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

周馥在華源有龍謙所贈的股份,每年的分紅足夠他這個巡撫一家的開銷,而且最器重的兒子還擔任着華源的總裁,所以周馥聽了龍謙整頓華源的打算,心思立即高速運轉起來。

由華源出資,聯合晉源票號組建華源商業銀行是好事,這個不消說了。跟隨李鴻章辦洋務幾十年,對於銀行的作用清楚的很。就算以前認識不到位,晉源票號高調介入魯南,其發揮的作用之大周馥可是親眼目睹。對於龍謙以晉源票號爲本,華源實業再出一部分現銀,組建華源商業銀行的方案,周馥挑不出什麼『毛』病。晉源票號的老闆賈繼英周馥是認識的,很精明的一個山西人。不清楚的是賈繼英和龍謙究竟是什麼關係。因爲周馥看來,龍謙基本能做賈繼英的主。因此,龍謙提出的建立銀行的提議是可行的。周馥當即表示贊同。

但龍謙所講的華源與中興之間進行資產重組並且將華源遷出魯南遷至濟南,聯合山東機器局二次創業的方案周馥卻慎重起來。仔細琢磨龍謙的方案,有幾條內容周馥深表疑『惑』或者說不甚贊同。

其一就是華源實業將沂州鐵廠等一大批廠子“賣”給中興實業不贊同。這當然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就算是中興劃價收購,周馥也不贊同。爲什麼呢?那些廠子前景都極好,現在的資產你可以搞清楚,但未來的利潤,你怎麼算錢?這不是明着虧華源的股東嗎?就算是中興將西『藥』廠交給華源。好像也是虧本生意。

其二就是山東機器局了。它可不是像魯南兩大實業完全是民辦,山東機器局是地道的“國有企業”,當初開辦之時,費銀二十餘萬兩,包括徵地,建廠房,從英國等國購置設備以及運輸等費用。開業之後,每月還向省藩庫領取3000兩作爲運作經費,實際上不夠的,藩庫實際支付大約在5000兩以上。

龍謙打的什麼算盤。周馥一清二楚。嘴上說的是與機器局合資合作。實際上肯定在謀劃將已成立二十餘年的機器局吞下肚去。現在的情況是,華源的實力絕對超過了機器局,華源真的有實力買下機器局。如果將機器局“賣給”華源,一定會遭遇到有心人的彈劾。便是那徐建寅。又怎麼會將費盡心血的機器局拱手送人?

最後就是兒子周學熙的問題了。這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對當官毫無興趣,卻對辦實業充滿熱情。龍謙將華源遷至濟南合併機器局,將學熙置於何地?

龍謙看出了周馥的疑慮。“大人,華源與中興間的業務調整勢在必行。我們總不能將山東兩個最具實力的實業集團全部擱置於魯南一隅吧?所以至少要調一個出來。中興有張毓蕖的心血,臺棗鐵路剛剛通車,張毓蕖絕不會同意放棄他的嶧縣煤礦,跑到濟南來重新創業。所以華源動出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周馥眯着眼哼了一聲,也聽不出他是贊同還是反對。

龍謙似乎看出了周馥的疑慮,繼續說下去,“關於華源和中興間的資產轉移,當然不能簡單折算現銀,而是股權之置換,華源移交給中興的實業,換做中興的股權,而中興支付華源的現銀,同樣換算爲股權。所以華源的股東們不必擔心自己的股份受到影響。”

“唔,這個法子好。”周馥琢磨了一下,表示同意。如果自己因此佔了中興的股份,好像蠻不錯的。中興的具體情況不曉得,但據學熙講,賺錢的本事不比華源差。

“大人,昨日華源的董事長陳超先生已經來到了濟南,一是勘察下華源總部設在哪兒爲好,再一個就是與機器局先接觸一下。大人如果方便的話,是不是跟徐建寅徐大人大哥招呼?待兩家合併,可以讓陳超退出來,將董事長一職交給徐建英,世兄還是做新公司的總裁,這樣兩全其美。”

“退思,你的心思我明白。但機器局都是朝廷的資產,如果有人抓住這個問題小題大做,對你我都不好吧。而且,這樣是不是有些對不住陳先生?”周馥最後一點擔心也消失了。既然龍謙能夠做出如此讓步,想必徐建寅不會反對吧?

“陳先生是我長輩,爲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讓一讓無妨。”龍謙頓一頓,“其實,我希望華源與機器局合併,更主要的原因是避免重複投資,重複建設。這邊搞一攤子,那邊搞一攤子,自己拆自己的臺,那不是蠢人之爲嗎?”

“唔,說的是。可是,機器局是朝廷的財產,總得有個妥善的法子纔好。”

“大人,下官以爲,官辦的實業一定搞不過民辦。便是軍火廠,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將股份捋清楚就行,朝廷的股份分紅歸朝廷,誰能說什麼?機器局這麼多年不死不活的,全靠藩庫撥銀子總不是個辦法。如果機器局能與華源合併最好,將機器局的子彈火炸『藥』乃至槍廠整頓一番,將產量和質量抓上去,現在朝廷正在大力擴建新軍,北洋六鎮已經組建,聽說南洋也要建新軍,軍火的需求極大。而這玩意是最賺錢的買賣了,何愁不發財?咱們自己發財是小事,爲朝廷整頓武備節省銀子就是大功了。”龍謙壓低了聲音,“如果促成機器局和華源的合併,大人在華源的股份不變,中興那邊,我會給大人留這個數。”龍謙伸出巴掌,意思是將百分之五的股份留給周馥。

周馥心動了,“據學熙講,華源的資金也不充裕呀。”

“這個勿慮。籌措資金的法子極多,絕對用不着大人盤算您的藩庫。西洋諸國工業化所需的資金是海量的,比如美國修建鐵路,一條幹線就是幾千里長,哪個公司也籌不出如此鉅額的資金。怎麼辦?很簡單,就是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民間大量的資金立即拿到手了。其實,不消說西洋諸國的事,就是在大清朝,股票也不算新鮮事了。遠在光緒八年,上海即成立完全爲華商所擁有的“上海平準股票公司”了,股價的議定,交易的佣金都有了相當不錯的規範。我們爲何不能學一學?您想啊,華源只要拿出一半的股權來,能籌集多少銀子?”

