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

五千字大章求推薦票!

=================================

從谷城起義以後,有半年時間張獻忠的處境很順利。崇禎十二年的五月下旬,他同曹操在房縣境內會師,推動曹操重新起義,聯合攻破房縣。七月間,當李自成身害熱病、闖營狼狽逃往竹溪縣一帶的時候,張獻忠又在房縣西邊的羅猴山大敗明軍,殺死了明朝的大將羅岱。

由於張獻忠的谷城起兵,崇禎皇帝不得不將剿撫兩策都完全失敗的熊文燦捉拿歸案,逮進北京斬首——但結果是使得湖廣一帶追剿張獻忠的兵馬無所適從,讓張獻忠又抓住機會,在白土關打了一個大勝仗,險些俘虜了左良玉。

一遇順境,打了勝仗,張獻忠就驕傲起來。從屯兵谷城的時候起,他的左右就來了一羣舉人、秀才和山人之類的人物,一方面使他的眼界洞開,懂得的事情更多,另一方面也讓張獻忠目中無人,愈發深信起自己才幹過人、有上天庇佑了。

攻破房縣以後,又有一些窮困潦倒而沒有出路的讀書人投奔了西營。這班讀書人,一旦背叛朝廷,無不希望捧着張獻忠成就大事。自己成爲開國功臣,封侯拜相、封妻廕子,並且名垂青史。阿諛拍馬的壞習氣在張獻忠的周圍本來就有,如今又變得更加嚴重了。

這之中只有谷城生員徐以顯頭腦比較清醒,他和張獻忠的另一位軍師應城生員潘獨鰲一樣,都是在熊文燦設法招撫張獻忠之時,加入西營中的讀書人。徐以顯對張獻忠揮灑自如的天才稟賦敬若神明,與八大王一見如故,甚至以自家百口性命向熊文燦具牒擔保張獻忠絕無反意。

白土關之戰張獻忠打敗老對手左良玉後,徐以顯也奉勸他學習唐太宗“從諫如流”的做法,杜絕諂媚,謹慎行事。

張獻忠聽了他的話,眼中轉了兩轉。他雖然讀書不成,但天賦異稟,看人極準,哪會被那些窮酸書生哄騙了?張獻忠拍了拍徐以顯的肩膀,說道:“嗨,老徐,還是你說得對!老子好險給他們這羣王八蛋的米湯灌糊塗啦!老徐,你放心,老子要找個題目整整他們!”

當日晚飯後,張獻忠同老營中的一羣文武隨便聊天。談到新近的白土關大捷,有人說不是官軍不堪一擊,而是大帥麾下將勇兵強,故能所向無敵;還有人說,單是大帥的名字也足使官軍破膽。

獻忠在心中笑罵兩聲:“龜兒子,王八蛋,看咱老子喜歡吃這碗菜,連着端上來啦。”

他用一隻手玩弄着略帶黃色的大鬍子,把雙眼眯起來,留下一道縫兒,從一隻小眼角瞄着那些爭說恭維話的人們,微微笑着,一聲不做。等大家說了一大堆奉承話之後,他慢慢地睜開一隻眼睛,說道:“打勝仗,不光是將士拼命,也靠神助。不得神助,縱然咱們的將士有天大的本領也不行。”

一個人趕快說:“對,對。大帥說得極是。大帥起義,應天順人,自然打仗時得到神助。倘非神助,不會羅猴山與白土關連戰皆捷。”

另一個人趕忙接着說:“靖難之役,世傳成廟親征,身先士卒,而刀劍不能傷其分毫,是因爲有玄武帝君助陣。所以事後成祖皇帝纔不惜用數省錢糧,徵民夫十餘萬,大修武當山,報答神佑。”

張獻忠聽得大樂,便反問一句,“咱老子出谷城以後連打勝仗,你們各位想想,咱們應該酬謝哪位神靈?”

