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

弩箭密如暴雨,強勁而無情地向官道上的騎兵射去,突然的襲擊沒有半點徵兆,處在極度興奮中的朱軍彷彿一下子陷入了地獄的泥潭,中箭的慘叫聲、戰馬的悲嘶,隊伍大亂,頃刻之間便有近二千騎兵中箭倒地。

“後撤!後撤!”慌亂中,朱雪仁一邊狂叫,一邊取盾牌抵擋,右臂忽然一陣劇痛,一支流箭射中了他的胳膊,他慘叫一聲,身邊數十名親衛立即一涌而上,用盾牌組成一道防禦牆,護衛着他向後撤退。

他一咬牙,將胳膊上的箭拔出,箭有倒鉤,鉤子上掛着一塊血淋淋的肉,劇烈疼痛幾乎使朱雪仁暈厥過去。

藉着淡淡的月光,只見箭桿上刻着藺九寒三個字。

朱雪仁猛地倒吸了一口冷氣,這裡怎麼會有張煥的軍隊?

“後撤!”他再一次狂喊一聲,一掉馬頭,自己先行逃走,不料剛跑了不到百步,一名後衛將軍倉惶衝上前稟報,“大將軍,後路已被截斷,敵人約有一千

他話還沒說萬,忽然人頭飛起,脖腔裡的血衝出一丈高,朱雪仁暴怒地一腳將他身子踹翻下馬,惡狠狠地罵道:“一千人就把你嚇破膽了嗎?”

“衝出去整隊再殺回來!”他大聲咆哮,揮舞着長刀向北疾馳而去。

衝出二里之外,已經到了隊伍的最後,朱雪仁愣住了,只見滿地都是屍體,自己的騎兵象瘋了一般向外衝擊,卻怎麼也衝不出去。

不是什麼一千人。至少有五六千軍隊截住了退路,他忽然發現其中有一支詭異的軍隊,確實只有一千人,說他們怪異是因爲他都是步兵,個個身高臂長,身上穿着重鎧甲,排成一排,彷彿一堵牆一般,尤其他們的兵器是他從未見過。長約兩丈。雙刃奇長,他們並不向前衝,只站立不動,靠腰部用力揮舞着長刃,自己的騎兵一旦靠近,立刻被連人帶馬劈成碎片,這支軍隊簡直就是騎兵地噩夢。

自己的騎兵之所以衝不出去。正是這一千人的存在,在他們身邊,堆滿了人和馬的屍塊,血流成了河、令人慘不忍睹。

“陌刀軍!”旁邊一名年紀略大的老將忽然驚駭地叫出聲來。

朱雪仁大吃一驚,他聽說過,在安史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陌刀軍,後來漸漸消失。沒想到現在居然又看到了。

但眼前的形勢已經不容他多想,他中了張煥軍隊的埋伏,甚至連敵軍有多少都不知道,就在這時。一支約三千人的騎兵向他這邊斜刺衝來,戰馬潑風似地卷殺向前,猛衝猛砍,暴烈勝似風暴,鐵槊、戰刀刺在鐵甲之上,發出刺耳地響聲,哭號、慘叫聲驟起。在密密麻麻的敵軍中殺開了一條血路。這支騎兵勇猛無比,在血路上踹踏一切、壓倒一切、披靡一切。將朱軍一分爲二,和前面攔截的軍隊一起,將朱雪仁的千餘人團團圍住。

朱雪仁見自己的精銳在他們面前彷彿稻草人一樣,他勃然大怒,催動戰馬、提槍猛衝回去,要衝出這個包圍圈。

迎面只見一員大將掄槊砸來,朱雪仁舉槍外擋,克啷!一聲巨響,手臂一陣劇痛,鐵槍脫手而飛。

“那一箭的滋味好嗎?”朱雪仁只見一張獰笑的臉龐,隨即一刀迎頭劈來,他忽然覺得自己變成了兩個人,視野陡然擴大了

“殺!一個不留。”

隨着朱雪仁之死,整個戰場變成了一邊倒地屠殺,洶涌的西涼軍儼如恣意放肆的鐵流,他們趕殺着、推進着、粉碎一切,奔涌向前,砍殺劈斬,直砍得手都發軟、力都用盡,朱軍呼號着,在黑夜中向原野四周潰逃,不時失足陷入土坑摔到,或跪在地上苦苦求饒,卻難逃一死。

