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平定

黃興帶殘兵敗回欽州,沿途又失散了數百人。等到欽州整頓部隊,只有一個完沒有投入靈山之戰的三大隊算是完整了。整點全軍已不足兩千人,而數日前還是四千五百人的大軍。

趙聲已經確認犧牲,跟隨趙聲的馬漢下落不明,王和順、劉思裕倆人因靈山之敗也垂頭喪氣,失敗的氣氛籠罩着義軍高層。

孫文、黃興都有一種百折不回的品質。不然也不會奮鬥十數年給清廷巨大的威脅了。黃興看大家都沉默不語,一拍桌子站起來,“這有什麼?!不過就是一次失敗罷了!革命哪有不失敗的?何況我們還有近兩千人?嗯?現在大夥兒說說,該怎麼辦?”

劉思裕和王和順都不吭氣,韓策看看老厲,覺得老厲這個人有頭腦,很不簡單,“老厲大哥,你有主意,你來說說嘛。”

黃興心裡也懊悔的要死,但嘴上不能認輸,“老厲你說說,當下我們該當如何?”

老厲想了想,“打是不能再打了,不如向東走。”

也只有向東了,南邊是大海,西面是荒涼的十萬大山,北面是壓過來的清軍,不打的話,也只能向東。

韓策卻覺得老厲的主意實在不高明。東面雖然繁華,但還擋着郭人漳部,而且,各地的巡防營都在,幾乎每一步都艱難異常。韓策同意老厲不打的判斷,但他覺得應當進十萬大山暫避風頭。

“韓策你有話說?”黃興問道。

“是,我覺得不能向東。應當向西。”

“向西就是鑽山了……”

“第五鎮必定不會進山追剿,等他們撤走了,我們再回來。”

面對強敵,敵進我退在兵法上並無特別高明之處,但懂得運用的將帥卻不多。黃興考慮是影響,如果將部隊帶入十萬大山,事實上這次轟轟烈烈的欽廉大起義就徹底完蛋了!但如果東進繼續鬧騰,則還保持着聲勢。黃興覺得,第五鎮是打不過,但對付巡防營還是有把握的。

“不能進山……老厲說的對。我們向東去!再打廉州!”黃興叫道。“郭人漳早已嚇破了膽,他未必敢與我們打,咱們趕走郭人漳,廉州府擋不住咱們。”

韓策心裡悲涼。就算打敗郭人漳又當如何。難道追過來的第五鎮會允許你佔着廉州不成?他突然發現自己不自居地站在義軍的立場上思考了。似乎忘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了。

黃興到現在都不知道第五鎮主力已經進抵廣州,由韓子英統率的十八標和遲春先的騎兵標主力已經西進了,日行距離都在六十里之上。風雨無阻,直插廉州。

參加會議的劉道一想起龍謙對他說的那番話,出言反對黃興的計劃,“第五鎮很特別,與一般的清軍不太一樣。去年我和蔡紹南等人落入其手,並未遭害,足見他對同盟會還是有同情心的。咱們既然打他不過,不如想點別的辦法。龍謙此人我見過,似乎對同盟會抱有好感……”

“什麼辦法?”黃興問道。

本來劉道一想請黃興與龍謙見一面,或許實現兩軍主帥的陣前會面並不難,但黃興剛遭大敗,還折損了趙聲,心情正壞,難免被誤會,於是改口道,“我覺得我們可以派人與他談一談。”

“談什麼?要我們向他們屈膝求饒?道一,聽說湘贛起義的隊伍很多被第五鎮收編,可是真的?”

“是。當時確實有不少兄弟加入了第五鎮,被編爲補充標。”

“靈山跟我們交手的不會是你們在湘贛投降的人馬吧?!”黃興的怒氣按捺不住了,“道一,枉了總理如此器重你,湘贛敗了也就敗了,現在又來禍害欽廉!我現在才曉得,你竟是來爲龍謙做說客的。”

劉道一也是有血性的,“我並未投降韃子!反清之心,天地可鑑!你若是疑我,我這便死給你看!”說着,掏出老厲給的一把防身短刀,便要自刎。

韓策手快,一把攥住劉道一的胳膊,幾個人齊動手,將短刀奪了下來。

韓策勸道,“都是同志,何苦如此?”