這羣書生便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有人也說是玄武真君護佑,有人則說玉皇姓張,大帥也姓張,必是玉皇相佑。

張獻忠卻搖搖頭,他指着老營附近一處關帝廟的方向,說道:“我看,咱們唱臺戲酬謝關聖帝君吧。他是山西人,咱是陝西人,山西、陝西是一家,咱打勝仗豈能沒有他冥冥相助?玉皇自然也看顧咱,不過他老人家管天管地,公事一定很忙,像白土關這樣的小戰事他老人家未必知道。這近處就有一座關帝廟,先給關帝唱臺戲,等日後打了大勝仗,再給玉皇唱戲。”

衆人紛紛附和,都說獻忠“上膺天命”,本是玉皇護佑,但玉皇事忙,差關帝時時隨軍相助,極合情理。還有人提議:在給關帝爺唱戲時最好替張飛寫個牌位放在關公神像前邊,因爲他同獻忠同姓,說不定也會冥冥相助。

張獻忠聽衆人胡亂奉承,心中又生氣又想笑,故意說:“中啊,那就再加個俺家三爺爺的牌位吧。他姓張,咱老子也姓張,要不是他死了一千多年,咱老子要找他聯宗哩。你們各位看,戲臺子搭在什麼地方好?”

幾個書生同時答道:“自然是搭在廟門前邊。”

八大王卻反道:“不行。廟門前場子太小,咱的將士多,看戲不方便。我看這廟後的地方倒很大,不如把戲臺子搭在廟後。”

片刻沉默過後,開始有一個人說好,跟着第二個人表示贊成,接着所有人都說這是個好主意。還有人稱讚說:像這樣的新鮮主意非大帥想不出來,也非大帥不敢想。

張獻忠聽得又氣惱又覺得可笑,他把鬍子一甩,眼睛一瞪,桌子一拍,大聲罵道:“你們全都是混賬王八蛋,家裡開着高帽店,動不動拿高帽子給老子戴,不怕虧本!”

“老子說東,你們不說西;老子說黑的是白的,你們也跟着說黑的是白的。自古至今,哪有酬神唱戲把戲臺子搭在神屁股後?老子故意那麼說,你們就給我順杆爬。照這樣下去,咱們這支人馬非砸鍋不成,打個屁的天下!從今日起,以後誰再光給老子溜鬚拍馬,咱老子非摘了他腦袋!”

看見左右幾個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們尷尬恐慌的樣子,張獻忠大感痛快,但又不願使他們過於難堪,便哈哈大笑兩聲,把尷尬的局面沖淡,“咱老子一貫不喜歡戴高帽,巴不得你們各位多進逆耳忠言。咱們既然要齊心打江山,我就應該做到從諫如流,你們就應該做到知無不言。這樣,咱們才能把事情辦好。對吧?”

大家唯唯稱是,都又驚又怕又覺得張獻忠坦率好說話。一個老秀才膽子最大,趕忙恭敬笑道:“自古創業之主,能夠像大帥這樣禮賢下士,推誠待人的並不罕見,罕見的是能夠像大帥這樣喜歡聽逆耳忠言,不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此確是古今少有!”

張獻忠捋着大鬍子,微微點頭。他知道這人話裡頭還是在奉承自己,但又覺得聽着還舒服,所以不再罵人。他站起來,在掌文案的潘獨鰲的肩上一拍,叫道:“走,老潘,跟我出去走走,有事商量。”

自從谷城起義以來,潘獨鰲參與密議,很見信任。張獻忠單獨帶着他到關帝廟前的草地上坐下,小聲問道:“老潘,楊嗣昌到襄陽以後,確實跟老熊大不一樣,看來他等到襄陽鞏固之後,非同咱們大幹一仗不可。夥計,你有什麼好主意?”

潘獨鰲回答說:“此事我已經思之熟矣。楊嗣昌在朝廷大臣中的確是個人才,精明練達。倘若崇禎不是很怕大帥,決不肯放他出京督師。但是別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到頭來也是無能爲力。”

“怎見得?”

