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

巨大的投石機‘吱吱嘎嘎’拉緊,隨着軍士一聲命令,斗大的巨石被拋射上山崖,擊在石堡城的城牆之上,泛起一道灰塵,猶如海面上激起的一朵小小浪花。

但一百餘架投石機同時射出,密集的石塊‘噼噼啪啪!’打在城牆上,塵霧蓬起,大片碎石片從山崖上落下,蔚爲壯觀。

但這種進攻對攻克石堡城沒有絲毫作用,堅固的城堡修築在赤嶺之上,四周都是懸崖峭壁,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上去,可謂‘一夫當官,萬夫莫開’,天寶八年,四百名吐蕃軍守衛此堡,可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卻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纔拿下城堡,由此可見拿下此堡的艱難。

張煥已經進攻了整整十天,他不時退兵誘馬重英來追,見對方不上當,卻立刻返身回來攻打,但真正的進攻也只有兩次,死傷數百人後便立刻停止進攻,改用石砲和飛弩攻擊,而馬重英卻始終堅守不出,兩個人都有點心照不宣,一個是在爭取時間給河湟各地的唐軍撤離,另一個則是在等援軍,準備大舉反攻。

這天半夜,唐軍正悄悄地收拾着物品,準備撤退,張煥站在帥帳旁,不甘心地望着被夜幕籠罩的石堡城,這座堅固的城堡他始終未能拿下,但他已經沒有時間,形勢比他想象的還要危急,他剛剛得到急報,吐蕃贊普親率十萬大軍從會西堡方向殺來,準備撤離到隴右的五千党項軍在龍支縣被敵軍包圍,已經了投降吐蕃軍,現在吐蕃前鋒已經殺到了湟水。

原路是回不去了。

現在只能從南面走寧塞郡,走斥候小兵劉帥逃回隴右的那條路,但就是走這條路,估計也是充滿艱辛。

“都督,準備走了。”杜梅見張煥目光中充滿了不甘,便安慰他道:“只要保存好力量,過幾年我們再重新殺回來。”

張煥沒有說話,他凝視着石堡城,忽然道:“你說我們若不從原路撤退,馬重英會不會着急追趕?”

“都督的意思是?”杜梅忽然明白了張煥地想法。

張煥淡淡一笑道:“打了一個多月的仗。卻始終沒有能見到這位吐蕃名將,不給他留點紀念怎麼行?”

次日一早。馬重英和平常一樣,站在城堡上眺望唐軍的動靜。三天前,從九曲地區趕來支援的三萬軍隊已經悄悄抵達石堡城,現在,他需要盤算時間,等待贊普斷張煥後路。

馬重英是在進攻會西堡失利後被赤松德贊召回邏些訓斥,這時,他才知道贊普進攻大唐的計劃。憑心而論。他並不看好贊普的計劃,畢竟攻打隴右和攻打河西完全不同。但他也知道吐蕃連年征戰,財力逐漸枯竭,贊普也是不得已才興起東征之念。

雖然赤松德贊事先並不知曉張煥會進攻河湟。而馬重英卻知道,贊普一定會趁機斷張煥的後路,從時間上算起來,應該是得手了。

“都督,有點奇怪。”身旁的副將悉大藏忽然發現了一絲端倪。

“哪裡奇怪了?”

“都督請看。”悉達藏遠遠一指投石機道:“前幾天投射的石塊尚能打到城頭,可從今天上午到現在,最高的一塊也只打到城牆中段,而且似乎只有一半地石砲在投射。”

馬重英被提醒,他仔細地察看情況,確實射來的石頭都懶洋洋地,一點也沒有昨天那種呼嘯而來的勁道,他知道,這種石砲是張煥臨時所制,缺乏借力機巧地零件,一架石砲至少要兩百人才能拉滿,而現在這種力道不足的情況,只能說明唐軍沒有那麼多人投入進攻了。

“難道張煥已經開始撤退了嗎?”念頭一起,馬重英立刻跑到最高的瞭望塔上,撲在城垛上向遠方察看。

遠遠地,只見數裡外唐軍營依然在,但它卻十分安靜,完全沒有了往日那種人來人往的熱鬧,‘等一等,不要着急。’馬重英一再告誡自己,當心中了張煥之計。

從一大早開始,馬重英便一動不動地注視着唐軍的變化,投來的石頭越來越稀疏,力道也越來越微弱,一直到中午,唐軍終於停止了進攻。

百架石砲擺在空曠的原野中,已經看不見一個唐軍,營帳也還保持着原樣,照理,這是唐軍回去吃飯地時間。

馬重英緊緊地盯着營帳地西面,那裡每天都有炊煙燃起,但現在一點動靜都沒有,忽然,一縷細細的青煙飄了起來,柔弱地盤旋向上。

“點兵!”馬重英終於下定了判斷,唐軍真地撤軍了,他激動得揮舞着手臂,連聲大吼,“快準備追擊。”

