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們,其他人從側面進攻,師偵察連將配合我們行動。”諸葛子龍擔任該營營長時,劉曉光是營參謀,其實諸葛子龍離開該營僅幾天時間。劉曉光也是一名優勢的99A坦克車長,而且兩人長期共事過,配合起來不成問題。

“不行!你們就兩輛,太危險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聽我說,”劉曉光解釋道:“敵人正在休息,是實施偷襲的好機會。如果我們去的坦克太多了,可能引起敵人的注意。好了!就這樣定了。”

對於這樣的決定,劉曉光不會反對的,於是大家各自準備出發。師偵察連則在北朝鮮村民的引導下,沿着田間小路,繞到村子側面埋伏下去,準備在坦克衝入村子時,發動進攻。

對坦克進行了最後一次檢查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劉曉光的6號車與諸葛子龍的8號車,沿着公路,一前一後全速衝向村子,其它坦克也隨後跟着衝了出去。

此時美軍並沒有感到危險的存在,昨天晚上,他們剛剛到達這個村子時,發現村農全逃走民,剩下一個空村。M1A2坦克是有名的“油老虎”,一天需要加3次油,出發前帶來的油料快用完了,一路上又沒有遇到過象樣的抵抗,所以指揮官決定在這裡休息,等後勤車隊運來油料之後,再繼續前進。

藉助路邊的樹木和農田中長得很高的玉米的掩護,99A坦克接近了村子。同時99A坦克打開了發動機的消聲器,使坦克發出的聲音可以變得很小。也許是由於一個晚上都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也許是太輕敵、太大意了,守在村口的兩輛M1A2上的乘員離開坦克正與幾個哨兵圍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享受着初升的太陽光照射。當他們聽到坦克發動機的聲音,意識到危險時,已經晚了。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或者太意外了,哨兵立即開火射擊,可惜他們用的是M16,而不是反坦克導彈,更要命的是,他們沒有在村口部署任何障礙物,更沒有構築工事。M1A2的乘員跑向自己的坦克,可沒跑多遠,就與那幾個哨兵一樣被99A坦克上的機槍“放倒”。

“前方150米,目標:M1A2,穿甲彈,開火!”諸葛子龍大聲命令道,接着“砰”的一聲,瞄準鏡內的目標被摧毀了。幾乎是同時,另一輛M1A2也被摧毀了。

“幹得好!劉曉光!我們別閒着,衝進去!”他大聲命令道,實際上,根本不用他說,他們的坦克已經衝進村子。

由於這幾天連繼作戰太累,同時爲了躲避蚊蟲的叮咬,大部分美軍人員都住在朝鮮人留下的屋子裡,坦克關閉發動機之後停放在外面,僅有少數人在外面擔任警戒。當戰鬥開始時,當人們才從睡夢中被驚醒,衝出屋子準備戰鬥。劉曉光與諸葛子龍在車內操縱着車頂的機槍,瘋狂的掃射,大開殺戒,許多人沒等拿起武器就被擊斃。無需車長指示目標,炮長自行決定目標,自動裝填機的裝填速度比人工的速度快,可炮手還是感覺太慢了。村裡四處停放着美軍的各種車輛,可供射擊的目標太多了。駕駛員也沒有閒着,駕着坦克橫衝直撞,見人就撞,再車就壓。

埋伏到村子東面的偵察連這時也投入了戰鬥,他們在村子邊上架起了幾挺機槍,對子村子猛烈掃射,接着衝入村子,這可真是火上加油。

幾輛M1A2終於開出了村子,不過馬上就遇到麻煩,原來這幾輛坦克是從村子西面衝出去的,而村子西面是水稻田,重達70多噸的M1A2坦克在水稻田中走,可不是容易的事。正因爲村子西面是水稻田,不利於隱蔽,志願軍才決定從長滿了玉米的北面和東面發動進攻。還沒等這些坦克開出水稻田,就被突然飛來的炮彈擊中。原來,負責跟進的其它99A坦克趕來了。

整個戰鬥呈現一邊倒的局面,美軍被打得暈頭轉向,以爲遇到了敵人的大部隊,可實際上對手的數量比他們少得多,美軍很快就潰退而去。志願軍沒有追擊,上級禁止他們追擊。戰鬥一結束,志願軍坦克營帶着戰利品撤出村子。在距村子不遠處的一片樹林中,他們親眼看趕來報復的美國飛機將村子炸成平地的,這時人們才明白諸葛子龍爲什麼會要求部隊儘快撤出村子。後來因爲發生這場戰鬥的村子的名子叫“北平川”,所以這場戰鬥被稱爲:北平川村突襲戰。此戰美軍第2師先頭部隊損失慘重,志願軍方面僅有師偵察連有幾個人受輕傷,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包括2輛完整的M1A2坦克。

威斯特接到兩個快速突擊羣都受到中國軍隊突然襲擊的報告之後,非常震驚,然而中國軍隊如同“暴風雨”,來的突然,打的猛烈,可去的也快,突然間脫離戰鬥,去向不明。

一時間他陷入迷惑之中,不明白中國的真正意圖,就在這時,剛剛獲得的情報幫他解決了問題。來自華盛頓的一份通報說中國人正借剛剛取得的小勝之機,一邊大肆宣揚中國的強大,另一邊向美國政府提意:雙方立即停戰,韓美聯軍停止前進,雙方展開和平談判。接着情報部門送來分析報告,報告認爲中國軍隊主力短期內無法入朝,並隨報告附帶一大堆證據,如:中國的第39、40集團軍的大部分人員和裝備依然留在原駐地內等,來證明其結論的正確性。

基於多方面的情況,威斯特得出結論:中國人想利用他的疏忽,製造幾個“小勝利”,虛張聲勢以阻止美軍前進,爲其主力入朝爭取時間。得出這一結論之後,他迫不及待地下令:“各部隊加快前進!”

