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



在軍事上,國防軍要派一個師的部隊駐紮在明王國所屬之地,每個省駐軍一個營,並且還要就地徵召組建附屬的臨時營,這樣,每個省的駐軍就是兩千人了,各省的駐地就是省城,師部駐地在都城江寧(南京)。國防軍進駐的職責就是維護中華帝國之統一,鎮壓反叛,維護向自治省過渡的各項措施。

一個師有九個正規營(不包括師、團級的直屬部隊),而明王國治下之省有十個,因此,交口省暫時不駐軍,這也是因爲南海艦隊的母港就在金蘭灣,他們對於交口省有足夠的威懾力。浙江的防務,則完全交給了地方武警部隊。全國統一之後,內陸的省份就剩下了省內治安的任務,武警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將來的國防軍要組成幾個軍,統一調配,脫離固定駐紮一省的方式。

目前有四個軍,是崇禎十二年組建的,它們是:

西北軍,所轄部隊地區爲:陝西、甘肅、青海、準格爾和西疆。

北方軍:東北及蒙古各省。

中原軍:山西、河南、山東。

南方軍:四川、長江、浙江、臺灣。

將來要考慮建立囊括康藏地區的西南軍,還有在海外領地編一個遠征軍。

第一師駐軍於明王國,它的所有軍費,包括軍火費用,全部摺合成銀兩由駐地官府支付,不得拖欠。

不由得就想到:現代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的軍費可是沒有要香港一分錢!香港人可是不領情哦!由此可見臭毛病慣不得,謙讓要看對象,該有的規矩不能廢,否則就會有人蹬鼻子上臉。

該下跪就要下跪,該打屁股就要打,該收稅一分不能少,該有的規矩都要有,規矩是壞不得的,壞了規矩只能自食其果。

香港的一國兩制是有期限的,期限就是2057年7月1日。到了那一天,一分一秒都不耽擱,立即委派中央各級官吏,全面接管香港政權,廢除兩制中自治的那一部分,變爲我中華正常的省市,有敢反對中央的就堅決鎮壓,不要手軟。

......

對於明王朝現有的官軍要做一個十年的計劃,逐步的使其消亡,最終目標是:每省保留一個萬人規模的地方部隊,他們的職責是維持治安,打擊土匪,也要打擊城市土匪。對於有邊防的省份,例如雲南、交口,還有具有海防的省份,如:福建、兩廣,爲了其邊防的防務可以組建特殊的邊防部隊,人數也要有所限制。

整軍的第一步就是廢除衛所兵的制度。衛所制度弊端太多,與土地的所有權又糾纏在一起。衛所兵本來是相當於自耕農的地位,但是他們多數人都失去了土地,成了軍官的佃戶。取消衛所制度,就要取消軍戶的戶籍,使得他們變爲平民的身份,至於明王朝可否解決他們的土地問題則另當別論了。起碼軍戶變平民就已經提升了一級,沒有土地還可以做工、做佃戶,比他們必須爲自己的軍官打工已經強了不少,不能要求過高了。

帝國給出的時限是兩年,兩年後,衛所制度就應該徹底的消除了。

類似的,對於現有的營兵、各類民團,例如鹽丁、礦丁等等都有限期遣散、整頓的要求,這些就不細說了。

高地租、高利貸和納稅方面中央官府會提出建議,執行不執行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國家不過多幹預。

對於北平、江寧皇宮的處理,開封的使臣倒是有一個明確的要求:那就北平的皇宮立即收歸國有,江寧的皇宮在特區的限期到期之後收歸國有,條件是可以給朱家有限的補償,畢竟這是國家的財產,並非朱家私產。

這兩處皇宮作爲國有資產將用於博物館,成爲歷史學術界的基地,由學者們參

與管理。

爲此,朱由檢就要在十年之內建造自己的新王宮,中華帝國將給予補貼,以此作爲收回皇宮的補償。新王宮在禮儀上依然可以有帝王等級的一處大殿,其他的均受到了限制,它的規模當然也要受到限制了。原因很簡單,到了朱由檢的下一代,就沒有帝王的禮儀了,建築規格高了,還要拆除,豈不浪費?

