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金門是臺灣控制着的少數大陸沿海島嶼之一,與東山、烏丘、馬祖等島嶼共同組成了臺灣防禦的第一條防線,其中尤以金門最大,也最重要。臺灣方面深知金門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金門部署有重兵,最多時曾駐紮了10多萬兵力,此時的兵力也有4萬,還可從當地常住居民中徵召後備役人員,海軍的一支快艇部隊也駐紮於此。可以說金門是一塊“硬骨頭”,但解放軍一定要吃下去。解放軍不僅將金門視爲“眼中釘,肉中刺”,更是心中永遠的“痛”。1950年勢如破竹的解放軍竟於此吃了大敗仗,損兵折將近萬人,成建制地損失了幾人團,這可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少有的大敗。

當年的朝鮮戰爭,讓中國失去解放臺灣的時機,也讓一代軍人失去了洗刷這一恥辱的機會,時間已經使他們成爲老人,失去再次衝上戰場的機會,只能坐於電視機前看着孫輩們完成他們的心願。

新一代中國軍人是不會讓他們的前輩失望的,爲此數以萬計的大軍正整裝待發。爲壓制金門守軍,上千門各型火炮不斷地發出聲音,到13??晚上,已經連續對金門實施了4次大規模的炮擊,其間的零星炮擊不計其數。發射的炮彈已經無法計算了,多得以至一位參加過58年金門炮戰的老人,“心痛”地責怪道:“這些敗家子!炮彈是白來的嗎?打起來一點不心痛?”

聽聞此言,一位中年人也說道:“我當炮兵那會兒,一年也打不了幾發炮彈?真想再當一回炮手,打上幾炮,找一找當年的感覺。”

一位年青人也說道:“開炮是什麼感覺?真想體驗一下!”

這時老人也說道:“我也真想再打幾炮,幾十年沒摸過大炮了,聽到炮聲,心裡真有點癢了!”

似乎許多人都有與此相類似的想法,所以解放軍就接到了許多要求到一線參觀的請求,。面對這些請求,解放軍大都可以一口拒絕,但某些人的請求可不好回絕,最後某幹休所的幾位老退伍軍人的請求被批准了。

於是一個小型團隊於13日下午到達了,成員多是當年參加過58年金門炮戰的,這次可以說是故地重遊。面對着壯觀的戰鬥景象,這些老人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的歲月,一下感到自已年青了許多。

“小夥子!先休息一下!讓我來!”一位老兵向一位正在操作的年輕的炮手下達了“命令”,年輕的炮手面對這位身穿老式軍服的老人的命令竟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求助似的望向他的班長,可班長也不知如何是好,不得不也求助似的望向連長,可是連長也在頭痛。

這位連長可真是頭痛了,今天來的這幾個老兵都是他們這個炮團的老首長,是他們的老前輩,尤其是發話的那位,是這個團第一任團長。這時陪同這幾個老兵前來參觀的團長不得不出來解圍,可沒等他開口,那位老兵就發話了:“兒子!給你老子站一邊去,等我打幾炮之後再說。”

“爸!你小心一點!”說完,這位團長無奈地退到一邊去了。

這下可好了,沒人能管了,於是這幾個老兵又當了一回兵,找回了當年的感覺。

等這幾位老兵炮打夠了,這件事才被上報到金門集羣司令員李瑞清那了,可李瑞清並沒有因此責怪任何人,一來,他沒時間去處理,二來,事件已經發生了,現在處理已經晚了,再說,他也不能因此處分退役多年的老兵吧,最後只是告誡部下下次注意,接着就去處理其它事務了,還有許多事等着他。

“就這麼點彈藥嗎?你是怎麼負責後勤工作的?”李瑞清大聲地向負責後勤工作的馬達興大校問道,這一問讓馬達興大校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看到李瑞清那不太高興的眼神,於是連忙回答:“彈藥數量足夠了,而且正在不斷運來,有什麼問題嗎?”

“我需要的是大口徑火箭彈,注意是大口徑,不是122榴彈。一般火炮的威力根本不足以摧毀敵人的重要工事,只能用大口徑火箭炮,可是大口徑火箭彈馬上就要消耗完了,爲什麼?”

馬達興大校馬上解釋道:“不是我不想多弄點,而是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大口徑火箭炮是近幾年才裝備部隊的,所配用的彈藥生產也是同時開始生產的,儲備本來就不多。用於摧毀敵人的重要工事所使用的二號彈,產量特別少。”

“那你不想辦法從其它地方弄點,我聽說軍委還一些戰略儲備,並且就儲備在離此不運的倉庫裡。其它部隊不是也裝備了大口徑火箭炮嗎?那也一定配備了一些彈藥,你不會去借一點?”

“我也想過,可是我們需要的是二號彈,而軍委儲備的都是四號彈,我請求過,可軍委不同意。也不能從其它部隊借,裝備了大口徑火箭炮的部隊基本上都調給我們了,只有瀋陽軍區還有,可那太遠了,而且他們也想向我們借一點。”

“那你還能從什麼地方弄點?”