美軍部隊接到命令之後,立即採取行動,但行動顯得有點猶豫,必竟中國人剛剛重創他們,不過很快發現情況並非想象的那麼遭,中國人好象突然間消失了。於是美韓聯軍各部隊加快行軍速度,其中尤以第十山地師爲最快。該師在師長菲捨爾的率領部隊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面。一下子被對手消滅一個整營,可是該師歷史從來沒有過的,2000多人的增援部隊竟讓對手跑掉,更讓第十山地師的全體官兵臉上無光,急於尋找一個機會去洗雪這個恥辱。

接獲各部隊沒有發現志願軍主力的報告之後,威斯特就愈加相信自己的推斷,不繼催促部隊加快前進。

這時俞登開心的笑了,因爲他的製造了各種假像,正成功引誘對手進一步深入。他成功的掩蓋其入朝真正兵力數量,讓美國人相信排着長隊過江的車隊只不過是中國人制造的“嚇人”假像。

突襲美軍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試探一下,雙方部隊的真正戰鬥力,必竟雙方陸軍已經幾十年沒有交過手了,各自的部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還不清楚。

最重要的一點是爲解救數萬名人民軍士兵的生命爭取時間。如果美第十山地師與第2師形成合圍,那麼將有至少3萬的人民軍被包圍,當務之急就是將這一情況通知人民軍突圍到安全的地區。這一工作很自然的就落在藍語煙等人身上。

狄青龍率隊出發後,藍語煙與盧頓開始安排撤退方案,至於向那裡突圍的問題,他們認爲向西撤退困難太大,敵軍主力正從他們西面經過向北推進。向北撤退也不行,他們已經損失了大部分運輸工具,也缺少足夠的燃料,也就無法擺脫機動性很強的敵人,只有向東突圍,東面的敵人力量較弱。

由於時間緊迫,藍語煙與鍾無影馬上研究作戰計劃,有關作戰的事,盧頓全交給了志願軍。藍語煙雖是俞登的學生,可惜經驗有限,不過有鍾無影的幫助問題不大,按狄青龍的話法:“讓他當助手決對不會有問題,工作經驗豐富,分析能力強,細緻入微,就是猶豫不絕,缺乏主見,當不了主官。”

與此同時,爲尋找人民軍主力,盧頓與志願軍聯絡小組繼續南下,對接下來的行軍,盧頓在回憶錄中寫道:“大地就像被犁了一樣,四處都有空襲過的景象。被遺棄的各種武器、彈藥及軍用物資散落處路邊,還不時可以看到已經或將要死去的人。不斷有人加入我們的隊伍,他們是剛剛從前方退下來的。我們不繼受敵機空襲,不時有人員傷亡。”

盧頓很快找到幾支部隊的人民軍指揮官,當時人民軍陷入無上級指揮的境地之後,指揮官們意識到恢復協同作戰的重要性,當時他們準備開會討論部隊重新編組的問題。盧頓等人的到來,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盧頓向他們介紹了情況後大家一致同意突圍,然後迅速指揮部隊。

藍語煙使用手中有限的兵力佈置了阻擊陣地,以掩護部隊突圍的道路。當時她手中只有1000多名人民軍士兵和幾十名志願軍,裝備基本上都是步兵武器。由於不繼有撤下來的人民軍加入,人員才增加了一點,又增加了一個擁有8門122毫米加農炮的炮兵連,那是一個炮兵團的餘部。以這點兵力要想阻擊美軍太困難,不過美國給了他們許多準備時間。第十山地師第87步兵團第3營的全軍覆沒後,美軍因一時間情況不明,沒有馬上進攻,甚至進行了一次戰術後退,等情況弄清,藍語煙已部署完畢,人民軍已開始向東部山區轉移。

人民軍突圍行動無法瞞天過海,可惜美軍封鎖突破口的一切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確切一點是各方不能齊心協力所至。由於被志願軍空軍糾纏着,無論韓國空軍,還是美國空軍都不想爲這個“非絕對重要的戰鬥”提供過多的空中支援。錯誤的情報也使美軍以爲西面有志願軍主力,不願將過多的兵力投入這個方向,沒有調其它部隊支援。

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人民軍順利突圍,此戰雖不是什麼大勝,損失也不小,可這個一直處於不利地位的人民軍來說,無異於興奮劑。

人民軍突圍到朝鮮中部的山區之後,暫時擺脫了敵人,開始進行休整。爲方便協同,志願軍總部決定將該地區的中朝軍隊統一編組爲朝鮮西部集羣,使這一地區的中朝兩國軍隊得以實現統一指揮,並納入志願軍總部的指揮範圍之內。

盧頓中校指揮的3000多人民軍與狄青龍指揮的志願軍步兵營合編爲中朝混編旅。這個旅基本上都是步兵,只有一個擁有8門122毫米加農炮的炮兵連。名義上盧頓擔任旅長,但他將實際指揮權交給狄青龍,不過狄青龍並不願擔任這一工作,而是將指揮權交給藍語煙。藍語煙成功指揮突圍戰鬥的表現讓人們對她的軍事才能充滿信心,不再心存疑慮,盧頓也不反對將指揮權交給她。

