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天津一

唐紹儀確實急着去天津,至少要見到直隸總督裕祿。武衛右軍腳踩兩隻船,既響應東南互保的倡議,又不願得罪朝廷。派出蒙山軍李代桃僵,想不到龍謙所部開門大吉,一下子打了大勝仗,光是聯軍俘虜就捉了近五百人,連英國中將都抓住了。這份功勞不亮出去,既對不起蒙山軍的將士,更對不住山東的那位主公。

龍謙請他先到天津聯絡,請示下一步任務,正中唐紹儀下懷。跟兩位隨從商議了一下,決定留下張伯村,自己與另一位參謀於乾祝去天津。

西沽與天津不遠,但已經亂成一團,到處是亂兵,義和團夾雜其間,很不安全。龍謙派了一個騎兵班,在江雲找來的一名嚮導的帶領下,護送唐紹儀過去。半下午的時候,急不可耐的唐紹儀告辭龍謙出發了。

臨行,龍謙對唐紹儀說,“沒有特殊情況,我軍不會離開西沽據點,路上注意安全吧,如果過不去,就回來。”

唐紹儀抱拳拱手,“請龍將軍放心,唐某一定儘快聯繫到直隸總督府,將將軍的大功奏明上峰。”不知何時,唐紹儀便稱呼龍謙將軍了,他覺得,憑此戰的功勞,朝廷授予個遊擊將軍完全不過分,至於標統,實際職權不比遊擊弱。

唐紹儀沒敢走上午那條路,怕遇到被蒙山軍擊潰的聯軍潰兵,而是走西沽至天津的大路,黃昏的時候。遇到了大隊的清軍騎兵,一打聽,原來是增援津門的武衛左軍馬玉昆部。

唐紹儀大喜,馬玉昆的名頭他是聽過的,此人資歷比袁世凱還要老,算的上是清軍宿將了,甲午之役時與袁世凱算是戰友,眼下的職銜是直隸提督。

講明自己的身份,憑着袁世凱的手書,帶隊的馬副將相信了唐紹儀的身份。唐紹儀方知這隊清軍是馬玉昆部騎兵。奉命增援天津,而宋慶與馬玉昆所帶的武衛左軍主力,依然在數日前進抵天津了。

護衛他的那隊蒙山軍騎兵見任務完成,直接打馬返回了。

“武衛右軍?袁撫臺親自過來了嗎?”等唐紹儀依着官場規矩見過禮。長着一張瓦刀臉的馬副將操着一口安徽話問唐紹儀。

“只過來一支千餘人的勤王支隊。上午跟先期進犯京師的西摩爾聯軍開了一仗。將其基本消滅了。西摩爾被抓獲。”唐紹儀按捺不住興奮。將上午的戰況彙報給馬副將。

“什麼?就憑你們千餘人,打敗了西摩爾聯軍?還抓獲了西摩爾?”馬副將一臉的不信,隨即哈哈狂笑起來。像是聽到了最好笑的故事,“袁撫臺真是曠世奇才,難怪手下有你這樣的謀士。西摩爾在哪裡?”

他率領的這支一千五百人的部隊奉命增援天津,是武衛左軍的後援部隊,之前就聽到了聶士成部與西摩爾在西沽的激戰,此番進兵天津,馬副將特意繞開了西沽這個卡在要道上的據點,爲此多走了幾十裡。而這個姓唐的狂士竟然說他們右軍僅靠着千餘人就擊敗了聯軍,還俘獲了聯軍的最高統帥﹍﹍

“馬將軍何故見疑?不信,可派人跟我返西沽,敵酋就在我軍手中。”

馬副將擺擺手,“軍令如山,本將可沒有時間陪你玩。要去天津見裕祿大帥,那就跟我們走吧。”

他不是不想覈實,確實沒時間了。如果西沽據點被奪回,何苦繞這幾十里路?馬副將搖搖頭,不再理會唐紹儀,打馬向前。

宣戰詔書一發,催促增援的命令便一道接着一道,武衛左軍的當家人宋慶也算宿將了,對這場荒唐的戰事根本就不看好,對十一國宣戰?簡直是兒戲嘛。但朝廷的軍令又不能不從,馬玉昆軍門帶着選調的左軍主力五千人馳援天津,他這隊騎兵是後續部隊,從山海關出發,一路南下,急着與本隊會合。