約一個時辰後,戰鬥終於到了尾聲,隨着一羣走投無路的朱士兵被數百西涼軍圍着劈砍至死,至此,一萬先鋒軍只逃出不足百人,其餘全部被殺死,沒有一個活口。

此戰一直到數年後,還有御史彈劾藺九寒當時不接受敵軍投降,實在是過於殘暴。

一月二十七日,最後一船難民駛離了長壽縣,也在這一天,襄陽外城被崔慶功攻破,王昂鬥志喪失,率三萬人崔慶功投降,崔慶功隨之大舉南下,卻在南漳縣遭遇到了朱主力伏擊,前軍大將楊浩陣亡,崔慶功軍在輕敵之下大敗,他本人也受了傷,不得已退回了襄陽,與此同時,張煥的十萬大軍也已抵達了永清縣,三家形成了微妙的對峙局面。

就在這時,崔慶功的老巢汝陽卻傳來一個令他無比震驚地消息:淮北發生動盪。

譙郡,這裡是崔慶功所控制的糧食主產區,李懷先趁崔慶功西征的機會,派義子李德慶向東取崔慶功駐兵較少的幾個州郡,但在取睢陽郡時,與崔慶功地留守大將周禮發生了一場小規模的衝突,周禮兵少,放棄了睢陽郡退回譙郡,但李德慶不依不饒、銜尾追來,在真源縣北擊敗周禮,一舉佔領了真源與譙兩縣,周禮敗退到城父縣。

譙縣是崔慶功的糧倉所在,在這裡,李德慶意外發現了崔慶功所截取的江南漕運,竟有百萬石的糧食和五十萬貫錢,他立即派人向李懷先彙報,並邀請義父前來現場察看。

接到消息的李懷先喜出望外,他欣然決定前往譙縣瞻仰百萬石糧食的壯觀,上元節後,他在一千侍衛地保護下來到了譙郡,李德慶則親自前往真源縣去迎接義父地到來。

在真源縣城南的一條山道上,李德慶和二百名親兵從遠方緩緩而來。此刻,他地嘴角失去了往日那種親切地笑容,而變得冷峻而嚴肅,眼睛裡甚至還帶着一絲憂傷。

他在回憶往事,多少年前,當他以一個家族最卑賤的庶子身份得到家主的重用,可是在金城郡一戰,他判斷失誤,鋌而走險地去追擊張煥。最後卻中了他的埋伏。三千軍全軍覆沒,自己雖拼死逃得性命,卻已無顏再去見家主。

自從那一戰後,韋家庶子韋德慶已經死了,活着的只是一個內心充滿了悲哀和負罪的家族罪人,他隱姓埋名來到了山東,並從軍成了李懷先營中的一名小卒。改名爲德慶,這僅僅只是他心存的一線希望、幾乎渺茫的希望,在天下最強大地世家中,他能否尋找到出頭地機會?

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他發憤練武,不分白天和黑夜,從不出軍營一步。三年來他甚至從未見過一個女人,就這樣,他練成了一身高強的武藝,但他依然是一名小卒。

出人頭地的機會來自於動亂。崔慶功分裂崔家南走使他看到了希望,二年前,他獨入陳留團練軍大營,手刃團練使及七名主要軍官,並單槍匹馬殺出重圍,使得二千團練軍無主而散,他由此聲名鵲起。被李懷先認爲義子。併成爲了他的心腹。

李德慶,不!我們應該叫他韋德慶。經過多少年的孤獨和磨難,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大罪,韋家因他而失去了根基,從此一蹶不振,就彷彿是他內心永遠無法彌合的傷痕,只有贖清他地罪孽,他才能回到家鄉去見一見以爲自己已經死去的母親。

“將軍你看,大帥的營帳!”一名親兵遠遠指着山腳下一片白色的大帳喊道。

韋德慶騎在馬上默默地注視着遠方的營地,在營地西面,渦水如一條玉帶般蜿蜒南去,良久,他終於下定了決心,回頭吩咐一名親兵幾句,親兵領命,立刻掉頭去了。

“走!我們拜見大帥去。”韋德慶冷冷一笑,催馬向山丘下馳去。

李懷先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高興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崔慶功大舉進攻襄陽,卻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大的機遇,他的義子竟輕鬆地將崔慶功手下四大天王排名第二地周禮殺敗了,而奪得百萬石糧食,這對一直苦於糧草不足的李懷先無異於是天大的喜訊。

