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太原

秘書處長胥絡站在後面約8米遠的地方,這個距離讓他聽不清大人物的談話,又可以保證召之即到。

事實上,在霧氣瀰漫的河岸邊,總統負手而立已經很久了,並未與一步之遙的閻省長談什麼,似乎在欣賞着風景。

早春的氣候還很是寒冷。胥絡注意到大概是因爲總統的緣故,閻省長也沒有穿大衣。

有什麼可看的?渾濁的河水,長滿了灌木蒿草的河岸,對面的河西更是一片荒涼,今天有霧,看不清西山的輪廓。

今天是總統抵並的第四天,早飯後出來,全部穿了便裝,包括總統剽悍的警衛。安步當車,先去了省府東的新道街轉了一圈,然後便一路向東,從旱西關出了城,來到汾河岸邊。

胥絡掏出懷錶看了下,已經35分鐘了,總統似乎在思考着什麼,憑弔還是懷舊?

閻省長很想知道總統的祖籍,不,總統祖籍太原是大家都知道的,爲此,閻省長曾秘密調查了所有的戶籍資料,希望從中找到線索。這件事就交給了胥絡。龍姓是一個少見的姓氏,確實查到了兩戶,一戶在城裡,住輯虎營,另一戶在小北門外。但令胥絡失望的是,這兩戶龍姓人家根本沒有祖先出洋,自然也就跟總統沒有任何瓜葛了……

終於,總統調轉了身子,跟閻省長說了句什麼。閻省長前行一步,指着北面開始解釋。看樣子似乎在說汾河……總統開始揹着手向南踱步。閻省長跟上,總統一動,他的警衛圈也動了,依舊將總統裝在一個“籠子”裡。

總統手指着河西說着什麼,閻省長不斷點頭。然後總統又指向南面,閻省長揮舞着手臂解說着。

他們似乎在講城市規劃。胥絡慢慢朝南走着,保持着與兩位大人物的距離。今天出來時,跟隨總統巡視山西的宋副議長,周、於部長兩位部長均未跟來,只有他那位秘書跟着。胥絡看了眼不遠處的王兆。見他正朝城裡的方向張望着。胥絡心裡一動,走上前去,“王秘書,”

“哦。胥處長……”

“總統先人舊居的情況。王秘書知道多少?”

“總統只記得母親提到過新道街。實在沒什麼線索了。這件事不要提了。”

新道街的住戶已經調查過了,根本就沒有龍姓人家。

“比起北京,太原就小多了呀。”王兆沒話找話。

“那是。北京是明清兩代的帝京。太原如何能比?”

“太原的歷史不簡單。還是唐朝的北都呢。從河南過來的路上,總統還批評我歷史知識太過膚淺呢。胥處長,能不能給我找一本太原的方誌?”

“那沒問題。”胥絡笑道,“得知總統祖籍太原,別說太原,便是全省都興奮異常。有總統的關心,太原一定會大變樣的。”

“哈哈,總統在蘇州就提醒市長,城市改造一是要量力而行,二是要確立自己的文化特點,三是要注意保護歷史古蹟,千萬不能胡拆亂改,古蹟拆毀了就永遠沒有了。”

“總統指教的是。省長確實想做很多事,但錢緊,只能忍耐。看過濟南後,閻省長很受刺激,決心砸鍋賣鐵也要將城裡的道路先改了,結束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歷史,誰知道這道理改造也不簡單呢,光是這污水處理就有大學問。我想,總統肯定是不同意將污水排入汾河的……”

胥絡猜對了。龍謙確實對閻錫山講了環境問題,“百川,工業沒有興起時,生活廢水排入河道也不是問題,但太原已確定爲工業規劃的重鎮,這就必須注意了。千萬不能將汾河污染的一塌糊塗,別說魚兒,連人都下不了河,你這個省長的罪過可就大了。我看你對交通、工業乃至教育抓的都很緊,方案措施均好,但似乎沒有注意到環境問題,這不行。要統籌兼顧。山西,還有西面的陝西,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但環境卻惡劣的很,大部分山都禿了,水土流失很嚴重。沒有辦法,文明越早的地方,環境就壞的早。你要注意植樹造林這個問題,這方面搞好了,山西人民會記住你閻錫山的。”

“偶還是那句話。山西是總統的故鄉,一定給總統爭光。”閻錫山大聲道。

“百川,我看到的情景都很令我振奮,你乾的不錯!當時有人說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怎麼能當省長呢?你用事實堵上了懷疑者的嘴巴。”

“總統過獎了。”閻錫山頓覺骨頭都輕了二兩。三天來,龍謙視察了太原正在建設的四個廠長,還看了陽曲縣中學。卻沒有做任何的表態。今天總統提出到城裡隨便轉轉,卻來到這荒涼的汾河岸邊,沒頭沒腦地說起了環境保護。說實在話,閻錫山從來沒想過環境問題,不讓城北工廠羣的污水排入汾河,排哪裡去?

