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

被媒體曝光的,應桂馨和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國.務.總.理趙秉鈞往來電報如下:

一、民國二年一月十四日趙秉鈞致應桂馨函:“密碼送請檢收,以後有電,直寄國.務.院可也。”(外附密碼一本,上面註明國.務.院應密,民國二年一月十四日)。

二、應桂馨寄趙秉鈞的“應密冬電”內有:“民黨主宋任總.理。已由日本購孫、黃、宋劣史, 印十萬冊,擬從橫濱發行。”

三、民國元年二月一日,洪述祖致應桂馨函:“大題目總以做一篇激烈文章方有價值也。”二月二日洪致應函:“弟須於事前逕電老趙索一數目。”

四、在往來電報中,洪述祖稱應桂馨爲弟,應稱洪爲蔭之老伯。

五、二月四日洪述祖致應桂馨函:“冬電到趙處,即交兄(洪自稱)手,面呈總統,閱後頗喜, 說弟頗有本事,既有把握,即望進行。”

六、二月廿二日洪述祖致應桂馨函:“來函已面呈總統、總.理閱過。以後勿通電國.務.院,因智 (稱趙秉鈞)已將密本交來,統歸兄一人經理。”

七、三月十三日洪述祖致應電:“毀宋酬勳位,相度機宜,妥籌辦理。”

八、三月十四日應桂馨致洪述祖“應密”寒電:“梁山匪魁四出擾亂(按此係指宋在各大城市 演說指責袁世凱),危險實甚,已發緊急命令設法剿捕之。”

九、三月廿一日應桂馨致洪述祖“川密”個電:“匪魁已滅,我軍無一傷亡。”

這使得這一事件徒然上升爲一樁嚴重的政治事件,雖然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就是袁世凱指使人刺殺的宋教仁。

一直爲國民黨宋教仁派喉舌的《民立報》對密電的解讀,就相當具有代表性。

《民立報》在對應桂馨與洪述祖往來函電(二月八日電)的解釋中,將案件的邏輯說得很清楚:“袁、趙蓄謀傾陷宋先生,無時或忘。至應犯一再遷延,乃知宋先生的名譽無術毀壞,不得不毀壞宋先生之身命。故宋先生之死,袁、趙死之,非洪、應與武死之也。”

也就是說,《民立報》認爲,應桂馨買兇殺宋教仁,並非偶然,而是在長期策劃毀壞宋教仁名譽無法得逞之後,纔出此殺人滅口的下策,是預謀已久的。

應桂馨,其父應忠才(應文森)本爲工匠,因在上海販賣地皮而發家。

應桂馨肄業於上海梅溪書院,後又補送龍門書院。一八八七年跟隨英國工程師金斯美學習工程繪圖,後隨岳父薛培榕去漢陽鐵廠任職。因與美國工程師爲商辦建築鋼鐵熔爐意見衝突,被湖廣總督張之洞改派到武昌監修兩湖書院,旋又因上呈不合程式而被斥。遂赴南昌知府曹朗川幕下,一八九一年報捐縣丞,被任命爲巡捕。

同年赴安徽,充支應局兼報銷差,一八九三年負責皖南緝捕營。一八九四年辭職赴滬,開設祥園煙館和桂仙戲院,成爲上海灘的著名地痞流氓。

一九零六年因涉嫌敲詐及私通巨匪範高頭,被驅逐出租界。他逃往蘇州,捐一候補知縣,並被袁世凱之族弟袁幹卿委任爲督練公所科長,後又打算讓他當印刷局提調,引起輿論譁然。在汪鍾霖爲首的士紳的抗議與控訴下,應桂馨遭到通緝而逃走,藏匿於老家鄞縣。

在聲名狼藉的另一面,應桂馨還一直暗中支持反清革命。他在一八九四年任皖南捕營管帶時曾抓獲革命黨人龔照,反而被其感化,決定棄官投身革命事業,多次秘密接濟革命黨人。

辛亥革命時參與上海光復,被滬軍都督陳其美委任爲諜報科長,孫中山來滬時負責照料,並護送孫中山至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應桂馨爲總統府衛隊司令,後兼庶務長。應桂馨“辦菜每席開支銀五元,後減至一元,菜與五元相等”,被總統府發覺後即遭斥革。

一九一二年七月一日,應桂馨糾合青幫、紅幫等江湖勢力,成立了中華國民共進會,自任會長。然該會成立後到處鬧事,危害社會治安。尤其是在一九一二年九月製造了湖北馬隊兵變,被黎元洪鎮壓後查明應桂馨爲主使,於是嚴加通緝。

不久後,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以調查水上警察事宜爲名來上海,實際上帶着袁世凱招安共進會的秘密使命,與應桂馨建立聯繫與交情。洪述祖不僅向江蘇都督程德全舉薦應桂馨出任江蘇駐滬巡查長,還說服黎元洪取消了對應桂馨的通緝。

