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臨朝首日

第二天黎明前,夜裡的霧靄已經逐漸散去,在大明宮的白牆紅瓦上留下一層霧靄轉化而來的露水,但那霧靄依然還彷彿透明的輕紗般籠罩在湖畔和綠樹之中。

在通向勤政殿的小道上,朱光輝帶着十幾個宮女和宦官步履焦急地向前疾趕,昨夜是新帝在大明宮的第一夜,他們就犯下了大錯,竟無人知道皇上在哪裡歇息,找遍了各處都不見,還是小宦官安忠順機靈,提醒衆人皇上會不會又回了麟德殿,他昨晚拿回來了幾十本奏摺。

朱光輝記得勤政殿書房的燈是自己吹滅的,陪皇上回了寢宮,怎麼會又回去?但抱着一線希望,朱光輝又趕回了麟德殿。

果然,老遠就見書房的窗子開着,他臨走前可是關好的,難道真的在裡面嗎?朱光輝心急火燎地走進大門,忽然,一名侍衛攔住了他,“噓!皇上睡着了,還不到一個時辰,不要打擾他。”

朱光輝點了點頭,壓低聲音道:“今天上午有政事堂會議,上朝的時間快到了。”

侍衛向兩邊撤開,讓朱光輝進去,他快步向書房走去,起居郎已經離去了,書房的門虛掩着,朱光輝輕手輕腳地推開門,卻愣住了,房間裡燈已經滅了,爐香也焚斷,一疊高高的奏摺堆如小山,大唐新帝正趴在桌案上睡着了,身上蓋着一領戰袍,估計他的親兵給他蓋的,在他面前一本奏摺還翻着,手中的筆落在地上,污了一團。

朱光輝忽然感到鼻子一陣發酸,他在大明宮中已經三十年,曾經伺候過幾任皇帝,無論是玄宗還是肅宗都從沒有過徹夜批閱奏摺,但讓朱光輝感到心酸的不是張煥的勤奮。而是他體會到了張煥內心那種難以言述的孤獨。

“陛下!”上前輕輕地推了推張煥,張煥一下子醒了,他發了一會兒呆。忽然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回陛下的話,現在是卯時一刻。”

“啊!”張煥一下子跳了起來,還有一刻鐘就到上朝時間了,要來不及了,他慌慌張張穿上鞋,埋怨道:“爲什麼不早點叫我,我定地規矩難道要我第一天就違反了。”

朱光輝苦着臉一言不敢發。今天才是第二天,什麼事情都是一團亂麻,他哪能事事都考慮得到,他趕緊命人出去打洗臉水,又上前替張煥整理衣裳,他見幾個宮女站在門口發愣,不由怒道:“還不趕快過來給陛下梳頭!”

幾個宮女應了一聲。四下慌亂地找梳子。張煥叫住了她們。“來不及了。先讓人去開了御書房。再給朕準備兩盤點

就這樣。第一天上朝。衣服沒換、頭也沒有梳。就匆匆洗了一把臉。張煥上了龍輦便向紫宸閣而去。臨走時他又再三叮囑朱光輝。今天務必要將自己地妻兒接進宮來。

張煥御書房在紫宸閣內。就在崔小芙書房地隔壁。一切都是重新置辦。早在年初張煥爲監國時便已開始準備。房間寬敞而明亮。可以眺望遠處地重重宮殿。卯時兩刻正。當含元殿鐘樓地鐘聲悠遠地敲響時。張煥準時出現在了御書房地門口。

“臣東方雲參見陛下!”比張煥來得更早地是起居郎東方雲。他一反昨夜地笑顏。異常嚴肅地向張煥深施一禮。

“愛卿辛苦了。”儘管昨晚深恨此人。但張煥還是十分敬佩他地敬業。心中不由對他有了一絲好感。

“咱們一起進去吧!”

