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

紅色的雲霞在風中如帆駛動,一片接着一片,灌滿天空。在闖軍將士看來,這無疑是一種偉大的勝兆;可在滿洲人的心目中,這一切都標識着不吉祥的氛圍。

明清聯軍的行軍隊列,在剛剛出發的時候,還顯得十分威武雄壯。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支數萬人的大軍,而且不論是清軍,還是明軍,都算得上是兩個政權軍事力量的精華所在。

雖然士兵的士氣已經跌落到谷底,可是遠遠望去,這樣一支軍隊的軍容依舊讓人心驚。在蒼莽的白溝河北岸,數以萬計的戰士正在肉食者的引導下,走向一個結局相當不樂觀、不明朗的位置。

明軍士兵是這樣的垂頭喪氣,大軍越是前進,越是顯出各部之間的不一致來。幾位將軍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吳三桂和劉澤清又一再設法拖延進兵的速度,更加造成了軍隊的混亂。

將士們無所適從,只覺得軍隊裡瀰漫着一種非常散漫和頹喪的氣氛。這種頹喪的氣氛,很快就開始擴散開來,並迅速席捲全軍。

聯軍剛剛東進出發不到一半的路程,就不只是明軍,而且連清軍士兵也開始被這種頹喪的氣氛所影響到了。

阿巴泰頓覺頭疼,他是一個用兵老辣的將領。而且不同於吳三桂、劉澤清這些人只對自己負責,阿巴泰還需要對清軍上下、對每一個滿洲人的家庭,還有對皇太極和大清國負責。

他肩膀上的責任,當然是和吳三桂這些明國的武人,純然不同。

“洪先生,範學士……唉,誒!”

阿巴泰本來想找洪承疇他們問些什麼話的,可是當他發現洪承疇有意避開自己的時候,阿巴泰背脊上便升起一股寒意。

這種情形,讓他想起了自己過去一再被皇太極懲罰過的歷史。

南下的迂迴部隊,整整九千八旗子弟,難道就要這樣一去不復還了?

阿巴泰想到自己現在麾下的兵馬,大多是來自鑲白旗爲首的,和皇太極嫡系存在相當衝突的一系人馬,心中更加是越想越是心驚。

勝則除流寇,敗則去政敵?

“洪太啊……你當不至如此昏頭吧……”

“貝勒,已到雄縣附近了!”

在明清聯軍最前方的,是一羣清軍的探騎。阿巴泰雖然因爲兒子博和託南下未歸的原因,心神不守,可他畢竟是一名百戰宿將,經驗豐富,佈置依舊十分詳當週全。

探騎還爲他送來了闖軍的進軍情況,把闖軍離開白溝河防線,正向東運動,準備堵住白洋澱迎敵截擊的情形,全部告知給了阿巴泰。

阿巴泰摸了摸他光禿禿的前額腦袋,這麼冷的天氣裡,他的頭皮上都好像要起了一層薄薄的冰霜。流賊果然被自己所調動,已經離開了白溝河防線,這多多少少讓阿巴泰增添了一些作戰的信心。

現在的情況……應該總比自己強攻流賊的預設陣地要好吧?

抱着這樣的想法,阿巴泰下令全軍加速前進,要趕在流賊搶佔白洋澱附近的有利地形之前,先行趕到戰場,爭取獲得比較好的會戰態勢。

他心中還是在設想着,利用這一次調動流賊離開防線的機會,只要阿巴泰能夠在白洋澱的野戰中一舉擊潰流賊,到時候再南下匯合迂迴部隊,一切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阿巴泰心中又默默重新推演了一番此前的大戰,他認爲在之前的白溝河大戰中,明清聯軍的總體戰力,毫無疑問是高於闖軍的。只是問題的確出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如果沒有抱着先讓明軍消耗一陣的盤算,而是一開始就投入清軍主力,展開全面進攻,一定可以立即壓垮流賊。

所以這回阿巴泰吸取教訓,就將清軍放在了聯軍的先鋒位置上,試圖靠八旗兵的驍勇善戰,起到鼓舞明軍士兵士氣的作用。

他想着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八旗兵能夠充分發揮野戰優勢,在兵力上又沒有明顯的劣勢,那麼清軍是絕不可能被任何漢人軍隊打敗的。

“白洋澱……”