人民軍向東突圍之後,美韓聯軍北上的道路變得暢通無阻,由於急忙揮軍北上,根本沒有派兵追擊突圍的人民軍的意思。確切一點說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實施這場追擊,韓美聯軍也不重視他們,正如柴狼所說:“同胞相殘沒有任何好處,還是把他們封鎖在東部山區吧!很快他們就會投降的!我們還是集中兵力解放平壤和北進與中國人決戰吧!”也確實如此,突圍之後的人民軍建制已亂,急需休整與補充,暫時無力再戰,不過對於韓美聯軍來說,他們雖爲殘兵敗將,但始終是一個不小的隱患。

朝鮮西部集羣雖被封鎖於有限的空間內,但還沒有被消滅。尤其是當敵人主力北上,對他們的進攻放鬆之後,有了休整的機會。此時朝鮮西部集羣不僅不急於發動進攻,還擺出一副弱小的樣子,因爲要等待正面的大規模進攻的開始。這些情況並沒有引起韓國人或美國人的注意,實際上這幾天不斷有情報證實這些部隊還擁有很強的實力,可惜有關情報內容存在着許多矛盾之處,非常混亂,戰時的情報工作非常容易出現錯誤的。情報的收集很容易,問題在於對情報進行的處理。雖然人類社會進步了許多,辦公室內多出了許多現代化的辦公用品,可情報分析工作最終還是需要人工完成的,因爲情報資料不是簡單的數據,不能進行加減乘除式的計算。每天收集到的情報資料數以萬計,不要說每份都仔細的閱覽,就是簡單的翻一翻都不可能。情報分析本身就是一種消耗時間的工作,尤其是在情況正不斷髮生變化的條件下,要在短時間內上交報告,除了偷工減料之外,絕對不可能。

如何正確分析和判斷,這些內容相互矛盾的情報是一名優秀的將軍所必須據備的條件,可惜此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威斯特(美國是超級大國,聯合國總司令一職當然要由美國人來擔任了)被不斷取得的勝利衝了暈了頭腦,犯了輕敵的毛病,這可是將軍們最愛犯的病之一,把側翼的強敵當成了“烏合之衆”,僅派兵封鎖,等着他們投降。雖有人對此有不同意見,可惜持相同意見的人太少了,沒有能影響他的決定。

讓威斯特頭痛的事還真不少,由於推進的太快,補給線越來越長,補給困難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了。由於人民軍撤退時對鐵路進行了破壞,並在港口內布放了水雷,所以上述設施一時間都無法使用。補給的運輸完全依賴於公路,但北朝鮮境內公路的條件並不是很好,戰爭中又受到破壞,所以通過能力不高。可作戰部隊對物資的需要特別大,無論是美軍部隊還是韓軍部隊,都裝備有大量機動車輛,這些車輛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油料,彈藥的消耗也不少。西方人重視自己的生命,打仗死的人越少越好,當然這是對己方而言,只要少死人,消耗多少彈藥都可以。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作戰部隊只知道拼命消耗除已方人員生命之外的一切東西,結果各種物資的消耗都特別快。他還要受到來自國內的反戰壓力,自開戰以來,每天都有美國士兵陣亡與受傷,而且一天一天在增加,這對於重視自己生命的美國人是受不了的。隨着傷亡的不斷增加,美國國內的反戰力量不斷增強。儘早結束戰爭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國宣佈出兵之後,失敗的陰影又一次出現在美國人的心中。經過海灣、科索活、阿富汗等戰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已經由瀋陽轉移到中朝邊境城市丹東市郊外的一處軍營內,附近都是山,所以環境相當不錯,俞登每天起牀之後都要到附近的山上散步,活動一下身體。雖然每次都不超過15分鐘,但這已經是一種“享受”了,因爲前方戰事緊張,需要處理的事情也多,再沒固定的時間表,餓了隨便找口東西吃,困了找個地方眯一會,不存在按時吃飯,按時上下班的概念。每天報紙依然會按時放在辦公桌上,可惜已經沒人有空翻一下,都堆放在那裡了。大家還象以前經常喝茶,只不過以前是一口口慢慢的細品,現在是一杯杯往嘴裡倒,一是解渴,二是提神醒腦,放下茶杯就要接着工作。

昨天晚上,俞登忙了一夜,天亮前才睡下,等他起來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睡了大約5個小時,本來他還可以再睡一會,然而他沒有心情再睡下去了,不過他沒有放棄散步的習慣,於是約了幾個人就出發了。每次出去散步,他都會讓一些人同行,希望借這個機會讓大家出來從緊張的工作中“解脫”一會,可惜這個想法從來沒有實現過,大家總是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問題,散步實際上成爲早間碰頭會。

“李參謀,介紹一下情況吧!”李參謀是負責情報方面工作的,每次出來散步,俞登都讓他先介紹一下情況,然後大家再討論,今天也爲不例外。

“是,敵人正在加緊北上,正按你的計劃行事。還有接到通知,朝鮮方面已經同意將人民軍全部納入你的指揮之下,正式的通知已經下來了。”

“很好,這樣就可以統一指揮了!突圍部隊的情況如何?”

