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使者

房內,韋諤面對牆壁而坐,他已經沉默了整整一刻鐘回到現實的跡象,幾個韋家的重要人物站在他後面,靜靜地看着這個連遭打擊的大唐兵部尚書,沒有人敢打擾他,短短的一個月,河隴風雲突變,從一家獨攬變成了三強鼎立的局面,若處置不當,這極可能就是韋家衰敗的轉折,外面的爆竹依然在響,絲樂聲沒有停止,祝壽在繼續,但房間裡卻十分寂靜。

身逢其時的蔣渙也站在幾個韋家重要人物中間,此時他的心中異常複雜,他原本是看中韋家強大的實力,以及它在朝中勢力略略偏弱,自己能成爲韋黨中堅,所以才拒絕崔、裴的拉攏而選擇韋家作爲自己的後臺,這是一種寧爲雞首不爲牛後的心理在作樂,但此時他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小樹下乘涼雖然佔的地方可以大一點,可在狂風暴雨之下,小樹極可能會倒下反而傷了自己,他有些後悔了,不過後悔歸後悔,但他已經沒有退路,退親抽身嗎?這會影響到女兒的名聲,但女兒的名聲倒不是最重要,而是自己的名聲卻毀了。

“蔣侍郎和諍弟留下,其餘都去給母親辦壽吧!”韋諤終於說話了,蔣渙的心卻忽然沉了下去,韋諤其實很清醒,比任何時候都要清醒。

韋諤轉過身來,他已經平靜下來了,事情已經發生,懊悔和自責都無濟於事,只有面對現實纔可能挽回頹勢,雖然張煥和段秀實分別佔據了河西和朔方,但二人立足未穩,勢力微弱,可一一圖之,關鍵是不能讓他們結盟,一旦他們結盟、聯手南下,隴右的半部江山也就完了,張煥雖兵力最少。

但戰力犀利,又有武威堅城,更重要是他佔有大義。是名正言順的涼州都督。反而是最難打。倒是段秀實,兵弱將微,可以一博。

想到此,韋諤擡起頭,無比誠懇地望着蔣渙,“蔣侍郎,你看老夫下一步該如何行棋?”

雞飛了已是無奈,蛋打了才叫不值。

蔣渙心中苦笑一聲,只得慢慢坐下。他沉吟一下道:“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是太清楚。不好多言,但我卻知道一點,崔、裴兩家滅了河東,下一個目標必然就是隴右,裴俊可西渡黃河。崔圓可出鳳翔。張家前車尚在,韋尚書不可不防。”

“多謝賢弟金玉良言。愚兄銘記在心,我打算過了新年便讓韋清和英兒完婚,賢弟認爲如何?”蔣渙見他步步緊逼,一時無從回答,他想了一想便道,“我以爲最後讓二人多多接觸,兩情相悅,婚姻方纔美滿,韋兄以爲呢?”

韋諤微微一笑,“如此,那英兒就留在隴右吧!開春後,我讓韋清正式登門,就這麼定了吧!”

蔣渙無奈,只得答應了,放下一樁心事,韋諤又對二弟韋諍道:“河西之事關係到我韋家生死存亡,二弟也說一說吧!”

韋諍是韋諤同母胞弟,只比他小兩歲,做事也十分老成穩重,他一直在考慮河隴之變,見大哥問他,便坦率地說道:“我贊成蔣侍郎的意見,要防止崔、裴兩家趁火打劫,此事切切急不得,需從長計議,我以爲大哥應想法先拿回會郡,一則把張煥堵在河西,二則可防止張、段二人聯手,大哥以爲如何?”

韋諤低頭沉思片刻,便點了點頭,“你們說得有理,那我索性就穩健行事,現在天寒地凍,張煥可用偷襲取河西,卻無法用偷襲取隴右,所以他暫不會再用兵,我決定派一使者去試探一下張煥的口風,再做決定。”

韋諍笑了笑,“我向朝廷請了一個月的假,閒來無事,不如就替大哥跑一趟吧!”.

