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戰爭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人們,人們一次次陷入苦思之中,可從來沒有一個可以讓所有人接受的答案。自人類一產生,戰爭即與人類爲伴,並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每當翻開一本本歷史書時,彷彿就是在讀一部人類的戰爭歷,而戰爭歷幾乎就是一部人類的發展歷。彷彿和平的目的就是準備戰爭,戰爭的目的就是實現和平。如果沒有戰爭的存在,人類的歷史又將如何去書寫?也許戰爭就是擁有共同利益的人類集團以“本集團的利益第一”爲目的,與其它人類集團進行“非和平的方式”的競爭行動,其結果多以嚴重損害失敗一方的利益爲結局。戰爭是殘酷的,是流血,是死亡。可是幾千年來人類不知進行了多少次戰爭,花費了多少財富,投入了多少資源,消耗了多少智慧,戰爭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又使多少座城市變爲廢墟。

國家是什麼?國家不過是由人類社會中,組織最嚴密,最大的人羣組合---利益集團,對於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有義務,爲維護本集團的利益而努力。因此許多中國人爲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走上戰場,同時他們的對手--許多美國人也是基於相同的目的走上戰場,不同的是他們所要維護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如果是和平時期,他們也許會交上朋友,甚至是非常好的朋友,然而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使雙方在戰場上相見,此時人們所想的問題是如何致對方於死地,因爲他們都是人,都屬於不同的利益集團,都必須維護本集團的利益,“本集團的利益第一”的宗旨是不可改變。爲此,可以不考慮其它集團的利益,甚至不惜損害其它利益集團的利益。

如果吳濤願意,他完全可以成爲某個商場的經理,顯身於商海之中。可是做爲一箇中國公民,爲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從衆多的報國之路中選擇了從軍之路,可惜體驗不合格被拒於軍校大門之外,然而憑藉對軍事的獨特感悟成爲一名預備役軍人,並在戰場上證明了他的才能。他說:“對於軍事的好愛最初只是出於一個男孩子的天性,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這個決定是正確地。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潤滑劑,幾十年的和平已讓中國顯出鏽色,從南海撞機、大使館被炸等事件中可以感覺到戰爭的陰影。”

幾天來的經歷早已讓吳濤以及他的同夥們感受到戰爭的血腥,對戰爭有點“厭”了,發自內心的不想再打下去,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引起他們對思考與判斷能力,因爲“在戰場上,只有二種情況出現,一是你殺死敵人,一是你被敵人殺死!如果你不想死,那你就要殺死對方!”

爲更多的戰士平安的回到家中,讓吳濤不得不盡心盡力,不給敵人留一絲一毫的“仁慈”,“對於一個指揮員來說更是如此,指揮員的一念之差,將以已方戰士的生命爲代價!”

現在吳濤正手舉望遠鏡,仔細觀察着小溪對面的敵軍陣地,轉睛的天氣使能見度非常好,讓他可以清楚的聯合國在南面的山坡上構築的工事。

“突防眼前的防線有問題嗎?”樸霖問道,“我想沒有什麼問題,敵工事的數量確實不少,可惜構築的太倉促了,多是一般的簡陋工事,根本承受不了炮彈的炸擊。”

“是的,可是我真不明白,爲什麼要從這裡突防?”吳濤問道,

“不知道,我也想問一下。”樸霖也無奈的回答,中朝混編旅在順安地區的激戰中損失不小,所以沒有參與此後的追擊行動,經過幾天的休整之後,他們纔再次被派到前線,不過這次是擔任主攻方向的預備隊,主攻任務由剛剛趕到第38集團軍第113師負責。

駐紮關內的第38集團軍由於路程較遠,此時其主力部隊大多正在路上,只是看着其它部隊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第38集團軍座不住了,經過他們的一再要求,俞登終於同意將負責第一個突破口的任務交給剛剛趕到的第113師。

感覺閒着無事的樸霖把手中的工作交給了高潔,與吳濤一起來到第113師337團的陣地當起了觀察員。對於他們的到來,337團非常歡迎,因爲他們可是“名人”,他們的事蹟早已傳遍全軍,因此特意爲他們安排了一個適合於觀察的地方。

