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戰後四

鄭誠隨邵隊官一路逃回沂州,見到了焦急等候的老父和弟弟,哭訴慘敗的經歷,讓鄭經和鄭篤驚疑不已。本來一直在等收復鄭家莊的消息,沒想到竟然是這樣一個局面!這倒好,上千裝備精良的官軍連鄭家莊的寨牆都沒看見,就被人家打了伏擊,若不是蔡營官舍命斷後,自己就死在那幫亡命徒手下了!

“二弟,你沒有見那個場景,真是血肉橫飛呀,”想起那場慘烈之極的肉搏戰,鄭誠心有餘悸,“原先還笑話曹錕大人,唉﹍﹍讓我怎麼跟明府大人交代呀。”

鄭誠口中的明府大人,便是沂州知府了。他這個防營守備,隸屬於沂州知府管轄,和新來的鎮守使李純卻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係。鄭誠帶了一百五十名防營出征,回到沂州的不足三成,他發愁如何交代上峰呢。

“大哥吉人自有天相,回來就好。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李大人的新軍尚且吃大虧,知府大人又怎麼會怪罪於兄長?”鄭篤寬慰道,“看來蒙山賊已經成了氣候啦。單靠沂州或者曹州駐軍,怕是難以對付。就在你出征的這幾天,濟南來了‘欽差’,此戰必將引起袁大人重視,從這點講,並非壞事﹍﹍”

“欽差?”

“不是朝廷派來的,而是袁世凱大人派來的,我是打個比方。據說此人留學德國,頗受袁大人器重﹍﹍”

鄭篤比其父鄭經沉得住氣,不像鄭經,聞說官軍大敗,早已氣惱的說不出話來。

清廷制度,總督管軍,巡撫管民,總督一般兼管數省軍政,巡撫卻是隻管一省之民政。山東地處京畿附近,不設總督,巡撫便是全省之最高軍政長官了。原先地方駐軍主要是綠營,自甲午之戰後,認識到綠營營務廢弛,戰鬥力低下現狀的滿清朝廷開始整頓軍務,建立新軍。隨着滿清新式陸軍的建立,綠營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大部分地區都將曾擔負野戰任務的綠營改編爲以維持治安爲主的巡防營,隸屬當地政府管轄。袁世凱主政山東後,在認爲必要的州府設置了鎮守使一職,主管當地軍務,從這點講,鄭誠所在的沂州防營,也算李純的部下。

鄭誠在惶恐不安中過了數日,因巡防營幾乎全滅而遭到知州嚴厲訓斥免去職務的鄭誠被召至主管沂州軍事的李純衙門,這一次主要是接受一個叫司徒均的年輕軍官的問訊。

那是個清秀卻嚴肅無比的年輕人,自己介紹複姓司徒,單名一個均字。司徒均詳細覈實了進剿之戰的過程,側重於鄭家莊一帶的地勢,人家已經繪了一張圖,表出了以鄭家莊爲中心的十幾個村名,反覆覈對村子之間的距離和地形,有些地方鄭誠也沒去過,只是聽說。最後司徒均又請來了鄭篤,因爲鄭篤也算新軍的人,客氣的很,讓鄭篤補充了其兄敘述不清的地方。而且,司徒均有意無意間,問了很多曹州官軍的情況。

“司徒大人,啥時候再出兵啊?”鄭誠着急地問。

“這就不是你我所知道的了。”司徒均冷漠道,“我也不是什麼大人,不過是李鎮守使手下的一個參謀而已。最後一個問題,既然令堂身體有恙,不便前來,還請二位回去詳細統計下貴莊原鄉兵隊的武器彈藥情況,越詳細越好。”

鄭經又病了,聞聽官軍大敗的消息,老傢伙急怒攻心病倒了。鄭篤比其兄更清楚司徒均爲何統計鄭家莊鄉兵隊的武器,知道此人是個知兵的。土匪手裡的武器全部來自繳獲,子彈更是打一發少一發,此人又是瞭解地形,又是統計武器,自然是爲再次發兵做準備。兄弟倆回來後商議,鄭篤以爲,絕不能如實報告官府自己鄉兵隊的實力,那是很犯忌的。所以,他們遞交給司徒均的資料,隱瞞了大半的實力。

