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下旬周延儒以朝廷首輔的身份做了中央的特派員(臨時職務是監軍)到達了潼關,他的唯一使命就是監督洪承疇出兵河南。當然也包括洪承疇如果抗命,則就地拿下,接管三邊總督的職權。崇禎是下了決心要出兵的,也就會給周延儒最大的權利。
由於有了報紙,朝廷調洪承疇去河南的消息,不但中華日報連篇累牘的報道,朝廷的大明日報也同樣刊登,並且頭一篇就是調他出戰的聖旨。所以,宣旨的周延儒到來之前,洪承疇已經知道了聖旨的內容和各家的態度。之後他又收到了朱萬化的信件,洪承疇是明白人,並不糊塗,撇開浙江的是非,他知道朱萬化說的對,潼關的兵不能動,要動也是出兵圍剿亂民。他認爲:西北的亂民已經是窮途末路,應該重兵向山西圍剿,畢其功於一役,則西北大局就安定了。
但是皇上不讓他出兵進入山西、河南,只讓他站在邊上看熱鬧,他已經是很不理解了。難道皇帝不想剿滅亂民,想留個尾巴解悶?
其實崇禎是怕洪承疇功勞太大,又手握重兵,他手中的強軍——‘洪兵’就有好幾萬!在這亂世之中功高震主之臣是難於駕馭的。
洪承疇很聰明,但是他沒有當過皇帝,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這一回可好,朝廷乾脆放開陝西邊界,放出瓶子裡的魔鬼,讓西北的重兵去圍剿南陽的花皮。皇帝和朝堂上的大佬們都吃錯了藥?發癔症了?是不是朝廷想自殺?早知如此還折騰幾年,耗費無數錢糧去圍剿幹什麼?任由着亂民去鬧就完了嗎?
洪承疇是絕對想不通的。
洪承疇對於朱家主張的議會、憲政有一些理解,覺得辦法也不錯。但是他也知道這樣就削減了皇帝的權利,可是朱家畢竟還是以皇帝爲尊的,只是讓他少管一點事。皇帝反對浙江憲政,他理解。但是這種反對辦法實在無法理解。
洪承疇已經打定了主意——按兵不動,除非撤了他的職!同時他上了一道奏疏給朝廷,言說利害,勸朝廷收回成命。
這就決定了周延儒到潼關的使命將困難重重。
周延儒懷抱着尚方寶劍,手託聖旨來見洪承疇。洪承疇按規矩設香案跪接聖旨,待周延儒宣讀完畢,洪承疇口稱“吾皇萬歲,萬萬歲!”,沒有說“臣接旨”,起身接過聖旨看了一遍,雙手奉還。這個意思就是拒絕執行。
按規矩他有決絕聖旨的權利。
周延儒一手舉起了尚方寶劍,問道:“洪承疇!你敢抗旨嗎?”
洪承疇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已經上疏朝廷,申明理由,待朝廷批覆再說。送客!”
洪承疇毫不客氣,就把周延儒攆出了大堂。
在洪承疇的大帳之中都是他的護衛,周延儒拿着尚方寶劍也毫無辦法。
洪承疇的第一招就是拖!
......
京城正陽門的談判,也是天天鬥嘴,雖然雙方都有一些讓步,但是距離達成一致意見還差的很遠,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拖延着。有時候甚至例行公事,每天見一面,你念一篇發言稿子,我也念一篇,然後轉身走人。
南陽農牧場已經全部撤離疏散完畢,除了各個村莊的留守人員,是一片的寂靜,今年的地也不打算種了。只有鎳礦場是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以最大的能力開採着礦石,然後粉碎選礦,加緊運輸。
獨立一團,和武警全部以最高級別的戰備守衛着礦場和通往老河口的通道,高高的氣球不斷的與派出去的偵察兵取得聯繫。
黃河以北的
兩個營,也全部收縮了兵力,全面戒備,隨時準備撤離。
由於冬季黃河封凍,黃河上的巡邏船隊現在也不能出動了,要等到四月中旬桃花汛過後,黃河才能通航。所以黃河北岸的部隊撤離只能乘車、騎馬、步行,不能乘船。
浙江的改制依然緊鑼密鼓的進行,除了杭州城之外,已經遍佈浙江全境,浙江官府的政令已經出不了杭州城了。
局面就這樣僵持着。
在遼寧卻很有進展,到了三月中下旬,交易陸續展開,清國的馬車開始忙碌於盛京到金州的路上。三月二十二日當第一隊滿載着糧食布匹的馬車進入盛京城時,皇太極領着清國的大小官員們站在城頭觀看,壓在心中許久的一塊沉重的石頭算是落了地。心情大好的皇太極回宮就是擺酒慶賀。
兩天以後皇太極又收到朱萬化的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是要求雙方決策層的人物會面,說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面談,地點就選在永陵,國防軍絕對保證清國使者的安全。
皇太極和代善,他們已經嚐到了甜頭,感到國防軍方面沒有惡意,於是就決定派出使者赴永陵。使者的選擇很費了一番心思,代善自己表示願意去,但是皇太極沒有答應,他現在覺得離不開代善。與花皮之間,雙方的信任還不到那個層次,萬一出問題損失太大。皇太極提出讓豪格出使,代善也不同意,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次出征,屢立戰功,雖然還沒有被立爲世子,但是大家都把他當做是皇太極的繼承人了。
最後定下來的是嶽託,他是代善的長子,三十四歲,也已經是清國的知名將領了。地位,和親信程度足夠。
皇太極還有幾個弟弟,爲什麼不用呢?這是由於他的弟弟中間最成器的就是多爾袞,但是多爾袞前兩年曾經追隨阿敏,這就犯了大忌。阿濟格、多鐸是多爾袞的同母兄弟,所以均不能用。
接到皇太極的覆信朱萬化就打算親赴遼寧了,永陵是國防軍控制的地盤,會談危險性很小,所以朱萬化的意思是親自出面會談。但是朱大典不同意,無論危險大小,畢竟是有危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可是有替代的人嗎?毛承祚級別不夠,不足以使對方信任。
朱大典提出朱萬雄,重量足夠,但是略顯年輕,他才十六歲,能擔此重任嗎?
