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整編前後七

留守沂州的陳超早已獲知了蒙山軍被改編爲總攬山東全省防務的北洋陸軍第五鎮了。這個消息,令沂州各界至爲興奮。這預示着華源及中興兩大實業集團將走向全省,而不是侷限於魯南。

蒙山軍主力北上抗洪後,陳超在魯南忙的要命,完全顧不上蒙山軍在曹州、武定兩府的抗洪。只是通過情報處留守機關獲知一些部隊的消息。

華源公司目前和德、美、英三國洋行商談着七個合作項目,其中軍工方面的兩個,分別是子彈生產線和底火生產線的引進。其餘五項爲民用方面。對於兩個軍工項目,德國人和英國人爭的很厲害。而中興實業據說也有差不多的項目在洽談中,其中有一項龍謙極爲關注的火炸藥生產線的擴建,已經與美國方面簽訂了意向書,但正式的合同尚未簽訂。英國人熱切地希望入股中興煤礦,大概他們在北方的開平煤礦中嚐到的甜頭。德國人並不侷限於與華源的合作,他們也將觸手伸向了兗州,對中興生產的手榴彈很感興趣。希望拿到手榴彈的全套圖紙。龍謙來信說可以將手榴彈的製造工藝給德國人,因爲那東西對於德國人並不是多麼複雜的事,在得到幾個樣品後很快就可以仿製出來。龍謙指示中興,就此和德國人展開談判,希望購買德國人的炮彈生產設備和技術,先解決小口徑的,比如37mm和57mm口徑的,但這項意義重大的技術引進受到英國人的干擾,目前還在扯皮中。

浸淫於商海的陳超已經理解了龍謙反覆強調的市場及資源的真實意義。雖然華源及中興已經在外地展開了自己的商業網點,比如在濟南、太原、天津、漢口、南京、廣州及上海,都有了晉源票號的分號及華源、中興的代銷點。但資源的侷限性已經被陳超品嚐到了。另外就是成本。雖然唐紹儀介紹來的留美同學詹天佑先生主持的臺棗鐵路已在九月份竣工通車,溝通了兗州與大運河的聯絡,使得棗莊煤礦的煤焦產品運輸成本下降了一倍有餘。而沂州至棗莊的公路也在緊張施工中,這條投資高達百萬兩白銀,用上最爲先進的建築材料洋灰的高等級公路預計在明年夏天即可全部竣工。但對於山高溝深,交通不便的魯南來說,交通問題遠遠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因主持了國內第一條自制鐵路建設而興奮不已的詹天佑先生迫切地提出早日上馬沂州至海州(今連雲港)的鐵路。這個建議最早是龍謙提出的,當時臺棗鐵路剛剛上馬,詹天佑立即對這個更具野心的建議表示完全贊同。華源和中興的建設過程中嚐盡了從美國進口的重型設備,尤其是鍊鋼設備轉運之苦。且不說德國人願意不願意,問題是他們主持建設的膠濟鐵路尚在緩慢施工中,最快也要1904年方可建成通車。德國人在最初對臺棗鐵路橫加干涉後未果後,搖身一變又開始拉攏魯南,特別是聽說魯南有意上馬沂州至海州的鐵路後,提出了許多合資和合作方案。特別是軍火工業方面的合作意見,與美國人展開了競爭,希望魯南放棄修築新的出海鐵路,以保證他們正在修築的膠濟線的作用。而最強大的英吉利國也插手進來了,支持魯南修築沂海鐵路,英國人自然有自己的算盤。而在臺棗鐵路修築中嚐到甜頭的美國人更是不甘落後,提出以華源和中興股份爲抵押。貸款給魯南300萬美元以開工建設沂海鐵路,當然,有關物資必須從美國進口。

詹天佑已經匡算了沂海鐵路的建設費用。臺棗鐵路實際用銀154萬兩,摺合銀元大概是220萬元。比預算節省了23萬元。沂海鐵路里程是臺棗鐵路的三倍有餘,但由於技術的熟練和地形,實際建設成本不會是臺棗的三倍,大概有六百萬銀元即可拿下來。如果拿到美國的300萬美元貸款,正好就是建設預算的數額。這就不需要爲資金髮愁了。