黃興也後悔。他與劉道一很熟,與其兄劉揆一更是生死之交,“道一,怪我失言了。我怎會懷疑你降了韃子?不過,第五鎮與我已是血海深仇,趙聲屍骨未寒,我們豈能與敵和談?就算打不過也要打,要讓海內外都看到,同盟會都是不怕死的好漢子!”

“行,算我白說。打吧,我請求到下面帶兵,就打給你們看。”劉道一叫道。

韓策心知劉道一存了必死之心,靈機一動,“大都督,湘贛起義震動天下,雖然敗了,但其中的經驗教訓不能不總結借鑑一番。想必總理也想知道湘贛舉義的詳細經過,所以,還是請道一兄回日本面見總理,順便報告我們這邊的情況。”

“很好,就這麼辦。”黃興立即表示同意。

劉道一卻不願意落個臨陣逃脫的名聲,堅決不走,經老厲韓策苦勸,最後答應回總部報告湘贛舉義失敗的經過,並請求總部儘快支援粵西。

劉道一走後,黃興開始做東進的準備,費了好大的勁,才做通了劉思裕的工作。王和順部及趙聲部在靈山之戰裡均遭受重創,現在支撐義軍門面的只有劉思裕的“萬人會”了,但其成員大多是欽州城防一帶山民,不願拋鄉別土。黃興只好許以重利,這邊還在猶豫,忽然有從靈山逃回來的士兵報告,官軍大隊早出靈山,已經過了林墟,目標顯然是欽州。敵情是最好的動員,黃興乘機宣傳清軍對義軍之殘暴,將最後一部分不願意離開欽州故土的劉思裕所部頭領的猶豫打消了,這樣全軍終於在第五鎮前鋒抵達欽州前一日離開了欽州。沿着黃興所來的道路東返了。

黃興在欽州失了時機,已經相當被動,且不論武器及戰鬥技能上的差距,便是行軍一項,義軍跟蒙山軍便存在巨大的差距。韓策很着急,對黃興說,這樣慢吞吞的可不行,估計第五鎮和我們最多就是一日的距離,太危險了!我弟弟在山東巡防營,每日的負重行軍訓練我是知道的。那不過是巡防營而已。根本比不上第五鎮精兵!這樣下去太危險了,要加快速度,不然,背後揹着第五鎮強兵。前有郭人漳擋路。我們大事去矣。

韓策完全站在黃興立場上考慮了。

黃興深以爲然。但隊伍的行軍速度總是提不起來。吃頓飯需要一個半時辰,稀稀拉拉的,毫無警戒。黃興想盡辦法,也不能有所改變。趙聲帶過來的士兵情況自然比農軍好一些,但這些人只認趙聲,趙聲一死,軍心頓失。從欽州出發的頭一日便有二十幾個起義新軍不知所向,整整一個排的士兵逃了!

黃昏,黃興部在平銀渡以西被十九標前鋒部隊追上,戰鬥突然打響,殿後的義軍迅速崩潰,處於山道上正在行軍的義軍大亂,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在十九標“放下武器不殺”的吶喊中大亂,成羣被俘,完全失去了控制。十九標前鋒第二營沿大路突入,一營和三營做迂迴包抄,只用了不到一小時便徹底擊潰了黃興部隊。在越來越清晰的“活捉黃興有重賞”的呼喊聲中,韓策和老厲將拼命組織抵抗的黃興拽出了戰場,向南逃入了山林,哪裡難走就朝哪裡走,總算藉着夜幕降臨躲開了十九標的合圍。

可憐黃興帶着兩個人來粵西指揮起義,最後帶着兩個人逃出了戰場。

平銀渡之戰根本不值一提,十九標在日後撰寫的團史上總共不過三百來字的描述,那還是因爲黃興就在戰場之故。對於這個日後將縱橫四海的英雄團隊,這樣的戰鬥根本就不算什麼。如果不是有黃興這個大人物,或許根本就不會寫入團史。

平銀渡之戰將欽廉起義的最後一點力量擊潰了,王和順中流彈戰死,劉思裕不知所終。義軍陣亡約七十人,大部被俘。而十九標的傷亡極小,陣亡四人,傷十一人,其中三人還是摔傷和扭傷。

