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風雲_第328章:擴軍和臨時營



朱萬化在朱萬文、孫和京的陪同下視察了科研所和一些軍工廠。黃火藥在長江排除礁石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是他視察的重點之一。

朱萬文介紹說道:“黃火藥已經改進了幾次,但還是有一些毛病,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爆炸後的殘留物較多,並且有粘性,如果用它製作子彈,打上一兩發子彈就要清理槍膛,並且清理的難度大,因此不能使用。”

朱萬化聽了之後笑了起來,他說道:“二弟,你想偏了,這個黃火藥主要用途不是發射藥。假如它沒有你說的缺點,它依然不能用作發射藥,原因是我們的槍管、炮管強度都是勉強夠用,如果發射藥爆炸力強了,我們的槍管、炮管受不了,還需要改進才行。所以這個黃火藥是用來裝在炮彈彈頭、手榴彈、地雷中的爆炸藥,用以增加殺傷力。打出去的炮彈爆炸後殘留物多與少完全沒有關係。現在就裝入彈頭實驗,各種炮彈、手榴彈、地雷等等全面試一試。”

朱萬文一聽也笑了,用手撓頭,說道:“大哥,是我鑽牛角尖了,我馬上安排實驗。”

朱萬化也非常高興,黃火藥對於提高彈藥的性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別是20毫米直射炮,炮彈直徑太小,用黑火藥做爆炸藥威力太小了。用上黃火藥之後,20直射炮將派上更大的用場。它重量輕,一匹馬就可以託運,在作戰一線機動性很好。

走進試生產黃火藥的廠房,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非常嗆人,旁邊的工廠技術員連忙拿出幾個口罩給他們帶上,說道:“請監軍大人帶上口罩,這個廠房氣味不好聞。”

朱萬化知道化工廠都是這樣,並且有一些化學物質還是有毒的。他問道:“是什麼東西的味道?”

朱萬文說道:“是生產黃火藥過程中的一種副產品,它也是可以爆炸的,但是威力小,還趕不上黑火藥。”

“你們怎麼處理它。”

“有什麼辦法,只能挖坑掩埋,它的氣味太難聞。”

“我們去看看。”

朱萬文引領着來到一堆廢棄物面前,是粉末狀的白色物體,就是帶着口罩,依然氣味嗆人。朱萬化總是覺得這個氣味熟悉,他一邊聞,一邊回憶,猛然間他響起來了:前世在農村參加勞動,向田裡噴撒化肥,就是帶着口罩,一股刺鼻的尿騷味嗆得幾天吃不好飯,這不是尿素嗎?是化肥!

他抓起一把,看到都是細小的晶體,純度還不錯。他拉着朱萬文、孫和京就進了廠房裡的一間辦公室,對他們說道:“拿這個東西到農場去,在已經出苗的田地裡,每畝地用量分別用半斤、一斤、一斤半等等多種不同的劑量,用水融化後噴灑,各種分量都來試驗一下,均勻的灑到地裡。從這個氣味看,它有可能是上好的肥料,只要三兩個月就可以得到驗證。如果它確實是肥料,它的作用可是比黃火藥重要的多了,它是增產糧食的寶物啊!”

“什麼?!”

шшш¤Tтkā n¤c○

朱萬文、孫和京都大吃一驚!這個廢物比我們的產品還有價值?

朱萬化說道:“此事還有待驗證,先不要聲張,一切要到實驗之後才知道。如若果然是肥料,它的價值確實重大。你們想一想,我大明現在最缺的是什麼?就是糧食!還有什麼比糧食更重要嗎?”

孫和京說道:“如果驗證了它確實是肥料,我們是不是要單獨的建立工廠生產它?”