武威郡,肆虐了數日的暴風雪在三天前便停止了,雪後天晴,紅彤彤的太陽照在雪地上,微弱而缺乏熱情,大街上到處都是出門清掃的升斗小民,三天前就有人挨家挨戶敲門,告訴他們朝廷新任命地武威郡刺史上任了,他體諒百姓疾苦,鼓勵衆人上街掃雪,每天可賺五十文錢,雖然錢不多,但依然有大批百姓操傢伙上街了,幾天的清掃,武威郡的大街上終於開始熱鬧起來,酒肆、茶館、青樓、客棧紛紛開門營業,雖然生意冷清,但開了門就有希望,不少客人都是大戶人家派出來打探消息地家人,大戶人家知道地消息要比普通百姓多,武威變了天,小戶人家沒有什麼影響,但大戶就不同了,亂世軍閥,他們往往就是首先被宰地肥羊。

城池四門緊閉,只有南門開着,城外人跡罕見,遠方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一隊數百人的騎兵保護着一輛馬車正緩緩入城,前面的一輛馬車裡,裴瑩正拉開車簾,饒有興趣地看着百姓們熱火朝天的剷雪,不少百姓都停下來驚異地打量這個天仙般的女子,在她後面的一輛馬車裡坐着原來的天寶縣令夫人,也就是那個頗爲詭異地楊飛雨,她臉色陰沉,目光復雜地看着這座雄偉的城池。

這時,九寒帶着一隊騎兵遠遠迎來,他上前向裴瑩施一禮道:“夫人,都督正在接見安北軍來使,命我先領你到府宅去。”

裴瑩雖然還只是準夫人,可她卻十分喜歡別人這樣稱呼她,她抿嘴一笑,“那就麻煩將軍了。”

+=將軍。”

這時,後面地楊飛雨指了指幹活地百姓問道:“出錢讓他們剷雪,這是誰出的主意?”

楊飛雨被搶白一頓,她的臉脹得通紅,刷地把車簾拉上,耳畔卻傳來九寒對裴瑩恭謙的解釋,“夫人,這是都督新幕僚杜先生的主意,出錢讓百姓幹活,

他們地畏懼,儘快使局勢穩定下來。”

楊飛雨牙齒不由暗暗一咬,心中忽然生出一種異念來.

武威郡下轄五縣。共計人口十餘萬,規模爲中都督州,一般而言由都督便兼任刺史。軍政一體。屬下也是兩套班子一套人馬。刺史衙門和都督軍衙自然也在一起,位於城池正中地小校場旁,佔地一百餘畝,前面是署衙後面爲官邸,頗有幾分氣勢。

此刻,張煥正在署衙的內堂接見段秀實地特使,在他下首,坐着張煥新收的幕僚杜梅,特使爲安北軍的判官。叫馬行忠。是一個四十餘歲地中年人,慶治三年進士,長相斯文、皮膚細嫩,一點也看不出是軍中的官員,沒有半點威嚴肅殺之氣。細眉細眼。倒象一個教書先生。

雖然是特使,但他此行的目地是向張煥遞交一封段秀實地親筆信。然後就張煥對信中地不解進行說明,信寫得很厚,洋洋灑灑足有數千字,開頭是對張煥的感激,但接下來就是長篇大論,先人如何,某某典籍中如何,引經據典,但翻來覆去說的就只有一個意思,要張煥忠君忠於朝廷,切不可行割據之事,在信的最後是希望兩家結盟,共同對付韋氏的反撲。

張煥足足看了一刻鐘,才耐着性子把信看完,他將信一合,對馬行忠微微笑道:“說起來我與段將軍還有同門之誼,皆是爲陛下盡忠,而河隴地區自我大唐開國以來便劃分爲朔方、河西、隴右三地,涇渭分明,怎能被一家所獨佔,所以於公於私我都會和段將軍合作,請馬判官轉告段將軍,讓他放心。”