李懷先興致勃勃地在營帳中察看地圖,拿下譙郡後,就要立刻向東進攻,趕在崔慶功的襄陽戰役結束前拿下彭、臨淮和東海三郡,這樣,自己地地盤就擴大到了八個郡,足以和任何一方勢力抗衡了,自己多年來的韜光養晦戰略也可以告以段落。

李懷先用粗大的食指輕輕點了點彭郡(今天徐州),不由陷入了沉思,東方三郡可以讓自己的長子去管理,而譙郡和淮陽郡可以讓次子來控制,至於義子李德慶還是留在自己身邊較好,這次他擅自進攻譙郡,便可看出,他也並不是那麼牢靠之人。

“稟報大帥,德慶將軍到了。”親兵的稟報聲打斷了李懷先的思路。

“命他進來!”

他呵呵笑着站起來,只見門簾一挑,李德慶矯健的身姿從門外走進,他上前一步,單膝跪下道:“孩兒迎接父親大人來遲,萬望恕罪!”

“我兒無罪!”李懷先笑呵呵將李德慶扶了起來,在李懷先地手碰到胳膊地一瞬間,李德慶心中忽然涌起一種強烈的慾望,此時,他有十足地把握置李懷先於死地,但多年養成了剋制力將他這個念頭硬生生地壓了下去。

但李懷先已是身經百戰,他立刻敏感地察覺到了李德慶那一絲流露出來的殺氣,他一步後退,手按住劍柄,警惕地盯着自己的義子。

李德慶卻彷彿什麼也沒有感覺到似的,他站起身搖了搖頭,慚愧地說道:“這次本來已經困住周禮,可以一舉殺之,卻沒想到他有個替身,使金蟬脫殼計跑了,功敗垂成。孩兒真無臉來見父親。”

李懷先這才明白李德慶身上的殺氣是針對周禮,而並非是自己,他略略放下心笑道:“一個周禮死不死並不重要,重要是你奪得了地盤,並得如此數量龐大的錢糧,這纔是讓爲父高興的大事。”

說到這兒,他又小心地瞥了李德慶手一眼,繼續道:“不過,崔慶功糧草基地被佔。他必然會很快回兵。我們兵力不多,所以爲父決定把你的三萬軍收回兩萬以全力防禦崔慶功,你帶一萬軍去取彭等三郡,可能辦得到?”

“父親有令,孩兒萬死不辭!”李德慶乾脆利落地將懷中金令箭取出、放在桌上,沒有半點遲疑。

李懷先拾起金令箭,得意地點了點頭。暗暗忖道:還好,自己及時收回了他的軍權,沒有釀成後患!

忽然,他似乎隱隱聽見遠方有喊殺聲,他臉色大變,厲聲喝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德慶也臉色變得慘白,失聲道:“糟了。這一定是符離馬大維來援助周禮,我去看一看!”

說完,他大步要離開帥帳,李懷先哪能容他走。他大吼一聲,“你給我站住!”

李德慶站住,一動不動,他地眼睛裡露出了痛苦之色,他不想親手殺了義父,可是

“我來問你,倒底是怎麼回事?”李懷先狠狠地盯着他問道。他根本就不相信什麼馬大維援軍

李德慶嘆了口氣。他慢慢轉過身來,平靜地說道:“確實不是什麼馬大維來援。這是我部署的軍隊,其實也沒有什麼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那不過是我編出來的幌子,就是爲了引義父來譙郡。”

這時,帳外傳來了打鬥聲,這是李德慶的親兵和李懷先的人交手了。

“好!好!好一個義子。”李懷先完全明白了一切,進攻譙郡就是李德慶精心設計的陷阱,所有的一切就是爲了今天。

“老夫如此恩待於你,將你從一個小卒一步提升成前軍大將,還認你爲義子,沒想到你卻是忘恩負義之徒,狼子野心!”