當鐘錶的指針指向下午4點整時,志願軍的總攻開始了,於是歷史書上這樣寫道:“2003年7月27日下午4點,我軍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戰役開始!”志願軍方面今天投入戰鬥的部隊有第39、40、16、23集團軍以及第38軍113師,還有多個獨立師,此外,第38集團軍的主力已經入朝,正在趕赴前線的路上,第54集團軍的先頭部隊也開始入朝,第1集團軍正在丹東市的東港地區集結中,第15空降軍已經開始空運東北,爲此空軍幾乎出動了全部運輸機,還動員了部分民用飛機。

113師確實是一支精銳部隊,在炮兵火力掩護下迅速突破敵人的防線,不過這時好戲剛剛開始了!原來美軍在防線被突破之後,一般會立即投入機械化部隊來填補這些缺口。對於死守陣地的防禦戰,美國人根本沒有興趣,“進攻至上!”的理論影響着每一個美國軍官。果不其然,很快美軍裝甲部隊的影子就出現了,不過這次美軍並不走運,按作戰程序,美空軍與炮兵部隊將在裝甲部隊開始攻擊前,實施強大的火力,可實際上美軍的炮兵在與志願軍炮兵的炮戰中失利,火力支援顯得“有氣無力”。當美空軍的幾架A-10從低空進入戰場時,立即受到志願軍防空導彈部隊的歡迎,當第一架A-10被紅旗-7擊落之後,其它幾架立即失去了繼續攻擊的信心,胡亂將炸彈投下返航了!

雖然失去火力支援,但美軍裝甲縱隊依然衝了上來,於是志願軍首先用炮彈招待他們,當吳濤看到數輛M3步兵戰車被炮彈打回“零件狀態”之後,他有點的吃驚說道“紅土地!”。

“是的!”這時樸霖也說道,“一發炮彈就將目標打成零件,只有大口徑炮彈能辦到,至少一半的命中率只有有制導能力的炮彈才行,這樣看來,中國進口俄製末制導炮彈的消息一定沒錯!”可他們有一點還是弄錯了,剛纔使用的末制導炮彈並非俄製的“紅土地”,而是中國自行研究的“流星”。唯一可惜的是末制導炮彈太貴了,志願軍裝備的數量太少了,沒有給美軍以致命的打擊。

113師也是一支機械化部隊,他們的裝甲車雖由於地形的原因,沒能衝鋒在前,但還是跟隨於步兵之後,隨時用車上的機炮與反坦克導彈支援步兵。當美軍裝甲縱隊靠近之,志願軍立即以他們手中的最新式武器--紅箭—9招待來客,紅箭—9以近90%的命中率讓人吃驚,同時最新式的戰鬥部讓任何一種裝甲顯得無足輕重,一發即毀的威力足以讓美國人感覺到恐懼。當然紅箭—9的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太重了,不適於步兵徙步攜帶,只適合於裝備於裝甲車輛之上。

“我想爲什麼將這個地方選爲突破口的原因出來了!”當樸霖聽到直升機羣的巨大轟鳴聲之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時吳濤也注意到了,“看來俞登還想來一次直升機突破!”並舉起望遠鏡觀察正從後方飛過來的直升機羣,吳濤想的的確沒錯,俞登再次要驗證他的直升機集中使用的原則。這次出動的直升機羣的規模可謂寵大,幾乎是志願軍擁有的全部直升機,在吳濤等人看來這種場景只有用“壯觀”來形容,然後美國人的感覺只能用“恐懼”來形容。

也許是由於常常掌握制空權的原因或者以前遇到的對手太弱了,所以美軍對野戰防空問題不太重視,造成美軍的地面部隊野戰防空能力較弱,對於直升機一類目標的防禦能力更弱。對於一支防空部隊來說,對付一、二架直升機絕對不成問題,問題是現在面對的是上百架直升機。有限的防空作戰能力根本不足以阻止志願軍直升機機羣的突破。