馬行忠呵呵一笑,“我家老將軍就知道都督必然會爽快答應,所以讓我不需考慮什麼說詞,只要把信遞上就是。”

說到這裡,馬行忠微微嘆息一聲道:“段老將軍常常給我說起,他最欣賞的後輩就是都督,當初若不是先帝一定要把都督帶走,他一定會收都督爲他的關門弟子,可惜老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現在所幸又有緣相逢,段老將軍就希望都督什麼時候有空去靈武會一會他,敘敘舊情,他曾是河西節度使,還可給都督指點一番,都督看如何?”

張煥心中暗暗冷笑一聲,先是在信中長篇大論要自己忠君愛國,現在又想套師徒名份,說倒底,他段秀實無非就是想用四朝老臣和安北大都護的名頭來壓自己,讓自己成爲他的從屬,聽從他地調令,天下哪這等好事?他淡淡地笑了笑道:“現在本都督軍政繁重,實在抽不出空,來日方長吧!”

沉吟一下,他又接着道:我還有一語也要請馬判官一起轉告。”

馬行忠見張煥拒絕了段秀實地邀請,他心中着實有些失望,便勉強一笑,“都督請說!”

張煥的臉色慢慢陰沉下來,他口氣略有些冷淡地說道:“武略還需文攻來相輔,段將軍雖然拿下靈武,但名不正言不順,若不能得到朝廷承認,不說韋諤出師有名,就是他本人也未必能在靈武長久駐紮,所以,接下來的事情並不是要琢磨如何擴大勢力,而是要想辦法把靈武郡真正變成自己的地盤。”

馬行忠臉上微微一紅,張煥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他明白,他張煥可是朝廷正式任命地涼州都督,而你段秀實卻名不正言不順,先把自己管好再說,這是在含蓄地警告段秀實不要打河西地主意。

他心中暗暗嘆息,便站起身向張煥長施一禮,“張都督願意和段老將軍結盟,共同對付韋諤,這纔是我們兩家最緊迫的大事,脣亡齒寒,應同舟共濟纔是。”

張煥也站起身拱拱手笑道:“只要段將軍有誠意,一切都好說!”

馬行忠急着趕回去答覆,也不肯多呆,當即便拿了張煥地回信告辭而去,等他走了,張煥纔回到內堂對杜梅搖搖頭道:“看來這段秀實也是一隻狼啊!”

杜梅卻笑了笑道:“這也難怪段秀實要擺長輩的架子,都督從軍不過一年,連個小兵的資歷還不如,就一步做到了從三品都督的位子,試問哪一個朝臣能服氣?更不用說曾經做過河西、安西四鎮節度使的四朝元老段秀實了。”

說到這,他偷偷看了看張煥的臉色,見他笑而不語,便鼓足勇氣又道:“再者都督以三千疲憊之軍,從長安逃到河東,又從河東逃到隴右。最後跑到偏僻小縣,說得好聽是在尋找根基,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惶惶如喪家之犬。至少路嗣恭就是這樣認爲的。他根本就沒把都督放在眼裡。所以段秀實讓你從屬於他,我倒並不認爲他是想謀河西,而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都督切不可因此與段秀實生了隔閡,讓韋諤從中得利啊!”

張煥默默地點了點頭,杜梅說得很對,有些事情是自己身在其中而不知,必須要有明白人在一旁提醒,這就是幕僚的作用。他感激地向杜梅拱了拱手笑道:“多謝先生提醒。

只是張煥還不至於惶惶如喪家之犬那麼狼狽吧!”

杜梅一顆懸起的心放了下來,他也連忙笑道:“這是路嗣恭地原話,屬下只是轉述而已,不過都督心志之堅韌,行事之果斷狠辣。現在又從善如流。屬下現在便可下定論,河隴之地。早晚必屬都督。”

張煥呵呵大笑,“這話我愛聽。”

他大步走進內堂擺了擺手笑道:“先生請坐,我們來商量一下該如何應對韋家?”.