“從軍工廠,各生產廠家正全力投入生產。”

“那得等到什麼時候?我能等,敵人能等嗎?”

“沒有大口徑火箭彈也行,我們有大量的122、130、152炮,這些炮非常威力小一點,但彈藥非常充足,反正許多炮彈快到期了,不用掉,也要銷燬。質量不行,可以用數量來補嘛!”

“反正也沒有其它辦法了,只有發揮數量的優勢了!”

戰士們吃了晚飯之後,除了擔負戰鬥執勤任務的之外,早早就紛紛上牀睡覺去了,因爲他們的確太累了,在一天之中,他們不斷地裝填、發射、再裝填、……,直到炮管熱的不能再打時,纔會休息一會,一天下來,打了多少發炮彈已經沒有一個人有心去統計了,實際上也統計不出來。

這一晚李瑞清也睡的非常香,這也許是由於心情好的緣故。不過第二天早晨起來之後,他的心情可就越來越不好了,不是因爲打了敗仗,而是出了麻煩事。幾位退休的老幹部到前線參觀,並且親自發射了數發炮彈的消息被新聞媒介報道之後,引起了許多軍人退休幹部的“雄心”,於是這些人紛紛與部隊聯繫,要求到前線參觀,並且親自打幾炮。人數不是很多,可麻煩不少。從第二天早晨開始,他不得不面對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請求,而且一個比一個不好拒絕,有些人甚至事先沒通知一下,就直接到了部隊,結果各參戰部隊的領導們可就頭痛了,因爲來者是本部隊的老首長,老幹部,誰也不好拒絕。通過請示之後,攻臺總指揮部同意了這些人的請求,於是李瑞清就將這些打發到下邊,讓那些參謀人員去接待,自己總算可以輕鬆一下,脫身去處理其它事情去了。可是此例一開,要求參觀者不減反增,人數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新聞記者,原本只有解放軍報等幾家新聞單位可以到陣地上參觀,其它單位的人認爲這不公開,於是不得不對新聞記者解禁。可接下要求的人就更多了,於是又放寬各種限制,到最後除限制人數這點之外,基本上取消了全部限制。

可問題還沒有解決,因爲有人正研究如何利用戰爭開發旅遊資源,雖然要來的人並不是很多,但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那怕是這部分只佔全部的極少數,那麼總人數也絕對不會少,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很久沒有經歷過戰爭了,人們對戰爭有點陌生了。

於是許多人急忙趕到廈門,來觀看戰鬥的場面,雖然有被流彈擊中的可能,但許多人並不在意,因爲他們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親眼觀看戰鬥、體驗戰爭的機會,也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膽小”的方法,一時間“去廈門觀炮戰”成了一句口號。

不過這還不是這一天中最讓李瑞清頭痛的事,最讓他頭痛的事還是接到了金門守軍參謀長楊浦的一封親筆信。今天早晨,金門守軍突然通過廣播,提出要派代表來商談事情,於是一名臺軍軍官將這封信帶來了,並親自交給了李瑞清。

等李瑞清將信看完之後,負責送信的臺軍軍官問道:“我是參謀長楊浦的副官,這次希望回去前,能帶走貴方的答覆。”

“好的,我馬上與上級聯繫一下,一會就給你答覆。”李瑞清說完就離開了,但他並沒有馬上回來。負責送信的臺軍軍官等了將近2個小時之後,李瑞清纔回來了,不過他帶回了正式的答覆:

“我方同意貴方將金門地區的數萬名平居民安全撤走的要求,我方將提供安全保證,爲此同意實現金門地區的停火。我方的要求是:停火的時限爲72小時,以便貴方撤走人員;停火的規範僅限於金門地區,其它地區不在停火範圍之內,具體的停火範圍將另行通知;貴方可以使用除作戰艦艇之外的任何船隻進行運送,不得使用作戰艦艇或飛機護航。如果需要我方可提供運輸工具。”

“貴方的要求完全可以接受。我代表我的長官感謝你。如果你不反對,我要求立即將消息帶回去。”

“你可以隨時返回,請代我轉告楊浦,停火結束之後,我們戰場上見。”

當李瑞清將負責送信的臺軍軍官送走之後,臉上就變成了一副非常憂心的樣子,如同打了敗仗。看到他這個樣子,馬達興大校關切的問道:“出了什麼事?”

“你不是也看到了,楊浦派人來送信,要求實現停火,讓金門的數萬居民撤走,以免受戰火之苦。我請示了上級,上級的答覆是同意他們的請求。這意味着我們可以休息幾天了,但也給了敵人時間,這對我們的行動不利,至少拖延了時間。”

“那我們可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嗎?”

