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出征二

龍謙與周毅送走一營,準備和徐世昌、王士珍一同返回鄭家莊。主力已集結於鄭家莊,按照計劃,主力在今日下午就會離開根據地,踏上征程。

周毅從祠堂裡出來,看到跟着他們來到張前莊的警衛一排(騎兵排)已經在祠堂外整好了隊,他的戰馬由警衛員牽着,正在等他。戰馬不安地打着響鼻,在泥地上刨着蹄子。周毅上前,撫摸着戰馬,馬兒伸出舌頭,去添他的手掌。

連着做出徵前的準備,雖然有條不紊,但幾乎所有人都對這次遠征心存疑慮。官府如果不承認蒙山軍?我們是不是要打鄒縣乃至兗州?鄒縣駐守着一個營的官軍,打開不在話下。但兗州就難的多,掌握的情況是,曹錕就駐守那裡,至少三個營。

周毅既認爲龍謙不會那麼愚蠢地去打鄒縣和兗州,又不相信官府會來談判。誰知道就他媽的這麼快,官府說來就來,一個晚上就談妥了招安的條件,除了武器,特別是炮彈方面的要求未全部滿足,其他的,那個姓徐的竟然全部答應了。

真他媽的邪氣!

周毅內心比較糾結,從本意上他是不贊同招安的。跟他存了一樣心思的人不少,比如馮侖,比如封國柱。再下級的軍官就更多了,就是一向絕對服從龍謙的王明遠,看上去也不是那麼情願。

他們這些人,跟寧時俊、石大壽們不同,更別說司徒均那個新進的紅人了。他們出身貧苦,都仇恨朝廷,仇恨官軍,不願意接受招安。又不是打不過,經過三個月的補充、整頓和訓練,現在的蒙山軍比迎戰春天官軍發起的三路圍攻時更爲強大了,爲什麼要投降?爲什麼要替袁世凱那個狗官跑到天津去賣命?龍謙總說這一仗關係到蒙山軍的前途,周毅看不出前途在哪裡。都說洋人厲害,至少比袁世凱的兵厲害,那麼,蒙山軍遠征京津,傷亡肯定比應付三路圍攻要大,又遠離根據地,這仗是好打的嗎?如果傷筋動骨了,還有什麼前途?

但這些疑問他不能公開講出來。他是副司令,蒙山軍的二把手,位子在魯山和寧時俊之上。他不能公開唱龍謙的反調。再說,跟着龍謙蒙山整軍,打開鄭家莊,部隊一步步發展到現在,比起當初的蒙山寨,兵力多了,武器更是一水兒的洋槍,戰力就更不要說了,估計用現在一個營就可以輕鬆打下孫大當家的蒙山寨了。之前哪知道什麼迂迴,奔襲,伏擊,彈性防禦呢?現在這些基本的戰術,已經通過實戰和軍官短訓班全部掌握了,甚至還有了炮兵!這些變化主要是龍謙帶來的,他必須承認。正是因爲這些,龍謙在軍中樹立了絕對的權威,特別是在士兵們中間。

最近半個月,龍謙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做軍官們的思想工作上。這個詞也是龍謙帶來的,大小會議不斷召開,反覆講了京畿的形勢和洋人侵略咱國家的危害。講了部隊接受朝廷招安(龍謙一直避免使用這個詞,而是用與朝廷合作)的好處。他斷定,如果不利用這次機會,袁世凱一定會在京畿戰事結束後展開對蒙山軍的強攻,根據地將被摧毀,最好的結局就是轉移。可是,不管到了哪裡,都會受到官軍的圍追堵截,再沒有時間建立新的根據地了。死守鄭家莊?統計數據擺在那裡,根據地參軍的青年快上千了!還有多少青壯可供我們招募?還考不考慮鄉親們今後的生活?

這些道理都是對的。周毅承認。但他還是不願意接受眼前的現實。

其實,周毅因爲娶了鄭嬋,隱隱的,對於接受招安,還是有幾分期盼的。溫氏——他事實上的丈母孃聽說部隊將要被招安,便喜不自勝。肚子已經凸起來的鄭嬋更是喜笑顏開,王月蟬那個妖精也高興的很,幾次向他打聽內幕。他哪裡有什麼內幕?內幕都在龍謙肚子裡呢。周毅理解溫氏、鄭嬋以及王月蟬的心情,他身處其中,不能不受她們的影響。

周毅想到了妻子肚子裡的孩子,對於出征的渴望就淡了許多。提着腦袋玩了這麼多年的命,安定平和的生活顯然更有意義。如果鄭嬋生個男孩,老周家也算有後了。所以,周毅希望自己留下來主持根據地的事務,不去出征。但龍謙決定自己跟隨主力走,將守衛根據地的任務交給了封國柱、宋晉國和鄧清華三人。顯然,依靠封國柱和鄧清華打仗,依靠老宋看家。封國柱是龍謙的親信,最大的特點是聽話,絕不違背命令,但打仗的本領,別說比魯山,便是比馮侖和葉延冰,他怕是也不如。難道龍謙就不怕袁世凱翻臉抄自己的老窩?於是他在會上提出,是不是讓魯山留下來主持大局?魯山打仗的本領,比不上司令你,但比俺們這些人強的多。