一路上,馬副將得到的消息亂七八糟,自相矛盾。先是說聯軍的兵艦在大沽口碰了壁,好幾艘軍艦被羅榮光打沉了,天津租界受到義和團的猛烈攻擊,不日即下。朝廷已經傳旨裕祿,獎賞有功官兵,以及立下大功的義和團。隨即又有消息說,大沽口不到一天就陷落了,羅榮光殺死了老妻,然後自殺殉國了。大批的聯軍已經登岸,人數有好幾萬,已經佔領了武備學堂,正準備攻打天津城呢。

究竟那個消息是真?馬副將寧可相信後者。兵部派來的聯絡官講不清天津的形勢,倒是將廊坊大捷炫耀了一番,說官軍聯合義和團的義民已經打退了西摩爾統領的八國聯軍,迫使其一路後退,現在被包圍在西沽武器庫了,聶軍門的武衛前軍正在日夜猛攻,洋鬼子們已經扛不住了,跟北京城裡的洋鬼子一樣,馬上就完蛋了。

馬副將知道董福祥的甘軍(武衛後軍)進了北京,正在攻打東交民巷。他的主公對董福祥那個老回回的行爲不以爲然,撲殺外國使臣不對,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馬副將對董福祥的戰果更是嗤之以鼻,這都多少天了?纔多大個地方?甘軍有多少人?擠也將他們擠死了!

馬副將的部隊直趨天津。到了廊坊,才曉得聶士成並未打下西沽,聯軍還守在那裡。而聶士成部主力已經赴援天津了,包圍西沽據點的不過是一些烏七八糟的部隊。權衡一番,馬副將決定繞開西沽,直接到天津。聶士成部可比自己厲害,他打不下,憑着自己的一千五百騎兵就更不成了,何苦自尋沒趣?

誰想到竟會遇到袁世凱的勤王兵?這個唐紹儀不會是假的,但他吹噓的戰果一定是假的。袁世凱那小子腦筋活絡,一方面跟着南方的督撫們搞什麼東南互保。置身局外看朝廷的笑話,另一方面又派了千把人來勤王,一貫的腳踩兩隻船!千把人的兵力,就能打開西沽,還活捉了西摩爾?懶得跟他一個小小的參議理論,將來讓袁世凱跟老佛爺解釋去吧。

唐紹儀這年三十八歲,其留美赴朝的經歷在當時也算稀罕了,他深知列強的實力,愈發襯托出蒙山軍西沽一戰的價值。對於馬玉昆部下的蔑視,他感到忿忿不平。腦子裡不由得想起昨日戰場上的慘象。蒙山軍捨生忘死擊潰強敵。爲什麼就沒人信呢?

唐紹儀的立場不自覺地站到了蒙山軍一方。他從6月初奉命“出使”鄭家莊起,開始與蒙山軍正面接觸,一個月的時間,認識了蒙山軍大部分軍官。特別是與蒙山軍最高領袖龍謙多次促膝交談。對這支完全不同於土匪的武裝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在昨天的戰事結束後。唐紹儀將這支武裝視爲了國家的真正棟樑,如果朝廷有這樣的幾支軍隊,或者蒙山軍的兵力擴大幾十倍。哪有什麼外患嘛。

馬副將將部隊紮在城外,帶着幾個隨從進城繳令。唐紹儀自然隨着馬副將城,他也需要繳令,山東兵赴援京畿,要的就是讓朝廷知道,哪能一聲不吭埋頭苦幹呢?何況一進戰場,蒙山軍便打了大勝仗,大大爲武衛右軍長了臉,唐紹儀當然要急着見直隸總督裕祿了。

跟着馬副將進了直隸總督府,恰巧大員們正在舉行重要的軍事會議,大概馬副將帶來了援軍,通報後立即獲准進去了,唐紹儀沒那個資格,只好等待。乘着這個工夫,唐紹儀跟總督府接待他的官員打聽局勢,在悄悄地塞上一張五十兩的銀票後,那位嗓音尖細如太監的總督府屬官臉上頓時笑容滿面,不僅奉上香茶,而且將他知道的軍情全部奉告。唐紹儀方知當前天津局勢已經十分危急,進入紫竹林租界的聯軍雖然不知確數,但至少超過萬人了,幾天前,俄軍突襲東局子彈藥庫,因聯軍艦炮的一發炮彈引爆了彈藥庫,導致東局子失守。而武衛左軍聯合義和團奪取咽喉要道老龍頭車站的戰鬥又告失利,隨着聯軍援兵的源源到達,連天津城的安全也危險了。