一刻鐘後,石堡城的大門打開,一隊隊的吐蕃兵蜂擁而出,馬重英一馬當先,率領千人衝進了唐軍營帳,果然,唐軍大營裡空空蕩蕩,沒有一個人,糧草輜重皆沒有帶走,剛纔燃起青煙之處,卻是幾隻羊在啃食青草,當它們將一根繩啃斷後,就有一些燃燒地木炭掉在一堆乾草之上,而帥帳中文書也只燒了一半,許多營帳中的地上都掉有一些零星的銅錢,看得出唐軍撤退的倉惶,連錢都分給士兵們了。

“都督,會不會又是敵人的誘兵之計?”悉大藏有些不放心的問道。

“我援軍已到,又何懼於他。”馬重英忍不住大聲狂笑道:“沒看見他逃走的路線嗎?他也知道後路被斷了。”

他翻身上馬,馬鞭一指東方道:“給我星夜追擊,殺死張煥者,官升三級,賞錢十萬貫。”

數萬吐蕃軍個個奮勇,在馬重英的率領下,沿着唐軍撤退的軌跡,瘋狂地向東追去。

可就在馬重英追出半日後,一支身着吐蕃人軍服的三千騎兵悄然從石堡城的背後靠近,這支軍隊自然就是王思雨的三千騎兵。他們在血洗宛秀城後,便一路追趕,早在三天前就尾隨着三萬吐蕃援軍抵達了石堡城。

雖然比張煥規定地時間晚了十天,但不拿下石堡城,他王思雨絕不回去,從石堡城南面進入堡中相對容易一點,懸崖斷壁沒有北面那般陡峭,道路也略微寬闊,可容五人並行。

王思雨爲拿下石堡城,特地準備了數百輛馬車喬裝成吐蕃人的後勤軍。又從宛秀城中得到數十名會說吐蕃語的漢人奴隸,當探知吐蕃人大軍已經離開城堡後。王思雨便知道機會來了。

他立即催動數百輛馬車向城門緩緩駛來。

石堡城中此時只留有一千駐軍,由一名千夫長率領。這時,一名吐蕃兵跑來稟報,一支後勤軍來了,正在叫門。

千夫長快步走到城頭,扶在城垛上向下眺望,只見朦朧的月色中,在長長的石階下停着數百輛馬車。上面滿載物品。更妙的是月光下似乎隱約還有女人。

“我們是從宛秀城而來,奉命送物資。”一名大嗓門的吐蕃軍在城門下叫喊:“還有五十名女人。”

城上守軍早看見了女人。個個心癢難耐,皆眼巴巴地望着首領,沒有人懷疑從自己背後會殺來唐軍。這是從來不會發生的事情。

但這名千夫長卻十分謹慎,他並沒有立即開門,而是探頭大喊道:

“你們可有文書!”

“有!”話音剛落,一支斷頭箭便射上城頭,上面插着一封文書,千夫長打開看了看,果然是宛秀城所派的運糧軍,上面還有宛秀城守的印鑑。

千夫長徹底放下了心,他一揮手笑呵呵令道:“開城!”

城門‘吱吱嘎嘎!’地拉開了,王思雨地眼睛慢慢眯了起來,他沉聲令道:“不要慌,慢慢地進去。”

數百名吐蕃軍挑着擔拾階而上,後面還押着一隊女人,只是天色昏暗,看不清面目,只見她們穿着鮮豔的長羣,一步三搖,姿態優美地進了城門,城中衆吐蕃軍樂不可滋,沒有人關心所送地物資,衆人蜂擁而上,圍住了這羣他們渴盼已久的美女,可走近了卻發現這羣女人個個身材高大,似乎比他們還魁梧幾分,高大也就罷了,而且個個胸部平坦,哪有什麼女人地曲線,再看臉上,她們皆長得濃眉凹眼,咧着血盆大口直笑,許多人臉上還長滿了粗疙瘩,甚至塗上厚厚一層脂粉也掩蓋不住,衆吐蕃軍看得直倒胃口,有幾個忍不住捂嘴跑去了牆角。

“搞什麼鬼,怎麼個個象男人一樣。”一名吐蕃軍忍不住大罵起來。

“說對了,老子們就是男人,給我殺!”幾十名‘女人’突然爆發出一聲大吼,手上象變戲法似的冒出兩把長刀,掄足了勁,向吐蕃軍頭上劈砍,剎時間砍翻數十人,數百名挑擔的‘吐蕃軍’也紛紛從擔子裡抽出武器,向城門控制處撲殺而去。

