徹底決裂,避免有人誤會共和國政府是繼承了滿清政權。其二是國防安全,南京地處腹地,比靠近邊境(海疆)的北京更爲安全。其三是經濟發達,至少不存在糧食問題。而北京自明季始,南糧北運就是一個絕大的問題。因爲北方的餘糧不足以滿足首都巨大的消費。其四是民衆的文化素養,南方高於北方是不爭的事實。以科舉論,如果公平選拔,北方的進士將是一個很可憐的數字。

北方議員更傾向於建都北京,但他們所提的理由卻不如南方議員總結的四條有力。比較站得住腳的理由有三,其一爲清室在北京,復辟之議未絕。定都北京可鎮之以靜;其二是外交問題,各國使館均在北京;其三爲北京有大批王府可資利用。

但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南方議員都主張定都江寧。其中赫赫有名的章炳麟就主張定都北京。

章氏是以浙江議員的身份參會的,在小組討論中他說:中國幅員既廣,以本都計,燕京雖偏在北方,以全邦計,燕京則適居中點,東控遼、沈,北制蒙、回。其力足以相及。若徒處金陵,威力必不能及長城以外。此一害也。北方文化已衰,幸有首都,爲衣冠所輻輳,足令蒸蒸丕變。若徒處金陵。安於燠地,苦寒之地,必無南土足音,而國防軍遠征外蒙,後勤保障猶難,必難持久,若撤軍回返,是將北民化爲蒙古,其二害也。清帝尚處北京,不逞之徒,思擁舊君以倡亂者,非止一宗社黨也。政府在彼,則威靈不遠,足以鎮制,若徒處南方,是縱虎兕於無人之地,非獨亂人利用其名,蒙古諸王,亦或陰相擁戴,是使南北分離,神州輻裂,其三害也。東交民巷諸使館,物力精研,所費鉅萬,若迫令遷徙,必以重資賠償,民窮財盡之時,而復靡此巨帑,其四害也﹍﹍

章炳麟的發言就比較有力了。他是從更宏大的範圍考慮的。

龍謙正好以列席代表的身份參加第四小組(江蘇、浙江、福建)討論,被召集人張謇請出來就建都問題講一講個人的看法

“太炎先生所講四條均好,我完全贊成。季直老要我講一講自己的意見,我就說一說。首先建都北京不會被認爲是滿清政權的延續。是不是承繼滿清的衣鉢,要看我們新政權是怎麼做而不是將首都建在哪裡。我想,以這幾個月的情況,不會有人說我們是承繼滿清的,除了他是別有用心或者是傻子。就國防而言,南京並不如北京安全多少,先生們,在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之前,長江的危險並不如渤海灣小。關於文化及糧食問題,確實應予考慮。新政府成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最低目標是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北方並非不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比如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東三省,我看發展農業就很有潛力。如果我們將東三省建設成大糧倉,北京絕不會有缺糧之憂。大家已經知道了,黑龍江農墾兵團已經正式組建,這支由退伍官兵及關內農民組成的大軍將爲國家打造一個大糧倉!東北有相對先進的鐵路網,運輸成本不會比水路高。至於文化素養,在沒有詳盡的調查數據之前,南方的議員們也是憑感覺說話呢。即使是真的,未必不能改變。要知道,在更早的時期,北方的繁榮是超過南方的!所以這一條不算理由。我之所以看重北京,有三點,其一是建都的成本低,可以減輕民力。其二是國家重心的緣故,將首都放在北京,更有利於國防安全。其三是交通問題,北京比江寧更爲有利。所以,我建議將首都設在北京。”

其實,議員們也清楚,龍謙的意見就是最後的意見,即使投票,也不會出現意外的結果。但龍謙提出將江寧改爲南京的建議算是滿足了南方議員的某種期望,這裡面就含有陪都的味道了。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建一個預備性質的首都也也是應該的,所以,第四組的議員們以掌聲表示了對龍謙爲江寧改名的建議。

第一天的會議進展順利,確定了國名,確定了首都。明天的議程是討論國歌、國旗以及國徽。

晚飯後宣傳局安排了娛樂活動——看京戲。請了北京京戲名家譚鑫培出場,戲名是《空城計》,就在西苑演出。議員們不乏京戲的愛好者,尤其是直隸的代表,高興的了不得,連聲誇獎宣傳局做的好,譚老闆的戲可了不得,當初連西太后都讚不絕口。