一直等了一個多時辰,會議結束,裕祿的“戈什哈”大着嗓門喊,“哪位是山東來的唐紹儀?大帥傳喚。”

唐紹儀總算見到了臉色晦暗的裕祿總督。裕祿坐在帥案後,兩邊還坐着三位年邁的武官,燭光昏暗,唐紹儀看不清面容及品級,既然此三人在裕祿面前有座位,估計職位不在袁世凱之下。

他不敢東張西望,依着朝廷的禮節,唐紹儀一絲不苟地行禮,“武衛右軍總文案唐紹儀叩見大帥。”

“唔,起來說話。聽荊山手下說,你們在西沽打敗了西摩爾的兵?”

“回大帥的話,右軍勤王支隊是在昨日上午發起攻擊的,將敵酋西摩爾統領的八國聯軍一舉擊潰,生俘敵酋西摩爾並其下屬四百餘人,擊斃無算。”

裕祿站起來,走到唐紹儀跟前,“山東方面,袁世凱派了多少人勤王?”

“一千七百。”

“西沽的聯軍有多少?”

“具體數目不知。戰前分析說,應當在一千六百左右。”

“你當老夫是三歲孩童?”裕祿勃然變色,“說實話,究竟是什麼情況?”

“大帥,”唐紹儀抗聲道,“我軍確實擊敗了聯軍,敵酋西摩爾就在我軍手中,我親眼所見,並與之交談。豈敢欺瞞?大帥如不信,可派員覈實。我軍現在西沽休整,一看便知。”

裕祿的眼珠骨碌碌亂轉,半晌沒有說話,天津局勢危殆,急需一場勝利振奮軍心,如果這個消息確實,那真是太好了,好的不能再好了。

“既然袁慰亭的兵到了天津,爲何現在纔來?”裕祿心裡還是不信,但出於其他考慮,他不再指責唐紹儀胡說八道了,而是換了口氣。

“稟大帥,我軍是大前天到楊柳青的,龍標統,哦,就是勤王支隊的司令,打探到西沽敵軍是孤軍,於是決定先將敵人引出來﹍﹍”唐紹儀一五一十將7月5號伏擊戰的大致過程講了一遍。

坐在几案左側的官員站起來,“大帥。看來是真的了,袁慰亭練的好兵!這位龍標統,我怎麼沒聽說過?”

裕祿臉上鬆弛下來,看唐紹儀一臉疑惑,“這位是聶士成軍門。那邊兩位,是宋軍們和馬軍門。”

“卑職見過三位軍門。”唐紹儀再次跪下行禮。

“起來說話。”聶士成將唐紹儀拉起來。

唐紹儀當然聽說過這位清軍大帥,見他圓圓的一張胖臉,眼睛眯縫着,偶爾一張,閃出懾人的光芒。

“回軍門的話。龍標統名龍謙。原是美國長大,回國後被魯南響馬裹脅,後成爲其大當家,今春被袁撫臺招安。所部改編爲勤王支隊。”唐紹儀乘機將龍謙的出身講了。這份功勞。袁世凱要有,自己要有,作爲正主兒的龍謙。唐紹儀覺得也不能虧了。乘機洗掉污點,不是很好嗎?

“一個土匪?”裕祿驚愕道。

“龍謙心向朝廷,所以才主動聯繫袁大人,接受招安,又主動請纓來勤王。”

“袁慰亭一貫的滑頭。”坐在另一邊的馬玉昆搖頭道。

“靠一個響馬來打聯軍?”聲音蒼老,看上去也老態龍鍾的宋慶也在搖頭,“這要是傳出去,嘿。”

“英雄不問出身。大帥,若是天下響馬都如這位龍標統,倒是一件好事。”聶士成平靜地說,“唐先生,前日,你是否身在在戰場?”

“在。”

“那好,你給我講講,你們是怎麼抓獲西摩爾的?”