突來的變故使城中的吐蕃守軍都驚呆了,千夫長一眼看見他們胳膊上皆扎有一條白帶,他猛然明白過來,這是唐軍詐城,他又驚又怕,連聲吼叫着命手下衝上去搶佔城門。

但似乎已經晚了,數千名唐軍已經蜂擁而入,一名身材異常高大的唐軍將領手執一把大鐵槍,在吐蕃軍羣中左右翻飛,那冰冷的槍尖彷彿鬼判官手中勾命筆一般,槍槍斃命,片刻,他身邊就伏屍百人,而且每一個人都是咽喉和心臟中槍,周圍地吐蕃軍嚇得魂飛魄散,發一聲喊,轉身奔逃,王思雨仰天狂笑,眼一眯,銳利地目光直刺吐蕃軍千夫長。

千夫長也被他的囂張激發了野性,他大吼一聲,揮刀向王思雨撲砍而來,但只在中途便僵住了,他不可思議地望着眼前,一杆大鐵槍已經穿胸而入。

王思雨冷冷一笑,槍一挑將吐蕃千夫長地屍體高高舉起,厲聲大喊道:“敵軍首領已被我殺,弟兄們,立功受賞的時候到了!”

“殺啊!”唐軍身上的血性徹底被激發了,他們揮舞戰刀,捨生忘死地殺進城堡深處半個時辰後,石堡城易手,城中吐蕃軍被殺盡,城門開啓,數匹快馬向東疾駛而去。

夜幕漸漸降臨,馬重英率大軍已經追出一百餘里,他追到一潭湖水前,便暫時停住追趕,命士兵們取水休息,等待後面地大隊跟上。

隨着時間推移,馬重英亢奮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很明顯,張煥已經知道後路被斷,所以改從南面撤退,他久在河湟,也知道從南面有無數條故道可通往隴右,如果贊普的軍隊仍然在北面城一帶攔截張煥,極可能就會被他逃脫。

想到這,馬重英立刻站起來,吩咐一名親兵道:“你速帶幾人去通報北面攔截之軍,告訴他們唐軍要從南面寧塞、安鄉一線逃走,讓他們火速南下堵截。”

士兵領令,騎馬飛馳而去,馬重英也翻身上馬,遠遠向東方眺望,這一帶河流衆多,空中霧氣很重,四周煙靄瀰漫,透過霧氣,右面巍峨的赤嶺隱約可見,左面是狹長的綏河嶺,他們已經進入了騎士谷,這是一個喇叭型的山谷,西寬東窄,長二十餘里,最寬處約五里,最窄處的東部谷口不足百丈,也就在那裡唐人曾修有一座城堡,叫做綏和堡。

馬重英身經百戰,對這種地形他從來都會小心,立刻命道:“多派斥候去前方察看,不得大意。”

又等了一會兒,後面的吐蕃大軍陸陸續續都趕到了,馬重英擡頭看了一眼天色,彎月如鉤,夜色深沉,他馬鞭一指去前方,“出發!”

第17章 相親會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36章 風不止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67章 驚天變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52章 戰朝堂(一)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88章 長孫家(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27章 救少主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35章 利與情第44章 過新年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66 章 君入甕第75章 爭兵權(四)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8章 軟刀鋒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41章 故人信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82章 憶往事第55章 戰朝堂(四)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24章 同船渡第13章 抓把柄(下)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17章 相親會第17章 戰略既定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79章 磨刀(上)第397章 明遠歸來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79章 計中計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84章 楚挽瀾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15章 不速客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5章 利與情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52章 戰朝堂(一)第13章 重返西域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61章 楚尚書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416章 筆筒案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1章 長安行第89章 鬼推磨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87章 長孫家(上)第83章 探家主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97章 翠雲居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23章 遇渭河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248章 緊鑼密鼓
第17章 相親會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36章 風不止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67章 驚天變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52章 戰朝堂(一)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88章 長孫家(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27章 救少主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35章 利與情第44章 過新年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66 章 君入甕第75章 爭兵權(四)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8章 軟刀鋒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41章 故人信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82章 憶往事第55章 戰朝堂(四)第320章 葛邏祿人(四)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24章 同船渡第13章 抓把柄(下)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17章 相親會第17章 戰略既定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79章 磨刀(上)第397章 明遠歸來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79章 計中計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84章 楚挽瀾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15章 不速客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5章 利與情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52章 戰朝堂(一)第13章 重返西域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225章 絕地反擊(上)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61章 楚尚書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416章 筆筒案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1章 長安行第89章 鬼推磨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87章 長孫家(上)第83章 探家主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97章 翠雲居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23章 遇渭河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248章 緊鑼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