十二月應桂馨受洪述祖之邀北上北京,謁見大總統袁世凱與國務.總.理趙秉鈞。期間曾請求任命他爲“中央特派駐滬巡查總長”,管轄自川、豫以至閩、廣等地的會黨勢力,被趙秉鈞拒絕,

當時,洪述祖欲阻止國民黨組建政黨內閣,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密電聯絡應桂馨,要求他蒐集關於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的黑材料。應桂馨謊稱他已得知日本有“孫黃宋劣史”、“黃與下女合像”、“宋犯騙案刑事提票”等物證,向政.府索要30萬來購買。袁世凱對“宋犯騙案刑事提票”頗感興趣,欲知其詳情並託洪述祖要求應桂馨先提供原件或影印件,但應桂馨始終無法交出。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洪述祖知道妖魔化國民黨要人的方法行不通後,便於三月六日密電應桂馨,暗示他對宋教仁“乘機下手”。十三日更以“毀宋酬勳位”爲誘餌,嗾使應桂馨殺害宋教仁。應桂馨欲以低價收購國債作爲報酬,洪述祖則迴應“債票特別準”。

應桂馨得到承諾後,收買兇手武士英,於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製造了宋教仁案。三月二十四日,應桂馨在迎春坊妓女李桂玉家中被英捕房逮捕。在審判期間百般抵賴,至七月二次革命爆發之際,他趁亂越獄,藏身青島德國租界。

據稱,二次革命遭鎮壓、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後,應桂馨致電政.府,稱自己殺“賊”有功,請求平冤昭雪。袁世凱政.府並無反應,他便親自入京邀賞。在北京期間,每晚在八大胡同縱情聲色。

一九一四年一月十七日,應桂馨在嫖娼並吸大煙時遇到軍警查拿。軍警不知他爲應桂馨,他卻高聲對軍警說:“我乃民國首功,又殺宋教仁之功首,現在政.府將予我上將,並酬勳位及國庫證券百萬,今我逸興遄發,樂此以消永夕,於汝何事?”遂將軍警轟走。

兩天後的一月十九日下午,應桂馨就在津京快車上遇刺身亡,主使者一般認爲是袁世凱。

對於涉及到自己的電報,趙秉鈞辯稱:“程都督、應民政長宣佈宋案證據,其涉及秉鈞者,惟手書兩件,然一爲發給密碼,一爲請領津貼,均屬因公”。

宋教仁案的另一個重要嫌犯是國府的內務部秘書洪述祖。

洪述祖,原名洪熙,字蔭之,號觀川居士,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名門望族之家。他的先祖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洪亮吉。其名述祖,有繼先祖功業之意。不過,洪述祖一生行跡與乃祖之行,南轅北轍。

洪述祖九個月大時,太平軍攻陷常州,其父洪彥先死於巷戰,家屬十七人投河。唯洪述祖與其母張氏被人所救。後依靠叔父洪彥哲生活,並在其門下受學。

光緒四年(1878年)考取秀才,但其後八年間屢試不第,於是以遊幕爲生。先後佐理江西學政陳寶琛、江西巡撫潘霨、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左宗棠和臺灣巡撫劉銘傳之幕府。

光緒十四年(1888年),洪述祖被劉銘傳派去英國,驗收臺灣商務局在英國訂造的“駕時”、“斯美”兩艘快船。事後劉銘傳彈劾洪述祖私吞公款,遂被革職並下淡水縣獄。

光緒十九年(1893年),洪述祖出獄,北上天津投奔同鄉津海關道盛宣懷。不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洪述祖被派往朝鮮,負責電報事務,並在那裡結識了袁世凱、唐紹儀。戰後洪述祖回江蘇謀生,從此其名由洪熙改爲洪述祖,併入餘聯沅之幕府。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清廷重新起用洪述祖,以候選知縣分發湖北。在漢口任職兩年多,歷任漢口清丈局坐辦、漢口釐局交涉文案兼辦鄂中洋務交涉、漢陽府夏口廳發審委員、漢口警察第二局總辦等職。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因與江漢關道繼昌不和,洪述祖辭職,重返上海,協助李經方辦理安徽鐵路事宜。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被選拔到直隸任職,歷任全省水利總局會辦、洋務局會辦、印花稅局會辦、度量權衡局會辦等多個差使。一年試用期滿後,直隸總督楊士驤給他的評語是“精明幹練,頗知大體,堪爲優等”,奏請留省補用。

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15章 挫折第106章 小德張第157章 禁賭第249章 就職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166章 實情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11章 完婚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1章 戊戌變法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36章 張瑞璣第249章 就職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31章 戊戌變法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36章 張瑞璣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336章 張瑞璣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8章 離開老巢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06章 小德張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84章 海軍起義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467章 格格不入
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15章 挫折第106章 小德張第157章 禁賭第249章 就職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166章 實情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11章 完婚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1章 戊戌變法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36章 張瑞璣第249章 就職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31章 戊戌變法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36章 張瑞璣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336章 張瑞璣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8章 離開老巢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06章 小德張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84章 海軍起義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467章 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