“對,要建廠,而且要建大廠,儘量的擴大生產。刀槍是殺人的,糧食是救人的,當然肥料更重要。”

這個時候的朱萬化缺少檢測手段,也沒有完整的化學理論,朱萬化本人化學知識少的可憐,所以就只能用實踐檢驗的辦法,他實在想不出別的主意。好在這個辦法是最有效的,只是時間長一點,另外就是化肥的使用劑量也需要試驗。

朱萬化還告訴他們:“要加強工人的防護,如果是肥料的話,此物沒有毒性,但是氣味難聞。不管有沒有毒,都要製作一種封閉的呼吸器,用我們的橡膠產品製作大口罩,罩住口鼻,用水罐、木炭、棉布多層過濾,最大限度的

消除氣味,保護工人的健康。否則這種工作誰願意幹。”

......

重機槍的實驗產品也做出來了,今天打靶實驗,朱萬化也到了靶場觀看。

重機槍不光是連續射擊,更重要的性能是打得遠、穿透力強、射速快。有效射程至少要800米到1000米,能穿透薄裝甲,射速要達到每分鐘200發。

本來按照目前國防軍的裝備水平,用不着重機槍,朱萬化下達研製的命令是考慮到北方領土,就是說這個東西是用來對付俄國的,它主要安裝在要塞之中,用於防守,也可以安裝在馬車上,這就是戰車了。重機槍對付哥薩克騎兵最有效,它是騎兵的剋星。

重機槍在馬車上的安裝方法類似於戰艦上的炮塔,射手用腳蹬踏就可以旋轉,並隨時制動剎車。炮塔的四周有防護裝甲。如果給馬匹、馭手也裝上防護裝甲,這就是裝甲戰車了。

朱萬化仔細的看着這個樣品,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重量大,達到了80斤,一個人勉強可以拿起來。槍架是三腿支架,有鋼板的護板,槍管外面加了一個水冷的套子,有點像後世的馬克辛機槍,但是太笨重了,在野戰的一線很難使用它。它採用五十發彈板供彈,只要連續的送入彈板,就可以連續射擊。正常操作需要三個士兵,一個射手,兩個副射手。

爲了增加射程和威力,子彈採用8.8毫米的專用子彈。

兵工廠對於試製武器,靶場測試都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因此測試也是按部就班的進行,射程、穿透力、射速都進行了測試,其中也有連續十個彈板的連發射擊,即測試射速也測試槍管的質量。試驗的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朱萬化告訴孫和京,按照測試結果做一次修改設計,改善性能,第一批試製數量是十挺,一半按戰車安裝,全部發到遼寧用於實戰測試。

......

國防軍的擴軍計劃早定下來,這還是朱萬化在濟南與朱大典共同確定下來的,計劃年後開始實施。這一次擴軍數量比較大,並且採用了一些新的方法。

國防軍的擴軍一方面根據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照顧到裝備的生產能力。很多常規武器都有專用的生產線,但是,畢竟不是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能力還是有限的,特別是被服帳篷一類的物資,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式的人工縫製的加工方法,生產數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擴軍就要考慮到各種物資的生產能力。

朱萬化知道,粗笨一點的縫紉機制造難度不大,是否應該製造縫紉機呢?這也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因爲他牽涉到爲數衆多的人羣的利益。現在朱家這些服裝、被褥、帳篷等棉布縫紉製品,都是由被服廠分配給千家萬戶的家庭女人們在自己家中縫製的,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組織機構。軍用品的生產也養活了千千萬萬的民衆,使得坐在家中的婦人也能賺取一份收入,同時也加強了民衆之間的聯繫,密切了人羣的關係。如果有了縫紉機,就使得少部分人賺了大錢,多數人就失業了,機器搶奪了這些平民的飯碗,它未必是好事!所以纔有資本的原始積累是血腥的說法,這種血腥不光是殖民地的殺戮,也有機械與人的鬥爭。工業革命的初期,不斷的發生工人破壞機器的事情,就是這個矛盾的體現。大明還處於動亂時期,任何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事情,朱萬化都不會做。所以這個縫紉機的想法立即就打消了,社會穩定爲上,技術的進步也要循序漸進,不可冒進。

