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縱橫天下_第390章:福王的牢獄之災



福王還是第一次坐牢,由於他的暴力抗法,開封的監獄對於他的關照就有限了。牢房就是普通的牢房,給他一個單人間,牢房中支起了一個木板牀,這就是優待了,牢飯是單獨做的,食材沒變,依然是糠菜,只是乾淨一些,製作精心一些。這對於養尊處優的福王就是下了地獄。

福王當然不會吃這種牢飯了,自有王府的人每日來探監,帶來飯食。

還有一項關照:預先通知他,三日後法院將審理他的案子,指控的罪名都羅列寫在紙上交給他,要他做好準備。

福王被指控犯了三項罪,其一是抗稅;二是擅自提高佃租;三是暴力抗法、拒捕。

福王朱常洵對於審判並不特別害怕,因爲他知道大明律有“八議”。

八議是什麼呢?

八議就是對犯人定罪的時候,有八種情況可以優待從寬,犯罪減等,不處極刑。

這八議是:一曰議親,皇親國戚是皇家的親戚,屬於此項;二曰議故,皇帝身邊的故舊老人兒;三曰議賢,就是天下賢德之士;四曰議能,指的是有才幹之人;五曰議功,於皇帝,於國家曾經立過大功之人;六曰議貴,指的是三品以上官員和有一品以上的爵位者;七曰議勤,說的是勤政之人(這一條有點虛,缺少衡量標準);八曰議賓,指的是有國賓地位之人,一般是外國使臣。

福王最少符合三條,即:議親、議故、議貴。他是崇禎皇帝的親叔叔,當然是皇親國戚;同時也是皇帝的故舊之人;他是王爺,符合一品以上的爵位。有這三條,他相信聯省衙門不能治他的罪,死刑更加不能。

大明的律法在聯省內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聯省自己就聲稱:凡是與聯省議會頒佈的律法有衝突的大明律,聯省執行自己的律法,不執行大明的律法。聯省議會成立之後,議長朱萬文當前正在做的一項工作就是組織人力,逐條的審查大明律法,並以此爲樣本修訂聯省的律法。

大明的律法也是承襲了兩三千年中國曆朝歷代的律法而制定的,這也是文明的積澱,歷史的總結,因此絕大部分聯省是應該沿襲下來的,絕對不能全盤推翻。

聯省也不是一字不動的全盤接過大明律,例如達官貴人,有功名者免稅這一條,聯省就不認賬,聯省主張官紳一體納糧。

就拿這個八議來說,即便是現代的法律,也有從寬處理的條款。“刑不上士大夫”這一條在民主社會中會遭到批判,現代社會提倡人人平等。但是果真能執行嗎?一般情況下還真是執行不了,起碼要考慮政治、軍事、經濟等等國家的根本利益。殺薩達姆那是需要數十萬大軍開進去才能辦到。

既然辦不到,在明代,人們的思想也達不到那個高度,那麼這個八議,聯省還要保留,也要遵守。

在明朝的歷史上,被殺、被關押的皇親國戚也不少,朱棣、朱瞻基都殺過皇親國戚,所以,這八議也不是絕對的。

實際上朱萬化也一直在執行這八議,遠的不說,近在眼前的左良玉,如果用大明律衡量他,那也是該殺的,朱萬化不是放過了嗎?其原因就是對待政治人物就要考慮政治後果,不能死教條。四川忠州的秦良玉不是也放過了嗎?原因不就是她的歷史功績嗎?

同樣,這時的朱常洵是不能殺的,儘管他犯的罪有很多條都是死罪,他的命必須留下,這是政治的需要,國家根本利益的需要。

治理國家不能憤青。

......

福王不能殺,甚至也不能長期關押,但是,他的抗法舉動還是應該得到懲罰,辦法就是要他的家財,破財免災嗎!

以農業稅爲例,福王擁有的良田約40萬畝(很可觀,洛陽一地的良田他佔了八成),按畝產一石五斗計算,每畝稅銀四分五釐,賦稅總額不到兩萬兩。所以說他的賦稅不重。抗稅加一倍才三萬六千兩白銀。

但是佃租五成降到三成,差距是兩成,摺合白銀十八萬兩,這個數字就大了。福王不滿也是起因於此。

他強徵佃租的超出部分也要加倍處罰,那就是三十六萬兩了。

福王有十來家商鋪,商業稅是按月徵收的,福王剛開始抗稅,所欠只有一個月,並且他的商鋪也沒有太大規模的,和在一起也不足百兩,與農業稅相比微不足道。

說實在的,這點銀子對於福王那是九牛一毛,算不得什麼,百萬兩、千萬兩他也拿得出來。

武力抗法,並且導致兩死六傷的結果,福王是主要責任人,那就是殺人主謀。還有私藏違制兵器,這些罪行按律當斬。援引大明律的八議,死罪免去,罪減一等,那就應該是流刑3000裡。

