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

在張皮綆的強烈要求之下,順軍騎兵終於開始聚集了起來。一道道煙塵翻滾奔騰,騎士們一邊使用簧輪手槍射擊騷擾,一邊重新排列爲了嚴整的密集陣隊形。

簧輪手槍的精確度算不上高,面對清軍嚴密的槍炮火力大舉反擊,也很不佔便宜。如果繼續這樣對峙下去,可能襲擾的任務沒有完成,順軍騎兵自己反而要被白白當靶子射擊好長一段時間。

但是面對敵人的深溝高壘,郝搖旗還是感到形勢有些棘手:

“清軍這次佈防極爲嚴密,和過去每每採取主動出擊的形勢,大有不同。”

這一次率領滿洲兵壓陣護衛的是博和託,他已經多番與楚闖精兵交手。對於大順軍中精銳之師採用的排槍射擊、牆式衝鋒等戰術,還有簧輪手槍、揚武劍、重型鳥銃等特殊的軍械武備,都有極其深刻的瞭解。

多爾袞以博和託督兵抵擋大順軍援兵的第一波攻勢,也可見得多爾袞對李來亨的重視程度之高。

毫無疑問,博和託的對症下藥起到很大作用。他不再像過去清軍將領那樣輕狂自大,而是以十分沉着的精神態度,極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防禦部署。

爲了防備順軍佔據優勢的火銃,博和託還將清軍已經不少年沒有怎麼使用過的種種盾車工事重新拿了出來。

在壕溝的兩側,滿洲兵都放置了許多糧車、大車和簡易的木柵欄工事,用於阻擋順軍騎兵的襲擾行動。

見到這樣的堅固的防禦陣地,即使是郝搖旗這般膽大心細之人,也難免倒吸一口涼氣,對博和託嚴密的防禦部署感到驚歎和佩服。

“高達標還要一天以上的時間才能趕到徐州城下。”張皮綆接着說道,“我們是開道先鋒,不能絲毫怯懦,首戰必須振奮人心士氣才行。”

郝搖旗轉回頭去,他看到不遠處那小山崗上晉王李來亨的黃龍大纛,不再多說什麼,迅速揮了揮手命令各隊騎將召集士卒。

很快順軍騎兵的隊形就完成了調整,在極短時間內便由分散轉回密集陣形態。在這段時間裡,博和託指揮的滿洲守軍,也繼續固守壕溝寨牆一線,持續不斷地利用槍炮遠程火力試圖騷亂順軍騎兵的隊形變換。

不過由於兩軍還保持着一段距離,而且大順軍騎兵的整隊能力本來就因爲騎兵士官數量大的優勢而非常驚人,羽林軍又是這之中的絕對翹楚。

即便有着外部敵人的炮火襲擾,這些騎士們也能在槍林彈雨之中,毫無混亂地迅速完成隊形變換。

一個個楔形的密集陣重新出現在戰場上,張皮綆身先士卒地衝了過去。他是勇將,也是一員戰術組織能力相當優秀的騎兵指揮官,跟隨張皮綆出擊的羽林騎士們,都各自緊緊約束戰線。

面對清軍士兵那急如驟雨的火力反擊,大順軍的羽林騎士們這次毫無畏懼,密集陣絲毫沒有動搖,嚴格的紀律約束着所有人的動作。

即便體力都已相當衰竭,每名士兵還是傑出地完成了自己所當做到的所有任務。

這樣的一支精兵,又讓博和託倍感震動。

一段時間不見,大順軍的精銳程度,似乎又有所上升。

再聯想到大順軍在人力物力上具備的巨大動員優勢,博和託也算是終於完全理解了一件事,那就是多爾袞爲何這樣急不可耐地要與大順軍進行一場決一生死的會戰。

那是因爲清軍再不進行決戰,以大順政權的成長速度,估計一兩年以後,大清就連上決戰桌的資格都沒有了。

轟隆一片巨響聲中,張皮綆一聲令下,羽林騎士們紛紛將特製的小型萬人敵丟了出去。這種近似於手雷的武器,比擲彈兵和礦兵使用的還要輕便一些,威力也更爲有限,但足可以在敵人簡陋的木製工事前造成震撼效果。

接着大批騎兵就揮舞起揚武劍,飛快刺擊敵人。雙方距離越縮越短,已有不少手持火銃的清軍漢兵,連拔出單刀進行格鬥抵擋的勇氣都沒有,就已經丟下武器向後逃竄。

然而那些壓陣的滿洲兵,則在博和託的組織下於後方形成第二道戰線,立即準備展開犀利的反擊。

見到這種情況,郝搖旗感到作爲開道先鋒,張皮綆的任務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戰場上的衝鋒號聲音漸漸變小,順軍騎兵在破壞了一批野戰工事,殺死了不少掘壕的清兵以後,便又以更快的速度後撤,避開了和滿洲兵反擊部隊交鋒的機會。

郝搖旗沉聲訓斥道:“沒有步卒跟隨,騎兵即便狂飆猛進,取得了戰術突破又有什麼用?我們不要急!等待晉王命令,等待其餘援兵抵達!”

張皮綆正爲自己廝殺還沒有盡興的事情感到滿頭怨氣,聽到郝搖旗這話,才趕快驚醒了過來。好在順軍的戰場機動與組織能力都相當出色,即便是騎兵部隊一定程度上被清軍“粘”住,也能很快脫離出來。

所以這次短暫的騎兵集中攻擊,還是取得了一些戰果,大順軍自身也沒有付出多少的傷亡。

只是鑑於清軍的嚴防死守,郝搖旗還是認爲:

“清軍防守實在嚴密,我軍先頭部隊一萬五千人,全爲騎兵,要取得突破實在太難。除非不惜傷亡,拼命突擊才行,但現在實無此必要。

徐州城堅,一兩日內絕無危險,還是等待方太師抵達纔是要緊之事。”

李來亨也在等候着其餘步卒援兵趕上來,他駐足汕頭,對於清軍嚴密的防守感到有些意外。畢竟大順軍幾次和清軍交手,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敵人的戰術風格正在發生變化,其實也意味着清軍正在接受大順軍單兵戰鬥力反超清軍的一種現實。

但就現在的戰場形勢來看,李來亨捏着眉心,只能喃喃自語地說:

“樂山啊樂山,孤需要你了。”

李來亨等待的這支援兵,擁有六萬餘人的龐大兵力。但是多數都是步卒,而且還包括了大量難以移動的重炮部隊在內。

方以仁帶着這支大軍,此時剛剛從堅城集附近出發,距離徐州戰場還有一段距離。

而且順軍援兵全部都是走陸路,因爲冰雪消融的緣故,地面泥濘不堪,也難免影響到大軍行軍的速度。

反倒是南明的北伐軍,由於多用大船運載。隨着天氣的變化,河道完全解凍,戰艦行駛越發便利。

即便南明諸將之間始終矛盾不斷,到這時候,在清軍使者的瘋狂催促之下,也總算開始前進,逐漸逼向徐州戰場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章 白土崗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
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章 白土崗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