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0320

0311 0320

但好景不長,不久之後,明朝派遣使臣去日本,日本將軍竟然私自扣押明朝使臣,此後,日本停止嚮明朝朝貢,兩國關係陷入低谷,

總體而言,當時的大多數國家與明朝的關係都是極爲融洽的,而在明帝國的西北部,西域各國也與明朝恢復了聯繫,並開始嚮明朝朝貢。

此時的明朝,疆域雖然不及元朝,但已北抵蒙古,西達西域,東北控制女真,西南擁有西藏,並有朝鮮、安南(今越南)爲屬國,其影響力和控制力更是遠播四方。

如此遼闊之疆域,如此強大之影響力,當時的大明已經成爲堪與漢唐媲美的強大帝國。

在大明帝國統治下的百姓們終於擺脫了戰亂和流浪,不再畏懼異族的侵擾,因爲這個強大的國家足可以讓他們引以爲傲,並自豪地說:

我是大明的子民。

帝國邊疆風雲

雖然明帝國十分強大,但搗亂的鄰居還是有的,也多多少少帶來了一些麻煩,而最早出現麻煩的地方,就是安南。

安南(今越南),又稱交址,漢唐時爲中國的一部分,到了五代時候,中原地區打得昏天黑地,誰也沒時間管它,安南便獨立了,但仍然是中國的屬國,且交往密切。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冊封過安南國王陳氏,雙方關係良好,自此安南仿效朝鮮,向大明朝功,且凡國王繼位等大事都要向大明皇帝報告,得到正式冊封后方可確認爲合法。

然而在建文帝時期,安南的平靜被打破了,它的國內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由於有人及時封鎖了消息,大明對此一無所知。

永樂元年,安南國王照例派人朝賀,朱棣和禮部的官員都驚奇的發現,在朝賀文書上,安南國王不再姓陳,而是姓胡。文書中還自稱陳氏無後,自己是陳氏外甥,被百姓擁立爲國王,請求得到大明皇帝的冊封。

這篇文書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破綻,事情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政治經驗豐富的朱棣感覺到其中一定有問題,便派遣禮部官員到安南探訪實情。

被派出的官員名叫楊渤,他帶着隨從到了安南,由於某些未知原因,他在安南轉了一圈,回朝後便證明安南國王所說屬實,並無虛構。朱棣這才相信,正式冊封其爲安南國王。

於是安南的秘密被繼續掩蓋。

事後看來,這位楊渤如果不是犯了形式主義錯誤,就是犯了受賄罪。

但黑幕終究會被揭開的。

永樂二年,安南國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現在中國,並說有緊急事情向皇帝稟報,他隨即被送往京城,在得到朱棣接見後,他終於以見證人的身份說出了安南事件的真相。

原來在建文帝時期,安南丞相黎季犛突然發難,殺害了原來的國王及擁護國王的大臣,自後他改名爲胡一元,並傳位給他的兒子胡(上大下互),並設計欺騙大明皇帝,騙取封號。

裴伯耆實在是一等一的忠臣,說得深淚俱下,還寫了一封書信,其中有幾句話實在感人:“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鳴闕下,伏願興吊伐之師,隆繼絕之義,蕩除奸兇,復立陳氏,臣死且不朽!”

裴伯耆慷慨陳詞,然而效果卻不是很好,因爲朱棣是一個飽經政治風雨的權場老手,對這一說法也是將信將疑。而且從裴伯耆的書信看來,很明顯,此人的用意在於借明朝的大軍討伐安南,這是一件大事,朱棣是不可能僅聽一面之辭就發兵的。於是,朱棣並沒有馬上行動,而是安排裴伯耆先住下,容後再談。

然而同年八月,另一個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朱棣的沉默。

這個人就是原先安南陳氏國王的弟弟陳天平,他也來到了京城,並證實了裴伯耆的說法。

這下朱棣就爲難了,如果此二人所說的是真話,那麼這就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必須出兵了,可誰又能保證他們沒有撒謊呢,現任安南國王大權已經在握,自然會否認陳天平的說法,真僞如何判定呢?

