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



以毛承祚的名義,上的遼寧建省的奏疏送到了京城,因爲毛承祚是副總兵,屬於軍職,所以最早到了兵部尚書樑廷棟的手裡。樑廷棟一看內容,不屬於他管,就轉到了首輔周延儒的手裡。周延儒一看就知道,這事情與朱家有關,於是就把朱大典的另一份關於內務府在山東的產業(就是皇上的產業)納稅的奏章放到一塊,交給崇禎御覽。朱家的奏章誰都不敢碰,這都成了慣例了。崇禎看了也是頭疼,於是就召周延儒、樑廷棟、吏部尚書王永光單獨奏對。在崇禎的眼裡,東江鎮還是兵部的事情。

對於官紳一體納糧,在官紳階層有阻力那是必然的。作爲官紳階層的最頂尖的代表,崇禎皇帝那裡卻是阻力最小,甚至是贊同的。他被錢糧困擾的走投無路,眼看着那些王爺、貴族、大地主都比他當皇帝的有錢,他心裡能平衡?能不着急嗎?他早就想收他們的稅了,甚至想狠狠的刮他們。但是,他不敢,官紳基層是他做皇帝的基礎,失去了這個基礎他的位子也就坐不穩了。明朝的皇帝因爲沒有傳國玉璽,心裡沒底,總是忐忑惶恐的,明朝的內閣大臣那麼強勢也可能與此有關。朱大典自己跳出來替他辦這件事,他求之不得。在他看來朱大典就是爲君分憂,可贊成的話他也不能說,這需要臣子說,他點頭就可以了。

朝堂上的大臣們,對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阻力也是比較小的。因爲,他們整天站在朝堂上,深知朝廷沒錢的危害。只要稍有良知,也必然是贊同的。

樑廷棟心中鬱悶,心說建行省的事情與兵部何干?皇上召見又不敢不去,只能硬着頭皮和周延儒來到平臺,叩見崇禎。他們見到吏部尚書王永光已經先來了一步。

崇禎四年三月初三,又是一次關於朱家的召對。

崇禎也是先易後難,拿出要皇上納稅的奏疏,遞給三人傳看。說道:“三位愛卿看看,這個條陳可行嗎?”

樑廷棟看完就放心了,這事兒與我沒關係,聽着就行了。周延儒就不用看了,奏疏是經他手遞上去的。聽了皇帝這句話也徹底明白了,這個事,皇上明白的很,只是不好開口,要找個下臺階。做臣子的就要爲皇上分憂。自己這個首輔賴不過去,於是只能說話了。

做臣子的揣摩聖意那都是高手。皇帝的態度已經明明白白了。如果是不同意,那裡還有議論的餘地。敢收皇帝的稅!一頂大不敬的帽子扣下來還有好?皇帝問:可行嗎?那就是同意了,自己能裝傻嗎?

於是他說:“啓奏陛下,按說以陛下的九五之尊是不能納稅的,在山東的皇莊和內務府產業,那是給地方上的榮耀,給他們一個盡孝的機會。他們豈敢提收稅之事。皇上做個表率,拿出幾百兩銀子也無傷大雅。但是,有了皇上的示範,山東還有人敢不交稅嗎?朱大典這是拉大旗作虎皮,給自己壯門面那。須知山東還有兩位王爺和一個桁聖公,他請皇上的尊位,是給這三位看的。國庫空虛,朱大典能多收一點還不是交到國庫裡。以臣下之見這個奏疏就準了。”

山東的皇莊有幾千畝良田,按百分之二的土地稅也就是二三百兩銀子。商鋪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數。所以皇上一年下來拿這點錢是不多的。可是收來的稅就是數百萬兩了,權衡下來誰重誰輕一目瞭然。

旁邊的王永光看着是個機會,趕緊插話道:“陛下,今日京城裡出了一份‘中華日報’,臣買了一張,內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說的是大明的官軍保護了士紳,大明的官府維護了士紳,士紳則有供養官軍、供養官府之則。因此,士紳需納稅、納糧。以此之道,王爺、桁聖公自然要納稅納糧了。臣以爲此論得當。”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好了,就照你的意見,內閣票擬吧。你們再看看這一份奏疏。”票擬就是批註意見,然後交給秉筆太監用印,就是聖旨了。

說着,把那份遼寧建省的奏疏遞過去。這份奏疏周、樑二人都看過了,但還是接過來又看了一遍,最後到了王永光的手裡。

這份奏疏有兩點需要議論:一,是是否同意建省。二,是委派官員名單。

毛承祚到東江鎮之後打下了安東、新義州,朝廷是知道的,但是地盤還是太小了一點。皇上是個什麼態度周延儒還沒有揣摩透,因此就不想表態。他看着樑廷棟,意思是讓他先說。樑廷棟辦事莽撞,但是他還是知道,這個事不歸他管。所以只是低着頭,並不表態。這一下難辦了,周延儒只能緊急的思索着如何能模棱兩可的表態。

崇禎等不及了,點了周延儒的名:“周愛卿有何見解?”