“孫子兵法上有說: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臺灣海峽將大陸與臺灣分隔開了,而幾十年的分裂局面也讓兩岸的人在心中產生了裂痕,而補上這一裂痕是不能使用武力的。”

當楊浦得到了解放軍同意停火之後,立即下令,金門地區的全體居民準備撤出金門,同時派出部隊幫助居民搬家,並準備運輸工具。

對於此事,呂秀蓮雖然對於金門守軍司令梓東溪(實際是楊浦的主意)不請示就行動的作法不太高興,也瞭解其意圖,但還是很樂於接受這一結果。於是當天的臺灣新聞媒介可是好一通“吹噓”,就象取得了某個勝利。

經過緊急動員之後,當天下午,從澎湖列島出發的第一批接運人員的漁船就到了金門,接着就不斷有大量船隻前來接送人員。

可是金門的居民並不願意撤走,許多拒絕離開,可是軍方的態度是堅決的,除了自願留下參與戰鬥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必須撤走,對於拒絕撤走的人則實行強制手段。

在要幾天之內將金門地區的數萬居民撤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整個碼頭顯得一片混亂,爲此楊浦親臨碼頭指揮撤離工作時,這時梓東溪也來到了碼頭,一見面他就問道:“爲什麼會這麼亂?”

“因爲需要撤走的人員太多了,其中有人還不想撤走。”楊浦這樣簡單的回答,並不能讓梓東溪感到滿意,於是梓東溪又問道:“難道非撤走這些人不可嗎?讓平民撤走沒什麼可說的,可爲什麼還讓軍中那些不願打仗的人也撤走?”

“讓平民撤走是爲了解除後顧之憂,不能讓所有的人都遭受戰火之苦。同時我也不需要意志不堅決的人,我們面對的一場惡戰,每個人都必須有血戰到底的決心。”

“剛剛接到上邊的通知,說可以利用撤離人員的機會,給我們運送些兵員和物資,但數量不可能太多,問我們最需要什麼?”

“武器彈藥島上的儲備足夠了,不用運了,最缺的是人,但必須是自願前來的,不要一個怕死的。”

“好吧,我就這樣回覆。有些平民自願要求留下來參加戰鬥,可他們都缺少訓練,最好也讓他們撤走吧!”

“不,讓他們留下。他們都接受過軍事訓練,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保衛家園的決心。”

“好的,就按你說的去辦!”

居民在撤走的時候被要來帶走一切可以帶走的東西,不能帶走的東西,則被集中存放於幾個地下倉庫內保存,反正金門空閉着的地下倉庫很多,爲防止東西丟失,倉庫的入口被用混凝土封上了。

經過努力,在停火協議失效之前,除部分自願要求留下來參加戰鬥的平民之外,金門已不再有一個居民了,還有數千名官兵自願撤走,同期秘密增援到金門的有約2000人,都是自願報名的。金門的守軍由戰前的4萬1千人,下降爲3萬7千人,不過戰鬥力增強了,同時收縮了防禦,將金門附近小島嶼或島碓上的駐軍全部撤到了大、小金門島,其中以大金門爲防禦重點,小金門的駐軍則減少至3000人,整個大金門島已經變成了戰場。按楊浦的說法就是:“要於此與共軍決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將沾滿鮮血!”

受到金門停火協議的影響,馬祖的守軍也提出了撤走平民的請求,並得到解放軍的同意,於是馬祖也實施了平民的撤退工作,只是規模較小。

第62章 第21章 第64章 第64章 第2節 第18章 第4章 第24章 第1章 第2節 第2節 第41章 第2節 第20章 第1節 第12章 第2節 第15章 第33章 第22章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6章 第61章 第2節 第40章 第5章 第30章 第2節 第1節 第31章 第50章 第4章 第3節 第63章 第1節 第1節 第5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7章 第1節 第1節 第17章 第25章 第3節 第48章 第28章 第55章 第61章 第18章 第6章 第31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27章 第37章 第58章 第1節 第20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章 第49章 第49章 第47章 第63章 第3節 第2節 第31章 第11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章 第41章 第17章 第5章 第1節 第26章 第2節 第26章 第3節 第65章 第45章 第1節 第15章 第2章 第2節 第50章 第20章 第3節 第37章 第15章 第6章 第31章
第62章 第21章 第64章 第64章 第2節 第18章 第4章 第24章 第1章 第2節 第2節 第41章 第2節 第20章 第1節 第12章 第2節 第15章 第33章 第22章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6章 第61章 第2節 第40章 第5章 第30章 第2節 第1節 第31章 第50章 第4章 第3節 第63章 第1節 第1節 第5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7章 第1節 第1節 第17章 第25章 第3節 第48章 第28章 第55章 第61章 第18章 第6章 第31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27章 第37章 第58章 第1節 第20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章 第49章 第49章 第47章 第63章 第3節 第2節 第31章 第11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章 第41章 第17章 第5章 第1節 第26章 第2節 第26章 第3節 第65章 第45章 第1節 第15章 第2章 第2節 第50章 第20章 第3節 第37章 第15章 第6章 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