受到四川派遣軍組建臨時營的啓示,經過多方徵求意見,朱家父子決定,把臨時營的結構納入到部隊正規編制之中,這樣做有很多優點和好處。

首先它可以快速的解決國防軍兵力不足的問題,部隊數量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擴充,不需要的時候又可以轉爲預備役,安置這些士兵到民間工作,使部隊數量迅速縮水,同時還不影響戰鬥力。其次是裝備簡化了,減少了先進裝備數量的壓力。這就使得需要的時候,有大批的部隊可用,不需要的時候,可以大量的減員,減少軍糧軍餉的消耗。

“營”是國防軍的基本單位,這次擴編中編制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營的結構上了,不光是新編部隊,老部隊也要按照這個要求改編。

在正規軍的營之中設立一個臨時營的編制,營番號使用加“臨”字的辦法,例如:第三營之下的臨時營,就叫做“臨三營”。

臨時營設營長、副營長各一名,連級軍銜。

臨時營之下設一個輜重連,四個普通連,是五個連的大編制,每個連都有連長、副連長各一名,連級軍官按排一級授予軍銜。每個連之下設四名排長,排長是上士軍銜。

如果沒有招收士兵,那麼這個臨時營就是個架子營,只有32人,但是他們需要的裝備都在庫房之中,只要需要,招收士兵即可參戰。

士兵人數的標準是:每班15人,可以超員兩人,士兵的武器全部是長矛、短刀和盾牌。全部士兵按正規軍的列兵待遇,軍餉伙食標準與正規部隊相同,臨時指定的班長,給職務補貼。

軍裝依然用原來的鴛鴦戰襖,成本較低便於區別,士兵的其他待遇是相同的。所以被子、帳篷與正規軍相同,還有水壺、餐具都不能少,每個班一頂帳篷,每個連有一輛炊事車,這些也要到位。輜重連有10輛馬車,山地部隊可以改裝備獨輪車。全營滿編1200人左右,差不多是正規營的一倍半多一點。

原來一個師的編制是一萬人,如果臨時營滿編就變成了兩萬五千人的部隊了。

如果出動一個營,它配有臨時營的話,人數就從700人變成了1700人。隊伍可就龐大多了。

臨時營的旗幟還是要打的,對於缺少訓練的士兵,旗幟還是最簡單易懂的指揮工具。但是又不能完全的遷就落後的方法。於是就規定旗幟到連一級爲止,旗子多了反而亂套,這是因爲臨時營執行任務時,一般的說,連是最小單位,能跟着連隊的旗子也不會有大錯。第二,旗子以文字爲主,輔助以顏色,就是那麼幾個字,一兩天也就認識了。

這種混編辦法還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國防軍的馬匹很多,行軍速度極快,臨時營無法裝備那麼多的馬匹,行軍時就要脫節,在緊急時也就只好讓他們臨時脫離開,單獨行軍了,或者臨時的組織交通工具。

在冷兵器爲主的時代,這支軍隊也算夠強大了。

目前急需擴軍的有三處,一是遼寧到黑龍江流域,地域太大,並且要執行保衛北方國土的任務,所以要組建第五師,駐地暫定松花江流域。但是吉林、黑龍江地區目前人口太少了,預計第四師第五師兵源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二是長江中下游流域,就是宜昌以下的長江,需要組建第六師,組建之後長江艦隊將附屬於第六師。三是四川派遣軍要擴充爲第七師,並組建一個長江上游的川江艦隊附屬於它,四川的第七師還有一個潛在的、長遠的任務,那就是西藏。在明代,中原的勢力基本沒有到達西藏。西藏的問題比較複雜,有民族問題、奴隸制問題、宗教問題、徹底的改變政權模式和社會文化模式的問題、還有一個高原反應,很多人不適應的問題。在完成中原的政權體制改革之前,朱萬化暫時還不想動他,除非有意外的事件發生。