但用公司抵押貸款的大事需要龍謙的批准,報告送到了武定府,主持完整軍擴編事宜的龍謙卻帶寧時俊和江雲去了北京。據說是像朝廷面稟第五鎮組建情況去了。

陳超早就認爲龍謙應該去趟京師了。朝廷將威勝軍右翼擴建爲北洋第五鎮,足見朝廷對龍謙的信重。北洋新軍一共就組建了六個鎮,蒙山軍就佔了一個,這是多麼值得自豪的事?但自從辛丑年春龍謙率軍返回鄭家莊,龍謙竟然再未登過京師的門。這哪裡行?陳超雖然有着傳統知識分子的性格。但也曉得朝廷的事如果不走門子,事情是絕對無法辦的。縣衙裡的運作方式陳超基本清楚,即使辦個房屋過戶手續,不打點有關胥吏你是辦不成的。由小及大,朝廷也是一樣的德行。

另外就是軍費問題。陳超不懂軍事,但曉得軍隊就是燒錢的機器,這兩年來從德國人手裡購槍購炮,從晉源票號流走多少白花花的銀子?幾百箱子彈運回來,都在訓練場嘩嘩地打出去了。那打的不是子彈,而是銀元啊。尚且不說每月固定開支的軍餉了。

組建第五鎮,兵員裝備肯定擴大了,朝廷的銀子撥不下來,只能靠山東一省來養兵,即使是周馥巡撫與龍謙私交不錯,六成的負擔將落在魯南身上。爲什麼?因爲華源及中興的強勢崛起,爲沂、兗兩州帶來了翻了數倍的稅收。但魯南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光是交通一項,龍謙主持制訂的建設規劃就令人頭疼。他不僅要徹底溝通沂州和兗州的聯繫,還要建設兗州至泰安,沂州至青州的高等級公路。一條臺棗鐵路,一條沂州至嶧縣的公路就讓陳超領教了交通建設的投資的巨大了。再修建兩條高等級公路該花多少錢?

而且,幾乎所有的工廠都計劃擴張產能,哪一樣不需要銀子支撐?

好在龍謙既知兵,又懂經濟。他去北京。一定會向朝廷伸手的,如果第五鎮的軍費由戶部負責,那可就大大減輕魯南乃至山東的壓力啦。

組建第五鎮,龍謙出任統制官,葉延冰出任第十協副協統兼第二十標標統的消息激動着陳超。最初得到消息的那幾天簡直難以自已。當然沂州官府及華源實業高層都鄭重其事地向陳超表示了祝賀。爲此,陳超還在沂州連續訂了兩天的酒席宴請官府要員和華源實業的同僚。但一些心裡話只能對家人說,比如尤氏和陳淑,那幾天尤氏因爲龍謙率軍北上,住在陳淑家裡幫着照顧孩子,陳超基本上不會自己的家。每日下班都去陳淑那裡歇息。便跟妻子和侄女談及三年來的鉅變。想想三年半前龍謙率幾百人打開鄭家莊的情景吧,誰能料到僅僅三年,他竟然走到這一步?手下有了近兩萬精兵,還有了自己鐵打的地盤?縱觀歷史,有幾個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步?如今第五鎮已經接管了山東全省防務,有周馥的全力支持。各地那些巡防營誰敢與蒙山軍作對?你們瞧着吧,最多再過三年,龍謙必將控制山東全省,成爲名副其實的一路諸侯!

對此,陳超有着絕對的信心。龍謙利用大勢的本事無人可及,想想吧,一次北上勤王。竟然靠上了西太后這棵大樹,在朝廷有了最爲深厚的奧援;一個華源,一箇中興,將山東官場緊緊地綁在了自己身上,沂州兗州知府衙門,甚至巡撫衙門,包括山東藩司,爲什麼如此支持華源和中興?那是因爲龍謙給了他們股份!支持華源和中興完全是爲了自己!利用一個大衛,將美國人綁上了魯南的戰車,利用司徒均。與佔領青島的德國軍隊牽上了線;如今,英國人也急吼吼地往進湊,如果不是龍謙在美國長大,誰能如此輕鬆自如地與洋人打交道而不吃虧?真想看看他究竟能走多遠啊。

尤氏則惦記着女兒陳嫺的婚事。原定在十一月初九日爲葉延冰和陳嫺辦喜事,日子確定後。提前將葉延冰鄉下的寡母接到了沂州。新房也物色好了,是沂河東一處兩進的院落,距隨營軍校不遠。但葉延冰只同意租而不同意買。之前還不理解,看來龍謙是給葉延冰吹過風的,早就準備將連襟召回野戰部隊了。如今得到可靠的消息,也接到了葉延冰的來信,他的第二十標將進駐東昌府,在沂州買房子就沒必要了,因爲陳嫺肯定會跟着他去東昌。就是陳淑,怕是也要到濟南生活了吧?