最後就是恢復幾條被中斷的內河航運交通線,航運碼頭、駐軍、碼頭上的店鋪,一切都恢復如初。

這一次事件中導致的鎮江、徐州一線被國防軍佔領,這些地方當然不會歸還給明王國,它將被建立一個新的行省,名字叫做松江省。

這個地區包括了現代江蘇省的大部分,本來應該叫做江蘇省的,但是“江蘇”二字就是江寧(南京)和蘇州府,這兩地現在都歸明王朝的南直隸管轄。因此不能取名江蘇,暫時用上海的縣治名稱“松江”。

而宜昌、襄陽兩府的佔領區,暫時劃入河南省管轄。

幾條水運航路依舊恢復,逐漸復航。但是,永州、桂林、梧州三府國防軍沒有再次收回,僅僅派遣部隊進駐航運碼頭。

談判就是有取有舍,雙方都要有所讓步。

所有的這些事物雙方談了一個半月,期間開封方面有多次增補使團的成員,終於在崇禎十三年的三月十三日談判完成,雙方都認可了相關的條款,簽字畫押加印。

一個偉大的談判終於完成了,中華有望實現了大一統!

......

經過廣泛的徵求意見,新一屆的執政官人選已經確定,依舊是洪承疇,當然現在就改稱爲總理大臣了,他主持的衙門就稱爲內閣衙門。副總理大臣是王元雅、馬士英、朱萬武。這也是符合規定的,洪承疇可以連任一屆,到了下一屆就要換人了。

新的總理大臣、副總理大臣、各部尚書也都要經過議會表決,督軍批准一套手續,以完成換屆。

這裡只有一個人事變化,那就是孫元化致仕告老還鄉,他的位置——副總理大臣和吏部尚書的職位由馬士英接任,戶部尚書改任孫傳庭,遼吉巡撫提拔了任贊化。

孫元化今年整六十歲,作爲高官這個年齡不算大,可是他爲什麼退休呢?

這就是孫元化自己加小心了。他孫家父子四人,居於內閣的高官就有兩人,另外兩人:孫和鼎、孫和鬥雖然不是官員,但都是高等級的管理人員,主管着至關重要的工業。並且,新朝開國,孫元化被賜予一等公爵,孫家三兄弟全部是侯爵還有勳章。自古就有功高震主一說,他擔心孫家掌握的權利太多遭到忌諱,沒有好下場。因此,他孫家退下他這個最高的職位,以減輕孫家的影響力,從而保孫家的平安。

朱萬化不十分的理解,但是朱大典人老成精,自然一眼就看穿了。經過朱大典一解釋,朱萬化自然也就懂了,於是,特意的差人在上海選一個好地段,給孫元化興建國公府。孫家是松江人,這等於衣錦還鄉了,賜予國公府是爵位應有的待遇。

並且囑咐當地的官員給他安排一個閒職,有點事情做,但是沒有品級,就類似顧問的角色,聊以解決老年的寂寞。

......

中華帝國與大明的談判結束了,其後的動作也很快,因爲大明一方的糧食壓力太大了,只要取得特區的地位,大批的糧食就會源源不斷的運進來。

崇禎十三年三月十五,皇帝頒佈退位詔書,崇禎皇帝宣佈退位。這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儀式全都免了。

詔書曰“太祖洪武建國,驅逐韃虜,始有大明......爲中華之大一統,立憲之聖舉,萬民之福祉,師堯舜爲楷模,舍帝位

得寬閒。悠悠歲月,得百姓之優禮,見盛世之治,豈不欣慰,欽此!”