而且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朱棣以前並沒有見過陳天平,對他而言,這個所謂的陳天平不過是一個來歷不明的人,萬一要聽了他的話,出兵送他回國,最後證實他是假冒的,那堂堂的大明國就會名譽掃地,難以收拾局面。

這真是一個政治難題啊。

然而朱棣就是朱棣,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解開了難題。

大凡年底,各國都會來提前朝貢,以恭祝大明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安南也不例外,就在這一年年底,安南的使臣如同以往一樣來到明朝京城,向朱棣朝貢,但他們絕沒有想到,一場好戲正等待着他們。

使臣們來到宮殿裡,正準備下拜,坐在寶座上的朱棣突然發話:“你們看看這個人,還認識他麼?”

此時陳天平應聲站了出來,看着安南來的使臣們。

使臣們看清來人後,大驚失色,出於習慣立刻下拜,有的還痛哭流涕。

一旁的裴伯耆也十分氣憤,他站出來斥責使臣們明知現任國王是篡權賊子,卻爲虎作倀,不配爲人臣。他的幾句話擊中了使臣們的要害,安南使臣們惶恐不安,無以應對。

老到的朱棣立刻從這一幕中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拍案而起,厲聲斥責安南使臣串通矇蔽大明,對篡國奸臣卻不聞不問的惡劣行徑。

在搞清事情經過後,朱棣立刻發佈詔書,對現任安南國王胡(上大下互)進行嚴厲指責,並表示這件事情如果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覆,就要他好看。

朱棣的這一番狠話很見成效,安南現任胡氏國王的答覆很快就傳到了京城,在答覆的書信中,這位國王進行了深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表示自己不過是臨時佔個位置而已,國號紀年都沒敢改,現在已經把位置空了出來,誠心誠意等待陳天平回國繼承王位。

這個回答讓朱棣十分滿意,他也寬容的表示,如果能夠照做,不但不會追究他的責任,還會給他分封土地。

然後,朱棣立刻安排陳天平回國。

話雖這樣說,但朱棣是個十分精明的人,他深知口頭協議和文書都是信不過的(這得益於他早年的經歷),因爲當年他自己就從來沒有遵守過這些東西。

爲保障事情的順利進行,他安排使臣和廣西將軍黃中率領五千人護送陳天平回國,按照朱棣的設想,陳天平繼位之事已是萬無一失。

可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聳人聽聞。

黃中護送陳天平到了安南之後,安南軍竟然設置伏兵在黃中眼皮底下殺害了陳天平,還順道殺掉了明朝使臣,封鎖道路,阻止明軍前進。

消息傳到了京城之後,朱棣被激怒了,被真正的激怒了。

真是膽大包天!

陽奉陰違也就罷了,竟然敢當着明軍殺掉王位繼承人,連大明派去的使臣都一齊殺掉!

不報此仇,大明何用!養兵何用!

安南平定戰

殺掉了陳天平,胡氏父子安心了,陳氏的後人全部被殺掉了,還順便幹掉了明朝使臣,他雖然知道明朝一定會來找他算賬,但他也早已安排好了軍隊防禦,並在顯要位置設置了關卡。

只要佔據有利地勢,再拖上了幾年,明朝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地位。

這就是胡氏父子的如意算盤。

明朝那些事兒2朱棣篇第十六章

章節字數:3566更新時間:07-02-2216:18

算盤雖然這樣打,但他們也明白,明朝發怒攻打過來不是好玩的,於是他們日夜不停操練軍隊,佈置防禦,準備應對。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過了三個多月,明朝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莫非他們覺得地方偏遠,不願前來?

存有僥倖心理的胡氏父子沒有高興多久,戰爭的消息就傳來了,明朝軍隊已經正式出發準備攻取安南。

這早在胡氏父子的預料之中,所以當部下向他們報告軍情時,父子倆還故作鎮定,表明一切防禦工作都已經預備好,沒有什麼可怕的。

這對父子之所以還能如此打腫臉充胖子,強裝鎮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父子兩個並不知道爲何明朝要過三個月纔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爲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帶領這支龐大軍隊的正是名將朱能,此人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多次,讓他出徵表明朱棣對此事的重視,朱棣期盼着朱能可以發揚他靖難事後的無畏精神,一舉解決問題。

可惜天不如人願,估計朱能也沒有想到,他不但沒有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而且連安南的影子都沒能看見。