志願軍推進順利,除了與準備充分,指揮得當之外,突破口的選擇成功的。這個地方屬於地區被認爲是一個不適於實施突破的地方,所以聯合國軍沒有在這裡部署重兵,俞登也深知這一點,他的計劃也不是想從這裡實現突破,他只是實施一個“左勾拳”,進攻部隊切入敵縱深之後,向西迂迴,從而對突破口西側之敵形成迂迴之勢。按理說,聯合國軍也應該能想到,志願軍可能會採取這個迂迴戰術,實際上馬諾已經想到這一點,也採取了防範措施,可惜他在計算上出現錯誤,他以爲有足夠的時間抽調部隊來填補這個缺口。他沒有想到俞登會投入直升機部隊,利用直升機的高速實施迂迴。

直升機的高速性使志願軍的推進速度遠遠超出常規,許多緊急趕來的聯合國軍部隊正沿着公路行軍之時,就與志願軍遭遇。由於這些部隊來自不同的地方,到達的時間不同,結果如同分散投入一樣,被志願軍集中優勢兵力迅速擊潰。最終馬諾使用預備隊填補這個缺口的計劃,因部隊不能及時趕到而破產,被調來的聯合軍部隊根本沒有機會填補這個缺口,只能暫時穩定一個形勢。

這時113師的士兵們紛紛越上裝甲車,以便加快行軍速度,可速度還是顯得太慢,還是跟不上直升機機羣。正如一位113師的連長所說的:“直升機部隊在前面早將敵解決的差不多了,結果我們就清理戰場的,只能收拾幾個殘敵”。地面部隊無法跟上,使直升機機羣陷入孤立的處境,結果出現了一些問題,好在這時聯合國軍陣角大亂,而且直升機的高速度補上了這個缺陷。

志願軍113師正好迂迴到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的側後,這時在他們正面的第39集團軍突然發動進攻,這纔是志願軍的真正突破口。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已經在前一階段的戰鬥中損失不小,士氣低落,戰鬥力很弱,如果按慣例,這些部隊應撤回後方休整,可惜此時的聯合國軍缺兵少將,沒有接替他們的部隊。第39集團軍在此前的戰鬥中損失也相同不小,可是全軍士氣高漲,戰鬥力依然不可低估。更爲重要的是,志願軍113師的側後迂迴打亂了聯合國軍的防禦部署,不僅威脅到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的側冀,還拖住了原訂負責支援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的部隊。

側冀被迂迴,正面受到強大壓力,增援無望的情況讓韓國第7師首先動搖,不過首先後撤的是美第3師,原來美第3師師長被錯誤的情報弄糊塗,其實出現錯誤的情報是不可避免的,幾天來艱苦的經驗讓這位師長有點精神錯亂,竟下令全軍撤退。美國原想把韓國第7師丟下,當韓國人當炮灰,可韓國人一見美軍撤退,也馬上撤,動作竟比美國人還快。在志願軍的追擊下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很快潰不成軍,好在,他們跑的很快,讓志願軍“自愧不如”,最後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的大部分人員安全撤出,只是把大部分裝備“送給”志願軍。聽說戰後,美第3師師長被解職,還差一點被送上軍事法庭;韓國第7師師長則被送上軍事法庭,被判5年監禁。

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的潰退爲第39集團軍南下打開了大門,28日早晨,第39集團軍第116師攻克沙裡院,同日,元山被第16集團軍攻克,全殲守軍韓國第11師,以及部分美軍,如果不是美國海軍及時出動運輸艦,101空降師的番號也將出現在第16集團軍的戰報上。第*集團軍與第40集團軍的表現也毫不遜色。

美第3師和韓國第7師的潰退雖沒有當即引起整個聯合國軍防線的崩潰,不過馬諾意識到志願軍的全線進攻開始!比預想的要早,要猛烈,馬諾一時陷入左右爲難的境地,不過他馬上恢復了平靜,隨後下令放棄原訂的進攻計劃,實際上這個計劃已經無法實施,要求全軍轉入防禦,拖住志願軍的進攻速度,他相信只要堅持住,待志願軍的力量消耗差不多,不得不放棄進攻之後,再發動反擊。