退位詔書上千言,寫的還是冠冕堂皇的,歷數了大明朝開國以來的功績。其實說起來大明朝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抵禦外辱上還是很有骨氣,很有建樹的。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提出“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口號,期間也曾有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兵敗被瓦刺俘虜,成了類似於宋代的靖康恥的局面,但是大明沒有投降,沒有南遷,而是繼續與瓦刺戰鬥。大明的軍隊在歷史上也是比較有戰鬥力的,對外的戰爭也曾有過輝煌的勝利。

大明的內閣制度也是各個封建朝代裡比較民主的,發聖旨的權利在內閣而不是皇帝。皇帝單獨發的聖旨、敕令,內閣如果不同意可以封駁。這都是比較少有的好制度。

但是大明連續的出了幾位完全不着調的昏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朱由檢的哥哥朱由校,在位七年幹了七年木匠,從未臨朝理事。如果他把國家大事託付給內閣,也許能博得無爲而治之功績,但是很遺憾,他把大權給了身邊的宦官魏忠賢,開口說話就是:“朕與廠臣”如何如何。廠臣就是魏忠賢,魏忠賢是歷史上最專權、最妄爲的一位宦官,自稱九千歲。

這幾位太不像話的昏君徹底的毀了大明的江山,輪到了比較勤奮的崇禎時,又遇到了千年難遇的小冰河期,天下是接連不斷的大災荒。也可以說是天意如此,人力不及。

崇禎的詔書也說了憲政的好話,說是這個制度能讓百姓富足,天下平安。爲了天下人之福祉,以堯舜爲榜樣,朱家不眷戀帝位。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總之退位退得冠冕堂皇,大義凜然,儼然是堯舜在世。

崇禎皇帝退位,恢復舊稱“信王”,皇后改稱王妃。但是張嫣的“懿安皇后”之稱號是不能改的,他是大明已故皇帝的皇后,已經成爲歷史,張嫣的地位永遠定格於皇后,這是改不了的。

大明的衆臣子們也是一片的吹捧,在朝廷的大明日報上發文章,頌揚崇禎的功績。不光是大明日報,他們投到中華日報的稿子,中華日報也是不忌諱,全部給予發表。就是開封一方的官員,包括朱萬化也都發表署名的文章,頌揚朱由檢選擇退位的功績,說他有堯舜之風。

一時間崇禎皇帝,哦,不對,應該是朱由檢同志了,他的形象猛然間高大起來,人氣不降反升,頌揚吹噓的詩文也出來了,有人稱:南北朱,兩聖人!弄得朱由檢飄飄然起來,覺得退位的選擇也不錯。

同日,三月十五日,南京朱由檢的特使,禮部尚書林欲輯,在孫和京的陪同下前往開封遞交國書,發出加入中華帝國之請求。

按照憲法的程序,明王國的申請國書交給議會討論通過,督軍批准,加蓋皇帝玉璽,明王國治下的十個行省就整體的加入了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皇帝頒發敕令,賜予朱由檢聖信親王的爵位,加九錫。

崇禎的皇后妃子們也就成了王后、王妃。

隨後,隨着國防軍第一師的進駐,督軍和議會派出督辦使團分赴明王國屬下各省,落實各項改革措施,最重要的就是原有的官軍體制的改革開始按計劃實施。

大批的糧食也就通過各個渠道進入了明王國的屬地,缺糧的風潮頓時緩解,糧價快速的接近於正常價格,民衆得以安居樂業。

新的聖親王朱由檢受到了民衆的擁戴吹捧,心情大好,開始上朝理事。他依舊端坐於龍椅之上,開口稱朕,召見羣臣。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的衙門依舊。

但是中國統一了,大明帝國壽終正寢,中華帝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 第551章完 ---

(本章完)

