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直奉之戰

徐世昌下令雙方軍隊一律撤退的命令,不但對直奉雙方是廢紙一張,恐怕連他本人也清楚是做秀給國人和外人看的。

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奉軍將領張作相、張景惠、汲金鈍、吳俊升等通電宣佈吳佩孚罪狀。算是對吳佩孚等人宣佈張作霖十大罪狀的迴應。

電雲:“竊維清政失馭,國體乃更。革命以來,於茲十有一載矣,喪亂頻仍,日甚一日。自直軍由湘鄂撤防北歸以後,‘統一’兩字,希望毫無。南北和議,始終停頓。推原禍始,實吳佩孚一人階之厲也。國家要素,全在綱紀,軍人天職,只有服從。當吳佩孚擁兵衡州之時,或乘勝進攻,或停戰議和,皆不失爲正當辦法。乃以未得湘督之故,竟倒戈相向,合力謀驅湖南張督,而吳氏於政亂紀之行爲,倒行逆施之舉動,遂至肆無忌憚,層出不窮,雖罄南山之竹,亦不足書其罪惡矣。

“吳氏欺世盜名,向以清白自詡,而衡陽之役,即騙得西南六十萬元。此外詐取及勒借各款,就所聞於各省官民,言之歷歷有據。湖南省署及地方五百餘萬,湖北三百餘萬,江蘇七十餘萬,河南亦百餘萬,其餘敲詐沿路地方各款,爲數尤爲不貲,是吳氏之貪。不得督軍,則稱元首爲先生,得巡閱使,則改稱我大總統,是吳氏之鄙。唆使成慎逐趙,繼又助趙攻成,致成死於非命,是吳氏之狠。其決堤灌敵也,沿堤居民聚集老幼,跪於前,涕泣請命,吳氏悉怒而投之橫流,指揮掘堤益急,是吳氏之惡。其奪位賣友也,以湖北地盤之故,對於王不惜多方掣肘,以犧牲其同系同鄉同寅之老友,是吳氏之險。平居自命,不曰武鄉侯,即曰嶽少保,而居心奸狡,適得其反,是吳氏之妄。忽而國民大會,忽而第三政.府,其實全無心肝,不過假空氣以自重耳,是吳氏之詐。尋常對衆演說,非掃滅東省不足以橫行中國。東省何負於吳,而野心勃勃如此,是吳氏之狂。

“……猶復陰謀百出,自去歲以來,即時欲將安徽、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各省地盤,盡舉而置之掌握之中,以遂其所大欲而後快。此尤吳氏之明目張膽,大言不慚者。其他謬妄之舉,國人著有專書,不待指數,是吳氏一直不仁不義不忠不信之奸邪殘賊耳。迨近年因中原多故,張使以曹使坐鎮北洋,由曹使一意整頓,而張使慎布邊防,決不存絲毫權利思想。乃以吳氏橫行之故,不但中國商民受莫大之損失,而各友邦商業,亦受其影響。自華府會議以後,國勢之阽危益甚。張使甚願鞏固北系團體,擁戴大總統,推舉王聘老,段芝老及碩德耆宿,共謀救國。張使尤素重曹使,果能協力同心,亦可貫徹此旨,協謀統一之進行。乃吳氏以受曹卵翼之人,反脣相稽,竟謂曹氏昆仲,除枉法貪贓外,別無好處於地方。是不唯破壞北洋團體,抑且辜負恩遇長官,負義亡恩,莫此爲甚。又復反覆無常,一意搗亂,雖至荒旱荐臻,上幹天怒而不恤。

“此次奉軍入關,原本奉大總統派員挽留駐兵,增兵亦復同意,曹省長親自到奉,亦同此旨。乃吳氏盅惑曹使,必欲歸罪奉軍,迫令宣戰,並用其金口決堤之故智,填寫多名,通電謾罵,以啓釁端,若惟恐戰事之不速者,是真國家之妖孽,當道之豺狼。作相等義憤填膺,忍無可忍,用特宣告天下,翦此兇頑。但張使與曹使交誼素敦,與直軍更無嫌隙,其無故挑釁,只吳氏一人。我直軍同袍將士,如仍服從曹使者,作相等敬以禮之,如有甘心從逆,隨吳抗戰大軍者,即當一律劃除,如有棄吳逆來歸者,當請張使一視同仁,錄功給餉,特別優遇。我大軍紀律素嚴,秋毫不犯,經過地點,公平交易,商民勿容自相驚擾。靜候我大軍滅此朝食,以與我海內同胞共慶昇平。區區血忱,天日可矢!倚盾宣言,伏維公鑑。”

