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

河北道鄴郡,在碧藍的天空下,一羽飛鴿收翅降落在唐軍大營中,片刻之後,數騎信使從大營中奔騰而出,向北方戰區疾馳而去。

一個多月來,王思雨按照張煥的戰略部署與回紇、契丹聯軍已經進行了多次小規模的戰役,雙方互有傷亡,但正是經過一系列的試探性戰役,唐軍的戰略部署完成了,二十天前,賀婁無忌十五萬大軍突出井陘,數日之內,連奪靈壽、定州、博野、河間數城,切斷了回紇、契丹聯軍的退路,這時的王思雨立刻收束兵力,不再與敵軍作戰,一晃已經十天過去了。

唐軍的南線大營駐紮在邯鄲縣附近,這天下午,從鄴郡而來的信使終於抵達了大營,信使帶來了都督的緊急軍令,大營守衛不敢怠慢,連忙將他們領到王思雨的帥帳,此刻王思雨正在地圖前靜靜地思考着作戰的方案,他剛剛得到斥候軍消息,從前天夜裡起,敵軍的大營內傳來了戰馬被屠殺的慘嘶聲,一般而言,戰馬是騎兵的第二生命,不到萬不得以不會殺害,而現在敵軍開始殺馬,那只有一個解釋,敵軍軍糧已磬,和中原之亂不同,這一次回紇、契丹聯軍南侵,在范陽一帶被阻攔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在這一段時間裡,河北地方官組織民衆大逃亡,有計劃地焚燬帶不走的糧食,河北大地上出現一座座空城和空村,使得回紇和契丹鐵騎南下後收穫及其甚微,發生糧食危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但王思雨還是不敢輕易相信,他和拓跋千里交手多次,深知其狡詐無比,僅僅憑几聲馬叫是無法判定敵軍已經斷糧,即使真的出現斷糧王思雨也不會輕易出戰。他深知哀兵必勝的道理,他還在等,等待更能證明斷糧的情況發生。

“稟報將軍。都督的緊急軍令到來。”門外忽然傳來士兵地稟報聲。

“啊!”王思雨立刻站直身子,連忙令道:“快呈上來。”

一名士兵快步走進,將一管黑色的鴿信遞上,鴿信是撞在細竹管中,依然呈密封狀態,只在竹管上刻了細小的王思雨三個字,表示這是給王思雨地急件。他輕輕將竹管掰斷。露出裡面一卷白色的絹綢,一般而言。鴿信所能容納的內容不多,在這封張煥寫來的密信就很簡單,只有八個字,早平河北、速下淮南。

淮南?王思雨一怔,但他立刻便明白過來。這一定是楚家出事了,都督準備動用武力收復淮南,他將密令收起,望着作戰沙盤沉思起來,雖然他準備等待回紇人和契丹人發生內訌後再大舉進攻,但都督發來此信,顯然是命他立即進攻,結束戰事。

沉思了片刻,王思雨當即寫了一封短信。吩咐士兵道:“立即將此信發給賀婁將

永安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十萬西涼精兵忽然殺向回紇、契丹聯軍的大營,於此同時。在北方戰線的賀婁無忌大軍也配合王思雨大軍,二十餘唐軍向拓跋千里部發起了最後的攻勢。

長安,對付地楚家方略還在討論之中,崔寓建議派使前往淮南與楚家談判,而裴佑則主張對楚家給予一定地讓步,朝廷以書面承諾保證楚家當前的利益,但不管是崔寓還是裴佑,或者是其他高官,大家地原則都一致的,不能將江淮一帶引入戰爭,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楚家危機。

在三天的會議最後,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張煥終於作出了最後地決定。

一大早,楚濰便離開自己的府第去大明宮朝房,楚濰就是當年崔寧的狂熱追求者,但其父楚行水不願成爲崔家之犬,便斷然拒絕了這門親事,時隔八年,他早已娶了大唐另一名門太府寺卿房宗偃的女兒爲妻,生有一子一女,皆在廣陵本宗上楚傢俬塾,和絕大部分官員一樣,楚濰的妻子留在老家照顧子女,而在長安則是兩房小妾負責照顧他的起居,楚家在長安的府宅位於西市附近的光德坊,離大明宮較遠,故楚家早早便要出門,他上了馬車,在十幾名侍衛的環衛下,迅速向大明宮方向馳去