聊到這裡,抱着振華的陳淑說了句,俺早就知道,實在是沒必要置房置地的,便是濟南,誰知能住幾年?他的心太大,咱家怕是一輩子要跟他漂泊的。

尤氏開心地笑,人往高處走,誰能想到淑兒你會以這樣的身份去濟南府?只是可惜了這所房子了。

陳淑說,嬸孃,他一定會請叔父去濟南幫他的,或許是今年,或許是明年,咱們全家就在濟南團聚了。倒是小嫺,只能跟葉延冰流浪了。軍隊嘛,總是調來調去的,沒個定數。

尤氏則心憂陳嫺辦喜事的日子怕是要延期了,這都十月下旬了,葉延冰還在東昌呢,部隊剛接防,又要招兵,又要接受裝備展開訓練,根本沒時間回沂州張羅自家的婚事。眼看婚期將近,好多該男方辦的事還沒個蹤影。親家太太是個沒見識的鄉下婦人,一切都要等出息了的兒子回來張羅。陳淑提出婚期延期,但尤氏又不願意。這幾日主要就是在盤算這件大事。

尤氏與陳淑談着家務,陳超卻在想,龍謙如何得知蒙山軍會被朝廷擴編爲第五鎮並接管全省的防務的?如果沒把握,葉延冰又如何阻止買宅子而寧願租一所房子成親?聯想到過去發生的許多事,陳超不禁對龍謙超乎常人的目光畏懼起來。

“那件事,怕是要照淑兒的意見辦。淑兒,你給延冰去封信,徵求下他的意見。另外,”陳超對妻子說,“我不方便出面,你去見見親家太太,看人家是什麼意思。如果沒意見,重新選個日子吧。延冰身負重任,不能打擾他帶兵。”陳超聽妻子與侄女叨叨小嫺的事,最後做的決定。

馬上發生的另一件事業不得不使葉延冰的婚期延期了。十月底的一天,陳超接到情報處科長王之峰的一個口信,說龍謙請陳超即刻啓程赴濟南,有要事面談,已經安排好了護送的人員,王之峰親自護送陳超去。

“你家司令已經從北京返回了嗎?”陳超問王之峰。

“這個俺也不清楚。既然江處長傳來消息,想必司令已經到了濟南府吧?咱們何日動身,請陳先生示下。”王之峰在陳超面前畢恭畢敬。

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春節一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3節 變化九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0節 沈旦堡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19節 對策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26節 變化二第13節 平叛三第9節 秘子第9節 彼得堡五第8節 這一仗二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1節 故土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節 干涉第12節 阻擊五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6節 嶧縣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0節 唐紹儀第4節 陸軍整編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節 齊河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8節 奉天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4節 軍方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江雲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26節 變化二第6節 政黨之議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13節 楊士驤三第9節 王士珍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國會四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9節 王士珍三第16節 提親第26節 變化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3節 司徒均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2節 坦克第8節 終戰協定第7節 彼得堡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抗洪六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奉天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2節 這一仗六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6節 新局面四
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春節一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3節 變化九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0節 沈旦堡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19節 對策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26節 變化二第13節 平叛三第9節 秘子第9節 彼得堡五第8節 這一仗二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1節 故土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節 干涉第12節 阻擊五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6節 嶧縣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10節 唐紹儀第4節 陸軍整編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節 齊河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8節 奉天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4節 軍方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江雲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26節 變化二第6節 政黨之議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13節 楊士驤三第9節 王士珍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國會四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9節 王士珍三第16節 提親第26節 變化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3節 司徒均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2節 坦克第8節 終戰協定第7節 彼得堡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抗洪六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奉天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2節 這一仗六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6節 新局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