周延儒還沒有想周全,慌忙說道:“陛下,遼寧......這個......”

他腦門有點要冒汗。

崇禎很是不解,不由的看着他。

人要是急了也能冒出急智來。他趕緊說:“遼寧建省地盤是小了一些,但是作爲鼓勵邊軍將士也無不可。可以以此要求毛承祚進兵攻擊後金,若勝,擴大一些地盤疆界,作爲一個行省也就勉強了,同時削弱了後金,一舉兩得。若敗,則消減了朱家的軍力,也未見得是壞事。”

說完他眼睛緊緊的盯着崇禎,看有什麼反應。樑廷棟到底欠火候,一提用兵的事,馬上來了精神。他說:“陛下,寧錦邊關來報,建奴近來在大淩河聚集了數萬八旗兵,來者不善,大淩河求援。東江鎮若能出兵襲擾遼東,可解大淩河之危。”

歷史上大淩河之戰就是發生在五六月份。去年大敗而回的後金依然還是不安分,東邊的朝鮮,西邊的大淩河都出現了用兵的跡象。

一聽到邊關戰事崇禎是滿臉愁容,他愁的是錢糧。打仗實際上打的就是錢糧,沒有錢糧兵都調不動。在這種壓力之下,如果否決的遼寧建省的奏章,毛承祚還能出兵?東江鎮的兵用不着調撥錢糧,一樣能打,這樣的兵現在不用更待何時?於是他說道:“建省就準了吧,開疆擴土也是本朝的功績,敕毛承祚出兵襲擾遼東!兵部也幫遼寧做一些謀劃,助他一些錢糧。你們議一議委派的官員吧?”

但是崇禎心裡也知道,錢糧的話說了也等於沒說,因此他口氣很輕,也沒有命令的意思。

任用官員就是吏部的責任了,所以大家不約而同的看向了王永光。王永光無奈只好先說了:“王元雅在遵化一戰中與朱家交厚,他又瞭解遼東的局面。現在薊遼有孫承宗在,調出王元雅誤傷大局,以他任遼寧巡撫當是不二人選。”

周延儒說:“陛下,從奏疏的意思看,他們想要朝廷任命一

名巡撫一名布政使,按察使就不必委派了,因爲他們設立了一個法院,已經任命了法官。指揮使也不需要委派,因爲遼寧沒有衛所(原有的衛所都打光了)。微臣以爲不當,這幾個官職都應該委派,同是大明的天下,哪能有不同的官制呢?”

這回崇禎沒有在等他們議論了,直接下了結論:“王元雅任遼寧巡撫,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着吏部提一個名單交給內閣議一下。王巡撫到任後,提出府、縣官員名單交吏部委任。”

“遵旨!”幾名大臣同聲答道。

崇禎又說道:“中華日報朕也看過了,你們回去也都看一看。山東糧食之亂已經顯露苗頭,朱大典的應對還算得當。京城、直隸、河南、安徽、江蘇,這幾個臨近的行省都要有應對辦法,勿使其蔓延。內閣議一下,上個條陳。朕累了,今天就散了吧!”

......

三月十五日朱萬化接到了兩個報告,其一是負責監視李九成、李應元父子的特務班報告,李氏父子一個月來始終沒有離開登州附近,隱居於福山縣。時間已經超過給定的一個月的限期,於是乘夜間殺死二人,移屍郊外埋葬。因爲這二人客居於此,當地人都不認識他們,所以後事很容易的就處理的乾淨利索。另外,繳獲銀兩六百兩。這父子二人一個月間竟然揮霍了四百兩銀子,真是不可藥救。殺此二人總算是去了一塊心病,但願孔有德不要再走投降後金之路。

另一份是駐在棗莊的部隊報告,發現有鏢局護着兩輛運輸銀兩的車,從江蘇進入山東。這一情況立即引起朱萬化的注意。

山東的糧食銷售了二十多天(主要在濟南售出的),朱家售出的糧食應經達到十八萬石。因爲從朝鮮購入十五萬石稻米應急,否則,朱家真的斷糧了。眼見得奸商們已經銀兩用盡,銷售勢頭明顯減弱,朱萬化已經準備壓低糧價,收尾了。現在又出現了新情況,這喬家到底有多少錢?賭注多大?