明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分兵兩路,一路以朱能爲統帥,自廣西進軍,另一路由沐晟帶領,自雲南進軍。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事計劃,凡是攻打安南,必從廣西和雲南分兵兩路進行攻擊,這幾乎已經是固定套路,從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發生了,朱能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經搶救無效逝世,這也難怪,因爲大軍出發走到廣西足足用了三個月。一路上顛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參加一場戰爭也太苛責他了,應該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來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稱爲“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張輔。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爲朱能的突然去世讓很多人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憂慮,而這位威信遠不如朱能的人能否勝任主帥職位也很讓人懷疑。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緊急時刻,張玉似乎靈魂附體到了張輔的身上。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優良傳統,在這場戰爭中,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張輔在接任統帥位置後,面對下屬們不信任的目光,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詳細地介紹了作戰方針和計劃,其步驟之周密精確讓屬下歎服,在會議的最後,張輔說道:“當年開平王(常遇春)遠征中途去世,岐陽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與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在穩定士氣,準備充分後,張輔自廣西憑祥正式向安南進軍,與此同時,沐晟自雲南進軍,明軍兩路突擊,向安南腹地前進。

事實證明,安南的胡氏父子的自信是靠不住的,張輔帶兵如入無人之境,連破隘留、雞陵兩關,一路攻擊前行,並在白鶴與另一路沐晟的軍隊會師。

至此,明軍已經攻破了安南外部防線,突入內地,現在橫在張輔面前,阻礙他前進的是安南重鎮多邦。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安南有東西兩都,人口共有七百餘萬,且境內多江,安南沿江佈防,不與明軍交戰,企圖拖垮明軍。

張輔識破了安南的企圖,他派出部將朱榮在嘉林江打敗安南軍,建立了穩固陣地,然後他與沐晟合兵一處,準備向眼前的多邦城進攻。

多邦雖然是安南重鎮,防禦堅固,但在優勢明軍的面前似乎也並不難攻克,這是當時大多數將領們的看法,然而這些將領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在歷史上,輕敵的情緒往往就是這樣出現並導致嚴重後果的。所幸的是張輔並不是這些將領中的一員,他派出了許多探子去偵查城內的情況,直覺告訴他,這座城池並不那麼簡單。

張輔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座多邦城不但比明軍想像的更爲堅固,在其城內還有着一種秘密武器——大象。

安南軍隊估計到了自己戰鬥力的不足,便馴養了很多大象,準備在明軍進攻時放出這些龐然大物,突襲明軍,好在張輔沒有輕敵,及時掌握了這一情況。

可是話雖如此,掌握象情的張輔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對付大象,這種動物皮厚、結實又碩大無比,戰場之上,倉促之間,一般的刀槍似乎也奈它不何。該怎麼辦呢?

這時有人給張輔出了一個可以剋制大象的主意,不過在今天看來,這個主意說了與沒說似乎沒有多大區別。

這個主意就是找獅子來攻擊大象,因爲獅子是百獸之王,必定能夠嚇跑大象。

我們暫且不說在動物學上這一觀點是否成立,單單隻問一句:去哪裡找獅子呢?

大家知道,中國是不產獅子的,難得的幾頭獅子都是從外國進口的,據《後漢書》記載,漢章帝時,月氏國曾進貢獅子,此後安息國也曾進貢過,但這種通過進貢方式得來的獅子數量必然不多,而且當年也沒有人工繁殖技術,估計也是死一頭少一頭。就算明朝時還有獅子,應該也是按照今天大熊貓的待遇保護起來的,怎麼可能給你去打仗?

那該怎麼辦呢,獅子沒有,大象可是活生生的在城裡等着呢,難不成畫幾頭獅子出來打仗?

答對了!沒有真的,就用畫的!

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當年的張輔就是用畫的獅子去打仗的。

張輔不是瘋子,他也明白用木頭和紙糊的玩意兒是不可能和大象這種巨型動物較勁的,不管畫得多好,畢竟也只是畫出來的,當不得真。作爲一名優秀的將領,張輔已經準備好了一整套應對方案,準備攻擊防守嚴密的多邦城。

其實到底是真獅子還是假獅子並不重要,關鍵看在誰的手裡,怎麼使用,因爲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指揮官的智慧和素質。

張輔的數十萬大軍在多邦城外住了下來,但卻遲遲不進攻,城內人的神經也從緊繃狀態慢慢鬆弛了下來,甚至有一些城牆上的守兵也開始和城邊的明軍士兵打招呼,當然了,這是一種挑釁,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戰略就要成功了,明軍長期呆在這裡,補給必然跟不上,而攻城又沒有把握,只有撤退這一條路了。