楚濰當年中狀元入職後,一步步升遷,現任少府監少監一職,掌管天下地鑄錢大權,不過這幾天他心裡也頗爲煩惱,楚家雖然沒有與朝廷公然對抗,但其父卻拒不回朝,而且以須疏通河道爲由扣下了鹽鐵監地六百萬貫稅錢,這無疑是將楚家推到了朝廷的對立面。

父親倒是爲了楚家地利益果斷而強硬,但他楚濰怎麼辦,他還在長安,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若要逃跑且不說能不能跑掉,就算能跑掉,那他這八年來苦苦熬來少監還能保得住嗎?爲此,楚濰食無味、寢難眠,不知朝廷會怎樣處置他。

馬車在坊街裡疾速奔馳,天色已麻麻亮,大街上已有不少行跡匆匆的起早人,還有一些挑着駱駝擔賣早飯的小販,街上伴隨着他們一聲聲的吆喝:豆腐腦要勿?

“雞蛋麪、肉末面,好吃又便宜!”

街景和平時沒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寧靜而祥和的早晨,但楚濰此時已經開始緊張起來,後面有兩匹馬一直在跟隨着他們,他快對方快,他慢對方也慢,顯然就是針對他而來,這可是從未有過之事,楚濰緊張地注視着後面的兩匹馬,不停催促馬車快行,已經到了坊門,清晨時分,這裡擠滿了買菜賣菜之人,忽然,馬車嘎然停下。

“爲何停下來!”楚濰扭頭怒斥車伕,可在他扭頭的瞬間,楚濰的臉刷地變得慘白,他從車廂門的縫隙裡看見前方站滿了軍隊,劍拔弩張、殺氣騰騰,黑壓壓地足有數百人之多。最害怕的事情終於來了。

“你們爲何攔我馬車?”楚濰鼓足勇氣問道。

沒有人回答。

“本官是少府監少監,爾等不可無禮!”

還是沒有人回答,數百名士兵冷冷地盯着他。似乎在看一個階下之囚。

這時,從隊伍裡走出一名校尉,向楚濰拱拱手道:“奉我家都督之命,請楚少監跟我們走一趟。”

楚濰哼了一聲,冷然道:“如果我不跟你們走呢?”

那校尉臉色一變,他隨即一揮手,數百把鋼弩平端。冷森森的弩箭對準了楚濰。只要他再膽敢說一個不!字,他就將萬箭穿心。

楚濰被軍隊瀰漫地殺氣震住了。他從士兵們的眼裡看到了決斷和冷酷,甚至聞到了死亡的氣息,良久,他終於無奈地道:“好吧!我跟你們走就是了,望你們以禮相待。”

他話音剛落。立刻從軍隊後面駛上一輛黑色馬車,馬車外殼粗糙,甚至看得見裡面地一根根鐵柵欄,這分明就是個囚籠,又過來兩名軍人抓住他的胳膊,一把將他強推上車,哐當!馬車外上了鎖,馬車調頭便走,數百名士兵嚴密地護衛着馬車。迅速消失在遠方。

楚濰的十幾個侍衛都遠遠站着。自始至終誰也不敢上前,在坊門兩邊更是擠滿了看熱鬧的民衆。大家指指點點,悄悄地議論着。

很快,楚尚書的嫡長子、楚家家主繼承人、堂堂的四品少府監少監被抓走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長安城,成爲酒樓茶館議論地熱門話題,至於他被抓地原因有各種版本,有人說他利用手中權力私自鑄錢、貪污了數萬貫;也有人翻出老賬,說他曾是張煥情敵,現在張煥當權開始算老賬了;但真正知道原委的人卻不敢吭聲,他們小心翼翼地觀察着張煥將如何處置楚家擁兵地問題。