流刑就是流放,3000裡至少到了黑龍江或者西疆準格爾以西了。聯省還有一個流放地——澳國,那就永遠也別回來了。

罪行都是明擺着的,證據確鑿,福王也不否認,因此,當堂就宣判了。福王登時就傻了,流三千里可不是玩的,今生今世就別想回來了。

不過下了法庭回到牢中,有人通知他,可以花錢免災!多少錢呢?五百兩白銀一里,150萬兩白銀就可以免流刑。交出銀子來,自然有人會替他元轉。

福王喜出望外,150萬兩對於他那是小菜一碟,不算什麼,可是他就忘了他強徵的佃租有多少銀子了,仔細算一算真不如老老實實的做個守法王爺。

福王答應拿銀子免流刑,可是法院又說了,應該用土地摺合銀兩,官府更願意收他的土地。福王想一想,今後土地收益也不大了,於是同意拿出十萬畝土地,其餘的用銀兩支付。雙方成交,立即交割。

可是福王並沒能走出牢房。

他的新官司又來了,第二天,他被押送到洛陽城中心的殺人法場,法場旁有一座酒樓,二樓臨街的雅間是專爲他準備的,坐在那裡,法場看得一清二楚。福王不知爲何拉他來這裡,當然不能是殺他,觀刑而已。

被砍頭的真不少,有四個,還都是王府裡的人。其中三人是王府家丁的小頭頭,罪行是武力抗法,至死人命。還有一個令福王吃驚,那是福王最得力的內府總管太監,罪名是私刑殺人。

這就是出事那天突然冒出來的叔侄二人牽連出來的,事情的由來也不太複雜。

福王荒淫,姦淫婦人無數,使用多種辦法蒐羅民女,那個喊二大爺的女孩就是被蒐羅來的,其緣由還是由於她的二大爺在王府當差,同在王府當差的人難免有來往,他的侄女貌美之事就漏了出來,於是連哄帶騙的就被弄到了福王府,被福王姦淫就在所難免了。

可是那個總管太監也有一套潛規則,那就是被福王“幸”過的女人都要孝敬他。孝敬的財物何來呢?那就是福王的賞賜,就是說福王玩女人的銀子他要分一半。

這個女孩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就被禁閉在偏僻的院落,絕了飲食,用不上幾天就會餓死。女孩的二大爺已經得到通知,說他侄女已經病死掩埋了,家裡人哭也哭過了,能有什麼辦法,屍首都見不着。

可巧就出了抓捕福王的事件,由於武力攻打副王府,王府的各處全都被搜了一遍,人員全部集中到院子了,這個死而復生的女孩見到了她的二伯父,他的二伯父當然是大爲震驚。

案情並不複雜,卻揭開了王府的黑暗和兇殘,被殺害的絕不止這一個。對王爺可以網開一面,其他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總管太監被抓來,嚴加審訊,很快就定了罪,牽連的人也不只有總管一人。但是爲了震懾福王,也爲了震懾福王府的其他人,更是爲了震懾其他王爺和不法之徒。今天就拉出四人明證法典,當衆砍頭。

事後每隔幾日就會有福王府的歹徒被拖出來砍頭,連殺了十幾個人。

於是福王又有事情做了,用各種非法途徑搶來的民女可不是一個,竟然有一百多人。從前死了的,被賣掉的更多,凡是能查到的統統查一遍,福王要配合調查,一個一個的查,一個一個的立案。福王嫌麻煩,法院、警察局不嫌麻煩,慢慢的查,這種事情是越查越多,沒完沒了。

被牽連的妓院老鴇子、人販子、福王府範圍的人物,什麼商鋪的掌櫃呀,鄉下的莊頭呀,內外管家呀,今天抓一個,明天抓兩個,有判苦役的,有流放的,有斬監侯的,也有直接拉出去砍頭的。

聯省不禁止妓院,但是買賣人口,坑蒙拐騙,逼良爲娼是違法的。

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福王的牢獄之災沒有頭了。

數一數福王府中那一百多來歷不明的女子這才審查了二十多人,還有一百多呢,那天是個頭啊?