朱萬雄來到山東也快有一個月了,他有兩個任務,一是安老太太的心,二是相親,爲了定親之事耽擱了時日。女方是浙江紹興的知名大戶汪家,雖然老太太早就約定汪家家長帶女兒前來濟南相親,畢竟路途遙遠還是來的比較晚。女孩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更難得的還是百裡挑一的美人,老太太看了非常滿意。
朱萬雄年輕有爲,身爲國防海軍總監,經歷了不少事情,比同齡人更顯得沉穩練達。雖然沒有功名,但是書也沒少讀,言談之間學問見解均屬上乘。因此女方老人也是一百個滿意。何況朱家眼下的勢力更是天下無雙,能攀上這樣的親戚,他們全家都沾光。
好歹事情辦成,兩家皆大歡喜,朱家也下了定禮,預定了吉期。於是朱萬雄就準備擇日返回臺灣了。
朱大典找萬雄商議,被老太太知道了。老太太不太明白外面的事,但是她知道是因爲事情有風險才找老五頂替,老太太不幹了,老兒子是她的心頭肉,她豈能允許?結果大鬧一通給攪黃了。
朱大典實在沒有辦法了,就想起了闞文琪。闞文琪是直隸滄州人,幼年習武,一身的好功夫,朱大典在福建任上召入親兵隊,曾一度是朱大典的貼身衛士,忠誠武藝都沒得說。此
前一直任威海獨立團的教官,去年山東部隊改編調整到遼寧任第四師教官。這次談判的地點剛好是遼寧,於是朱大典寫了一封親筆信給闞文琪,令其以會談副使的身份保護朱萬化。在自己的轄區,這種安排應該是萬無一失了。
三月二十八日,朱萬化離開濟南,經威海前往遼寧安東。在威海,他告訴黃海艦隊司令趙顯塗:“派出一個小的艦隊編隊,你親自帶隊到海參崴,第一次走這個航路要小心探查。我四月初會從陸路到達那裡,我們一起研究組建一個北洋艦隊的問題。”
三十日,遼寧的一干官員在安東碼頭迎接了朱萬化。到場的官員有巡撫王元雅、布政使毛九華、按察使任贊化、都指揮使毛承祚、第四師教官闞文琪等。
按照中國的文化接風酒宴是免不了的,朱萬化行程比較緊,在遼寧時間不會太多,所以,乾脆就這酒宴之前的機會,與遼寧的官員談一談,安排一些工作。
首先他介紹了浙江、河南的形勢和國防軍的應對措施。
然後介紹了自己的行程:明天起程前往赫圖阿拉城,會見清國使者,會見的真實內容他沒有說,只是說謀求遼寧的穩定和讓清國逐漸迴歸大明,避免國家分裂。並且囑咐大家這次會談是秘密進行的,要大家嚴守機密。
會談之後將取道通化到集安,從集安向北視察到海參崴的公路。安東到海參崴的公路,歷時一年半已經修通,爲此,毛承祚和其他有功人員到得到了勳章和賞賜。朱萬化沿途將視察茂山,直到海參崴。在海參崴將考察修建港口的情況,研究如何組建艦隊,安排至關重要的北方領土的方略。之後沿公路返回安東。
這次出行需要遼寧的兩名官員陪同,就是布政使毛九華和第四師教官闞文琪。
朱萬化說:從現在起,遼寧的政務學校要擴大規模,增加學員,可以到山東招生。並且告訴他們,已經與大都督商議過了,在山東招收150到200名學員。培養這些學員是爲全面接收遼寧做準備的,大家務必上心,否則地盤大擴張時官員不夠用。
朝廷任命的省級官員已經差不多快兩年了,還有一年的任期,朱萬化逐一詢問,到期後是否願意繼續留在遼寧任職,有沒有其他的打算?這些官員,也包括任贊化,都一口同聲的願意繼續留任,朱萬化也就放了心。遼寧、山東、臺灣的官員朝廷不願意管,如果不是朱家提出,連任也罷,調配職務也罷,朝廷是不會過問的。
四月初一,朱萬化帶着毛九華、闞文琪以及自己的私人班子、衛隊,另外第四師又派來一個連的部隊以加強保衛,一個輜重連(提供車輛),同時又調配了30輛四輪馬車,沿着公路奔赫圖阿拉而去。遼寧現有的各縣已經全部聯通了公路,因此,乘車出行很便利。
朱萬化剛剛啓程,尚未到達赫圖阿拉城,電報就傳來了消息:潼關的官軍出動了,直奔南陽而去。
朱萬化的車隊有無線電通信車,可以隨時保持聯絡。
朱萬化得到報告後首先是心驚!也很心痛!朝廷終於走出了這一步。但是,他並不着急,因爲在濟南時,各種情況及應對的措施已經商議過了,按照既定方案執行即可,他只要每日關注事態的發展,不失控就行了。因此,他依然繼續自己的行程。因爲,這邊也是耽誤不得,與清國已經約定了時間,清國的使者也已經出發,第一次會晤不能失信。
何況對於清國的行動是一連串的,一環扣一環,中間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停下來。
--- 第267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