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

田牛之變後,李來亨獨掌大順政權,首要做的事情當然還是以穩定人心爲主。所以他一改過去大順封爵極爲節制的傳統,立即就將五軍主帥一級的大將全部由侯爵提升爲公爵,又給制將軍級別中地位、實力較爲重要的將領,也借封爲侯爵。

所謂“唯名與器,不可假人”,“名器”亦即官爵是上位者控制、分化和獎懲下位者的最重要工具。

李來亨當然知道後世太平天國濫封王爵造成的惡劣影響,只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清軍對於三順王和吳三桂等叛降東虜的明朝大將,甚至不吝嗇於一藩之封。如此對比之下,大順軍對於明朝降將最高還僅僅只有伯爵之封,差距的確是很大了。

不管是出於同清軍爭奪人心的目的,還是因爲李來亨剛剛開始獨掌大順政權,有必要收買……有必要安撫軍心的需要,的確都有相當必要,提升一下大順軍中重要人物的爵位級別。

五軍主帥中的劉芳亮已由磁侯提升爲保定公,這是因爲劉芳亮和李來亨攜手作戰的白溝河,就在保定府境內;

袁宗第則由綿侯提升爲寧夏公,李來亨原本和方以仁、顧君恩還有吏政府尚書宋企郊、禮政府尚書鞏焴商量,是有意冊封袁宗第爲延安公以嘉獎他守衛陝北的功勞——不過延安是大順皇室祖宗陵寢的所在之地,地位特殊,過去又已被李自成改名爲天保府,再封給一個臣子,就顯得不大合適了,因此改以右營在寧夏擊破叛臣陳之龍的功績,加封袁宗第爲寧夏公;

高一功從湖廣經略使改任殿後軍主帥,這是考慮到高一功與李過麾下部將本來就關係十分融洽,而且他在闖軍元從中又深具人望,同李來亨又有着極密切的關係,自然成爲李來亨掌握殿後軍的不二人選。

過去李自成聽信了牛金星一類人的讒言,因爲高一功的外戚身份而對他多有打壓,使得高一功僅有臨朐男的男爵之封。李來亨則一口氣就將高一功自男爵提升爲公爵,加封爲襄陽公,自然是爲了嘉獎高一功久鎮湖廣這個楚闖大本營的功績;

谷可成從山東經略使改任爲殿前軍主帥,一方面是因爲由中營改編而來的殿前軍,李來亨已有計劃派遣他們前往山東增援,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谷可成作爲劉宗敏的副將,本來就是中營出身,此時在田見秀、張鼐相繼退出大順舞臺以後,接手中營,也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中營舊人所認可的人物。

谷可成之加封爲東昌公,自然也是因爲他率領馬寶、許都等諸將帥在山東抗清,乃至於挫敗了豪格、孔有德打通大運河計劃的重大功績;

最後郭君鎮代替李來亨直接掌握由前營改編而來的殿中軍,則是一個衆望所歸的人選。其實殿中軍的主帥,亦無非出自於郭君鎮和郝搖旗二人之選而已。郝搖旗的資望較郭君鎮爲深,他的戰略、戰術眼光比較過去也有了十足的提高,但在李來亨看來,郝搖旗的確還是缺少一些郭君鎮那樣的兵學天才,在軍事指揮的才能方面是稍遜一籌了。

如今的殿中軍,相當多一部分的將士都是由郭君鎮和湖廣都招練使李破虜一手徵募和訓練出來的。因此讓郭君鎮出任殿中軍主帥,自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唯一較差強人意的地方,只是郭君鎮沒有跟隨李來亨參與大順軍的一次北伐戰役,缺少和滿洲勁旅擺明車馬的正面決戰經驗。不過郭君鎮之前率部前往山東增援,已經有了擊敗豪格的戰績,雖然此戰中豪格所率領的滿洲八旗勁旅數量相當有限,又因爲明軍津遼水師的協助,未能讓清軍得以充分發揮其實力,但也足以說明郭君鎮完全有能力抗衡清軍。

郭君鎮被加封爲九江公,自然是因爲他此前在九江輕易擊破明軍黃得功部,收取九江府大部地區的戰功。

在五軍主帥之下,五軍師一級的制將軍十餘位,再加上一些地位較爲重要的地方衛軍制將軍,都被李來亨一體提升爲侯爵——這是大順建政以來,最爲重要的一次封賞,波及範圍之廣,恩賞力度之大,的確起到了爲李來亨新政權收買……穩定人心的作用。

這其中郝搖旗是獎其深州之戰的戰功,受封爲深侯;

張皮綆因爲守衛固關有功,以新固關所附近的平定州爲尊號,受封爲平定侯;

陳永福因其在歸德歸順李來亨以後,爲晉王攻取徐州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因此受封爲徐侯;

苗裡琛則以其久鎮鄖陽、興安的履歷,以興安州爲尊號,受封爲興安侯;

李世威則因其在北舞渡擊敗劉國能、李萬慶的戰功,以北舞渡附近的裕州爲尊號,受封爲裕侯;

其餘五軍師一級的制將軍,劉汝魁以易州爲尊號,受封爲易侯;馬世耀以安州爲尊號,受封爲安侯;牛成虎以祁州爲尊號,受封爲祁侯;劉體純以沁州爲尊號,受封爲沁侯;袁宗道以葭州爲尊號,受封爲蒹侯;李破虜以許州爲尊號,受封爲許侯;黨守素以寧州爲尊號,受封爲寧侯;馬寶以平度州爲尊號,受封爲平度侯;任繼榮以遼州爲尊號,受封爲遼侯;馬重禧以開州爲尊號,受封爲開侯;趙應元以鄜州爲尊號,受封爲鄜侯;張洪以高唐州爲尊號,受封爲高唐侯。

除了五軍的主帥和師一級制將軍封爲公侯以外,地方衛軍中地位較重要的人物,如太原姜瓖以渾源州爲尊號,受封爲渾源侯,漢中賀珍以乾州爲尊號,受封爲乾侯。

其餘封侯者,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還有平章政事方以仁、兵部尚書兼參軍院總裁顧君恩、湖廣經略使陳藎等人。

其中方以仁受封爲無爲侯,顧君恩受封爲荊門侯,陳藎爲興國侯。

這一次封賞,僅公爵便封有五人之多,侯爵更是封賞至近三十人之多,的確是驟然轉變了大順珍視名爵的慣例做法。

不過大多將領得以受封爲公侯,再配合李來亨從湖廣調來大批基層的營田使、捕盜使、巡官、推官至豫、晉、冀、魯推廣新制新法,的確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田牛之變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大順所控制的河南、湖廣、漢中、潼關、山西南部、北直隸南部和山東南部,火熱的新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之中。

多爾袞剃髮令的那一把火,已經斷送了士紳們叛逃清國的任何可能性。李來亨因此終於能夠放手一搏,不用再顧忌任何大地產所有者及有力官紳的反對,大刀闊斧在河南、山東等地進行營莊制改革。

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三章 龍鳳廟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
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三章 龍鳳廟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