福王府的這一百多女子的地位就特殊了,上下人等誰也不敢惹她們,生怕被栽贓,她們一句話,那就是牢獄之災呀!這可成了燙手的山芋了。福王府的上下人等,恨不能打板把她們供起來,這些人也是莫名其妙地改善了待遇。

事關福王,人物特殊,聯省衙門也不得不上報朝廷,已經審結的,尚未審結的案卷,都謄寫了節略,呈報到京師刑部。僅僅是節略,也是厚厚的一本。

福王朱常洵的禍事終於傳到了京城,驚動了朝廷,也驚動了崇禎皇帝,對此他們絕對不能袖手旁觀。這是朱家的王爺,平時誰也不敢碰的主,更別說他是當今皇帝的親叔叔了。

崇禎的父親、哥哥(就是前兩任皇帝)不敢惹這

位王爺,但是也不見得能尊重這位福王,原因就是他們是爭奪皇位的對手,心中有害怕也有怨恨。但是崇禎皇帝不但沒有怨恨,反而有些感激,還是很看重這一份親情的。原因何在?

到了崇禎這裡,爭奪皇位已成歷史,與他關係不大。更重要的是福王的存在,還保了崇禎的一條性命!崇禎自己心裡是清楚的,朝堂上的大佬們也知道,這是公開的秘密。

這個事情就有點奇特了,有點玄乎,別急,聽我慢慢的道來。

崇禎皇帝的哥哥是天啓皇帝朱由校,這位皇帝太荒唐,他本人讀書不多,也沒有接受過太子應接受的教育,比文盲強不了多少。這是因爲他的父皇只當了30天皇帝,他本人還沒來得及正式的登上太子之位,自然也就沒有太子的教育了。天啓皇帝在位七年就幹了一件事——木匠!作爲木匠,他夠特高級技師水平,誇他魯班再世也不算過分。因爲他做出來的東西不光是桌椅板凳傢俱,更多的是會動的機關技巧的玩意,據說做的精美絕倫,拿到市場上都是價值萬兩白銀的好東西。

假如他有幸與朱萬化合作一把,或者像朱萬化那樣,把聰明才智用到富國強兵上,其成績定然驚天動地,因爲他們二人是同行,只不過天啓用的材料是木頭,朱萬化的材料是金屬;天啓做的是賞心悅目的玩意,朱萬化做的是槍炮。朱萬化的職業叫做機械製造工藝師,與天啓技術工作的近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天啓皇帝要是幹正事,他的本事不比朱萬化差多少,大明的歷史將被改寫。朱萬化要是能得到這麼一個人,不知道能做出多少好東西來。

木匠天啓做了七年皇帝,從來就沒有上過朝,也不看奏章,就是整天的做他的技巧玩意,當然也不會發政令,總之就是不理朝政。因此他培養出一個天下大權獨握的專權太監魏忠賢。魏忠賢號稱九千歲,權利太大,大到天啓皇帝沒有兒子,連女兒都沒有,包括皇后在內,所有懷孕的女人要麼墮胎,要麼流產、要麼夭折、要麼被害死,總之魏忠賢不能容忍皇帝有繼承人。

天啓皇帝命短,二十多歲就死了,他無子,只能傳位給他弟弟信王朱由檢,就是崇禎皇帝。

崇禎即位後第一個危險就是生命之憂,他隨時可能被魏忠賢殺掉篡位。當時的京城已經是魏忠賢的天下,連京師衛戍部隊、皇宮的侍衛都是魏忠賢的一黨,魏忠賢如果要殺崇禎那是太容易了。魏忠賢可以殺他而沒有殺他,原因有幾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由於福王朱常洵的存在!

福王朱常洵這一輩人,存活下來的有兄弟五人,老大就是崇禎和天啓的爹朱常洛,福王下面的三個弟弟年幼,到崇禎即位時尚未就藩。“就藩”就是封一塊地方,建一座王府,出去當王爺。沒有就藩就沒有私人勢力。

假如魏忠賢殺掉崇禎,由於崇禎無子(登基時17歲,尚無子),崇禎若亡,朱常洛這一支就再無男丁,那麼大明帝國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就是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端王朱常瀛兄弟四人和他們的兒子了。

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比崇禎朱由檢大四歲,當年已經21歲,是福王兄弟四人中唯一成年的兒子,也是這一輩的老大。從繼承崇禎的角度說,朱由崧應該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福王朱常洛排第二位。

福王就藩於洛陽,並且財力雄厚,另外三個弟弟還在京城裡。只要福王出頭平定叛亂,在天下人的眼中,福王之子朱由崧就是侯任的皇帝,天下的官僚,各路兵馬定然擁戴,魏忠賢一夥只不過是竊據了朝廷的權柄,手中的兵太少。定然是死無葬身之地,連一兩個月也支撐不住。