“第一,朝廷上大小臣工向來是黨同伐異,門戶之見甚深。楊文弱縱有通天本領,深蒙崇禎信任,也無奈朝廷上很多人都攻擊他,遇事掣肘。”

“第二,崇禎這個人性情一貫剛愎急躁,對待臣下寡恩。別看他目前十分寵信楊文弱,等到一段時間後,楊文弱勞師無功,他馬上會變爲惱恨,說罰就罰,說殺就殺。”

“第三,近年來朝廷將驕兵惰,勇於殃民,怯於作戰,楊文弱無術可以駕馭。時日稍久,他們對這位督師輔臣的話依樣不聽,而楊也對他們毫無辦法。他的尚方劍只能夠殺猴子,不能嚇住老虎。有此以上三端,所以我說這戰事根本不用擔憂,勝利如操在掌握之中。”

張獻忠沉吟道:“你說得很有道理。徐軍師也是這麼看的。不過,夥計,目前楊嗣昌這王八蛋調集人馬很多,左良玉和賀人龍等一班大將暫時還不敢不聽從他的調遣,我們用什麼計策應付目前局勢?”

“目前我們第一要拖時間,不使官軍得手;第二要離間他們。既要離間楊嗣昌和幾位大將不和,也要離間左良玉同賀瘋子不和,讓官軍不能合力。”

“好!”張獻忠稱讚一句,他又摸了一把大鬍子,問道,“老潘,羅汝才和李自成在香油坪打了一個勝仗,聽說一下子消滅掉了一萬多名官兵,你怎麼看?”

潘獨鰲笑笑,反問道:“大帥,在香油坪圍殲官軍的義軍諸帥裡,以曹操和混天星兵力最多。大帥爲什麼不提混天星,而提闖將呢?”

“哈哈哈,惠登相這個人太過油滑,本事有限的很。倒是我的這個老朋友李自成,他爲人清苦的不得了,待人又好到不近人情,很不平常,我看羅汝纔跟他混在一起,遲早要吃虧!”

“大帥這話說的奇怪,待人好,怎麼又叫不近人情呢?既然闖將待人極好,曹操又怎麼會吃虧?”

“這你就不懂了吧,嘿嘿。”張獻忠嬉笑兩聲說,“李自成這個人不喝酒、不好色、不貪財,對待自己苛刻到了極點。他雖然對下也很嚴格,但絕不讓自己過得比手下人好。羅汝纔則正相反,他好酒好色,對手下人又很寬鬆,日日賞賜。羅汝才能給手下人的東西,無非是酒色財氣,李自成能給手下人的東西,卻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玩意兒。”

潘獨鰲低頭沉思一會兒,說道:“李自成粗糲與士卒共之,這種尊嚴是羅汝纔給不了的。何況羅汝才賞賜金銀,只能賞賜給那些大將。李自成與部下同甘共苦,卻是讓最底層的士卒,同樣感動。”

“不錯,所以咱老子說,羅汝才總跟李自成混在一起,遲早是要吃虧的。老潘,這回香油坪,闖營有個綽號‘乳虎’的小將大出風頭。聽說他是一隻虎的義子,不知道跟可望、定國比起來怎麼樣。”

潘獨鰲笑答道:“幾位小頭領都還年輕,現在還不比‘乳虎’,但將來總有他們比試的時候。這次香油坪之戰,‘乳虎’李來亨用五百兵力大破官軍三千,確實是後生可畏。闖營戰將輩出,也無怪於大帥高看一眼了。”

張獻忠擺擺手說:“行啦行啦,別捧我了。老潘,近來又作了不少詩吧?”