“一個小時前,接到藍語煙的電報,她說一共有4萬人成功突圍,敵人已經停止追擊,部隊急需休整,請求指示。”

“好的,通知她,部隊要抓緊時間休整,下一階段的行動我還需要他們。”俞登接着又補充道:“反正他們已經被封鎖在敵後,撤不回來了,正好在敵後安一枚釘子,”想了一下又補充道:“再想辦法給他們送點補給。”

還沒等李參謀回答,旁邊的王參謀就說道:“有這個必要嗎?他們處於山區,無法海運,只能空運,可是困難很大。”王參謀是空軍的人,因爲這次出兵朝鮮是三軍聯合作戰,所以志願軍總部中有許多來自海空軍的人,以便於各軍種協同作戰。

“海軍是不是活動一下?海軍不正準備有所行動嗎?”上次朝鮮戰爭海軍直到戰爭快結束了纔派出一支由魚雷艇組成的部隊,沒有參加了一次戰鬥。人們一談起當年的抗美援朝只提陸軍與空軍,根本不提海軍,因此海軍方面的態度是:“就是打敗仗,這回我們也要露個面!”

19日下午,一支由導彈艇組成的“101”編隊集結於鴨綠江口附近,待夜幕一降臨,立即沿朝鮮海岸南下,正在尋機出戰。

“101”的編隊出發不久,就與一支由旅順基地出發,代號爲“102”的艦艇編隊會合,“102”編隊是由“拉薩”號驅逐艦與2艘“江衛”Ⅲ型護衛艦,4艘導彈艇組成。其中“拉薩”號驅逐艦是中國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排水量近萬噸,裝有1座130毫米艦炮,128個單元的導彈垂直髮射裝置,4座7管30毫米近防炮,2座3聯反潛魚雷發射裝置等。“江衛”Ⅲ型護衛艦是“江衛”級的最新型號,主要是加裝了導彈垂直髮射裝置。4艘導彈艇都屬於以“紅星”級,其反艦導彈已由C-801改爲C-802B,是C-802的抗干擾能力加強型。“101”編隊由4艘導彈艇組成,全部是最新式的水翼艇,排水量不足60噸,每艘裝有4枚C-701導彈。

不久“101”編隊轉向東南,沿着朝鮮的海岸線南下,“102”編隊則繼續南下。

“102”編隊的南下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力,引來了許多美韓軍艦與之對峙。自開戰以來,雙方的軍艦就在朝鮮外海上展開對峙,但誰也不想首先開火,因爲都不想擴大事態,否則就不會形成什麼“君子協定”,劃定什麼作戰區域,並保證遵守了。可在朝鮮沿海地區則不同了,這裡屬於作戰區域之內,所以此時“101”編隊是相當危險的,好在“102”編隊吸引住了敵人的注意力,再加上此時的天氣不太好,一時間沒有人注意這支小部隊。雖然一路上有驚無險,但“101”編隊還是非常小心,必竟已進入敵艦艇出沒的地區。

“報告,發現不明目標!”導彈艇上的雷達兵報告道,“準備戰鬥!”指揮官大聲命令道,“來的真不是時候!”導彈艇編隊發現接近敵人,於是志願軍海軍的第一場戰鬥開始了。

遭遇到的是一支韓國海軍的快艇編隊,大大小小有11艘之多。因爲他們偵察到這個地區有人民軍海軍艦艇,準備借當夜風浪較大的機會,對停泊於海峽內避風的人民軍艦艇實施偷襲。韓國海軍並沒有發現正在秘密靠近的4艘護衛艇,原來天還沒有亮,無法用肉眼觀察,只能用雷達。這個型號的護衛艇在設計時就注重隱身概念,當時又處於低速情況下,不僅反射的雷達信號不強,而且顯得很“亂”,惡劣的天氣條件和附近海岸、海島的反射波也干擾了雷達。再說韓國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附近的一處小海灣,人民軍海軍的艦艇常出沒於這裡。正當韓軍艦艇準備衝入海灣,發起突襲時,隱蔽於暗處的4艘護衛艇突然發射了C-701導彈,每艘各發射2枚。韓國人雖馬上發現了來襲的導彈,可惜太晚了,還沒等實施有效的攔截與干擾,導彈就命中目標,擊中7艘韓國快艇。被擊中的快艇立即燃起大火,火光隨即將整個編隊暴露出來。緊接着,4艘導彈艇衝過去,開始用艇上的艦炮實施近距離攻擊,這時再用導彈無疑是浪費,25毫米口徑艦炮射速是非常可怕的,雖的威力是小了點,不過對付快艇之類的目標足夠了。當他們退出戰鬥返航之時,11艘韓國快艇不是沉沒就是被擊成重傷。隨後聞訊趕來人民軍的3艘快艇將落水的韓軍救起,隨便還俘獲了2艘沒有沉下去的韓國快艇。

這次戰鬥的勝利讓志願軍海軍有了信心,於是快艇編隊藉着夜色掩護,不斷出擊,打起了“海上游擊戰”,取得了不小的戰果,當然損失也不算小。可惜戰鬥的規模太小了,不足以影響整個戰局。各型運輸船連續突破封鎖,將各種物資運到朝鮮西部集羣手中,只是數量太少了,因爲韓美聯軍依然掌握着制海權。對於“海上游擊戰”美國人有點無可奈何,夜幕爲對手提供了最好的掩護,星羅棋佈的沿海島嶼,衆多的小海灣是快艇最好的隱蔽所,明明知道對手的後方基地在那裡,而且就是不能攻擊,因爲那是中國的遼東半島。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手之後,美國人發現對付這些神出鬼沒的快艇,大型軍艦顯得笨手笨腳,最好是以快艇對快艇;最好的方法是佔領島嶼,使對手失去隱蔽所和出擊陣地;空中打擊也是不錯的方法。可惜這些發現並沒有讓情況有多少改觀,因爲陸地正打的熱鬧,沒有精力,也沒有多餘地兵力到海上去對付這些四處“搗亂”的敵人,反正這是一個不影響大局的戰鬥。