御書房內已經通了風,打掃得一塵不染。整個御書房共有八間屋子,一間辦公用的正屋,一間休憩地內室,一間放置沙盤和地圖的行軍室,一間會議室,一間翰林室,其餘三間便是放置各種圖書典籍的書庫,而起居郎東方雲就坐在張煥一側的角落裡,如果有機密大事按例可以要求他迴避。

一張紫檀雕成的御案上整齊地碼着兩疊如小山般的奏摺,一部分是昨晚他沒有批完的摺子,另一部分是今早開門時中書舍人剛送來的新折。

雖然新帝登基時事情稍多,但做皇帝確實是一個極爲辛苦的職業,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摺送來,若稍微懈怠就會越積越多,還要召見臣子應對,還要開朝會,使皇帝每天都疲憊不堪,稍有作爲地皇帝都會通宵達旦地批閱奏摺,可一旦遇到紈絝子弟登基,他們就決不可能這樣辛苦地操勞國事,或託以內侍,或乾脆就當甩手大掌櫃,前者致使宦官專權,後者導致權臣遮天。

當然,張煥沒有那個福氣享受皇帝的榮華富貴,他剛坐下來,小宦官安忠順便將一本隨奏摺送來的目錄表遞給了他,“陛下,這是中書省送來地奏摺目錄,加上昨晚的奏摺,一共是一百六十五本,請陛下過目。”

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清單目錄,一方面是爲了防止奏摺出入宮的過程中被人動手腳,另一方面也是便於皇帝能一目瞭然,能揀重點事情先批閱。

“朕知道了,你先放在這裡吧!”張煥端起茶杯先喝了一口茶,又瞥了一眼東方雲,見他正一絲不苟地準備筆墨,他暗暗點了點頭,便對安忠順道:“你先去一趟中書省和門下省,請裴、崔二相過來,還有禮部盧尚書也一併請來。”

安忠順答應一聲,便匆匆去了,張煥這纔拿起奏摺目錄大致看了一遍,從奏摺上的時間看,大都是前些天積下來的重要事情,屬於他登位後發生之事不過十餘件,有江淮轉運使劉晏奏請漕運恢復舊道、沿途加修倉庫;有刑部尚書張破天奏請天下大赦、以示皇恩浩蕩;有戶部尚書韓奏請組建同業商會、以發展大商業、大作坊,並建議先在廣陵、吳郡和餘杭三郡試行。

對於韓地這個建議他卻十分感興趣,他很快便找到了編號爲一百六十二的這本奏摺,一打開,韓那充滿了熱情洋溢的字體映入眼中,“臣以爲抑土地兼併的根本是興工商,工商興則民有他養、稅有他徵,不被土地所困縛然商人本性唯利是圖。須加以約束,臣故提商會一案

張煥默默的看着這本思路超前的洋洋萬言書,韓所描繪的理想境界現在是無法辦到。在民以食爲天地前提下,若糧食沒有大幅度盈餘是不可能言商,然而糧食要有盈餘,一是發展耕作技術以提高畝產,其次就是將人口逐漸一年兩熟的江淮轉移,甚至要開發一年三熟地更南方,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要給予農民自己土地。使他們是爲了自己而種糧

工商、糧食、土地、人口這四者是一環扣一環,另外還有交通、貨幣等等問題都需要解決,這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之事,不過確實可以在江都、蘇州一帶先試行。

這時,門口傳來了宦官安忠順地聲音,“陛下,裴相國、崔相國和禮部盧尚書已經請到。”

“宣他們進來。”

“陛下有旨,宣中書令裴佑、門下侍中崔寓、禮部尚書盧杞覲見!”