“抓教育,抓交通,抓工業都是對的。但要科學規劃,一些事是急不得的。你用強力手段在全省集資上太潞線,心情我完全理解,可一而不可再。因爲老百姓實在太窮了。過去總講山西人有錢,大概就是因爲晉中出了幾個票號吧。晚清折騰的也差不多了,出了個賈繼英,成爲共和國的首任央行行長,算是給山西錢莊爭了光。但票號的歷史算是結束了。山西要過幾年苦日子呢。”

“總統體察故鄉,我一定將總統對家鄉的關懷傳達至全省。”

龍謙擺了擺手,“辦交通上工廠轟轟烈烈,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卻是第一位的。所以農業和林業不能放鬆。特別是林業,你試着摸索一條路子,讓老百姓願意種樹。多種樹。卻不能用修太潞線的強制辦法。行嗎?山西表裡山河,太行、管涔、呂梁、中條、太嶽縱貫全省,若是山西能在植樹造林上趟出一條路子來,意義可就大了……另外就是水利,山西十年九旱,洪澇的危險不大,缺水是主要問題,汾河水就這樣白白流入黃河,流入大海可惜了,要建水庫蓄水。既能防洪。主要是抗旱。”

“偶一定不折不扣地執行總統指示。用上五年時間,把咱山西的農業水利做好。”

“五年?十五年能做到也是奇蹟了。這件事不能急,要制定長遠規劃,一代代人做下去。眼下還是要將工業抓好。你治理山西的思路是對的。該求中央的。還是要開口。要琢磨好山西的特產,特別是煤,這是一個大優勢。直隸、河南都缺煤。江南更缺,煤是你手裡的一張王牌啊。打好這張牌,山西就不缺錢了。不過,要先修好鐵路,沒有鐵路,你的煤也運不出去嘛。這也是同意你上太潞線的主要原因,修好這條路,山西就多了一個出口。”

“省裡也是這個看法。晉太、同蒲以及太潞三條線修好,運煤就方便了。那玩意兒容易的很,挖開個口子就是。”閻錫山興奮地搓着手。原先的問題是運不出去煤,現在大上鐵路,這個問題眼看就解決了,想到煤炭將換來滾滾的錢財,閻錫山便興奮的睡不着覺。

“平魯、朔州一帶有大煤田。是可以露天開採的,我已經跟緝之說過了,工業部已成立一個煤炭局,省裡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同蒲北線修通後,可以往平魯方向修一條支線,那邊的煤就運出來了。露天礦的好處很多,安全是最顯著的特點。我聽說大同礦每年都死不少人,這不行!不要以爲礦上給了撫卹就完事了,人命關天吶,死一個人,毀掉的是一個家庭。工業部會考覈你煤礦的傷亡數,你要當回事。”

“是,總統悲憫胸懷,令屬下欽佩萬分。”

“這不是什麼悲憫胸懷!而是起碼的道德!百川啊,山西的煤會給你帶來滾滾財源,這是可以想見的。但我要提醒你,第一,山西煤炭不止是山西的,更是國家的。所以,財政部會從中抽稅,你要正確對待這個事情。第二,不能讓個人開採煤礦,必須是省裡或者市裡管,這是紀律!不止是煤,其他的礦產也一樣!山東石油就是工業部石油局直管嘛。第三,就是注意環境,不能在大規模開採煤礦後青山綠水沒有了,留下一堆黑乎乎的東西。”

“總統高瞻遠矚,屬下一定認真研究……”閻錫山被龍謙所送的朔州、平魯一帶的可以露天開採的大煤田所震驚。據說濟陽油田就是總統發現的,閻錫山有一種立即去雁北查勘的衝動了……

由於工業部、兵工總署的傾斜,山西在工業五年規劃中受益極大,包括布點在上黨的山西鋼廠,總計有十四個廠子被布點山西,其中有八個是兵工項目,涉及火炮、火炸藥、槍械、彈藥等主要部類,使得太原成爲全國新的軍工重鎮。至於在上黨設立鋼廠,主要是考慮到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第一期建設綱領爲十萬噸。龍謙自河南入晉,第一站就視察了已經開工的長治鋼鐵基地,公司的組建已經完成,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在開春後將正式展開。

閻錫山自認爲他這一年多幹得不賴。貫徹中樞指令可謂不遺餘力。特別是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閻錫山想了很多辦法,動員了全社會的力量,投入的資金和精力都是巨大的,他尤爲重視鄉村的組織建設,搞出了很多龍謙認爲值得在全國借鑑推廣的東西,展現了這個年輕省長的政治才華。而閻錫山在推廣義務教育方面的動力來自於他完全贊成中樞狠抓教育的決策,認爲是一本萬利的事情。閻錫山在全省縣長會議上講,什麼錢都可以省,唯獨教育不能省。而且,這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今天你投進入一塊錢,十年,十五年後你就可以收回一百塊,一千塊了……

另一個大事是辦交通。正太鐵路、同蒲鐵路已經獲得交通部的支持,因爲上黨鋼鐵,閻錫山決定全省籌資修建太潞線(太原——潞安),去年冬天已經開始了勘址,閻錫山的口號是山西的事情山西人辦,修好鐵路致富山西。在閻錫山

爲此,交通部上報政務院表彰山西省的做法,號召全國學習山西。

第三件事則是大力推行《土地法》。山西以極爲強硬的姿態和鐵血手段來推行《土地法》,好不手軟地打擊抵抗勢力,殺頭判刑數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鄧清華領導的直隸省。得到了政務院的高度肯定。

果然,龍謙視察山西沒有一句批評山西的話。

“百川,馬上就要爲全軍授銜了。你是學軍事的,改行做了文官,後不後悔啊?”