安南守軍不知道的是,其實明軍遲遲不進攻的理由很簡單:刀在砍人之前磨的時間越久,就越鋒利,用起來殺傷力也會更大。

事實正是如此,此時的張輔組織了敢死隊,準備攻擊多邦城。他所等待的不過是一個好的時機而已。

在經過長時間等待後,明軍於十二月的一個深夜對多邦城發起了攻擊,在戰鬥中,明軍充分發揮了領導帶頭打仗的先鋒模範作用,都督黃中手持火把,率隊先行渡過護城河,爲部隊前進開路,都指揮蔡福親自架雲梯,並率先登上多邦城。這兩名高級軍官的英勇行爲大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士兵們奮勇爭先,一舉攻破外城,安南士兵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平日毫無動靜的明軍突然變成了猛虎,如此猛烈之進攻讓他們的防線全面崩潰,士兵們四散奔逃。

戰火蔓延到了內城,此時安南軍終於使出了他們的殺手鐗,大象,他們驅使大象攻擊明軍,希望能夠挽回敗局,然而,早有準備的張輔拿出了應對的方法。

考慮到畫的獅子雖然威武,但也只能嚇人而已,不一定能嚇大象,張輔另外準備了很多馬匹,並把這些馬匹的眼睛蒙了起來,等到大象出現的時候便驅趕馬匹往前衝,雖然從動物的天性來說,馬絕對不敢和大象作對,但蒙上眼睛的馬就算是恐龍來了也會往前衝的,何況是大象。與此同時,張輔還大量使用火槍攻擊大象,殺傷力可能不大,但是火槍的威懾作用卻相當厲害。

在張輔的這幾招作用下,安南軍隊的大象嚇得不清,結果紛紛掉頭逃跑,衝散了後面準備撿便宜的安南軍,在喪失了所有的希望後,安南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明軍一舉攻克多邦城。

多邦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安南的抵抗意志,此後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攻克東都和西都,並於此年(永樂五年)五月,攻克安南全境,俘獲胡氏父子,並押解回國,安南就此平定。

在安南平定後,朱棣曾下旨尋找陳氏後代,但並無結果,此時又有上千安南人嚮明朝政府請願,表示安南以前就是中國領地,陳氏已無後代,希望能歸入中國,成爲中國的一個郡。

朱棣同意了這一提議,並於永樂五年(1407)六月,改安南爲交址,並設置了布政使司,使之成爲了中國的一部分,於是自漢唐之後,安南又一次成爲中國領土。

安南問題的解決使得中國的西南邊界獲得了安寧和平靜,但明朝政府還有着一個更大的煩惱,這個煩惱纏繞了明朝上百年,如同噩夢一般揮之不去。

這就是與蒙古部落的關係問題。

自明朝開國以來,蒙古這個鄰居就始終讓大明頭疼不已,打仗無數次,談判無數次,打完再談,談完再打,原來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後代稱謂),再從北元被打成韃靼(蒙古古稱),可是不管怎麼打,就是沒消停過。幾十年打下來,蒙古軍隊從政府軍、正規軍被打成了雜牌軍、游擊隊,但該搶的地方還是搶,該來的時候還是來。

明朝那些事兒2朱棣篇第十七章

章節字數:3722更新時間:07-02-2216:18

這倒也不難理解,本來在中原地區好好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全國各地到處走,作爲四級民族制度中的頭等人,日子過的自然很不錯,但是好日子才過了九十幾年,平地一聲炮響,出來了一個朱元璋,把原來的貴族趕到了草原上去幹老本行——放牧,整日頂風和牛羊打交道,又沒有什麼娛樂節目,如此大的反差,換了是誰也不會甘心啊,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自己的手工業和農業,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除了牛羊肉什麼都缺,就算想搞封閉自然經濟也沒法搞起來。想拿東西和明朝換,乾點進出口買賣,可是人家不讓幹,這也容易理解,畢竟經常打仗,誰知道你是不是想趁機潛入境內乾點破壞活動,所以大規模的互市生意是沒有辦法做起來的。

該怎麼辦呢,需要的、缺少的東西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能通過做生意換回來,人不能讓尿憋死,那就搶吧!