馬諾的想法沒錯,採取的決策也是正確的,實際上志願軍攜帶的彈藥很少,支撐不了幾天,然而這意謂着聯合國軍將在志願軍的強大進攻下,暫時轉入全線防禦,並在志願軍的壓力下向南退卻,這從軍事戰略戰術的角度上考慮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這將給人一種聯合國軍正在敗退的印象,而這在政治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華盛頓的新聞記者們不想知道今天的撤退與明天的勝利之間的關係,有可製造“地震效果”的新聞報道就可以,至於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無所謂,當然報道時絕不可忘記誇大事實,再加上見風說雨的預言。聯合國軍的暫時後退立即被記者們描述巨大的災難,彷彿美國只有無條件投降這一選擇。

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交易商們以及各大公司的總裁們不懂得也不知道“戰術撤退”之類的軍事術語,只要知道美國士兵是在前進還是撤退就足夠了。結果美國股市立即做出反應,下跌!下跌!戰敗的陰影如同瘟疫般傳染開來,美國人的心理上“恐慌”佔領了上風。

爲避免國內局勢的惡化,美國總統布什急忙下令:“不得後退!”這時韓國人也不想輕易放棄,於是剛剛擡腳準備撤退的聯合國軍又回過頭來。

志願軍的戰果不斷上漲,可是面對部下上報的一份份“殲敵多少多少,繳獲多少多少”的報告,俞登竟笑不出來,臉上的表情越來越難看,原來俞登發現他陷入左右爲難的境地了。表面上聯合國軍正敗退,但聯合國軍的實力依然不可低估,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志願軍的後勤出了問題,幾十萬大軍人吃馬喂加作戰,每天需要消耗的物資是天文數字,然而北朝鮮境內的交通線情況太糟,運輸能力有限,現在物資補充速度根本跟不上消滅的速度,如果這樣打下去,志願軍將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

“太危險了!”俞登是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況,“情況似乎對我軍有利,然而形勢不容樂觀,彈藥很快就會消耗光。”

相比之下,聯合國軍的情況更糟,放棄撤退回頭硬拼的做法可謂錯誤,面對漏洞百出的防線,繼續原地堅守不僅不是上上之策,反而給志願軍留下了大好機會,迂迴、包抄等戰術可都是中國人的拿手“好戲”,聯合國軍的許多陣地陷入志願軍的包圍之中,其實守衛這些陣地上的守軍本可以安全撤出。

美國人並非中國人想象中的那麼怕死,實際上還是相當頑強的,美軍指揮員的素質也很高,指揮水平並不見得比志願軍差多少,再加上精良的裝備,使美軍成爲“難啃的骨頭”,讓志願軍頭痛的很,可惜大勢已去,美軍依然無法阻止志願軍的攻勢,美軍雖然表現出兇悍的戰鬥力,可他們無法做到“絕對服從命令”,在情況危急的時候,美軍指揮官常常會不顧上級的命令將部隊撤出戰鬥,所以在戰鬥中笑到最後的往往是中國人。而且與美軍配合作戰的韓國人是“軟柿子”,韓國軍隊根本不是志願軍的對手,所以志願軍總是先從韓國人守衛的地方下手,對美軍實施迂迴包圍。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聯合國軍內部竟出了問題--美國人與韓國人發生爭執,美國人視韓國人爲“僕從”,尤其是在韓國的表現不佳之時,更是看不起韓國人,美國人掌握着聯合國軍的最高指揮權,。與上一次戰爭時相比,韓國人有了“自尊”,要求與美國人至少平等的地位,對於美國人掌握聯合國軍指揮權一事非常不滿,不願聽從美國人的指揮。戰前韓美兩國都很重視聯合指揮的問題,還進行有關的研究與演習,可實際上聯合指揮越來越行不通,美軍士兵根本不聽韓國人的指揮,只服從美國軍官發出的命令,至於美國人的命令韓國人也同樣對待。