第三節

柴狼、王西民、西瓜、夏子寒等4人由於打架事件這幾個人一晚之間成了“明星”,雖然他們否認自己的行爲是犯罪,但在事情沒有解決之前,他們在香港警察局的記錄中還是取保候審人員。所以風玄找個理由將柴狼、王西民、西瓜、夏子寒等4人留在了攻臺總指揮部,好讓他們少製造點麻煩。

這幾天他們一直沒有閒着,不是打着網絡步兵營成員的旗號(只要網絡步兵營的人不說實話,這裡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假的),在指揮部內四處活動,(好在他們只是出於好奇,沒引起麻煩),就是坐於電腦前寫作。寫作是他們的專長,尤其是打架事件之後,更要寫點東西,要不怎麼能自稱爲“思想理論工作者”呢,再說也不想放過香港警察。

由於這幾天一直忙於編寫新軟件,他一直沒有注意他們的情況。經過衆人的努力,新的工具軟件終於於22日下午完工,只剩下測試工作,風玄終於有空了,,因此想找他們幾個聊一聊,可是柴狼、王西民、西瓜、夏子寒等4人不見了,“他們幾個又跑哪去了?”,他問道,可是沒有人知道,他開始四處尋找,他怕這幾位再弄出點什麼事來,可還是沒找到,不得不尋求楊國雄幫忙。

楊國雄答覆是:“不必找了,他們走了。”

“什麼?去哪了?他們走時應該和我說一聲纔對,出了什麼事?他們犯了什麼錯誤?”

“他們沒有犯什麼錯誤,實際上我很喜歡與他們在一起聊聊天。一個小時前,從北京來了幾個人,把他們接走的,至於爲什麼接走他們和去什麼地方,目前還不清楚。”

“爲什麼會這樣?與打架事件有關嗎?”

“對於你的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爲他們與來人的談話我沒有聽到,臨走時也沒有說什麼,不過他們走時顯得很高興,也很急。”

“是什麼人把他們接走的?”

“這個問題,我讓人打聽了一下,來人的身份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確來自北京,而且是乘專機,還持有的是國家主席親筆簽署的命令,否則我是不會讓他們把人帶走的。”

“太奇怪了!”

“放心吧!我也在注意這件事,事情總會水落石出的。”

這可真是意想不到的事,風玄怎麼想,怎麼感覺不對勁,可又沒有辦法,這件事得先放下,更重要的事情還等着他,今晚大規模行動就要開始了。

當風玄正爲找人發愁時,他要找的人正在李思華的辦公室裡喝茶,由於李思華一直沒有回來,所以他們只能一邊喝茶,一邊等,直到太陽要落山子,李思華纔出現。

“站下吧!不必客氣!我應該請你們原諒,剛剛開一個重要的會議,來晚了。我們相互間也不必介紹相互了,你們知道我是誰,我這也有你們的材料--剛剛送來的,不僅相當詳細,還有你們的照片。”還沒等柴狼等人說什麼,李思華奪先發言了。

“柴狼,北京人,計算機高級程序員的高級成員,檢查組組長。”

“王西民,四川人,小私營企業主,檢查組成員,有“哲學家”之稱。”

“西瓜,遼寧人,作家,也是檢查組成員,鷹派的精神領袖,《中國的明天》的主編。”

“夏子寒,海南人,高級工程師,檢查組成員,自稱是一個“思想家”。”李思華打開報告,簡單的大聲讀了一點,接着問道:“你們4個人在,鐵血之盟組織的地位不低,影響力巨大,當年這個組織的成立好象就是你們幾個積極活動的結果,對嗎?”

“沒錯,這些東西並不是什麼秘密,問題是爲什麼要把我們請到這來?”李思華回答道,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他們。

“你們沒有猜出來嗎?”

“我們想的頭都痛了!說吧,我們認爲你絕不會沒事找人來聊天的!”

“好吧!先看一看這些東西吧!”李思華說着將辦公桌上的幾份文件關給了他們,這些文件就是楊國雄幾天前送來的。

“這些東西的確讓人吃驚!這可是絕密的東西!爲什麼要讓我們看?”王西民看了一些之後,問道。

還閃沒等他回答,西瓜已奪先說道:“你還沒看出來嗎?因爲他是想請我們幫忙!”

“沒錯!你們的確是聰明人!”

聽聞此言,柴狼當即問道:“爲什麼找我們?可我相信你這不是開玩笑!”其他幾個人也點頭表示同意。

“這些文件告訴我們多年來反腐敗的結果是腐敗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行動。”

“反腐敗有公安、紀檢等部門,把這些東西交給他們不就行了嗎?何必要找我們?”一直沒有說話的夏子寒問道。“整治腐敗問題談何容易!現有的反腐敗部門自身也存在腐敗問題,所以要完成這個任務不能依靠他們,再說僅憑几份文件就處理某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想重新一個新的反腐機構。”李思華接着又說道,“要建立一個新的機構不缺經費之類的東西,唯一缺乏真正可以信賴的人,好在,有人給我了一個好主意,讓我想到了你們--鐵血之盟組織能夠提供我所需要的一切!”

此時飛魚再次問道:“爲什麼?”