冬天的白洋澱是灰色的,它那最著名的蘆葦杆已經完全枯萎光了,只剩下好像殘山剩水一樣的風景——這倒是頗貼合此時大明江山的情況。

迷濛的晨霧使初升的太陽變得胭脂般的紅,它在那些掛了一層霧淞的樹木間冉冉而升,而後,變成蒼白而明亮的一輪銀盤,懸在聯軍士兵的頭頂上。

太陽是這樣的高聳,它的光熱就很難讓聯軍士兵感到溫暖,所有人只覺得不僅氣氛肅殺,而且身體確實冰涼。

白山黑水裡長大的滿洲人,本來應該對於燕趙大地的寒冷不屑一顧。可是從明軍隊伍中蔓延開來的悲觀、恐慌,卻影響了滿洲人的情緒,使得他們心中也不盡然升起慌張的感覺來。

大軍向前繼續前進着,阿巴泰身邊的護軍騎馬飛衝向前。他耳中聽到啪嚓啪嚓的聲響,好像是冰層斷裂的轟鳴。

士兵們從冰面上踏過,在冰面上行走着,啪嚓啪嚓的斷裂聲響就會從每個人的腳下滾過,比夏季的雷聲更令人恐慌。

“那是什麼?”

有人突然發現冰面上堆積着許多高達三四尺的冰塊,它們交錯橫亙在冰面上,像一道道矮牆,阻隔着冰上之路,乍看之下,就好像是闖軍在白溝河對岸設立的野戰工事一樣。

過了好一會兒,大受驚嚇的士卒們才慢慢回過味來,這其實是白洋澱上自然凝結起來的冰塊。大約是降雪的緣故,一部分化開的雪水,在冰面上又重新凝結成了道道低矮的冰牆。

這本來只是冬天的白洋澱裡十分常見的一幕景象,可是明清聯軍的士卒們,早已經被恐慌、倉惶的氣氛所籠罩,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看到什麼奇特一些的景象,都會立即對他們的情緒、對他們的士氣,造成巨大的波動。

阿巴泰雖然政治嗅覺異常的遲鈍,屢屢犯錯,可他作爲大清國的一員宿將,理應看出明清聯軍此時高度不穩的軍心狀態。

如果換一個處境,阿巴泰一定會立即停止行軍,因爲處在這樣狀態裡的一支軍隊,是絕沒有任何能力與敵人進行殊死一戰的。

可是現在阿巴泰的情勢,還有他的處境,都不允許他再後退一步了。不管軍隊的狀態是如何的,阿巴泰都只能強迫自己相信滿洲人的無敵驍勇——他只能這樣相信,清軍戰無不勝的神話,絕不會破滅在自己的手中。

哪怕碭山之敗的消息,早爲清人所共知。

“貝勒,要不要稍微休整一下?咱們的人馬還好說,明國人的兵馬,真是越走越亂,而且沿途掉隊的士兵……沿途掉隊的士兵,未免也太多了吧?”

阿巴泰躊躇了一會兒後,咬着嘴巴道:“嗯……好!稍微休整一下,我們已經搶在闖軍之前先到白洋澱了。闖賊受我的調動,倉促離開十分有利的防禦陣地。我們現在只要養精蓄銳,一會兒定可以大破流賊。”

護軍們隨即紛紛下達軍令,讓清軍士兵們停下腳步,在白洋澱附近稍作休整。接着又有人把這條命令送到明軍的隊列中,緊跟在阿巴泰身後的高第、李輔明二將,也隨即下令休整。

督師大學士李建泰稍微喘了一口氣,阿巴泰這時候下令全軍休整,使李建泰感到這位東虜將領,的確是一位從容不迫、值得信賴的宿將。

但明軍士卒人數遠遠多於清軍,所以消息傳遞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後隊的人在消息傳到以前,只是發現前隊的人馬好像突然停住了腳步,他們本來就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裡,這種突發變化,更使得士兵們感到莫名的恐慌。

“什、什麼……什麼情況?怎麼東師突然停下來了?”

連素來精明狡詐的劉澤清都大吃一驚,他打着馬在原地轉了兩圈,心中驚惶,鬧不明白前面發生了事情:

“到底怎麼回事?先頭部隊已經和闖賊接戰了嗎?是已經打起來了嗎?”

劉澤清弄不清楚情況的變化,底下的士兵們就更加搞不清楚了。只是有人聽到了劉澤清問的那句前方是否已經接戰的話,不知道他是怎麼聽錯了,居然跟着就大喊出來說:

“頭隊已和闖賊接戰了!”

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三章 申靖邦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
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三章 申靖邦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