你敢搶我,我就打你,於是就接着上演全武行,你上次殺了我父親,我這次殺你兒子,仇恨不斷加深,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明朝展開了與蒙古部落的持久戰,這一戰就是上百年。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永樂時期蒙古的形勢,之前我們說過,北元統治者脫古思帖木兒被藍玉擊敗後,逃到土刺河,被也速迭兒殺死,之後蒙古大汗之位經過多次傳遞,於建文四年(1402)被不屬於黃金家族的鬼力赤所篡奪,定該國名爲韃靼。我查了一下,這位鬼力赤雖然不是黃金家族直系,但也不算是外人,他的祖先是窩闊臺,由於他不是嫡系,傳到他這裡血統關係已經比較亂了,也許就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沒有正統黃金家族的那種使命感,所以他廢除了元朝國號,並向大明稱臣,建立了朝貢關係。從此,北方邊境進入了和平時期。

可是這個和平時期實在有點短,只有六年。

鬼力赤不是黃金家族的人,也對黃金家族沒有多少興趣,可他的手下卻不一樣,當時的韃靼太保阿魯臺就是這樣一個傳統觀念很重的人,他對鬼力赤的行爲極其不滿,整日夢想着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他殺害了鬼力赤,並擁戴元朝宗室本雅失裡爲可汗。但這位繼承蒙古正統的本雅失裡統治的地方實在小得可憐。

這是因爲經過與明朝的戰爭,北元的皇帝已經逐漸喪失了對蒙古全境的控制權,當時的蒙古已經分裂爲三塊,分別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後來的韃靼),瓦剌(這個名字大家應該熟悉),兀良哈三衛。

蒙古本部韃靼我們介紹過了,他們佔據着蒙古高原,由黃金家族統治,屬於蒙古正統。

瓦剌,又稱作西蒙古,佔據蒙古西部,在明初首領猛可帖木兒死後,瓦剌由馬哈木統領。

兀良哈三衛,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參加過靖難的精銳朵顏三衛,這個部落是怎麼來的呢,那還得從幾十年前說起。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派遣馮勝遠征遼東,馮勝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納哈出,並設置了泰寧、福餘、朵顏三衛(軍事單位),後統稱朵顏三衛,並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將這些人劃歸寧王朱權統領之下,靖難之戰中,朱棣綁架寧王,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想得到這些戰鬥力極強的蒙古騎兵。而這些騎兵在靖難中也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戰後,朱棣封賞了朵顏三衛,並與其互通貿易,他們佔據着遼東一帶,嚮明朝朝貢,接受明朝的指揮。

昔日的元帝國分裂成了三部分,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而此三部分雖然都是蒙古人組成的部落,互相之間的關係卻極爲複雜,當然,這種複雜關係很大程度上是明朝有意造成的。

首先,韃靼部落自認爲是蒙古正統,瞧不起其他兩個部落,而且他們和明朝有深仇大恨,一直以來都採取敵對態度。

瓦剌就不同了,他們原先受黃金家族管轄,黃金家族衰落後,他們趁機崛起,企圖獲得蒙古的統治權,明朝政府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加以利用,他們通過給予瓦剌封號,並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勢力,以對抗韃靼。

而在瓦剌首領馬哈木心中,部落矛盾是大於民族矛盾的,他並不喜歡明朝,但他更加討厭動不動就指手劃腳,以首領自居的韃靼。

都什麼時候了,還想擺老大的架子。

出於這一考慮,他和明朝政府達成了聯盟,當然這種聯盟是以外敵的存在爲前提的,大家心裡都清楚,一旦情況變化,昨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敵人。

兀良哈三衛可以算是明朝的老朋友了,但這種朋友關係也是並不穩固的,雖然他們嚮明朝朝貢,並聽從明朝的指揮,但他們畢竟是蒙古人,與韃靼和瓦剌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最後是明朝,他可算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特長就是煽風點火,北元是他打垮的,瓦剌是他扶持的,兀良哈三衛是他安置的,搞這麼多動作,無非只有一個目的,分解元帝國的勢力,讓他永不翻身。

大致情況就是這樣,韃靼和瓦剌打得死去活來,兀良哈在一旁看熱鬧,明朝不斷給雙方加油,看到哪方佔優勢就上去打一拳維護比賽平衡。

如果成吉思汗在天有靈,見到這些不肖子孫互相打來打去,昔日風光無限的蒙古帝國四分五裂,不知作何感想。

一次性解決問題

蒙古本部韃靼太師在擁立本雅失裡爲可汗後,奉行了對抗政策,與明朝斷絕了關係,更爲惡劣的是,永樂七年(1409)四月,韃靼殺害了明朝使節郭驥,他們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大明示威。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舉動實在是利人損己。

因爲明朝政府其實早已做好準備要收拾韃靼,缺少的不過是一個藉口和機會而已,而這件事情的發生正好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