資料遞上去以後又沒了消息。據說李純大人、蔡營官及司徒均都去了濟南。誰也不曉得他們何時回來。鄭篤不能一直呆在沂州,待其父病逝好轉,將其交給兄長照料,鄭篤便回曹州去了。

臨行前,兄弟二人密談了留在鄭家莊的姨娘小妹。這是其父主要的心病,但這倆人卻不那麼上心,至少不像對家產那麼關心。其父經營一世,也算見過世面,骨子裡卻改不了土財主的做派,而且越老越糊塗,蓋房置地,將大量的真金白銀運回莊子,賣掉了外面的生意,專心去打造他的世外桃源了!這倒好,全部落入了土匪之手,說的重點,這不是資敵嗎?所以,心思縝密的鄭篤隱瞞了鄉兵的武器,砍掉一半不止。

倆人都認爲,二姨娘還好,三姨娘和小妹怕是凶多吉少了。年輕的女人,落在土匪手裡,下場是什麼誰也清楚,不過誰也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好在三個女人和他倆關係都不深,就是那個同父異母的小妹,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極短,說不上有多少感情。倆人憤懣的,反而是萬貫家財的喪失,都怪老頭子昏聵,搞得倆人以後怕是要囊中羞澀了。

“那個姓司徒的反覆問起曹州的情況,或許上面打算曹州與沂州兩路出兵?”鄭誠自認才華遠遜乃弟。

“從軍事上講,這樣最好。但一個小小的村莊,動用兩路大軍,對於袁巡撫,臉上怕是掛不住啊。何況曹州情況複雜,曹大人的部隊難以離開﹍﹍就算奪回莊子,家產也沒了。人才兩空啊。”鄭篤長嘆一聲。

不說鄭篤回曹州銷假。李純帶着龍謙給袁世凱的信,與蔡成勳和司徒均去了濟南,當面向袁世凱稟報了秋村之戰的失利。當時在場的,還有袁世凱的兩個親信幕僚,徐世昌和唐紹儀,以及一個叫張勳的登州副將。

徐世昌是袁世凱的老朋友,曾對袁世凱有過大恩,眼下的官職是“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務處”,實際就是袁世凱的參謀長。而同樣是文人的唐紹儀是“文案”,相當於袁世凱的秘書兼外交處長。自詡名將的袁世凱身邊總是簇擁着一幫文人,清朝也和前代一樣,更願意文人掌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之流全是文人而做到了軍事統帥。袁世凱科場失意,比不得徐世昌,聚集一幫文人在身邊,也有附庸風雅的因素。

徐世昌勸慰住要發怒的袁世凱,“秀山之過再議,這個龍謙,怎麼回覆?”

“回覆個屁!”袁世凱抓起信三把兩把撕成碎片,“簡直欺人太甚!爲國效力?一個僥倖得勝的土匪,懂什麼爲國效力?以爲循着殺人放火受招安便能爲自己謀個好出身,在我這裡別想走通!還想着讓我用銀子贖回我的人?簡直是不可理喻。”

“撫臺大人,卑職原立軍令狀,前往剿滅這股狂賊。”張勳請戰道。

袁世凱擺擺手,他並沒有動用張勳的意思,因爲張勳前來述職,善於籠絡人的袁世凱便叫張勳一起聽聽。

徐世昌也認爲那封信的要求太出格了。所謂不願耗費國防實力,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說辭。不過一個土匪,竟然懂得國防實力也算有點見識,而此人竟然能擊敗李純的千餘人馬更出乎預料。在新軍諸將中,李純的能力可不弱,惜乎託大了,沒有親率大軍出征。而對方說的贖回戰俘,並非不可考慮,不過是討價還價而已。按照李純所說,土匪手裡有好幾百新軍,那些可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精銳啊﹍﹍不過,眼下正躊躇滿志準備更進一步的袁慰亭當然不會出此下策,給政敵留下口實。

袁世凱呼呼喘着氣,“秀山!你忒讓我失望了!簡直將我的臉丟光了!這次老子親自去,看看幾個跳樑小醜有何能耐?”