朱萬化已經得到臺灣的電報,南洋的第一批稻米預計三月二十五日,最多三月底可以到達臺灣。數量大約是十五萬石。朝鮮購入的十五萬石都在威海,基本還沒有動用。有了這些糧食朱萬化已經心中有底了。

接下來的兩天,形式急轉直下。棗莊來報稱:山東南部數個縣城,一天之內,所有糧店的糧食全部銷售一空,其中也包括朱家的糧店。結果導致糧價大漲,已經超過了二兩三錢一石。山東各地的小糧商都趕着馬車趕往山東南部出售糧食牟利,這是因爲官府命令他們有糧食必須出售,有糧食的糧店就不敢囤積,運到南部能賣出好價錢。臨近的江蘇也有糧食北上,進入山東,導致江蘇糧價上漲。

山東衛所設的卡子,只是限制糧食從山東運出去,對於省內的流動、外省流入的糧食並不限制。

朱萬化猜想,這是喬家動用了江南的銀兩來山東搶購糧食,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朱萬化以每日一萬石的速度,從龍口運糧入濟南,又用二十輛馬車組成車隊,以每日1000石的速度向山東南部運糧。同時糧價提高到每石二兩銀。

糧食之戰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刻,喬家拿出來最後的家底,準備背水一戰了。

--- 第154章完 ---

(本章完)

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42章:南陽戰略地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六:楊威天下_第507章:刺殺卷六:楊威天下_第427章:雞鴨大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324章:自作孽不可活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77章:平原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58章:海軍基地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三:嶄露頭角_第153章:鬥智鬥勇卷六:楊威天下_第481章:佔領梧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六:楊威天下_第423章:謀劃蜀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412章:巴圖爾的反撲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266章:試航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卷三:嶄露頭角_第227章:陽泉城下卷六:楊威天下_第434章:太原城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五:縱橫天下_第375章:原始的電話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三:嶄露頭角_第153章:鬥智鬥勇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四:九州風雲_第294章:艱難的談判卷三:嶄露頭角_第204章:公判大會卷四:九州風雲_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4章:對策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二:初露崢嶸_第134章:收復臺灣(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310章:聚寶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三:嶄露頭角_第157章:海上攔截糧船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二:初露崢嶸_第62章:養寇自重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45章:佔領金門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3章:各有一本經卷六:楊威天下_第432章:入山西救災民卷四:九州風雲_第243章:賦稅卷四:九州風雲_第266章:試航作品相關_官府部隊等資料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一:藏龍臥虎_第35章:收穫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
卷七:巍巍中華_第538章:佔領鎮江卷六:楊威天下_第462章:鋼索斜拉橋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42章:南陽戰略地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六:楊威天下_第507章:刺殺卷六:楊威天下_第427章:雞鴨大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324章:自作孽不可活卷三:嶄露頭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稅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三:嶄露頭角_第154章:背水一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77章:平原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58章:海軍基地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三:嶄露頭角_第153章:鬥智鬥勇卷六:楊威天下_第481章:佔領梧州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六:楊威天下_第423章:謀劃蜀地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412章:巴圖爾的反撲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266章:試航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卷三:嶄露頭角_第227章:陽泉城下卷六:楊威天下_第434章:太原城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二:初露崢嶸_第70章:火炮初發威卷五:縱橫天下_第375章:原始的電話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三:嶄露頭角_第153章:鬥智鬥勇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四:九州風雲_第294章:艱難的談判卷三:嶄露頭角_第204章:公判大會卷四:九州風雲_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4章:對策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二:初露崢嶸_第134章:收復臺灣(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310章:聚寶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三:嶄露頭角_第157章:海上攔截糧船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二:初露崢嶸_第62章:養寇自重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45章:佔領金門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六:楊威天下_第510章:追蹤兇手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3章:各有一本經卷六:楊威天下_第432章:入山西救災民卷四:九州風雲_第243章:賦稅卷四:九州風雲_第266章:試航作品相關_官府部隊等資料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一:藏龍臥虎_第35章:收穫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五:縱橫天下_第347章:內戰要避免卷二:初露崢嶸_第105章:組建艦隊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六:楊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級婆羅門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