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逃命

當天晚上,米柱和張嫣聊得很晚,他纔剛睡下,就被一股巨大的轟隆聲驚醒,他剛將驚醒,湯正就從帳外衝了進來,大聲道:“聲音從大堤那邊傳來,只怕是有人炸了大堤,大人快走。”

米柱也驚出了一身冷汗,說道:“讓兄弟們快撤!”他們剛衝出大帳,就看見整個營地的人都驚醒了,不少人點燃了蠟燭和燈籠,夜裡烏燈黑火,也看不見什麼,但是他們的哨兵聲稱從大堤那裡看見了沖天的火光,一閃而過,然後他們聽到了洪水的咆哮聲。

湯正拉了幾匹馬,大聲叫道:“大人快上馬,洪水就要來了!”這秦翼明秦拱明兄弟也帶領一批人前來,大聲叫道:“大人快走。”

米柱道:“大家都走!”米柱剛跳上馬,他說道:“張姑娘呢?”

“我在這兒!”張嫣一臉驚慌跑了出來,米柱策馬過來,攔腰將她抱起,抱到馬上,大聲道:“抱緊!”他畢競經過幾個月的訓練,有一定的馬術基礎,他們一下子聚了幾百騎兵,奪路而走,往南面狂奔,因爲他們都聽到了嘩嘩的水聲了。

只要他們衝進了開封城,還有機會,還有大批步卒,手持武器,跟在後面。

誰知他們才衝出幾裡,前面一個林子裡射出大量的箭矢,一大子射殺他們數十人,秦拱明大聲道:“有埋伏,走東邊!”

有埋伏他們不怕,問題是後面洪水滔天,他們只好往東邊狂奔,林子裡衝出了大量的黑衣人,湯正回身射箭,一連五矢,殺了五個人,他們騎馬的撤退得快,後面的步卒撤退不及,就與黑衣人撕殺在一起,一個步卒百戶長還大叫:“大人快走,我等斷後。”

米柱等騎着馬,快速前衝,他懷中的張嫣嚇得花容失色,顫聲道:“這是怎麼回事?”她死死的抱着米柱。

米柱道:“有人想殺本官,他們不惜炸開大堤,水淹軍營,還在回城路上佈下伏兵。”

他們才奔出數裡,就看見剛纔還有無數燈火的營地熄滅了,熄滅了的意思也可能是被水俺了,他們個個驚慌,拼死抽打馬屁,沿着東邊的官道拼死狂奔。

湯正道:“洪水正在襲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須得找個高地,前面有座小高山。”

米柱道:“繞到山後面去!”

湯正一怔,米柱道:“這個時候,你知道誰人是敵,誰人是友?”話未落,就有一羣人衝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藉着燈光,他們看見對方有五六百人之多,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他們也不廢話,直接的開槍,他們一行騎兵,將近三百人,全部是遼東鐵騎的標配,擁有弓弩一把,一弩五矢,另外有騎兵用的毛瑟1621式火槍,就是短了三分之一的。

騎兵隊疾衝過去,先是弓弩,然後是開槍,一下子幹掉了對方一半人,對方顯然是沒有經歷過這麼厲害的火力,看見身邊的血肉橫飛,死了這過半,他們是亡魂大冒,紛紛的逃命。

他們衝過了對方的封鎖線,繞到了這小高山背後,他們發現這是人工堆疊的小山包,上面無遮無掩,如果敵人殺來,也不是一個易守之地,他們只好繼續逃命,他們這是聽到後面的水聲了,只好繼續逃命。

米柱當即下令:“先跑出百里之外再說。”他就不信,對方處處伏兵,那能埋伏到百里之外,對方不可能有這麼多人手,只有跳出局中,在局外看,才能知道這是什麼局。

洪水來得極快,他們己逃出二十多裡之外,但是很快就追上,纔剛停下一會兒,就淹到及腰,他們只好繼續的狂奔,米柱道:“一路狂奔,直奔出一百之外。”他們策馬狂奔,直衝出去,張嫣哭道:“天呀!路上這麼多村莊……,還有開封城!”