“我也經常上網,常瀏覽鐵血之盟組織的網站,一年前我就成爲它的一名註冊成員,所以我對你們的瞭解很多。你們的組織發展到今天確實不容易,可惜是通過網絡來組織,造成組織工作先天性的不足,人員成分“雜亂”,缺少組織性,可謂問題不少。雖然這個組織在某些問題上“過於激進”,但它一直沒有背離“爲中華民族利益而奮鬥”的宗旨。你們的反腐敗立場相當堅定,組織中也沒有腐敗分子,你們是不會容忍其在組織內的存在。”

“我們能爲反腐敗做出什麼貢獻?”夏子寒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也是其他幾個人關心的問題。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你們的會員有十多萬,分佈於全國各地,從事各行各業,這無異於一個情報網,可以提供大量線索。”

“提供情報不成問題,這事交給情報組的人就可以。”夏子寒回答道,“還有其它事嗎?”

“當然有,我想從你們的會員中抽調一部分人加入新成立的反腐機構,你們對腐敗分子的態度讓人放心!”

“我們可以提供可供使用的人員名單,使用誰則由你決定,至於他們是否同意參與,那要由他們個人決定了,我相信不會有誰會拒絕你的要求。”

“那麼我首先邀請在座的幾位加入,不知可否?”

“同意!”“同意!”在座的幾位當場表示同意,於是新的反腐機構的第一批成員確定了,從此一場被稱爲“清黨”的反腐運動開始了,它與軍隊內部的整頓活動合稱爲:“清黨整軍”運動。

一個代號爲“紅月”的計劃正由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負責實施。

“紅月”計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東沙羣島,東沙羣島本處於臺灣的控制之下,不過早已撤出了駐軍,改由“海岸巡防總署”的1個巡防大隊來駐守。東沙羣島西部有北衛灘和南衛灘,其中位於東南部的東沙島是羣島中的唯一大島,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扼臺灣海峽,東控巴士海峽,西扼南海航道,軍事價值極高。如果中國要在南海地區採取軍事行動,控制東沙島的意義就更加重要,島上有飛機場,碼頭等設施,可以成爲一個重要的基地。

自從臺海開戰以來,東沙島與臺灣間的聯繫已經中斷,這裡距離臺灣近600公里,處於臺灣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外,臺灣海軍的軍艦也已退往臺灣。守軍明白整個東沙羣島處於孤立境地,僅有1個巡防大隊防守,兵力不足400人。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與大陸對抗,好在,聽說中國的南海艦隊的主力都被調去打臺灣了,再不就是忙於應付越南人的挑釁,看樣子不會來攻打這裡。

7月20日晚,一艘老式的R級潛艇的潛望鏡在距東沙島不遠的海域升出水面,接着數名蛙人從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爬出潛艇,然後消失了。這是南海艦隊特種兵大隊的蛙人,總共有17人,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潛入東沙島對他們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至於上岸後的任務就更容易了,那就是解決島上的雷達站。

當他們發出的完成任務的信號之後,早已在空中待命多時的運輸機羣立即飛向東沙島,當守軍發現時,一架運輸機已在島上的機場上降落,還沒等飛機停下,機上的步兵就衝下了飛機,解放軍的機降完全出乎守軍的預料,他們原認爲對手會從海上實施登陸,沒有在機場設防,於是機場落入解放軍之手。隨着後繼飛機的降落,守軍失去了戰鬥的意志,紛紛投降。整個戰鬥僅用了十幾分鍾,解放軍方面僅有3個人受了點輕傷,守軍也有8人受傷。

第二天中午,海軍的運輸艦趕到,將俘虜運走,同時運來了陸戰隊的1個營,他們將駐紮在這個島上,還有空軍的地勤人員和設備,這是將常駐這裡的一個海航戰鬥機大隊的先遣人員。

“紅月”計劃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南沙羣島中臺灣控制的太平島,與解決東沙島的方式不同的是,太平島是明着來的,在護衛艦和導彈艇的掩護下,一支由多艘登陸艦組成的登陸編隊出現在太平島的外海,擺出一付硬拼的架式。可是太平島的面積不過0.43平方公里,守軍也只有第7巡防大隊的300多人。守軍幾乎不戰而“降”,表面上看是一頓炮彈就讓守軍舉起白起,實際上守軍無心抵抗。原來第7巡防大隊的人多屬“流放”人員,因反對臺獨或什麼其它原因被有意派到這個島的。其中巡防大隊長,原本是海軍陸戰隊的,就是因爲反臺獨,支持統一,被從海軍陸戰隊轉到海岸巡防總署,然後被派到太平島當大隊長。這樣的人員組成,使這支隊伍缺少爲臺獨“賣命”的精神。

解放軍佔領東沙島與太平島的看上去戰果不大,可意義重大。不僅國內人心鼓舞,而且也給某些國家一個信號,“中國不光會動口,也會動手了!”菲律賓等國立即安分了許多,只是越南氣焰沒有改變,因爲越南人對自己太有信心了。中國接下來採取的措施確實讓越南人感到不安,因爲中國不僅將第13、14集團軍由乙類集團軍升級爲甲級集團軍,還是按戰時編制擴編的,而且下令動12個預備役師,重要的是這些部隊都向中越邊境地區集結。不過在越南人發現,中國南海艦隊的主力北調,以及廣空的主力部隊北上之後,認爲中國陸軍的集結只是“虛張聲勢”,中國人根本就沒有能力主動進攻,於是繼續放心大膽的武裝挑釁。