值得一提的是當夜再次發生了戰鬥,前出平銀渡的十九標一營發現東面來了一支騎兵,黑暗裡發生了交火,發現對手火力強勁,有輕機關槍嘯叫的聲音。杜三立大驚,心想據龍謙說,目前連北洋軍都沒有配備輕機關槍啊。於是立即命令一營撤退,立即用號音聯絡對方,果然,對面是自己人,是第五鎮騎兵標。聽到聯絡號,騎兵標也用規定的號譜報出了自己的身份。

第九協協統王明遠統率的遲春先騎兵標及韓子英十八標自東而西完成了大迂迴,與十九標會師平銀渡,幸虧杜三立機靈,不然將鬧出自相殘殺的悲劇。

後半夜,趕來的龍謙見到了遲春先,得知王明遠和韓子英已出廉州,而之前已經與郭人漳會合。龍謙當即命令遲春先返回廉州,通知王明遠指揮十八標包圍解除郭人漳及廉州巡防營的武裝,如有反抗,格殺勿論。

“什麼罪名?”龍謙陰陰一笑,“通匪!廣東新軍第一標都反了!造成我軍嚴重傷亡,這還不夠嗎?絕對不準漏網一人,絕不準廣州那邊得到消息!”

龍謙進入廣東才知道廣東竟然有了兩標新軍,正考慮如何吞掉這支部隊,獨佔廣東當然要完成軍令之統一,趙聲的起義給了他一個絕好的機會。

廣東官府,包括已經上任的兩廣總督周馥正醉心於欽廉之亂的迅速平定。這份功勞當然有自己一份。向京師報捷的電文剛剛發出,正等着與回師廣州的龍謙重聚,老周馥甚至準備了一個盛大的祝捷儀式。第五鎮是山東子弟兵,而他漫長的宦途中,山東巡撫的那幾年給他換來了極爲豐厚的回報。如果沒有山東經濟的強勢崛起,他不會坐上兩江總督的寶座。而本來已致仕回家的他重新出山入主兩廣,也是沾了龍謙的光。雖然他離開了山東,但由於四子周學熙的關係,對他離開山東後的一切瞭如指掌,清楚朝廷之所以用他掌管兩粵,完全是因爲他和龍謙有着非常不一般的關係。

老大人還沒有主持龍謙的班師典禮,便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龍謙帶領騎兵標已回到了廣州,聯合第五鎮所部包圍廣東新軍第二標並將其繳械!大驚之下,老總督親自跑到龍謙的軍營,去找這位曾經的老部下去詢問究竟。(……)

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21節 敗露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7節 股份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9節 這一仗三第11節 伍廷芳第18節 北洋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0節 升允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3節 北京三第11節 進京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2節 反擊計劃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1節 回國二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6節 末日三第10節 生意第25節 招商會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4節 周毅二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33節 變化九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各方第8節 天津二第6節 嶧縣第2節 北京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4節 于右任第6節 諜戰第37節 起步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6節 嶧縣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8節 招商會四第24節 春節前二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18節 王士珍二第4節 萊州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7節 蔣繼英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6節 家事國事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22節 授勳第4節 黑溝臺二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3節 橡膠危機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5節 外交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7節 規勸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3節 縱論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8節 變化四第5節 彼得堡一第5節 狄文父子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5節 計劃
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21節 敗露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7節 股份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9節 這一仗三第11節 伍廷芳第18節 北洋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0節 升允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3節 北京三第11節 進京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2節 反擊計劃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1節 回國二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6節 末日三第10節 生意第25節 招商會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4節 周毅二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33節 變化九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各方第8節 天津二第6節 嶧縣第2節 北京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14節 于右任第6節 諜戰第37節 起步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6節 嶧縣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8節 招商會四第24節 春節前二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18節 王士珍二第4節 萊州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7節 蔣繼英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6節 家事國事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22節 授勳第4節 黑溝臺二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3節 橡膠危機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5節 外交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7節 規勸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3節 縱論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8節 變化四第5節 彼得堡一第5節 狄文父子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5節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