米柱也是驚弓之鳥,無心欣賞她梨花帶淚的美態,他恨恨道:“但願他們吉人天相。”他也知道這是屁話,他們的軍營瞬間被摧毀,這些防護能力更差的,那裡有什麼抵抗力?他內心涌起滔天的恨意,爲了殺他,不惜炸開大堤,水淹開封,淹死這麼多人,米柱暗自發誓:“這個天殺的狗雜種?不將你千刀萬剮,我勢不爲人。”

他們一路衝出去,一清點人數,只剩下二百二十多人了,三千多人的軍營,只有二百二十人衝到這裡,其它的,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他們在擺脫了洪水之後,繼續急奔,由於這裡是平原,無遮無掩的,他們只好扔了火把,憑着微弱的燈光前行。

這裡是平原,一望無邊,也相當於無地躲藏,易於被追殺,他們只好直線急奔,不讓對方追上,也是擺脫兵的大好方法。

米柱研究過這裡的地形,知道這裡地勢平坦,黃河決堤,下游的縣市全部都化爲汪洋澤國,這些人爲了殺他,可是下血本了。

湯正嘆道:“這開封就在黃河邊上,一旦決堤,馬上完蛋,爲什麼還要建在黃河邊上?”

秦拱明道:“這應該全風水問題吧,開封位於黃河之濱,有帝王之氣。同時,開封地處於河南省中東部,是中原地區的中心,得中原者得天下。它四方通渠,八方來奏,開封得水利與地域交通之便,物產豐富,人才濟濟,孕育了許多名噪中華的賢達人士。”

他看見米柱不說話,便問道:“大人有什麼高見?開封這個地方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處在平原地區,所以易攻難守,因此把開封作爲國都很容易產生問題,一旦有外族入侵,就容易丟掉城池,下官就不明白,趙宋爲什麼建都於此?”

米柱道:“宋朝爲什麼要在這兒建都,這一點史書上的說法是,宋朝之所以選擇在開封建都,其實是因爲北宋是受禪於後周的,而後周的首都是在開封這個地方!通常情況下新的王朝建立之後就需要遷都,但是北宋卻沒有沿襲舊制,而是選擇繼續把開封作爲首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開封在全國水路運輸網中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且大運河在修建中,因此這樣的地理條件能夠爲國家的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開封在宋朝時期可是經濟中心呢,所以在開封建都自然是極好的!”

“另外,開封有很多的周邊諸侯,若是朝廷出現了問題的話,那麼無論是讓這些諸侯集結物資又或者是集結兵力都能夠更快速一些,而且國家發生了戰爭後,也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把國都建在開封,那麼國家的戰後恢復就不成問題了!宋太祖晚年時突然察覺到了開封的劣勢,他知道了此地易功難守,所以他有過想遷都的想法,不過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因爲很多朝臣都不同意,尤其是趙光義。”

“趙光義爲什麼不同意呢?其實是因爲一旦遷都了的話,對他本身的勢力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可是晉王,開封府尹,還有一個原因是此時沒有產生任何的殺戮,而後周的官僚也在北宋繼續當官,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團體,如果貿然將國家遷都的話,那麼就代表着這一些人需要遠離自己的家鄉,因此朝臣自然不願意,而且國家的經濟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遷都的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直到宋仁宗時期纔再一次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討論。”

“范仲淹曾經說過,若是國家是太平盛世的話,那麼則可以把國都定在開封,但若是處在戰亂時期的話,那麼就可以到洛陽,但是范仲淹的這個建議也遭到了很多朝臣的攻擊!也正是因爲范仲淹的這個建議,產生了強烈的政見不合,所以在遷都這件事情上面,甚至還引發了朋黨之亂,最後這件事情也就做罷了。自從這件事情過去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提起遷都的事情了。”

“另外,還有人認爲宋朝之所以也會建都在開封,是因爲這是趙氏的發家之地,這個說法雖然也是佔了一定的因素的,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應該還是開封的地理位置,畢竟對國家的穩定發展有利!從隋唐到五代時期,開封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治理之後,汴河也與很多條河相連,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水系工程,因此開封的水上交通就變得更加的順暢了!”