韃靼之所以成爲明朝的目標,絕不僅僅因爲他們對明朝抱有敵對態度。

韃靼的新首領本雅失裡與太師阿魯臺都屬於那種身無分文卻敢於胸懷天下的人,雖然此時韃靼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他們卻一直做着恢復蒙古帝國的美夢,連年出戰,東邊打兀良哈,西面打瓦剌,雖然沒有多大效果,但聲勢卻也頗爲嚇人。

韃靼的猖狂舉動引起了朱棣的注意,爲了打壓韃靼的囂張氣焰,他於永樂七年(1409)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爲順寧王,並提供援助,幫助他們作戰,瓦剌乘勢擊敗前來進攻的本雅失裡和阿魯臺,韃靼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壓制。

爲了一次性解決問題,朱棣決定派出大軍遠征,兵力爲十萬,並親自擬定作戰計劃,但在最重要的問題上,他猶豫了。

這就是指揮官的人選,朱棣常年用兵,十分清楚打仗不是兒戲,必須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人才能勝任這一職務。最好的人選自然是曾經與自己一同靖難的將領們,可是問題在於,當年的靖難名將如今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最厲害的張玉在東昌之戰中被盛庸幹掉了,朱能也已經死了,張玉的兒子張輔倒是個好人選,可惜剛剛平定的安南並不老實,經常鬧獨立,張輔也走不開。想來想去,只剩下了一個人選:邱福。

對於邱福,我們並不陌生,前面我們也曾經介紹過他,在白溝河之戰中,他奉命衝擊李景隆中軍,卻沒有成功,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此後他多次立下戰功,並在戰後被封爲淇國公(公爵)。但朱棣也很清楚,這位仁兄雖然作戰勇猛,卻並非統帥之才,但目下正是用人之際,比他更能打的差不多都死光了,無奈之下,朱棣只得將十萬大軍交給了這位老將。

0381 -03901481 -14900531 -05400361 -03700731 -07401721 -17221561 -15701691 -17001739 -17401111 -11200791 -08001741 -17421737 -17381763 -17650771 -07801151 -11600621 -06300771 -07801081 -10900721 -07301371 -13801601 -16101707 -17081715 -17160101 -01100881 -08900221 -02300771 -07800231 -02401401 -14101411 -14201757 -17580111 -01201271 -12801021 -10300941 -09501201 -12101671 -16800161 -01700641 -06501721 -17221711 -17120401 -04101701 --17040631 -06401291 -13000941 -09501691 -17000901 -09100151 -01601151 -11601661 -16701581 -15900231 -02400971 -09800481 -04901471 -14801611 -16200781 -07901671 -16800301 -03101051 -10601591 -16000361 -03700931 -09400271 -02801311 -13201231 -12401351 -13601451 -14600351 -03600641 -06501341 -13501191 -12001471 -14801351 -13600471 -04800051 -00601401 -14101561 -15701071 -10800011 -00200261 -02701759 -17621753 -17540611 -06200951 -09600781 -07901161 -11700781 -07901651 -16601561 -15700871 -08800001 -00100261 -02700761 -07700671 -06800521 -05301731 -17321261 -1270
0381 -03901481 -14900531 -05400361 -03700731 -07401721 -17221561 -15701691 -17001739 -17401111 -11200791 -08001741 -17421737 -17381763 -17650771 -07801151 -11600621 -06300771 -07801081 -10900721 -07301371 -13801601 -16101707 -17081715 -17160101 -01100881 -08900221 -02300771 -07800231 -02401401 -14101411 -14201757 -17580111 -01201271 -12801021 -10300941 -09501201 -12101671 -16800161 -01700641 -06501721 -17221711 -17120401 -04101701 --17040631 -06401291 -13000941 -09501691 -17000901 -09100151 -01601151 -11601661 -16701581 -15900231 -02400971 -09800481 -04901471 -14801611 -16200781 -07901671 -16800301 -03101051 -10601591 -16000361 -03700931 -09400271 -02801311 -13201231 -12401351 -13601451 -14600351 -03600641 -06501341 -13501191 -12001471 -14801351 -13600471 -04800051 -00601401 -14101561 -15701071 -10800011 -00200261 -02701759 -17621753 -17540611 -06200951 -09600781 -07901161 -11700781 -07901651 -16601561 -15700871 -08800001 -00100261 -02700761 -07700671 -06800521 -05301731 -17321261 -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