龍謙沒有采納,說此次勤王,對戰洋人,正要用魯山的機靈和勇猛呢。放心,袁世凱不答應咱的條件,咱就不走了呢。

這是胡說!朝廷那邊沒有動靜,自己這邊已經日日折騰,不就是爲了出征嗎?周毅想通了龍謙的心思,這是一件討好朝廷的事,辦好了,他的功名富貴都有了,難怪他如此的着急。至於消息的來源——魯南距京畿,隔着幾百裡地呢,他怎麼會曉得京畿發生的事?他又沒有千里眼,一定是走了幾個月的江雲送回來的消息。

周毅在這邊瞎想,龍謙過來,竟然沒有察覺。

“周兄,”龍謙低聲說,“我想了半夜,你還是留下吧。家裡不能沒有個主心骨。靠國柱一人,我有些不放心。你留下,讓國柱和老宋做你的副手。我們走後,你不要管什麼協議,不要明着擴軍,但要訓練民兵,就是咱們之前商議的那樣,不穿軍裝,但要組織起來,訓練他們。鄒縣領到銀兩後,我會將其中的大部分送回來,你的任務一是守衛好根據地,二是訓練至少一個營的民兵,三是幫助村子發展生產,百姓們日子好了,就不會變心,會永遠向着咱們。”

“這?”周毅愕然。

“就這麼定了。鄭嬋身子重了,你留下。”龍謙用力握住周毅的手,“等着我的消息,少則一年,多則兩年,主力一定回來,到時候,咱們就建立團一級的編制,至少編兩個團。五千人,那時候,誰也不敢小瞧咱蒙山軍了。”看到徐世昌和王士珍相跟着過來,龍謙便住了口,只是用力握着周毅的手搖了搖。

“徐大人,王大人,咱們這就去鄭家莊吧。”龍謙笑眯眯地說。

“好,好,”徐世昌滿臉堆笑,“貴部如此神速,定能一戰成名。”早晨徐世昌是看到了蒙山軍那個步營集合和出發的,因爲是夏天,士兵們身上的裝束不多,但久在軍旅的徐世昌還是斷定他們早已做好了遠征的準備,而從那個營的集合速度來看,的確是精兵,一切有條不紊,一切都在靜默中進行,除了號音和長官最簡短的口令,再沒有別的聲音。

這估計是龍謙手下最厲害的一個營,難怪選來做示範,也算是給我下馬威吧。徐世昌對此作出了判斷。

“多謝徐大人吉言。”龍謙微笑着說。

幾個人翻身上馬,在二十幾名騎兵的衛護下朝着鄭家莊駛去。

“慰亭竟然在此人身上吃了諾大的虧!”徐世昌落後龍謙半個身位,一直從側面看着跑在他前面的龍謙,心裡嘆道,“竟然如此年輕,”昨晚的接風宴上,徐世昌問了龍謙的年紀,愕然地知悉他竟然是光緒元年生人,算算今年不過二十六歲。

“莊稼長勢不錯啊?”徐世昌看着道路兩旁綠油油的玉米,感嘆了一聲。

“那是因爲他們挖渠引來了河水,還利用地形修了一個小水庫之故。”回話的是王士珍,他在心裡嘆息一聲,莊稼長的好,說起來還是他那些被俘的官兵的功勞,兩個多月來,沒少幹這挖渠引水的勞力活。本是利民之事,卻說不出口,上千人被人家在戰場上捉了來,充當這免費的勞力﹍﹍

“都說魯西南一帶多種植鴉片,可我沒看到一株啊?”徐世昌勒繮繩,放慢了騎行速度,欣賞起兩邊的風景了。

“這也是龍標統的功績了,”王士珍也換上了龍謙剛獲得的官職,“在蒙山軍的控制區域,沒有一株鴉片,凡是種植鴉片的,都給毀了,還課以重罰甚至槍斃了幾個鴉片販子。”王士珍對於龍謙棘手禁毒,深表讚賞,“要是全省都這樣就好了。小民愚鈍,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種鴉片比種糧食賺錢嘛,卻不去想那玩意是害人。至於販賣者,該殺。”

“嗯,好,做的好。吾國就是被它害慘了。”徐世昌盯着龍謙,“龍標統之才,不侷限於軍務呀。”

“徐大人謬讚,龍某愧不敢當。這一帶地瘠民貧,百姓的生活實在是太苦啦。只盼望有個好年景,爲了能填飽肚子,不擇手段。我們的百姓,實在是全世界最好的百姓了,如果龍某將來有機會能回到沂州,一定幫助百姓致富脫貧﹍﹍”

徐世昌還想說話,看見身旁的王士珍一揚馬鞭,“菊人兄,前面就是鄭家莊了。”

進得寨門,見街上停了二十來輛大車,身穿蒙山軍灰布軍服的軍人們,正將一袋袋一箱箱的物件搬上車。看來蒙山軍大隊真的可以在今日便開拔了﹍﹍

“徐大人,昨晚我已傳下軍令,今日午飯後即可出發。”龍謙也揮揮馬鞭,“兵貴神速,既然說打,那就早一些投放戰場,不然就被動了。”

“正該如此。”徐世昌頷首道。

“龍司令,龍司令,”一個矮個子老頭突然跑到路當間,攔住了馬匹,“龍司令,你們真的要走了嗎?”