李德慶憂傷地搖了搖頭,道:“其實我姓韋,我叫韋德慶,五年前丟失了金城郡,隱姓埋名來到山東,我要爲韋家贖罪,這實在比我的生命還要重要,可義父也對我恩重如山,孩兒無以爲報,只能以股謝罪!”說完,他一咬牙,從靴子裡抽出一把鋒利的匕首。

“你要幹什麼?”李懷先拔出長劍指着他顫聲道。

他話音剛落,只見韋德慶手起刀落,將自己地左臂連根斬下,血箭四射,啪嗒!一隻完整地手臂掉在地上。

韋德慶一聲悶哼,劇烈的疼痛使他再也站不住,單腿跪倒在地,李懷先先是一怔,他隨即大喜,機會來了,他掄劍便向韋德慶頭上砍去,“小雜種,你去死吧!”

可是,他卻砍不下去了,他不可思議地看着眼前,一把鋒利匕首已經射穿了他的喉嚨,上面還流淌着韋德慶的臂血,力氣迅速消失了,李懷先手一鬆,劍落在地上。

模糊中,只見韋德慶向自己重重地叩了一個頭,耳邊聽到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義父!孩兒會爲你披麻戴孝,還有兩個義兄,我絕不會讓他們痛苦地死去。”

宣仁七年正月十七日,陳留軍閥李懷先據說被崔慶功部將周禮在真源縣伏擊身亡,其義子韋德慶趕回陳留,以爲父報仇爲名,接管了李懷先餘部,他隨即統帥大軍直擊城父縣,僅一天便攻破了縣城,親手殺了周禮,將其人頭祭奠亡父,

三軍感其誠,擁戴其爲李懷先的接班人,韋德慶卻以自己爲獨臂之人,拒絕不受,欲將軍權轉交給李懷先在陳留的長子李譚,三軍將士泣而跪留,韋德慶不得已而受之。

他立即宣佈效忠朝廷,效忠崔小芙,並以實際行動爲朝廷、爲崔小芙分憂,正月二十五日,他率五萬大軍連克汝陰、沈丘兩個重鎮,兵鋒直指崔慶功老巢汝陽。

崔慶功大驚失色,眼看張煥十萬大軍已經趕到,前方又有朱攔路,他知道山南戰略已經成爲了雞肋,崔慶功當機立斷,將襄陽城洗劫一空,押着王昂含恨退兵回了汝陽。

他前腳剛走,張煥地先鋒劉帥便率領五千輕騎進佔了襄陽,他命人撲滅明火、安撫百姓,兩天後,張煥大軍抵達了襄陽,放軍糧賑濟饑民,並派人稟報朝廷,推薦山南轉運使楊炎改任襄陽刺史兼山南道觀察使,而山南轉運使由副使劉晏擔任。

此刻,三萬蜀中軍隊沿長江抵達了江陵郡,藺九寒的三萬軍在富水郡虎視眈眈,張煥十萬大軍在北如山一般凝重,朱已是四面楚歌,軍心開始離散。

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80章 磨刀(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60章 殘月如血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17章 相親會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64章 使回紇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13章 抓把柄(下)第48章 重大決策.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46章 大唐帝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11章 查舊帳(下)第64章 使回紇第18章 軟刀鋒第5章 張家主第23章 遇渭河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52章 回紇內訌.第45章 年夜飯第87章 長孫家(上)第12章 殺人風波.第78章 慶功欲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9章 舞財權(上)第249章 真實意第34章 崔家主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86章 置新宅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83章 探家主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0章 舞財權(下)第4章 第三勢力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249章 真實意第53章 戰朝堂(二)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151章 談判(下)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410章 杜環的提醒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78章 慶功欲
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80章 磨刀(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60章 殘月如血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17章 相親會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12章 抓把柄(上)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64章 使回紇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13章 抓把柄(下)第48章 重大決策.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46章 大唐帝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11章 查舊帳(下)第64章 使回紇第18章 軟刀鋒第5章 張家主第23章 遇渭河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52章 回紇內訌.第45章 年夜飯第87章 長孫家(上)第12章 殺人風波.第78章 慶功欲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9章 舞財權(上)第249章 真實意第34章 崔家主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161章 兩日風雲(三)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86章 置新宅第102章 爭奪家主(四)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83章 探家主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20章 舞財權(下)第4章 第三勢力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249章 真實意第53章 戰朝堂(二)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189章 朱泚造反第151章 談判(下)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410章 杜環的提醒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78章 慶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