“據說,他們可以在短期內從各個地方輸送10萬部隊到京城,這一點是其他地方所做不到的。在唐朝時期,由於當時國家需要糧食,而糧食運輸又比較困難,所以皇帝就只能夠派大臣帥軍隊到洛陽解決糧食問題。因此宋朝在建都上也考慮到了曾經遇到的難題,所以他們認爲生活保障問題要是想得到解決,就要選擇交通有利的地方作爲國都,選擇開封做國都剛好順應了社會的經濟條件。”

“最後,開封有很長時間的都城歷史,早已成爲了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百姓心中開封已經是一個獨特的城市了!雖說黃河一直是一個隱患,就像是開封頭上的一把劍,但只要黃河不發生水災,那麼開封絕對是一個最有利於國家穩定的城市,因此這兒成了六朝首都也就不足爲奇了,他們認爲在開封建都利大於弊。”

秦拱明道:“大人博學,令人佩服。”

第427章交易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709章滅國第273章災情慘重第55章朝廷大勢第202章招安條件第752章擴散第845章制度第937章佔據第277章蓄勢第628章婚事第773章謀取第982章盤算第258章反擊打臉第595章強硬第257章拉人第1029章第114章流浪的人第82章追殺第583章國宴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625章鄭和海圖第415章奇兵突出第934章新局通第370章第996章佈局美洲第65章報應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456章肅清第429章善後督辦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7章忽悠帝第223章土司第426章追捕第371章朝廷應對第981章大明現狀第965章暫時計劃第71章盟友第445章另有看法第850章軍事外交第368以攻對攻第24章山雨欲來第982章盤算第768章併購?第155章詔獄第494章登基爲王第889章損失慘重第44章冷酷無情第184章日報第758章大計第971章入主德里第405章忍辱第211章攻下其城第1029章無題第865章國家信用第586章利益集團第430章秦良玉第901章措手不及無題第792章談判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61章神靈轉靈第448章支援第637章不服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104章得不償失第838章因勢導利第12章聯合第435章大殺招第502章改變策略第333章火燒建奴第178章形態意識第386章大膽計劃第954章亳不留情第745章外強中乾第723章萬里送死第426章追捕第67章封關第605章拜訪第726章佔領果阿第869章交易第922章御駕親征第237章丟臉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346章投降第268章緊急救援第714章艦隊歸來第978章領先優勢第679章驢踢腦袋第598章聯盟第701章推薦第987章政見不同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24章山雨欲來第655章掠奪計劃第268章緊急救援第738章戰爭將至第123章東廠大神第711章良藥
第427章交易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709章滅國第273章災情慘重第55章朝廷大勢第202章招安條件第752章擴散第845章制度第937章佔據第277章蓄勢第628章婚事第773章謀取第982章盤算第258章反擊打臉第595章強硬第257章拉人第1029章第114章流浪的人第82章追殺第583章國宴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625章鄭和海圖第415章奇兵突出第934章新局通第370章第996章佈局美洲第65章報應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456章肅清第429章善後督辦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7章忽悠帝第223章土司第426章追捕第371章朝廷應對第981章大明現狀第965章暫時計劃第71章盟友第445章另有看法第850章軍事外交第368以攻對攻第24章山雨欲來第982章盤算第768章併購?第155章詔獄第494章登基爲王第889章損失慘重第44章冷酷無情第184章日報第758章大計第971章入主德里第405章忍辱第211章攻下其城第1029章無題第865章國家信用第586章利益集團第430章秦良玉第901章措手不及無題第792章談判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61章神靈轉靈第448章支援第637章不服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104章得不償失第838章因勢導利第12章聯合第435章大殺招第502章改變策略第333章火燒建奴第178章形態意識第386章大膽計劃第954章亳不留情第745章外強中乾第723章萬里送死第426章追捕第67章封關第605章拜訪第726章佔領果阿第869章交易第922章御駕親征第237章丟臉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346章投降第268章緊急救援第714章艦隊歸來第978章領先優勢第679章驢踢腦袋第598章聯盟第701章推薦第987章政見不同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24章山雨欲來第655章掠奪計劃第268章緊急救援第738章戰爭將至第123章東廠大神第711章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