但隨着當天下午又發生了一連串震動朝野的大事:太府寺卿房宗偃三年前僞造賬目而被抓、刑部侍郎柳之渙三天未準時上朝被免職、江淮轉運使洪亮漕運損耗過多,有貪污嫌疑而被革職查辦,三名朝廷重臣幾乎同時或被抓被免,他們可都是楚行水的心腹,和楚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自此,朝廷與楚家交惡的傳聞終於被證實了,而且張煥這一連串地舉動也充分表明了他解決楚家問題的強硬態度,無論是誰,在涉及事關原則的問題上,他絕不會有絲毫讓步。朝中出了大事,無論是皇城還是大明宮,各官署中的官員都已無半點處理公務的氣氛,許多官員都茫然一天地坐在那裡,各自想着心事,尤其是太府寺和刑部更是人心惶惶,不知這把殺楚之刀何時劈到自己頭上。

好容易捱到下朝時間,官員們紛紛收拾桌案回府,不少人寫了便條,偷偷塞給關係交好的同僚,約好晚上在府中吃飯,畢竟很多話只能私下裡商談。

和衆人一樣,禮部侍郎李平也默默收拾了文書,準備回府,走出禮部大門時,遠遠地有幾名高官叫他,“李侍郎,我們要去平康坊小飲幾杯,一起去吧!”

李平拱拱手歉然道:“家父病重,我無心飲酒,下次吧!”

對方哦!了一聲,便不再勉強,幾輛馬車先後快速離開,李平低聲嘆了口氣,便也坐上自己的馬車,吩咐車伕道:“回府吧!”馬車啓動,在十幾名侍衛的護送下向朱雀門方向馳去。

馬車中,李平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拉下了車簾,閉目一言不發,李平就是太后黨第一權臣李勉地長子,雖然李勉稱病至今沒有上朝,但李平卻知道父親並沒有死心,從段秀實經常夜裡來悄悄拜訪便可知道,父親還在等待機會。

李平當然也知道父親是爲什麼不死心,現在住在太極宮地小皇帝就是二弟的幼子,如果張煥上位,他必然會舉起屠刀以斬草除根,從今天發生地事情就可以看出張煥的手腕,楚家是他的母舅,楚濰是他的嫡親表弟。楚家自始至終都支持他掌權,而房宗偃也曾勸說其他官員投靠張黨,可就是這樣。當楚家不肯棄兵時,張煥就毫不猶豫地拿楚家開刀,甚至連談判的餘地都不給,今天下午,他還聽到一個小道消息,張煥極可能要殺楚濰以示對楚家地嚴重警告,消息是從兵部傳來。應該是真的。這就是李平心情沉重的原因。

張煥對自己人都如此冷酷無情,那他們李家事敗後又會是什麼下場。李平簡直不敢想下去了,他既恨父親地頑固愚蠢、不識時務,又恨崔小芙拖他家下水、安個勞什子皇帝,現在成爲了害死他們一家的禍根,怎麼辦?是勸說父親主動向張煥投降。還是辭官回鄉做一個富家翁,這兩條路不管是哪一條都能保住家人的性命,他的兒子和妻女。

李平一路心亂如麻,這時,馬車駛進了安仁坊,進坊不到一里就是李勉的府第,老遠,李平便拉開了車簾,果然。在府門的對面停着一輛馬車。李平不由心中大恨,這是段秀實的馬車。甚至白天就來了,這麼明目張膽,他以爲別人都是蠢貨嗎?“從後門進府!”李平沉着臉吩咐道,他可不想摻和進父親和段秀實毫無意義地密謀中,以爲楚家出事他們就有機會了嗎?