臺海方面也不甘心爲人們遺忘,也出現新的舉措。短暫的停火已經結束,解放軍再次對臺灣控制的沿海島嶼發動攻擊,此時島上的居民全部撤走了,再沒有什麼可顧慮的。

19日,空軍第十轟炸機師首次投入戰鬥,全師出動對馬祖島實施了轟炸。該師是現今中國空軍中唯一一支裝備轟-6的師。當初關蒼海瞭解到轟-6改裝內容時,不禁有一種“上當”的感覺,原來改裝的內容與大修差不多,改裝的目標是延長飛機的使用壽命,因爲它沒有替代機型,還得繼續服役。用新部件替代老化的部件,把自衛用的機炮拆除,換上最新式的電子戰系統,對發動機進行技改,以降低油耗,更換新式儀表,加裝自動駕駛儀等等,實際上沒有什麼變化。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轟炸瞄準儀,用計算機代替投彈手瞄準,投彈手的工作變得簡單多了,只是打開或關閉武器系統的保險開關。然而轟-6必竟已屬於“文物”級的大飛機,如果沒有絕對的制空權,象轟-6這樣的飛機根本不敢派出去,轟-6目標太大,太笨重,幾乎是靶機,不過當轟-6在空中編成大編隊出擊時,其場面還是相當壯觀的,引得路人紛紛止步觀看。

現在解放軍已經掌握了制空權,經過幾天的戰鬥之後,臺灣空軍損失慘重,已無出擊之勇氣。本以爲轟-6出動一定會把臺灣戰鬥機引出來,爲此解放軍特意派出大量戰鬥機護航,準備再打一次伏擊戰,可惜臺灣空軍一直沒有出動,於是護航戰鬥機飛行員們“失業”了,他們只能懷着羨慕的心情,觀看轟-6實施編隊轟炸。

幾十架轟-6實施編隊轟炸的場面是相當壯觀的,雖然投下的是無制導能力的普通航空炸彈,但250公斤或500公斤級航空炸彈的威力是可想而知的,況且一次投入下數百噸的炸彈。密集的彈着點,從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去如同一塊地毯鋪在大地上,這就是所謂的“地毯”式轟炸。

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地毯”式轟炸造成的損失確實也不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效果對中國軍事戰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戰略轟炸機一直擁有濃厚興趣的中國空軍,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研究之後,提出“中國也要擁有戰略轟炸機!”於是研製新式戰轟炸機的問題提了出來,不管戰略轟炸機是否有用,是否擁有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中國人“渴望”擁有自已的戰略轟炸機。

對金門島的炮擊也重新開始,解放軍將全島分成多個區,一個一個區的轟擊,確保任何一個地方都被炮彈“清掃”一次,標準爲每平米至少一發炮彈,僅用幾天時間,守軍用幾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防禦體系就變得不成樣子,什麼雷區、海灘上的障礙物等等全沒了。如此猛烈的炮擊,以至於有人開始懷疑在這樣的炮擊之下,是否還會有生命存在?要不守軍爲什麼不還擊?守軍的確沒有還擊,可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活着,而且活的好好的,他們正在地下的掩體內等待着,等着出登陸的解放軍決一死戰。同樣的戰術,二戰時的日軍多次採用,無論是火力,還是兵力都處於劣勢的日本守軍面對美國軍艦的炮擊和飛機轟炸,一直保持“沉默”,只等美軍登陸之後,再突然從地下掩體與敵決戰,希望能將美軍趕下大海,可惜每次都以全軍覆沒。不知這次能否再來一個“古寧頭之役”,1949年的金門之戰解放軍整整損失了3個團,而且是成建制覆沒。此時此刻,在金門島的對面,第31集團軍正集結待命,正準備爲先人“復仇”,洗去解放軍軍史中的恥辱。

7月22日晨,解放軍同時對金門、馬祖發動了登陸作戰。這時炮兵開始“引退”,由步兵“唱主角”了,因爲最後的戰鬥還要靠步兵來解決。

馬祖是由解放軍海軍陸戰隊與陸軍聯合負責的,,解放軍很快佔領了灘頭陣地,並將大批後繼部隊運上島。馬祖守軍的抵抗確實頑強,可惜錯誤地從一開始採取“硬碰硬”的打法,結果在解放軍的強大火力下,損失慘重。然而解放軍佔領整個馬祖依然費時3天,超出了原定計劃一倍,解放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相比之下,金門的戰鬥纔是真正的血戰!能不能解放金門現在就靠第31集團軍的了。

李紗將全部兵力集中在大、小金門島上,放棄了外圍的其它島嶼,這等於自絕退路,可謂“至之死地而後生”,準備做“困獸”之鬥。

22日凌晨5點整,隨着金門集羣司令員葉知秋一聲命令之下,3個加強營率先登上金門的海灘。然而李紗並沒有象馬祖守軍那樣試圖採取措施阻止解放軍登陸,他不僅放棄了灘頭陣地,還禁止射擊。

解放軍在沒有付出任何人員傷亡,甚至沒有開一槍就佔領了灘頭陣地,後繼部隊也順利上岸,然而當解放軍開始向內陸推進之時,立即遇到頑強的抵抗,幾乎無法前進。這與二戰時期,美軍在沖繩遇到的情況差不多,這也許是李紗對二戰歷史研究的成果之一吧!