除了福王其他的王爺、封疆大吏、各鎮總兵都缺少號召天下的能力,其號召力是絕對比不上福王的。歷史上李自成破了北京之後,在南京的南明政權成立,迎立的皇帝就是朱由崧,大明的王爺數十上百人,朱由崧是衆所周知的廢物(俗稱造糞機器),但是大明的官員們選擇朱由崧繼皇帝位,就是上邊所說的理由,講究血統繼承就只能這麼辦。當時的南明朝廷需要皇帝的合法性,需要號召天下的能力,因此只能選擇朱由崧。

魏忠賢屢次三番的彙集黨徒,密議殺崇禎奪天下。福王的這個死結誰也解不開,因此,魏忠賢一黨直到徹底敗落,也沒敢殺崇禎。這個情況魏忠賢的衆多黨徒都知道,剿滅他們之後崇禎自然也就知道了,朝堂上的大佬們也是知道的。其實這個陰謀商議的情況,即便魏黨不供述,明眼人也是可以分析出來的。

不管福王本人是否知情,福王的這一份人情,崇禎必然要領,這就是崇禎對福王心存感激的由來。

--- 第390章完 ---

(本章完)

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07章:暗流涌動卷三:嶄露頭角_第231章:善款善用卷一:藏龍臥虎_第26章:槍炮系列卷六:楊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灣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5章:收復臺灣(四)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518章:準格爾VS哈薩克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95章:水淹韃子兵卷五:縱橫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五:縱橫天下_第338章:闞城謀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76章:大戰在即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二:初露崢嶸_第145章:佔領金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一:藏龍臥虎_第9章: 息事寧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43章:開槍爲他們送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264章:後退一步卷三:嶄露頭角_第191章:朝廷出兵徵繳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五:縱橫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訣卷四:九州風雲_第256章:太監不得干政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五:縱橫天下_第362章:制裁見效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三:嶄露頭角_第147章:山東改革卷六:楊威天下_第472章:強勢的談判卷五:縱橫天下_第379章:阿巴坎決戰(三)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69章:高等婆羅門來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六:楊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三:嶄露頭角_第165章:炮艇生產線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七:巍巍中華_第530章:浦口烽煙起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55章:揭開底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1章:佔領樂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二:初露崢嶸_第141章:南洋貿易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8章:巍巍中華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二:初露崢嶸_第136章:大明朝的國歌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101章:是異想天開嗎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二:初露崢嶸_第59章:火炮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六:楊威天下_第518章:準格爾VS哈薩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一:藏龍臥虎_第21章:過大年(一)修改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81章:股份制的水利工程卷三:嶄露頭角_第203章:孔有德投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3章:厚民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卷二:初露崢嶸_第134章:收復臺灣(三)
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07章:暗流涌動卷三:嶄露頭角_第231章:善款善用卷一:藏龍臥虎_第26章:槍炮系列卷六:楊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灣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5章:收復臺灣(四)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六:楊威天下_第436章:印度洋的出海口卷四:九州風雲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518章:準格爾VS哈薩克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95章:水淹韃子兵卷五:縱橫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五:縱橫天下_第338章:闞城謀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76章:大戰在即卷六:楊威天下_第424章:高效農業卷一:藏龍臥虎_第54章:截擊毛文龍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二:初露崢嶸_第145章:佔領金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一:藏龍臥虎_第9章: 息事寧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43章:開槍爲他們送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264章:後退一步卷三:嶄露頭角_第191章:朝廷出兵徵繳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五:縱橫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訣卷四:九州風雲_第256章:太監不得干政卷四:九州風雲_第241章:亂局初見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五:縱橫天下_第362章:制裁見效卷四:九州風雲_第244章:汝州事件卷三:嶄露頭角_第147章:山東改革卷六:楊威天下_第472章:強勢的談判卷五:縱橫天下_第379章:阿巴坎決戰(三)卷五:縱橫天下_第336章:冊封哲布尊丹巴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69章:高等婆羅門來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六:楊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7章:初練兵卷三:嶄露頭角_第165章:炮艇生產線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七:巍巍中華_第530章:浦口烽煙起卷七:巍巍中華_第560章:蹊蹺的剿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55章:揭開底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1章:佔領樂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456章:土皇上述職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2章:風波又起卷二:初露崢嶸_第141章:南洋貿易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七:巍巍中華_第557章:冊封孟加拉王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8章:巍巍中華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二:初露崢嶸_第136章:大明朝的國歌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二:初露崢嶸_第101章:是異想天開嗎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六:楊威天下_第509章:康南繼續擴張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二:初露崢嶸_第59章:火炮卷四:九州風雲_第268章:路在何方卷六:楊威天下_第518章:準格爾VS哈薩克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一:藏龍臥虎_第21章:過大年(一)修改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181章:股份制的水利工程卷三:嶄露頭角_第203章:孔有德投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3章:厚民富國強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91章:受邀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317章:海外移民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卷二:初露崢嶸_第134章:收復臺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