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三:嶄露頭角_第201章:德州戰火卷一:藏龍臥虎_第2章:定計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一:藏龍臥虎_第52章:撿來個媳婦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三:嶄露頭角_第206章:新官服卷五:縱橫天下_第341章:聯省衙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191章:朝廷出兵徵繳卷三:嶄露頭角_第188章:有罪還是有功?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五:縱橫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訣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59章:鐵路通車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195章:西路軍進入山東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四:九州風雲_第306章:貪心害死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32章:入山西救災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二:初露崢嶸_第122章:劉愛塔兄弟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36章:大明朝的國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七:巍巍中華_第575章:珍貴的水源卷二:初露崢嶸_第90章:組成聯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七:巍巍中華_第548章:特區(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四:九州風雲_第274章:官軍對陣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二:初露崢嶸_第62章:養寇自重卷四:九州風雲_第264章:後退一步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三:嶄露頭角_第235章:登陸種子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43章:開槍爲他們送行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254章:螞蟻圈養蚜蟲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一:藏龍臥虎_第9章: 息事寧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五:縱橫天下_第409章:包圍之勢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189章:掌握山東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七:巍巍中華_第562章:進和退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一:藏龍臥虎_第12章:豐收在望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31章:新版滿洲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127章:收復鎮江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390章:福王的牢獄之災卷四:九州風雲_第251章:電報大樓卷五:縱橫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七:巍巍中華_第553章:冊封朝鮮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四:九州風雲_第279章:川江上的縴夫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75章:珍貴的水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166章:興旺的工業園區
卷七:巍巍中華_第540章:不要戰爭卷三:嶄露頭角_第201章:德州戰火卷一:藏龍臥虎_第2章:定計卷四:九州風雲_第261章:攻克浦口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一:藏龍臥虎_第52章:撿來個媳婦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三:嶄露頭角_第206章:新官服卷五:縱橫天下_第341章:聯省衙門卷三:嶄露頭角_第191章:朝廷出兵徵繳卷三:嶄露頭角_第188章:有罪還是有功?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卷七:巍巍中華_第573章:進軍蘇伊士卷五:縱橫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訣卷六:楊威天下_第499章:帝王之家無親情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476章:改造靈渠卷六:楊威天下_第429章:啊!海軍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59章:鐵路通車卷二:初露崢嶸_第131章:新裝備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195章:西路軍進入山東卷二:初露崢嶸_第139章:出訪南洋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85章:慘烈的遵化攻防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54章:天塹變通途卷五:縱橫天下_第401章:濟寧北接駕卷六:楊威天下_第475章:遇到一位忠臣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四:九州風雲_第306章:貪心害死人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二:初露崢嶸_第66章:後勤準備卷六:楊威天下_第432章:入山西救災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116章: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84章:紅衣大炮的威力卷三:嶄露頭角_第180章:汝陽剿匪(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二:初露崢嶸_第122章:劉愛塔兄弟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36章:大明朝的國歌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四:九州風雲_第280章:秦良玉卷七:巍巍中華_第575章:珍貴的水源卷二:初露崢嶸_第90章:組成聯軍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七:巍巍中華_第548章:特區(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七:巍巍中華_第566章:山西修鐵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卷二:初露崢嶸_第129章:鐵甲快艇卷四:九州風雲_第274章:官軍對陣卷二:初露崢嶸_第68章:毛承祚授職卷一:藏龍臥虎_第49章:暗流涌動的金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二:初露崢嶸_第62章:養寇自重卷四:九州風雲_第264章:後退一步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三:嶄露頭角_第235章:登陸種子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43章:開槍爲他們送行卷一:藏龍臥虎_第34章:入鄉隨俗卷二:初露崢嶸_第146章:一隻雞引發的動亂卷四:九州風雲_第254章:螞蟻圈養蚜蟲卷二:初露崢嶸_第75章:快捷的通信卷一:藏龍臥虎_第9章: 息事寧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六:楊威天下_第422章:四川易幟卷五:縱橫天下_第409章:包圍之勢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三:嶄露頭角_第189章:掌握山東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65章:廣東打黑卷七:巍巍中華_第562章:進和退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一:藏龍臥虎_第12章:豐收在望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四:九州風雲_第331章:新版滿洲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127章:收復鎮江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390章:福王的牢獄之災卷四:九州風雲_第251章:電報大樓卷五:縱橫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四:九州風雲_第263章:亂了方寸卷七:巍巍中華_第553章:冊封朝鮮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四:九州風雲_第279章:川江上的縴夫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76章:塞得港大海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75章:珍貴的水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166章:興旺的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