“陛下有旨

一道一道的聲音傳出了紫宸閣外,片刻裴佑三人匆匆走了進來,向張煥深施一禮道:“臣等參見陛下。”

“三位愛卿請坐!”張煥笑着請三人坐下。隨即又歉然對裴俊道:“特地將你們召來,耽誤你們地政事堂會議了。”

裴佑連忙欠身道:“陛下與臣等同時上朝,這纔是難能可貴之事。政事堂會議可以晚一點舉行,但聽從陛下第一天的安排,這纔是頭等大事。”

這時,旁邊的盧杞對裴佑的馬屁之言暗暗冷笑不已,他站起來躬身道:“陛下,臣有兩個諫議要啓奏。”

張煥立刻有了精神。“盧愛卿儘管直言。”

盧杞瞥了一眼裴佑道:“太宗時便有定製,相國覲見皇上須帶諫官隨從,後此制度逐漸廢弛,昨日陛下下旨,我大唐朝臣不以言獲罪,臣爲此萬分感動,既如此,陛下何不恢復太宗舊制,準諫官隨相國覲見呢?”

諫官隨從相國覲見皇帝一直就是唐制。諫官並不是監督相國。而是監督皇帝,在其言行失控時進行勸諫。由善納諫的李世民首創,並固定下來,但在李隆基後期逐漸廢弛,盧杞重提此此事,就是希望張煥不要再獨斷專行,能夠聽大臣地勸告。

張煥沉思了片刻便道:“朕既承諾不以言獲罪,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朕同意盧愛卿的第一個勸諫,准許諫官隨相國覲見。”

旁邊的東方雲手抖了一下,他立刻興奮的將張煥此令記錄下來,裴佑和崔寓對望一眼,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張煥笑了笑又問道:“不知盧愛卿的第二個勸諫是什麼?”

盧杞也沒料到張煥能答應得如此痛快,他呆了一下,又連忙施禮道:“臣的第二個勸諫便是希望陛下先不急臨朝,應由禮部官員教授陛下禮儀,使陛下能懂帝禮,從而威嚴並重。”

“臣不同意盧尚書此建議。”一旁沉默不言的崔寓忽然出聲反對盧杞的第二個建議,他站起身向張煥施一禮便道:“我大唐由亂入治,萬機待理,禮儀雖重要,但相對國事卻輕,而且臣觀陛下昨日臨朝,進退有序,絕無失禮之處,臣以爲教授禮儀此時不當。”

這時裴佑也表示支持崔寓的觀點,“諫議並非一定要遵從,合理當從,不合理則不從,現在國事繁多,且事事重大,陛下確實不宜在此時學習禮儀。”

張煥笑着擺了擺手道:“盧尚書是禮部尚書,提倡禮儀是他的本職,兩位相國倒不必太過於計較,禮儀是要學,但可以稍稍推後再學,今天朕找三位來是想商量一下,能否在今夏開一次制科取士。”

制科是相對於每年春闈地常科而言,簡而言之,就是臨時科舉。

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36章 風不止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8章 疑蹤驚現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55章 滅頂之災第70章 射胡月(三)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2章 揮琵琶(上)第9章 千里追獵.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151章 談判(下)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166章 機會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98章 崔計裴謀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52章 戰朝堂(一)第72章 爭兵權(一)第18章 軟刀鋒第180章 磨刀(下)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172章 私塾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49章 挑內亂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46章 大湖築城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39章 綁佳人(下)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93章 臨抉擇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77章 狹路逢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29章 立奇功(下)第34章 崔家主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33章 風波起第58章 放下屠刀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144章 使者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6章 仗刀行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41章 公主歸來第17章 相親會第222章 風雲突變
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36章 風不止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407章 碎葉銀礦第8章 疑蹤驚現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55章 滅頂之災第70章 射胡月(三)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2章 揮琵琶(上)第9章 千里追獵.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151章 談判(下)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166章 機會第35章 碎葉風雲(十六)第5章 唐廷的決策.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98章 崔計裴謀第42章 拉希德的煩惱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52章 戰朝堂(一)第72章 爭兵權(一)第18章 軟刀鋒第180章 磨刀(下)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172章 私塾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49章 挑內亂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46章 大湖築城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39章 綁佳人(下)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93章 臨抉擇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185章 改革思路第77章 狹路逢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29章 立奇功(下)第34章 崔家主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33章 風波起第58章 放下屠刀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144章 使者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6章 仗刀行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41章 公主歸來第17章 相親會第222章 風雲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