刺史官邸和署衙就一牆之隔,署衙的佈局方方正正,各個房間沿一條中軸線左右分佈,而官邸就不同了,講究迂迴曲折,佈局錯落有致,亭臺樓閣、假山魚池都掩映在團團簇簇的綠樹叢中,此時沒有綠色,紅牆黑瓦映襯

白雪,倒別具一種韻味。

張煥地內宅位於官邸地正中,由八九間屋組成,而在內宅兩旁是客房和下人們地住地,在最西面還有二十幾間房子,那是親衛們的宿地。

內宅的房間雖然不多,但對於裴瑩還是顯得過於寬敞了,她隨張煥一路行軍,除了一些必備的衣物,其餘箱籠雜物一概沒有,雖然在天寶縣楊飛雨送了她一些物品,但這一次也沒有帶來,面對空蕩蕩的房間,她感到十分不自在。

“夫人,這裡原來是辛大人的幾個侍妾所住,她們回金城郡時把所有的東西都帶走了。”說話的是一個姓嚴的老管家,辛雲京走後,就留他和老妻兩人看守內宅。

“拿走也好,她們用過地東西我也是要扔掉地。”裴瑩看了看空空蕩蕩睡榻,心中暗暗嘆了一口氣,話雖這樣說,可今晚上怎麼辦呢?她想了想便問道:“這附近可有賣起居用品的店鋪?”

“不用了,我都已安排好了。”門口忽然傳來了張煥的聲音,裴瑩急忙回頭,只見張煥站在門開,正笑吟吟地看着她。

小別勝新婚,五六天不見,裴瑩對愛郎的相思早已刻骨銘心,此時她再也剋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不顧老管家和丫鬟在場,一下子撲入愛郎地懷中,緊緊地抱着他一聲不吭,淚水隨即洶涌而出。

張煥輕輕地撫摩她地頭髮,柔聲道:“這些天我都住在軍營裡,以爲你明日才能到,所以沒有佈置房間,東西其實早已買好了。”

他拉着裴瑩走到內宅外,只見空地上擺滿了幾百只大箱籠,箱籠上都貼着紙條,寫着寢室、客堂、書房、廂房等等字樣,都已一一分配好,五六十名親兵則站在一旁,他們摩拳擦掌,就等一聲令下就開始動手佈置。

裴瑩見張煥都已準備妥當,她心中歡喜,連忙對親兵道:“寢室我自己來收拾,別的房間大家可以動手了。”

夫人地話有時比都督還管用,親兵們轟然應了一聲,一起動手,開始熱火朝天大幹起來,裴瑩正要進屋,張煥見天色還早,便一把拉住她,笑道:“時辰還早,我帶你買些首飾掛件去。”

裴瑩當然知道這是張煥想找個機會和自己說說體己話,她笑着重重地點了點頭,象一隻快樂的小鳥,拉着張煥便向外跑去,一直等他倆的身影都消失了,旁邊房間裡才慢慢閃出一雙充滿嫉妒的眼睛.

馬車裡,四片脣如膠如漆,良久才戀戀不捨地分開了,裴瑩滿臉緋紅地躺在愛郎的懷裡,任他的手在自己衣服裡面肆意揉捏,她不時擡頭親他滿是胡刺的下巴。

“去病,你想我嗎?”

“想!”

“怎麼個想法?”

“我凍得要死去的時候,就想着你被褥裡的溫暖,便不覺得冷了。”

裴瑩聽了他的話,不由愛憐地摸着他的下巴,“但是你成功了,不是嗎?”