壞了,忘了此人曾兵敗於西摩爾了……唐紹儀使勁咽口唾沫,“卑職一直跟着龍標統,指揮所距離廝殺場最遠也就是一里來地的樣子……”唐紹儀於是詳細將他所見的戰況講了一遍,特別強調了那密集的死人堆,滿地的鮮血,幾乎踩不下腳。

“你是說龍,那個龍謙的兵是用刺刀打敗聯軍的?”聶士成倒吸了一口涼氣。聶士成可不是裕祿,他是上過戰場的,四十年的軍旅生涯,一聽就知道唐紹儀說的不像是作假。

“是,槍一響,兵們就衝了上去!”唐紹儀眼前,彷佛再現了那一幕震撼人心的情景。

不知不覺間,另外兩名坐着的老將都站起身來,“真是悍勇!好膽量,好殺氣!憑着區區二千人,就敢打全殲敵手的打算!這個龍謙,好膽!好兵!”年紀與聶士成相仿,體態也差不多的馬玉昆走過來,“這麼說,敵酋西摩爾就在你們手中?”

“回大人的話,除掉西摩爾,還有四百多俘虜,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俄國人,奧地利人,哦,還有英國人,都有,只是沒有日本人,日本人都讓殺掉了。”

“殺得好!”三個老將軍異口同聲。

“龍標統並不是有意殺俘,是日本人不降。我問過的。”

“那個西摩爾,你見過?”

“見過。我還跟他談了小半個時辰。”

“你通夷語?”

“卑職曾留學美國……”

“袁慰亭真是人傑啊,難怪手下人才濟濟。大帥,請速調山東兵來天津吧。”聶士成轉臉對已是喜氣洋洋的裕祿道,“若有此強軍在手,老龍頭不足爲平。”

“聶軍們所言甚是,西沽打開,也算解了我軍的後顧之憂啊。”說話的是馬玉昆。

裕祿惦記着的卻是西摩爾,“唔,當然要調他們來津,直屬老夫麾下。”他轉臉看着唐紹儀,“你辦的好差,不過,還不能歇息。明日即行折返西沽,傳達老夫的將令,命龍謙所部立即移駐津門,所有洋兵俘虜,包括傷兵,一個不能少!辦好這件事,本帥的功勞薄上,定然有你一筆。”

唐紹儀遲疑了下,“大帥,下官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唔,你說。”

“龍標統所部經西沽一戰,折損嚴重。非得休整補充不可﹍﹍”

“糧彈補充,本帥自會安排,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哪能畏戰不前?何況還是響馬出身!你這就回去,告訴那個姓龍的,既然來京勤王,理應遵循本帥之將令。有功必賞,若是違反軍令,休怪本帥治他的罪!下去吧。”裕祿板下臉,揮退了唐紹儀。

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4節 春節前二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16節 王明遠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4節 于右任第8節 奉天第11節 伍廷芳第40節 周馥二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2節 平叛二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7節 軍械組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節 懷來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3節 吳永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節 袁克定第2節 齊河第8節 陳家崖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5節 破莊五第13節 大幕拉開第4節 破莊四第6節 家事國事第20節 範德平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節 周毅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4節 南京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5節 新生活第3節 和平堡壘第8節 國慶日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5節 江雲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章 唐紹儀第23節 春節前一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節 總統府第26節 平定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2節 變化八第14節 楊士驤四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4節 春節前二第35節 沂州三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節 抉擇第32節 出征二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17節 王士珍一第26節 風波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節 彼得堡三第6節 比武放對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節 蒙山第8節 人才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7節 政府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3節 軍規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7節 軍械組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6節 新局面四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
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4節 春節前二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16節 王明遠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4節 于右任第8節 奉天第11節 伍廷芳第40節 周馥二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2節 平叛二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7節 軍械組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節 懷來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3節 吳永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節 袁克定第2節 齊河第8節 陳家崖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5節 破莊五第13節 大幕拉開第4節 破莊四第6節 家事國事第20節 範德平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節 周毅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4節 南京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5節 新生活第3節 和平堡壘第8節 國慶日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5節 江雲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章 唐紹儀第23節 春節前一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節 總統府第26節 平定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2節 變化八第14節 楊士驤四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4節 春節前二第35節 沂州三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節 抉擇第32節 出征二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17節 王士珍一第26節 風波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節 彼得堡三第6節 比武放對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節 蒙山第8節 人才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7節 政府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3節 軍規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7節 軍械組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6節 新局面四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