“撫臺大人息怒!”唐紹儀急忙勸阻,“您哪裡能離開濟南呢?何況,一股小小的響馬,豈能勞動大帥親征?”

山東的義和團在袁世凱的大力鎮壓瓦解下有北上直隸的跡象,關鍵是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曖昧,傳言紛紛。膠濟鐵路局勢也亂,袁世凱確實不能輕離帥位。

“大帥,”一直沉默的司徒均開言道,“屬下有幾句話要說。”

“立衡請講。”司徒均本無表字,袁世凱爲其取了立衡的表字,以示籠絡。

“屬下在沂州瞭解了此戰的過程,”司徒均看一眼垂着腦袋的李純和蔡成勳,“也瞭解了鄭家莊一帶的地理情況,屬下以爲,如果決定徹底剿滅此肥,我軍必須殺雞用牛刀,萬不可輕敵。”

“唔?”

“沂州我軍兵力不足,彈械兩缺,已無實力出兵了。需要大力補充整頓,不妨先示敵以弱,以驕其心。待準備充分,我軍兵出兩處,一路自沂州向西,一路自兗州向北,合力殲滅之。”

“這需要時間,如果匪人乘機侵略州縣呢?”徐世昌最擔心這點。丟失幾個山村,沒人在意,即使朝廷獲悉,也不會當回事,全國此類事甚多,哪裡顧得上來?但如果丟失縣城州府,就完全不一樣了﹍﹍

司徒均微微一笑,“屬下看法正好相反。賊人不攻州縣反而麻煩,攻略州縣,實乃自取死路。屬下離開沂州之時,距鄭家莊最近的費縣尚無任何敵情,這倒看出這幫土匪的不一般了。”

“立衡過慮了!”袁世凱冷笑道,“此戰賊人僥倖得手,但必定傷亡慘重,無力他圖了。不能讓其緩過氣來。這樣,可從王佔元那裡抽調兩個營,交給秀山臨時統帶,儘快出兵,一舉蕩平此寇!”

袁世凱揮手製止了司徒均,“就這樣定了。秀山,我給你一個機會,雪恥的機會。此戰你親自指揮,如果再有閃失,就不要來見我了!”

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5節 膠州灣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7節 這一仗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4節 清廷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32節 沂州一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5節 演習第13節 機場宣言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8節 交底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3節 端方第9節 英國特使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7節 武昌二第十七 北京七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9節 彼得堡五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3節 重逢第26節 平定第5節 探路者第15節 末日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18節 末日五第38節 大勢七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9節 實力對比第7節 彼得堡三第8節 如願以償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2節 沂州一第14節 文尼察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節 司徒均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抗洪五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8節 犧牲二第33節 出征三第6節 家事國事第5節 抗洪五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0節 天津四第28節 拖刀計第36節 大勢五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9節 戰後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6節 嶧縣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2節 齊河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3節 司徒均二第16節 平叛六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3節 抗洪三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24節 縱論二第3節 無錫一第24節 縱論二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7節 軍械組第12節 回國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6節 就職第17節 整編前後七
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5節 膠州灣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7節 這一仗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4節 清廷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32節 沂州一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5節 演習第13節 機場宣言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8節 交底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3節 端方第9節 英國特使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7節 武昌二第十七 北京七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9節 彼得堡五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3節 重逢第26節 平定第5節 探路者第15節 末日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18節 末日五第38節 大勢七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9節 實力對比第7節 彼得堡三第8節 如願以償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2節 沂州一第14節 文尼察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2節 司徒均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抗洪五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8節 犧牲二第33節 出征三第6節 家事國事第5節 抗洪五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0節 天津四第28節 拖刀計第36節 大勢五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9節 戰後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6節 嶧縣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2節 齊河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3節 司徒均二第16節 平叛六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3節 抗洪三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24節 縱論二第3節 無錫一第24節 縱論二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7節 軍械組第12節 回國三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6節 就職第17節 整編前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