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

均田免賦,口頭上喊喊是很簡單的,可要真的執行下去,這絕對是一件地獄級難度的逆天任務。

但如果真的能夠完成,它所能起到的效果、所能激發出來的能量,也是極爲可怕的,甚至於整個亞歐大陸都未必能夠承載這股力量的擴張。

免賦三年,這是闖軍進入河南以後一直在喊的口號。

但是因爲李自成採取的是流而不土的運動戰戰術,並沒有建立起鞏固的地方根據你來,大部分的免賦也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和短期裡。河南闖軍的糧食、餉銀、器械也不是來自於根據地的生產和建設,而是通過沒收士紳羣體的浮財、對官軍的戰利品繳獲來進行補充的。

均田免賦這四個字對於河南闖軍來說,基本就是還停留在“分浮財”的階段。

可是湖廣闖軍做法不同,李來亨佔領隨州以後,北取合河店、出山鎮,東取應山縣、牛心寨,在桐柏山、大別山均據險設壘,隨州城內則留銀置官,訂立文法。

已經建設起了一個地方根據地的雛形了。

而隨州的外部環境是督師丁啓睿在安徽追剿張獻忠,湖廣巡撫宋一鶴兵力有限,留在武昌清剿土寇,唯一有點機動兵力的王光恩既要負責防守鄖陽,本身也沒有離開汛地到隨州白白損失實力的動力。

在丁啓睿自安徽返回湖廣以前,隨州的外部環境都是相當安定的,李來亨也沒有太多同官軍交手作戰,並趁機獲得戰利品繳獲的機會。

而浮財方面,李來亨已經採用了公審大會和拷掠兩手一起抓的辦法,把城內一百多家士紳或抓或殺或抄家,獲得現銀六萬多兩。再加上隨州府庫中繳獲的糧食,白旺和白鳩鶴送來的金銀珠寶,足可以維持湖廣闖軍一年的軍費之需。

湖廣闖軍現在約有戰兵五千人左右,其中李來亨一手帶出來的小虎隊在收編一部分保定兵俘虜後,約有三千餘衆;高一功和白旺所部兵馬,以及白鳩鶴帶來的老營護衛,這部分加起來又有一千餘衆。

郭君鎮和張皮綆又在大別山山區裡封官許願,收編了一些寨兵。

這幾股兵馬全部加起來,就是五千人左右。

以隨州現在的積蓄,即使真的免賦,手頭上的金銀糧食也可以支撐這五千戰兵一年的征戰需要。

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李來亨既然苦心孤詣奔楚、佔領隨州,建立起闖軍的湖廣節帥幕府,當然不想手頭上的力量永遠侷限在這五千人。

農民軍的優勢是什麼?就是相比明軍紀律更好,相比清軍人數更多啊!

只要時機一到,李來亨是必定要進行大規模擴軍的。

現在隨州的積蓄可以支撐五千人一年的軍費,但若這五千人擴充到一萬、兩萬,那就爲難了——何況李來亨的野心何止於一兩萬戰兵?

以他的估計,要在兩年以後(或許都沒有兩年了!)正面擊垮滿洲人,湖廣闖軍至少需要六萬到十萬的老本勁兵。

所以李來亨現在苦惱的就是:隨州的積蓄的確可以讓湖廣闖軍在控制區內免賦,可是一旦真的免賦,那麼擴軍也就無從談起了。

但是“免賦三年”、“闖王來了不納糧”,這些口號又早就已經響徹中原大地,成爲了闖軍不同於其他勢力的最大標誌。

如果李來亨現在就把免賦政策廢除掉,那麼闖軍的政治信譽就等同於直接破產。

民無信而不立,免賦就是闖軍最大的神主牌位之一。

這張牌給他們帶來了所到之處,饑民皆贏糧景從的巨大好處,那麼闖軍也不得不承擔這張牌所帶來的財政方面的不良影響。

“免賦,必須要推行下去。如果朝令夕改,口頭上把免賦三年吹的那樣響、那樣大,實際上卻照樣重征斂,闖軍的政治信譽就破產了。”

“但是……具體怎麼樣免賦,這裡頭的門道就很多了。”

李來亨給白旺這個新官上任的隨州營田使介紹完隨州免賦的大背景、大前提以後,終於開始講到了免賦的具體核心實施辦法。

“我們推行免賦,要和均田結合起來搞。一旦均田完成,那麼許多本來會落到士紳口袋裡頭的地租,就可以由闖軍直接徵收,我們可以用免田賦而只徵地租的辦法做到兩全其美。”