“是老秦啊,”龍謙跳下馬,“是的,朝廷已經承認我軍了,我們這就出發,去北京跟洋鬼子幹仗去。”

“你們走了,官府回來怎麼辦?鄭經回來怎麼辦?是不是要將分給俺的地搶回去呀?龍司令,你可不能不管俺們呀。”老秦頭後面,瞬時聚集了一堆的百姓,七嘴八舌地表示着對蒙山軍出征的反對。

“鄉親們,不要擔心。我給你們介紹,這位徐大人,是省城濟南府來的大官,可比俺龍謙說話頂用。徐大人已經答應咱們了,就算咱蒙山軍大隊遠征在外,官軍也不會派一兵一卒進根據地。徐大人,您說是吧?”龍謙含笑道。

徐世昌此刻也只好跳下馬來,他不習慣跟百姓們見面,除了在衙門問案,但此刻也只好說幾句,“我是撫臺袁大人派來招安蒙山軍的,以後蒙山軍就是朝廷的軍隊了,龍謙已經是標統。簽署的協議,朝廷定會遵循。”

“看看,徐大人已經答應了嘛。鄉親們,何況咱蒙山軍也不是全走。周副司令還會留在這裡,部隊也留下不少,請大家讓開些,我還有好多事要處理。等過上幾個月,我們就回來啦。”龍謙連連朝百姓們拱手致意,圍在旁邊的百姓們終於讓開了路,“龍司令,俺們信不過朝廷,信得過你,你說話可要算數呀。”

“老秦頭,瞧你這話說的,咱們司令啥時候說話不算數了?龍司令說朝廷會跟咱講和,這不就講和了嘛。讓開些,司令真的有急事。咱們大隊,下午就要開拔了。好多事等着司令處理呢。”蔣存先大着嗓門喊道。

“周司令不去了嗎?”王士珍轉臉問周毅。

“嗯,他媳婦快要生產了,家裡的事情,也要一個主事的。”龍謙替周毅回答。

一行人來到鄭家大宅門口,見一排軍官已經肅立迎接了,他們身後還有幾位鄉紳模樣的人。龍謙對徐世昌說,“我來介紹下,先介紹徐大人吧。弟兄們,這位就是袁撫臺派來的徐世昌徐大人,他是袁撫臺的參謀長。昨日,徐大人已經與我軍達成協議。朝廷正式收編我軍爲武衛右軍勤王支隊了。徐大人,這位叫王明遠,蒙山軍二營營長。嗯,馮侖,蒙山軍三營營長,封國柱,蒙山軍留守營營長,這位兄弟叫石大壽,原先也是新軍出身,蒙山軍四營營長。哦,這位陳超先生,是鄭家莊毗鄰的陳家崖莊主,這位是申無病申先生﹍﹍徐大人,咱們進去談吧,這裡便是龍某的司令部了。”(。)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8節 榮軍農場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4節 文尼察第14節 于右任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22節 義軍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7節 這一仗一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9節 第十鎮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3節 橡膠危機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節 端方第11節 楊士驤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25節 寧時俊二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節 抉擇第2節 美國特使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2節 回國三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5節 抗洪五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4節 晉源票號第32節 出征二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初戰一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18節 新華源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3節 喀山二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和平堡壘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6節 大勢五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5節 演習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9節 別離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9節 沈旦堡一第32節 出征二第26節 俘虜們三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20節 北京十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4節 假戲真唱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6節 整編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2節 驚變第10節 唐紹儀第8節 交底第10節 阻擊三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3節 春節前一第24節 縱論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6節 武昌一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5節 北京五第15節 黃興入粵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6節 家事國事第18節 北京八第8節 國慶日一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0節 範德平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5節 突圍二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4節 楊士驤四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8節 榮軍農場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4節 文尼察第14節 于右任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22節 義軍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7節 這一仗一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9節 第十鎮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3節 橡膠危機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節 端方第11節 楊士驤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25節 寧時俊二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節 抉擇第2節 美國特使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2節 回國三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5節 抗洪五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4節 晉源票號第32節 出征二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初戰一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18節 新華源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3節 喀山二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和平堡壘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6節 大勢五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5節 演習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9節 別離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9節 沈旦堡一第32節 出征二第26節 俘虜們三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20節 北京十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4節 假戲真唱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6節 整編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2節 驚變第10節 唐紹儀第8節 交底第10節 阻擊三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3節 春節前一第24節 縱論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6節 武昌一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5節 北京五第15節 黃興入粵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6節 家事國事第18節 北京八第8節 國慶日一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0節 範德平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5節 突圍二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4節 楊士驤四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