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張作霖通電宣戰。

電雲:“竊以國事糾紛,數年不解,作霖僻處關外,一切均聽北洋團體中諸領袖之主張。向使同心合力,無論前年衡陽一役可以乘勝促統一之速成,即不然,而團體固結,不自摧殘,亦可成美國十三洲之局。乃一人爲梗,大局益棼,至今日而愈烈。長此相持,不特全國商民受其痛苦,即外人商業停頓,亦復虧損甚鉅,嘖有煩言。作霖所以隱忍不言者,誠不欲使一般自私自利之徒,藉口污衊也。不料因此竟無故招謗,遂擬將關內奉軍悉數調回。乃蒙大總統派鮑總長到奉挽留,曹省長親來,亦以保衛京津,不可撤回爲請。而駐軍地點,商會挽留之電,相繼而至。萬不得已,始有入關換防,酌增軍隊,與曹使協謀統一之事。又以華府會議,適有中交兩行擠兌之事,共管之聲浪益高,國勢之顛危益甚,作霖又不惜以鉅款救濟之,所以犧牲一切,以維持國家者,自問可告無罪。

“若再統一無期,則神州陸沉,可立而待。因一面爲京畿之保障,一面促統一之進行。所有進兵宗旨暨詳情,業於皓日,漾日通告海內,凡有血氣者,睹情形之危迫,痛喪亂之頻仍,應如何破除私見,共同挽救。乃吳佩孚者,狡黠性成,殃民禍國,醉心利祿,反覆無常;頓衡陽之兵,幹法亂紀;致成慎於死,賣友欺心,決金口之堤,直以民命爲草芥,截鐵路之款,儼同強盜之橫行;蔑視外交則劫奪鹽款;不顧國土,則賄賣銅山;逐王使於荊襄,首破壞北洋團體;騙各方之款項,專鼓動大局風潮;盤踞洛陽,甘作中原之梗;弄兵湘鄂,顯爲蠶食之謀;迫脅中交兩行,掠人民之血本;勒捐武漢商會,竭闤闠之脂膏。塗炭生靈,較闖獻爲更甚。

“強梁罪狀,比安、史而尤浮,惟利是圖,無惡不作,實破壞和平之妖孽,障礙統一之神奸。天地之所不容,神人之所共怒。作霖當仁不讓,嫉惡如仇,猶復忍耐含容,但得和平統一,不願以干戈相見。不意曹使養電,吳氏馬電,相繼逼迫,甘爲戎首,宣戰前來,自不能不簡率師徒,相與周旋,以默相我國家。事定之後,所有統一辦法,謹當隨同大總統及各省軍民長官之後,與海內耆年碩德政治名流,開會討論公決。作霖本天良之主宰,掬誠悃以宣言,既不敢存爭權爭利之野心,亦絕無一人一黨之成見。皇天后土,共鑑血忱!作霖不敢以一人欺天下。披瀝以聞,伏維公鑑!”

直奉兩系面合心離已有一年多了,本來奉系是接近皖系的,皖直戰爭時,皖系做夢也沒有想到奉系會助直反皖。

皖系戰敗後,直奉兩系雖因曹張兩人是親家,有這一段政治婚姻在維繫,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終於刀兵相見。

四月二十九日,張作霖到達軍糧城,自任“鎮威軍”總司令,以孫烈臣爲副司令。

指揮奉軍四個師、九個旅,約十二萬兵力,兵分東、西兩路。

西路奉軍以張景惠爲總司令,駐長辛店,所部區分爲三個梯隊,企圖圍攻直軍的大本營保定,並於即日向部隊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與此同時,直軍也以吳佩孚爲總司令,指揮七個師、五個旅,約十萬餘人,兵分東、西、中三路。