戰前美韓兩國多次演練的聯合指揮作戰的成果顯然沒有發揮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美韓兩軍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不睦,甚至發展爲摩擦。美國人以“征服者”自居,視北朝鮮人爲“被征服者”,對於士兵槍殺與虐待戰俘,對平民施暴等行動,美國軍官基本上不過問,很少制止,有時還親自參與與指揮。“征服者”對於“被征服者”擁有無上的權力是戰爭的慣例,因此美國人毫無顧及自己的行動,好象不知道什麼是“日內瓦公約”,什麼是“人道主義”一樣。只有少數美國士兵與軍官拒絕參與這些暴行,只可惜人數太少了,無法改變整個事態的發展。同樣的事情韓國士兵也趕過,但是很少發生,而且韓國人對於參與者常實行嚴重的制裁,因爲受害者--北朝鮮人被韓國人視爲自己的同胞,韓國人與北朝鮮人同屬於一個民族,分裂本非其之所願,他們從沒有放棄過統一的決心。韓國人認爲這是一場統一之戰,自己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參與這場戰爭。對於美國人的暴行韓國軍官與士兵都非常反感與反對,常常出面制止,甚至爲此差一點與美國人動起手來。

北朝鮮人民將將韓國人與美國人視爲侵略者,根本不接受所謂的“統一戰爭”的說法,拒絕爲侵略者服務,積極參加游擊隊或者爲游擊隊提供情報等支援,積極投身於反抗侵略者的鬥爭中。這爲聯合國軍制造了許多麻煩,甚至有人將這視爲聯合國軍作戰失利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志願軍面臨對的情況非常好,北朝鮮人民將中國人民志願軍視爲親人,積極支援志願軍作戰。北朝鮮人民軍很順利的被納入志願軍總部的指揮之下,這爲聯合作戰提供了許多方便。於是北朝鮮人民的積極支持,志願軍許多後顧之憂被解除。數以萬計的人們投入到公路的搶修中,確保了公路交通的暢通無阻。爲保證作戰物資及時運送到作戰部隊手中,北朝鮮境內一切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都被動員起來,參與作戰物資的運送。許多人還冒着生命危險,穿越槍林彈雨,將作戰物資運送到一線部隊手中。

“如果沒有北朝鮮人民的大力支持!要想取爭戰爭的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俞登是這樣評價當時北朝鮮人民給與的支援的。

第1節 第51章 第57章 第39章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8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46章 第17章 第1節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64章 第3小節 第9章 第61章 第2節 第35章 第1節 第1節 第40章 第18章 第3節 第3節 第32章 第64章 第8章 第45章 第47章 第1節 第25章 第42章 第2節 第7章 第2節 第39章 第58章 第65章 第1節 第1節 第12章 第65章 第28章 第2節 第3小節 第23章 第34章 第50章 第1節 第57章 第1節 第3節 第64章 第36章 第26章 第7章 第23章 第6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49章 第1節 第3節 第31章 第3節 第2節 第57章 第47章 第40章 第57章 第2節 第50章 第1節 第34章 第1節 第54章 第1節 第5章 第3節 第58章 第50章 第1節 第2節 作者的話第49章 第1節 第1節 第19章 第24章
第1節 第51章 第57章 第39章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8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46章 第17章 第1節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64章 第3小節 第9章 第61章 第2節 第35章 第1節 第1節 第40章 第18章 第3節 第3節 第32章 第64章 第8章 第45章 第47章 第1節 第25章 第42章 第2節 第7章 第2節 第39章 第58章 第65章 第1節 第1節 第12章 第65章 第28章 第2節 第3小節 第23章 第34章 第50章 第1節 第57章 第1節 第3節 第64章 第36章 第26章 第7章 第23章 第6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49章 第1節 第3節 第31章 第3節 第2節 第57章 第47章 第40章 第57章 第2節 第50章 第1節 第34章 第1節 第54章 第1節 第5章 第3節 第58章 第50章 第1節 第2節 作者的話第49章 第1節 第1節 第19章 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