潘獨鰲身邊掛着一個錦囊,常常寫詩放在裡頭,他拍拍錦囊說道:“開春以來又作了若干首,但無甚愜意者,只可供覆瓿而已。”

張獻忠哈哈大笑兩聲,指着潘獨鰲說道:“老潘,你別對我說話文謅謅的。你們有秀才底子的人,喝的墨汁兒多啦,已經造了反,身上還帶着秀才的酸氣。”

“你要想謙虛說自己的詩作得不好,你就直說不好,何必總愛說什麼‘覆瓿’?咱們整年行軍打仗,哪有那麼多罈罈罐罐兒叫你拿詩稿去蓋?瞎扯!哈哈哈哈,趕緊着,老潘趕緊念兩首給我聽聽啊,你別看我讀書不如你們這等秀才多,但詩好不好我還是能聽出來一點的。”

“請大帥不要見笑。”潘獨鰲從腰裡解下錦囊,取出一卷詩稿,翻到《白土關阻雨》一首,捧到獻忠面前,讓獻忠看着詩稿,然後念道:

“秋風白雨聲,

戰客聽偏驚。

漠漠山雲合,

漫漫澗水平。

前籌頻共畫,

借箸待專征。

爲問彼蒼者,

明朝可是晴?”

張獻忠捋着鬍子,沒有做聲。雖然像“前籌”、“借箸”這兩個用詞他不很懂得,但全詩的意思他是明白的。

“老潘,你雖然跟咱老張起義,一心一意輔佐我打江山,可是你同將士們到底不一樣啊!你說我說得對麼?說來說去,你是個從軍的秀才,骨子裡不同那班刀把兒在手掌上磨出老繭的將士一樣!”

“大帥……”

張獻忠擺擺手,直接又問了一句,“還有最近作的好詩麼?念首短的聽聽嘛。”

潘獨鰲苦笑着搖搖頭,他覺得張獻忠天賦過人,可總不能定下心來,爲人過於灑脫放蕩。他又取出一紙七絕,念道:

“三過禪林未參禪,

紛紛羽檄促徵鞭。

勞臣歲月皆王路,

歷盡風霜不知年。”

張獻忠聽完,覺着音調很好聽,但有的字還聽不真切,就把詩稿要去自看。他看見這首詩的題目是《過禪林寺》,又把四句詩唸了一遍。由於他是個十分穎悟的人,小時讀過書,兩年來他的左右不離讀書人,所以這詩中的字句他都能欣賞。他把詩品味品味,笑着說道:“寫得真不賴,只是有一句說的不是真話。”

潘獨鰲眉頭一皺,不知何解,便問道:“請大帥指教,哪一句不是真話?”

“這第一句就不真。咱們每次過禪林寺,和尚們大半都躲了起來,參個鳥禪。再說,你一心隨俺老張打江山,平日俺也沒聽說你多麼信佛,這時即使和尚們不躲避,你會有閒心去參禪麼?”

“哈哈。”潘獨鰲輕聲笑了兩聲,解釋道,“大帥,古人作詩也沒一字一句都那麼認真的,這是比興的手法罷了。”

張獻忠一臉壞笑,又問道:“那第三句怎麼講?”

“這句詩中的‘勞臣’是指我自己,意思是說,辛勞的臣子爲王事奔波,歲月都在君王的路上打發掉了。”

“君王是誰?”

“自然是大帥。”

“咱的江山還沒有影子哩。”

潘獨鰲卻一臉認真,他站起身,向張獻忠拱手說道:“雖然天下未定,大帥尚未登極。但獨鰲既投麾下,與大帥即有君臣之誼。不惟獨鰲如此,凡大帥麾下文武莫不如此。”

這幾句才叫真正高級的拍馬屁,直說中張獻忠的心窩裡。他盯住潘獨鰲看了兩眼,連連點頭,稱讚道:“還是你們讀書人把有些道理吃得透!”

這時候從遠處跑來一名少年小校,他急匆匆趕過來,口中喊道:“義父、義父,夜不收探到左良玉的兵馬了!看動向,他們似乎往瑪瑙山而來!”

張獻忠也站起身來,他先拍了拍潘獨鰲的肩膀,然後纔對那名小校說道:“可望,你慌張個什麼鬼?老左是咱手下敗將,他咬不動咱老子的!”

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章 李天下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三章 龍鳳廟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七章 順兵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章 鳥銃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章 李天下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
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章 李天下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三章 龍鳳廟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七章 順兵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章 鳥銃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章 李天下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