西路吳佩孚的第三師進駐琉璃河,中路王承斌的第二十三師駐守固安,東路張國熔的第二十六師(後來又增加了張富來的第二十四師)在大城一線佈防。

直軍的步兵多久經沙場,而奉軍則以騎兵和炮隊見長。

從四月二十九日起,直奉兩軍在長辛店、固安、馬廠一帶進行混戰。

剛開始,奉軍曾發動了猛烈的攻勢,東路直軍在奉軍騎兵的衝擊下,退至任邱、河間一線;西路直軍也受到奉軍的炮火壓制而毫無進展,直軍處於下風。

三十日,吳佩孚親自到前線督戰,以一部兵力在正面實施鉗制,主力在炮兵的掩護下,迂迴至奉軍的側後,突然發起攻擊。

奉軍在遭到腹背攻擊後,原爲馮國璋舊部的奉軍第十六師,於五月四日臨陣倒戈,奉軍暫編一師退出豐臺,造成了奉軍西線潰退。此時,奉軍第一師投入戰鬥,才阻止住直軍的追擊,並將長辛店收復。

此後,吳佩孚又採取誘敵深入戰術,指揮直軍且戰且退,待奉軍進入伏擊圈後,秘密地率部繞至奉軍側背,突然發起猛攻,終使西線奉軍全線潰退。

在東線,交戰之初奉軍一度曾掌握了主動。但在西線奉軍潰退後,東路奉軍第一梯隊的旅長鮑德山不聽指揮,按兵不動,總司令張作霖只好指揮部隊全線退卻。

第二梯隊司令張學良所部,戰鬥力較強,戰前也有準備,是奉軍的主力。

但是,吳佩孚在西線獲勝後,調其嫡系第三、第二十六師到東線,並親自指揮,攻擊張學良的部隊。

張學良雖然率部英勇抗擊,將其進攻打退,但因爲奉軍在整體上敗局已定,只好指揮部隊有秩序地向後撤退。

第三梯隊司令李景林指揮所部在姚馬渡將直軍的進攻擊退,俘直軍千餘人。但當西線奉軍全線潰退的消息傳來,東線軍心爲之動搖。直軍乘勢全線出擊,進攻奉軍第三梯隊司令部所在地馬廠,殲滅奉軍七千餘人,迫使奉軍放棄楊柳青,退守北倉。

軍糧城的奉軍與乘火車開來的二萬餘直軍發生戰鬥,因衆寡懸殊,被迫退往灤州。

至此,奉軍在東、西兩路均告失敗。士兵犧牲二萬,戰敗逃亡者萬餘,被直軍繳者四萬餘人。

五月十日,直系王承斌率其第二十三師開進天津。

這時,灤州英國領事出面調停,以奉軍退回關外,直軍停止追擊爲雙方停戰議和條件。

六月十八日,直、奉兩方代表在秦皇島海面的英國克爾留號軍艦上籤訂了停戰條約:以榆關(今山海關)爲兩軍的分界線,奉軍撤出關外,直軍除酌留一部駐防榆關外,大部撤回原防。至此,第一次直奉戰爭宣告結束。

此次直奉的戰事,前後也不過只是六天。

第85章 殿前作答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23章 離開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章 當官真好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491章 求博第123章 孫袁會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344章 北歸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79章 新人物第164章 芥蒂第441章 美育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45章 積重難返第134章 較量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62章 垂釣洹上第139章 慶典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30章 朋友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12章 兵變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5章 去買官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441章 美育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87章 吳祿貞第66章 機會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8章 好景難長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49章 就職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25章 找事做
第85章 殿前作答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23章 離開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章 當官真好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491章 求博第123章 孫袁會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344章 北歸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79章 新人物第164章 芥蒂第441章 美育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45章 積重難返第134章 較量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62章 垂釣洹上第139章 慶典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30章 朋友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112章 兵變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5章 去買官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441章 美育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87章 吳祿貞第66章 機會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8章 好景難長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49章 就職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25章 找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