還有配合航運的漢水、運河都有內河編隊,也都有一個團級編制的陸戰團(番號陸戰六團、七團),這兩個團原來都不滿員,這一次也要招兵補足編制。

除此之外,南海艦隊的陸戰三團擴編爲陸戰三師。位於臺南的護航分艦隊奉命組建陸戰四團。海軍的陸戰隊也全部增加臨時營的架子營編制,便於戰時擴充。

這一次擴軍完成之後,國防軍的陸軍就有七萬多人了,算上海軍已經是接近十萬之衆,雖然還遠遠的趕不上朝廷的官軍總數(估計官軍的野戰部隊就有五十萬左右),考慮到軍力,已經超過了朝廷的軍隊。如果考慮到臨時營的編制,國防軍就是大明境內首屈一指的軍隊了。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種變化必然會影響到政治局勢,也會影響到各方勢力的態度。

--- 第328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三:嶄露頭角_第164章:朝鮮軍收復江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七:巍巍中華_第574章:謀劃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七:巍巍中華_第552章:出訪屬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三:嶄露頭角_第199章:初見盧象升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49章:突襲宜昌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64章:永平府攻略卷六:楊威天下_第439章:欣欣向榮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灣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四:九州風雲_第245章:河南之變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94章:奇怪的戰爭卷三:嶄露頭角_第206章:新官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221章:黃河河務作品相關_標題:崇禎三年重組海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1章:開闢雅江航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一:藏龍臥虎_第41章:官辦剿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64章:永平府攻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七:巍巍中華_第559章:人口論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二:初露崢嶸_第117章:*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9章:覺華島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四:九州風雲_第242章:憲政時髦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02章:出使朝鮮卷三:嶄露頭角_第226章:修河堤有飯吃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77章:遇到左良玉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一:藏龍臥虎_第51章:送信人是誰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五:縱橫天下_第367章:轉機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
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三:嶄露頭角_第164章:朝鮮軍收復江界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七:巍巍中華_第574章:謀劃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七:巍巍中華_第552章:出訪屬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卷三:嶄露頭角_第159章:山東的工商業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三:嶄露頭角_第199章:初見盧象升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49章:突襲宜昌卷五:縱橫天下_第402章:黃河隧道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64章:永平府攻略卷六:楊威天下_第439章:欣欣向榮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灣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四:九州風雲_第245章:河南之變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五:縱橫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94章:奇怪的戰爭卷三:嶄露頭角_第206章:新官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30章:轉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42章:兵至金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221章:黃河河務作品相關_標題:崇禎三年重組海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1章:開闢雅江航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88章:羅貫中耍大刀卷四:九州風雲_第253章:啊!白銀卷五:縱橫天下_第393章:未雨綢繆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一:藏龍臥虎_第41章:官辦剿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64章:永平府攻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67章:三官旗牌卷七:巍巍中華_第527章:危局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87章:起死回生卷二:初露崢嶸_第113章:攻克薩爾瓦多城卷一:藏龍臥虎_第5章: 組建軍隊和通信(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七:巍巍中華_第559章:人口論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二:初露崢嶸_第117章:*卷七:巍巍中華_第537章:運氣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五:縱橫天下_第413章:嘉峪關成了焦點卷四:九州風雲_第297章:九州的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五:縱橫天下_第334章:穩定陝北卷三:嶄露頭角_第209章:覺華島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四:九州風雲_第242章:憲政時髦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98章:漢水航運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102章:出使朝鮮卷三:嶄露頭角_第226章:修河堤有飯吃卷六:楊威天下_第504章:瘋狂卷六:楊威天下_第443章:憤怒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77章:遇到左良玉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一:藏龍臥虎_第51章:送信人是誰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五:縱橫天下_第367章:轉機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