張煥把手從她衣服裡抽出來,捧着她的臉又親了一下香脣,“這只是剛剛開始,我還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真正在河西立穩腳。”

張煥摟着她,拉開車簾指着小河對面一片片豪門大戶道:“你看見沒有,河西的耕地本來就很少,可全部都被他們佔據了,等我和韋家達成和解後,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土地全部收回來,分給西涼軍。”

裴瑩眉頭微微一皺,她坐直了身子驚異地望着張煥道:“去病,難道你沒想過要取得他們的支持嗎?光武帝就是依靠豪強的支持,才最終恢復了漢室.

“可也種下了漢室滅亡之根。”張煥笑着打斷了她的話,“我也是讀書人出身,也曾是門閥子弟,何嘗不知道要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呢?當年高祖奪取楊氏江山,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得了河東、山東各大名門的支持,可是此一時、彼一時,河西地廣人稀,耕地卻缺乏,而韋家勢力強勁,要想和韋家抗衡,首先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要絕對忠誠於我,但這不是嘴上說說就能辦到的,必須要給他們實際利益,要讓他們安心在河西紮根,要讓他們的利益和我的興衰息息相關,這樣,只有一樣的東西才能辦得到。”

“土地!”裴瑩脫口而出。

“對!就是土地。”張煥點了點頭,他靠在車壁上淡淡一笑道:“我總不能讓士兵們爲我賣命,卻讓他們的家人受這幫豪門大戶盤剝吧!”

裴瑩漸漸有些懂了張煥的意思,她心中忽然涌出一種要幫助他成就大業的想法,這種想法是那麼強烈而不可抗拒,她低頭想了想便問道:“你剛纔說要和韋家和解,這是什麼意思?”

“我需要時間來經營河西,首先就得與韋家和解,還有,我得到八千多降兵,可他們的家人絕大部分都在隴右,被韋家控制着,要想讓他們真正成爲我的士兵,就必須要把他們的家人都遷移到河西來,所以我沒有選擇。”

“那你準備怎麼做呢?”

“當然是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張煥輕輕拍了拍她的臉,笑了笑道:“若我沒猜錯的話,這幾天韋諤應該會派人來商討贖回戰俘之事,當然這只是韋諤的試探,沒摸清對方真正用意之前,誰也不會輕易露出自己的底線,我也準備派使者到開陽郡去,正好聽說韋老夫人過壽,便以祝壽爲藉口。”

說到這裡,張煥忽然明白了什麼,他詫異地向裴瑩望去,裴瑩微微一笑,拱手道:“小女子裴瑩,願爲張都督效命!”

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25章 賭意氣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68章 抉擇(下)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6章 林芝堂(上)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4章 揮琵琶(下)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7章 初建戰功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97章 翠雲居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8章 碎葉風雲(九)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58章 小酒肆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84章 楚挽瀾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1章 查舊帳(下)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16章 引發危局的妖龍城.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49章 挑內亂第77章 狹路逢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81章 巧栽贓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11章 萬里來使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62章 別佳人(上)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9章 舞財權(上)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397章 明遠歸來第150章 談判(上)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72章 爭兵權(一)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92章 馬球隊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61章 楚尚書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52章 回紇內訌.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81章 巧栽贓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83章 探家主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41章 棋高一籌
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25章 賭意氣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68章 抉擇(下)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6章 林芝堂(上)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4章 揮琵琶(下)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7章 初建戰功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97章 翠雲居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8章 碎葉風雲(九)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58章 小酒肆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112章 圖窮匕現第84章 楚挽瀾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350章 吐蕃贊普的決定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1章 查舊帳(下)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16章 引發危局的妖龍城.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49章 挑內亂第77章 狹路逢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81章 巧栽贓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11章 萬里來使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62章 別佳人(上)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9章 舞財權(上)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397章 明遠歸來第150章 談判(上)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73章 爭兵權(二)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72章 爭兵權(一)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92章 馬球隊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61章 楚尚書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52章 回紇內訌.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81章 巧栽贓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83章 探家主第334章 國事煩憂(下)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362章 朝廷家庭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41章 棋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