馬車轉了一彎,向後門駛去。

正如李平所想,段秀實在白天便匆匆來拜訪李勉確實是和楚家有關,段秀實原本地計劃是上書太后,以皇帝年幼無法主事爲由另立成年新皇,以堵住張煥篡位之路,不料張煥竟下手果斷,將崔小芙遷到太極宮,並與外界隔絕,使他投書無門,他又找到李伸兄弟,希望他們能出面召集皇室商議立新皇一事,但李伸兄弟卻很委婉地告訴他,大唐皇室中恐怕除了他們幾個外,其餘之人都希望雍王登位,段秀實也意識到自己地想法幼稚了,他着實消沉了一段時間,就在他準備返回西受降城之極,卻忽然傳來了楚家和朝廷交惡的消息。

段秀實立刻意識到,或許這就是一個機會,等不到天黑他便急不可耐地趕來找到李勉。

和段秀實地心急略有不同,李勉對楚家事件還是抱着謹慎的態度,他並不認爲楚家與朝廷交惡,他們就會有什麼機會,相反,張煥會通過這件事凝聚羣臣的忠誠度,他甚至認爲這是張煥登基的一次契機,滅掉楚家,也就是警告天下所有的世家,將不會有任何勢力能夠阻擋他登位,所以,李勉這一次是真地病倒了。“成公兄,你總是懷疑張煥的身份,其實從他母親和當年豫太子的關係來看,我倒認爲他真是李氏皇族,這些日子多謝你的支持,不過我已經打算放棄了,成公兄也早日回去吧!在長安呆的時間太長,會引起他的懷疑。”

李勉說得很吃力,巨大的壓力使他的病勢頗爲沉重,段秀實一陣沉默,半晌他才緩緩道:“名不正、言不順,最後帶來的必然就是殺戮,他若登基太后必會被他所殺,作爲臣子我當儘自己地一份力,至於成功與否,那是由老天來決定,李兄如果真要放棄,那我也無話可說。”

說罷,他站起來行一禮道:“段秀實告辭了。”

他剛走到門口,李勉卻笑着叫住了他,“我只是在試探成公兄地決心,請回!”

段秀實驀然轉身,“李兄難道也是不肯放棄嗎?”

李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事到如今,我能還有選擇嗎?”

他慢慢坐起,不急不緩道:“或許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挽回局勢。”

段秀實大喜,連忙問道:“請李兄詳說!”

李勉擺擺手請他坐下,他沉思了片刻後便問道:“成公兄這次回京帶來了多少人?”

“帶來八百人護衛。”

段秀實說到這,他忽然明報白了李勉的意思,猶豫道:“只是這樣做地後果,恐怕會天下引發大亂。”

“對我們沒有什麼後果,後果都在楚行水的身上。”李勉瞥了他一眼,冷冷道:“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若成公不想參與,我絕不勉強!”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李勉決定豁出去了。

第43章 意外發現.第85章 遇故人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46章 大唐帝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1章 萬里來使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97章 翠雲居第64章 使回紇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17章 相親會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41章 故人信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84章 楚挽瀾第167章 抉擇(上)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54章 戰朝堂(三)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27章 救少主第1章 平底鍋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46章 大唐帝第13章 重返西域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167章 抉擇(上)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12章 抓把柄(上)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84章 楚挽瀾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17章 相親會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7章 相親會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95章 崔小芙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64章 使回紇第81章 巧栽贓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29章 立奇功(下)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30章 唐兵營第151章 談判(下)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5章 利與情
第43章 意外發現.第85章 遇故人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46章 大唐帝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1章 萬里來使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97章 翠雲居第64章 使回紇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17章 相親會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41章 故人信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84章 楚挽瀾第167章 抉擇(上)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54章 戰朝堂(三)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27章 救少主第1章 平底鍋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46章 大唐帝第13章 重返西域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167章 抉擇(上)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12章 抓把柄(上)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84章 楚挽瀾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17章 相親會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7章 相親會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59章 兩帝會晤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95章 崔小芙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64章 使回紇第81章 巧栽贓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29章 立奇功(下)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30章 唐兵營第151章 談判(下)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5章 利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