龍謙沒有去看戲,他問還在忙碌的歐陽中,明天的準備工作搞好了嗎?一旁的鄧清華回答說已經搞好了。軍樂隊已經進駐西苑,萬無一失。我敢保證,就是你不引導,大家也會認可這首曲子的。

“我不會引導了。不然,老先生們該說我獨裁了。哈哈。”說完對歐陽中說,“去看看簡報出來了沒有,如果出來,馬上給我送過去。要外交局特別要注意外國的報道。另外問一問總參魯山到庫倫了沒有。”

龍謙關注着北方軍區負責的外蒙戰事。庫倫已經被範德平和遲春先的南路軍攻克,魯山正在趕往庫倫的路上,前日來電說確認俄國並無軍事幹涉的企圖,建議按照預定方案,乘熱打鐵,一舉將唐努烏梁海收回來。此舉正合龍謙之意,他也不想讓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留下遺憾。

當初總參謀部及北方軍區在擬定作戰方案時,分爲了甲乙兩案。甲案是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第一步先收復庫倫,剿滅叛亂武裝,第二步再出師唐努烏梁海。乙案則是在外部干涉嚴重的情況下,先撲滅外蒙叛亂,暫時不去收復事實上已被俄國人佔領的唐努烏梁海地區,留待時機成熟再說。

總參與北方軍區的意見是一致的,認爲俄國人武裝干涉不會在外蒙高原,一定在黑龍江吉林地區。所以,情報機關盯緊了海參崴的駐軍,北方軍區的四個師中,有兩個師(第9,第12)被部署于吉林、黑龍江要點。現在看來乙案假設的嚴重局面未得出現,所以隨後趕往庫倫行使安撫職能的魯山建議乘機進軍唐努烏梁海。

“是!”歐陽中立正答道。

“大帥,還是輕鬆一下吧。譚老闆的戲可是一絕呀。”洪粵誠雖是南人,卻對京戲很是着迷。

“算了,我對戲曲不在行。你想去就去吧,鈍初先生去看戲了嗎?”

“不知道。晚宴後就沒有見他。”

“議員們沒有對飯菜提意見嗎?”龍謙問歐陽中。

“還沒有聽到。”歐陽中是負責飲食住行的,覺得飯菜有些簡單了,不上酒,而且搞了新名堂,取名自助餐,這是龍謙的發明,對於張謇等富豪來說,未免過於簡樸了些。

“等會議結束,可以搞一次豐盛的宴會以示慶祝。但會議期間就這樣了。要特別關照宗教及回族議員的飲食,不要出岔子。”

“是。請司令放心。”洪粵誠答道,“他們的飯食都是指定的飯店送來的,他們很滿意。”

“會議通過的決議,要及時電告黃袁。”龍謙又想起一件事。

“我明白,請大帥放心。”這次答話的是洪粵誠。

第11節 這一仗五第2節 分歧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節 袁克定第11節 這一仗五第3節 和平堡壘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9節 對策第3節 抗洪三第15節 新局面三第5節 狄文父子第26節 變化二第14節 末日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9節 秘子第14節 末日一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7節 王士珍一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30節 變化六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2節 蔡元培第8節 彼得堡四第15節 新局面三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8節 終戰協定第35節 風起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4節 平叛四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破莊二第28節 拖刀計第15節 張作相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0節 生意第39節 第十鎮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7節 刺殺第2節 北京二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7節 政府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2節 召見第14節 突圍一第6節 破莊六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6節 抗洪六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32節 情報處二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8節 人才第6節 破莊六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1節 展望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7節 武昌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9節 這一仗三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3節 龍口第8節 阻擊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34節 大勢三第31節 出征一第8節 彼得堡四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4節 假戲真唱
第11節 這一仗五第2節 分歧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節 袁克定第11節 這一仗五第3節 和平堡壘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9節 對策第3節 抗洪三第15節 新局面三第5節 狄文父子第26節 變化二第14節 末日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9節 秘子第14節 末日一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7節 王士珍一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30節 變化六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2節 蔡元培第8節 彼得堡四第15節 新局面三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8節 終戰協定第35節 風起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4節 平叛四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破莊二第28節 拖刀計第15節 張作相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0節 生意第39節 第十鎮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7節 刺殺第2節 北京二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7節 政府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2節 召見第14節 突圍一第6節 破莊六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6節 抗洪六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32節 情報處二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8節 人才第6節 破莊六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1節 展望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7節 武昌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9節 這一仗三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3節 龍口第8節 阻擊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34節 大勢三第31節 出征一第8節 彼得堡四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4節 假戲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