“不後悔。總統,偶不過是一個標統,看了國防部發的軍銜條例徵求意見稿,最多偶也就是個上校了。而您卻簡拔偶爲省長,這份恩情天高地厚,偶哪裡還會後悔?”

“哈哈。這倒是。就級別而言,你這個省長至少抵個師長了,不算虧。本來想去內蒙轉一轉,北京一大攤子事等着我去處理,實行軍銜制不能拖了,國會面臨中期選舉,這實際是第一次自由選舉,一幫人在那裡整日爭吵不休。內蒙是去不成了。明天我就返京,中午咱們就找個地道的山西館子吃頓家鄉飯吧。臨走之際,我提醒你注意吏治,特別是煤礦上的問題,我敢打賭,隨着山西煤炭業的興起,貪污橫行是難以避免的。你呢,一是要自身立得正,不要打撈錢的歪主意。二呢,要從嚴處理,對於貪腐,一露頭就要打下去,砍上幾顆幾十顆人頭,方能剎住貪污的風氣。不然,等監察部全面介入,我就不好爲山西說話了。三呢,要花好煤炭帶來的錢,不要只顧眼前不顧長遠。要謀劃成立一個煤炭研究院,研究煤炭的綜合利用問題,不要只是懂得挖煤賣煤,煤炭的用處大了,據說德國人可以從煤炭裡提煉出石油來,你想不到吧?晉人治晉,熱情是有的,對於有利於後世的基礎建設,要捨得投入。但也要注意吸收各地的人才,不能搞出‘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挎’的小圈子來。百川啊,我給你十年時間,勵精圖治,將山西變成全國一流的富裕省份,在各項指標上都領先全國,能不能做到?”

“有總統的英明領導,一定可以的。”聽得龍謙批評他重用五臺人,閻錫山很有些惶恐。

“山西的位置極爲重要,是內蒙的支撐,是國家對北戰略的重心。明代設立九個邊鎮,山西是重點之一。我國現階段的國防重點仍然在北不在南,所以中樞纔將好幾個重要的兵工廠設在山西,你要深刻理解山西在國防建設中的位置,加緊修好同蒲線和太原的兵工廠,以保證國防的需要。下一步,要將歸綏一帶建設好,山西就是穩妥的大後方了。”

“請總統放心。屬下一定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

“好。我相信你。等我退下來,就在這汾河邊蓋所房子,釣釣魚,讀讀書。你呢,爭取再升升官,到中央去負更大的責任。好不好?”

“總統開玩笑了。國家可離不開總統的……”閻錫山大喜。他尚不足三十,進入中樞的希望很大。他看看時間,招手叫過胥絡,安排他去物色飯店,務必要雅靜、乾淨。

Www.ttκǎ n.¢Ο

“不說這些遙遠的事情了。河西要儘快開發起來,這一片,”龍謙用手劃了個圈,“建個公園,還要修鐵橋,讓兩岸變通途。等我再回太原,看看這裡的變化。”

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5節 平叛五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節 吳永第18節 北京八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6節 戰與撤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節 分歧第3節 潘亮第6節 讓步第24節 貪腐案三第5節 海空軍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8節 彼得堡四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2節 坦克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4節 監獄第2節 繼位爲誰第14節 于右任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1節 進京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3節 黑溝臺一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7節 天津一第21節 外交第29節 變化五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3節 新局面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6節 末日三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6節 讓步第3章 唐紹儀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5節 大勢四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5節 江雲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3節 平叛三第18節 王士珍二第8節 陳家崖第15節 突圍二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2節 分歧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3節 阻擊六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8節 末日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9節 實力對比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7節 許思一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8節 日本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29節 變化五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8節 膠縣之敗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5節 風起一第10節 阻擊三第16節 王明遠第10節 升允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8節 連樹鵬第9節 兗州行三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7節 破莊七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
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5節 平叛五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6節 彼得堡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節 吳永第18節 北京八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6節 戰與撤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2節 分歧第3節 潘亮第6節 讓步第24節 貪腐案三第5節 海空軍第35節 沂州三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8節 彼得堡四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2節 坦克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4節 監獄第2節 繼位爲誰第14節 于右任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1節 進京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3節 黑溝臺一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7節 天津一第21節 外交第29節 變化五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3節 新局面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6節 末日三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6節 讓步第3章 唐紹儀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5節 大勢四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5節 江雲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3節 平叛三第18節 王士珍二第8節 陳家崖第15節 突圍二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2節 分歧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3節 阻擊六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8節 末日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9節 實力對比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7節 許思一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8節 日本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29節 變化五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8節 膠縣之敗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5節 風起一第10節 阻擊三第16節 王明遠第10節 升允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8節 連樹鵬第9節 兗州行三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7節 破莊七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