經過短暫的交手之後,解放軍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的對手,因爲事實證明他們的對手戰鬥意志相當頑強,是不可輕視的敵人。然而解放軍也非等閒之輩,爲報當年兵敗金門之恥,解放軍可沒少準備。不過“24小時內拿下金門!”的誓言已無達成之可能,爲此誓言的發出者--葉知秋幾乎要大哭一場。

解放軍立即改更策略,放棄向縱深發展的計劃,開始沿着海岸線擴展灘頭陣地的面積,由於李紗無意堅守灘頭陣地,所以解放軍很快佔領了大片的海灘,接着工兵開始在海灘邊上修建臨時碼頭,以便讓各種運輸船隻將運載的人員和物資卸下,運輸效率可要比用登陸艇直接運上海灘快多了。雖然不時受到金門守軍的炮擊,然而工兵毫無退縮,炮兵也以強大的火力實施掩護,臨時碼頭僅用幾個小時就建成了。接着工兵們開始實現一個“狀舉”,修築一條直接連接大陸與金門島的浮橋,一旦浮橋建成,向金門島運送人員和裝備就方便多了,不過建成這條浮橋還需要很長時間,在最初的戰鬥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上午9點半,第31集團軍第92師師長葛雷新以一線總指揮官的身份跟隨着後繼部隊登上了大金門島的海灘,此時已有不少部隊上岸,而且許多重裝備也運上來了。葛雷新並沒有急於指揮部隊發起了進攻,他首先實地瞭解了一下情況,發現他此前的想法過於樂觀。連續數日的炮擊使金門早已變樣,海灘上的各種障礙物早不知到那去了,壕溝都被填平,然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金門早已成爲了一個“要塞”,完全變成一個戰場,四處都是工事,許多工事只是表面被摧毀了,實際上依然可以使用。而且守軍在堅固工事的保護下,依然保存下來大部分人員和裝備。

連續發動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之後,葛雷新基本上了解了對手的戰術,也再次重新認識了對手。守軍雖然戰鬥意志非常頑強,不好對付,但是指揮官大多缺乏隨機應變的靈活性,戰術應用相當“死”,同時也顯得缺乏經驗;大多數士兵的軍事技術水平不高,顯然這是平時的訓練不佳的結果。

經過一番試探和研究之後,葛雷新決定採取:“不求速度,旦求穩!”的戰術,徹底放棄了“速戰速決”的計劃。組織由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等多兵種組成的突擊隊,在強大火力支援下,逐個“清理”守軍的工事,他要求部隊要“穩紮穩打!”不可求快,對敵工事要一個一個的攻佔,力求攻下一個,佔住一個,“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戰鬥幾乎回到了一戰時期的“陣地戰”,推進的速度不是以“公里”,而是以“米”來計算,採取這種戰術的優點是己方的傷亡小,缺點是速度太慢。

整個形勢對金門守軍不利,金門守軍被封鎖住了,人員和物資等無法得到任何補充,越打越少。而解放軍則掌握着制空、制海權,在強大壓制火力,守軍對登陸場的炮擊幾乎發揮不出任何較效果,大批增援部隊可以順利上岸,力量越打越強。金門守軍最終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至於能支持多長時間則要看解放軍和表現如何了!對此李紗認爲以這樣的速度下去,“共軍打下金門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到那時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金門幾乎成了解放軍的練兵場,正如一位軍事學者的評價:“這裡是軍官,尤其是下級軍官以及士兵們展現個人才華和技能的最佳地點!”同時這裡也成爲一個試驗場,各種新式或老式的武器和裝備被運到這裡參戰實戰測試。

可惜他很快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原以爲:“經過多年的建設之後,金門實現了要塞化、地下化,修築的工事相當堅固,多爲半地下式,工事之間用地道相連接,很難攻佔或摧毀。”然而解放軍很快掌握了攻佔敵軍工事的有效方法,這可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

別看守軍工事的頂部一般都有幾米,甚至十幾米厚,能夠承受一般炮彈的炸擊,可是射擊孔或瞭望孔是薄弱環節,解放軍很快發現使用無座力炮、坦克炮等直接射擊這些地方可有效殺傷工事內的人員和裝備。經過對比之後,發現坦克炮直射的效果最好,不過讓許多軍事專家跌破眼鏡的是,62式坦克的此時的表現最好。99A坦克的火力與防護力很強,可惜太重了,在戰場上的運動起來不如輕型坦克方便。63式、63A式坦克的外型較大,被發現和擊中的機率比外型較小的62式坦克大,這對於防護力不足的輕型坦克相當重要。62式坦克的8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較小,但對於守軍的

第45章 第1節 第一章 第42章 第3節 第3節 第60章 第63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12章 第1節 第1節 第1節 第4章 第1節 第35章 第25章 第2節 作者的話第5章 第1節 第23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15章 第2節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28章 第52章 第1節 第1節 第9章 第3節 第1節 第38章 第2節 第42章 第3節 第2節 第51章 第2節 第34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21章 第22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章 第2節 第1節 第46章 第56章 第1節 第2節 第23章 第24章 第3節 第3小節 第2節 第3節 第50章 第1節 第2節 第1節 第65章 第2章 第1節 第20章 第32章 第1節 第2節 第28章 第1節 第35章 第3節 第2章 第3節 第1章 第24章 第43章 第6章 第10章 第18章
第45章 第1節 第一章 第42章 第3節 第3節 第60章 第63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12章 第1節 第1節 第1節 第4章 第1節 第35章 第25章 第2節 作者的話第5章 第1節 第23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15章 第2節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28章 第52章 第1節 第1節 第9章 第3節 第1節 第38章 第2節 第42章 第3節 第2節 第51章 第2節 第34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21章 第22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章 第2節 第1節 第46章 第56章 第1節 第2節 第23章 第24章 第3節 第3小節 第2節 第3節 第50章 第1節 第2節 第1節 第65章 第2章 第1節 第20章 第32章 第1節 第2節 第28章 第1節 第35章 第3節 第2章 第3節 第1章 第24章 第43章 第6章 第10章 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