闖軍的免賦顧名思義就是免除田賦,當然李來亨並不打算像康熙那樣無恥,嘴上說什麼“盛世人丁滋生,永不加賦”,實際上賦是不加了,各種奇葩的捐稅卻越來越多。

李來亨想的辦法是:本來隨州平民就多是士紳地主的佃農,土地所有權並不歸耕田的佃農所有,他們給士紳種完田以後,所得的收穫先要以地租名義上交給士紳地主,然後又要以田賦名義再給官府衙門交一筆錢。

何況明末士紳所收地租之高,遠高於朝廷徵收的田賦之額。明末朝廷所徵收的田賦一般在5%到10%左右,即便加上加派的三餉,也遠遠低於士紳所收取的地租。

在不同地區地租比率並不完全相同,但通常都數倍於朝廷徵收的田賦地丁銀,如徽州等地區甚至於出現了地租率超過80%這樣駭人聽聞的情況。

而闖軍的均田,就是把士紳地主這一層直接幹掉,將他們的土地全部沒收爲公有。而後再將這些公有土地租給平民耕種,平民不需要再上繳地租和田賦兩份支出,而只需要上繳給闖軍一份地租即可。

等到百姓在均田所得的土地上,耕種、繳租,達到三年時間,這些土地的所有權就可以完全歸耕種者自己所有。

這樣就可以渡過“免賦三年”的窗口期,而且又能做到兩全其美,既可以減少佃農一半的負擔,也可以保證闖軍的收入。

利益唯一受損的就是士紳地主這個羣體,不過李來亨既然都已經上了公審大會、上了夾棍拷掠的狠招了,難道還要去維護士紳們的利益?

不過當李來亨最初將這個“免賦均田”的執行辦法透露給方以仁時,這位狗頭軍師還是聞言驚駭失色,震驚道:“計口授田、均田永業,此北魏之古制,並不爲奇。可北魏均田,是將黃河南北等處大量無主土地和荒地,均田授予百姓,未嘗聞有將貴戚、宗主、大姓、門閥之田均於民者。”

“北魏之貴戚即今之藩王,府主殺之奪田再均分於民,未嘗不可。可北魏之宗主,即今之衛所將門,北魏之門閥即今之搢紳,奪將門之田則天下武人強兵必皆與府主爲死敵,奪鄉賢搢紳之田則天下士紳名流必皆以府主爲桀紂。”

“府主欲均田,只需奪藩王之田即可,若全面擴大化,學生恐怕闖軍將爲天下之人所共擊之啊!”

闖軍的拷掠並不是一項階級性的打擊措施,並不因爲你是士紳、你是大地產所有者就進行拷掠,而一般要先考量你的官聲、清名,有民憤者纔會進行嚴厲的拷掠,名聲較好的一般則不進行拷掠,只需要“助餉”而已,交個幾十兩幾百兩就可以過關。

事實上拷掠具體而言是分爲了兩個政策:其一爲“追贓”,這是一般比較常見的拷掠形式,以刑罰強迫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吐出贓款;其二爲“助餉”,這個程度比起“追贓”就輕了很多,“助餉”至少名義上是自願的,而且“助餉”的數目通常也比“追贓”低很多。

而且拷掠本身並不是一種死刑,的確,在拷掠之中常常出現有人被活活夾死的情況,但這屬於過激情況,而非拷掠制度本身規定的情況。

總之拷掠雖然是一項會引發士紳階層反感和敵意的政策,但拷掠不等於對士紳階層的宣戰:第一,它不是階級性、全面化的;第二,它的力度不是毀滅性的,而是留有餘地的;第三,它保留了“助餉”這樣的過關模式、合作模式。

簡而言之,闖軍即便推行拷掠,當闖軍在軍事上佔有優勢的時候,依舊會有很多搢紳出於投機主義心態和闖軍政權合作。

所以歷史上大順軍進入北京以後,大行拷掠,官紳們卻還是發了瘋一樣到處託人求人,想做大順朝廷的官。直到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喪失軍事上的優勢以後,這些官紳才轉而發動叛亂。

可是不分清名、惡名與否,不分程度、規模,直接將隨州所有鄉紳的土地一次性沒收,這可就相當於是和搢紳階級決裂、和士紳團體宣戰了。

也無怪乎方以仁聽完李來亨的想法以後,會如此駭然失色。

這一不小心,就是同天下士紳爲敵,自取滅亡啊!

=============

ps:李來亨將以實際的革命行動,反駁衆多讀者所謂的大野心家屑來亨之論!

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章 首都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十六章 五軍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
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章 首都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十六章 五軍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