華源的總資本有多少,周馥當然清楚,“喔,這倒是一個辦法。還是退思你手腕靈活。若是能籌集一千萬銀子……”周馥眼睛亮了。

“何止一千萬?我們不會老實到一兩銀子的股票只買一兩吧?新股上市都是要溢價發行的,至少翻兩倍。華源在山東已經有了名氣,便是在江蘇安徽河南諸省,華源的市場也是有的。原先咱們在魯南,股份都是內部發行,這自然將籌錢的路子堵住了。當初華源初創,人家未必認,現在則不同了。您想想,不說別的省,就是咱山東一省,有多少手裡攥着大把現銀的土財主?”

“不錯,是這個理。”周馥旋即想到自己還在謀劃着兩江總督的寶座,目光又黯淡下來。”

“大人無須顧慮升遷之事。有下官在,華源也罷,中興也好,都是咱們手中的實業。辦實業嘛,最缺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更不是原材料,而是市場。大人若是主政兩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華源和中興將跟着大人的腳步進軍兩江,有大人的照拂,不發財簡直沒有天理了。大人爲朝廷立了功,掙了臉面,公司發展掙錢,一舉數得呀。要下官看,大人官運正旺,用不了幾年,定能進軍機處了。”

“哈哈,退思你真會哄老夫開心。好吧,就按你的想法辦。華源遷至濟南和機器局那邊,老夫會妥善處置。不過,退思你軍務在身,還是要將精力放在整軍練兵上。你不是說朝廷會在近期派要員前來點驗第五鎮嗎?袁慰庭可是治軍的好手,你可不要讓他將你壓下去呀。”

“這個請大人放一百個心。下官別的本事沒有,練兵打仗,可不服他袁世凱。等朝廷欽差來了,就讓他看看我山東子弟兵的雄姿!”

大事議定,周馥答應以他的名義上奏朝廷,對山東巡防營進行整編。其餘的事,如說服機器局諸事,只能在下面私下溝通了。至於華源和中興的業務調整以及組建華源商業銀行等事,當然要靠龍謙來主持了。

周馥送走龍謙,當即給在魯南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將與龍謙的交易原原本本告知。信寫好後,立派心腹專程送至沂州。周馥很高興,沉浸在升官發財的自我的幻想中。但他沒有想到,隨着華源遷至濟南,龍謙完成了他的另一個佈局。就像一個人必須兩條腿站立一樣,軍事佔領僅是一條腿,經濟利益將山東上層綁架起來纔是最厲害的。當山東士紳的利益與華源中興兩大實業集團緊緊捆在一起後,山東真成了龍謙的根據地了。別說是其他人來,便是周馥留任山東也發不出多少聲音了。

龍謙就是要在周馥任內完成他的經濟佈局。一些事真不是他這個山東提督可以辦妥的。如果來一個刻意與自己爲難的新撫臺,事情就麻煩多了。

龍謙回到住所,陳超已經回來了,聽陳超講了與徐建寅的會晤,龍謙十分高興,“想不到徐大人如此通達,待明日我親自上門拜訪。”

第13節 北京三第19節 北京九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6節 抗洪六第6節 武昌一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3節 端方第24節 春節前二第7節 天津一第10節 民黨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3節 要塞三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17節 股份第11節 北京一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16節 逆襲一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5節 膠州灣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節 抗洪二第4節 無錫二第11節 封國柱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節 分歧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6節 讓步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節 齊河第8節 如願以償第13節 平叛三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16節 整編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4節 新局面二第3節 龍口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1節 故土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30節 情報處一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6節 軍餉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7節 武昌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8節 變化四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8節 北京八第8節 南轅北轍第9節 天津三第18節 榮軍農場第8節 終戰協定第29節 變化五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6節 末日三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9節 這一仗三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4節 周毅二第5節 白瑞庭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動員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10節 戰後三第11節 戰後四第8節 湖北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7節 蔣繼英第4節 陸軍整編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分歧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7節 股份第11節 故土第36節 風起二第10節 彰德秋操六
第13節 北京三第19節 北京九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6節 抗洪六第6節 武昌一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3節 端方第24節 春節前二第7節 天津一第10節 民黨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3節 要塞三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17節 股份第11節 北京一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16節 逆襲一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5節 膠州灣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節 抗洪二第4節 無錫二第11節 封國柱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節 分歧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6節 讓步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節 齊河第8節 如願以償第13節 平叛三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16節 整編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4節 新局面二第3節 龍口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1節 故土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30節 情報處一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6節 軍餉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7節 武昌二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8節 變化四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8節 北京八第8節 南轅北轍第9節 天津三第18節 榮軍農場第8節 終戰協定第29節 變化五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6節 末日三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9節 這一仗三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4節 周毅二第5節 白瑞庭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3節 無錫一第3節 動員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10節 戰後三第11節 戰後四第8節 湖北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7節 蔣繼英第4節 陸軍整編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分歧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7節 股份第11節 故土第36節 風起二第10節 彰德秋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