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

二十四日,袁世凱上了個奏摺:一方面謊稱,他已經和對方反覆協商過,伍廷芳“復語悖妄,尚無頭續”,能感覺出對方態度特別強硬和失去耐心,欺騙隆裕太后。

另一方面則稱自己病勢愈發嚴重,繼續請假,撒手不管,刁難隆裕太后。拉開架式,清帝不退位,他就不再參與決策,讓親貴們自己去爭,自己去吵。

病假一天接一天的續。其實,他躲在幕後,策劃一切,一切也盡在他的掌握中。他在等待,等着清廷熬不下去了自己說話。

等了幾天,看還沒有明顯效果,袁世凱打出自己的殺手鐗,指示段祺瑞給清廷發電。

前些日子,北洋將領還通電全國,支持君主立憲,反對共和。這纔沒過幾天,這些北洋將領怎麼又都高喊起共和?不用腦袋想,也能知道這都是袁世凱授意的。

但如果看名單,人員還是有別的,有人也許說這是袁世凱故意爲之,其實未必。

因爲北洋將領們也不是鐵板一塊,更不是一個觀點。比如段祺瑞等人是主張共和的,而馮國璋和張勳等人則是主張君主立憲的,甚至是忠君報國的。

也有段芝貴之輩,自己好像沒什麼主張,是唯袁世凱馬首是瞻。

袁世凱是需要發什麼樣的電報,使用什麼樣的人,也算是人盡其用。

不管這些人的觀點和價值取向有何不同,但現在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忠於袁世凱。

按着袁世凱的授意。段祺瑞聯合一衆北洋將領共五十多人,聯名上奏,建議清廷接受優待條件,贊成共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電文說:“雖祺瑞等公忠自勵,死生可保無他,而餉源告匱,兵氣動搖,大勢所趨,將心不固,一旦決裂,何所恃以爲戰……勢成坐亡。”

軍人的態度,給朝廷,給隆裕太后很大的壓力,但是,宗社黨給隆裕太后的壓力也很大。

雖然,隆裕太后早就看透了宗社黨這些人,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他們這些人的強烈反對,隆裕太后不能不顧忌。

再說了,在她的心底,也是不甘心的,只要有一絲希望,也是不願意俯首就擒的。

現在,她也需要忠社黨來爲她自己提供藉口。袁世凱步步緊逼,隆裕太后就是不肯就範,仍堅持召開國民會議。

袁世凱又打出一擊重拳。把自己擬定優待清室的草案拋出,聲言:“如一定堅持,國民議會決定國體,則優待清室的條件,也必定由國民議會議定,能否照前優隆,臣未敢預決。”

言外之意,真要是由國民會議決定國體,給清室什麼樣的優待,給不給優待,就很難說了。明確的告訴隆裕太后,不要錯過機會。

見宗社黨過於囂張,一再幹擾清廷退位,袁世凱決定恐嚇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有多厲害的傢伙。

於是,又授意北洋將領發電報警告。

一月二十六日,段祺瑞致電內閣,點名道姓指責載澤、溥偉等人,破壞議和,明確提出:“懇請換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發出話來,如果誰人敢一意孤行,破壞議和,將對其進行追究。

但這些人並沒被嚇住,仍然我行我素。

正在僵持之中時,這一天有了變數,京津同盟會暗殺部不請自來幫袁世凱。

幸運的天平還是往袁世凱這邊傾斜,因爲很快發生了刺殺良弼事件。

京津同盟會暗殺部的組織並不嚴密,各行其是的情況很難避免,聯絡也很不通暢,這在當時也有保密方面的需要。對良弼下手的革命黨人,本來的目標也是要刺殺袁世凱的。但是因爲袁世凱身邊的能人異士太多了,他們無從下手。

無奈之下,開始將矛頭轉向了良弼。他們覺得良弼在當時也是個很重要的人物,殺了他影響力肯定也不會小。而他身旁沒有很強的保護力量,刺殺容易得手。

刺殺良弼的具體實施人是革命黨人彭家珍,

彭家珍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後調任奉天講武學堂兵營隊官兼教習,受當時東北總督趙爾巽委任,爲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

武昌事變,彭家珍偷盜司令部軍餉,資助革命黨,遭到通緝。之前資政院會議,清王公集會,彭謀炸會議未成。

彭家珍在奉天任職時與講武堂滿人崇恭很熟,知道崇恭與良弼有交情,先派人去奉天,以崇恭名義給良弼發一電,稱將入都商量大計。

然後身着高級軍官服配刀,執崇恭名刺,由火車站入住金臺旅館。

先駕馬車入前門至軍諮府覓良弼,復至西城紅羅廠良弼寓所,時良弼未歸。門房引入府中等候良久,本已決意離去。出門時恰看見良弼的馬車馳來,就立刻退了回去。

良弼車至,門房上崇恭名刺,良弼下車卻發現來人並不是崇恭,詫愕之間,炸.彈已至。距離太近,是同歸於盡的打法,只是良弼被炸斷左足,彭家珍卻當場身亡。時爲辛亥臘月初八日(1912年1月26日),三天後,良弼亦不治殞命,年三十五。

爲民主共和而英勇獻身的烈士是值得永世紀念的,後來,革命黨人將刺殺袁世凱犧牲的張先培、黃芝萌、楊禹昌和彭家珍的遺體,一同安葬在北京三貝子花園薈芳軒內,豎碑銘志。

這爲後話。

良弼被刺只是被炸斷了一條腿,手術後應無生命之憂。

家人問他,是何人所爲,他說:“不難想知,今日之害我者,即來日奪國者。”

他認定兇手是袁世凱指使。

剛剛收到北洋將領的警告,宗社黨的首領就遭暗殺,人們很容易聯繫到一處。而且,良弼是宗社黨的一號人物,段祺瑞的電報卻沒點其名,也很容易讓人感覺到,這本身就是事先計劃好了的。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更加明顯,趙秉鈞去良弼家探望,介紹了一位有名的中醫,結果良弼只吃了一副藥就一命嗚呼。

良弼的死,應該是和吃這中藥有關。真相是袁世凱授意?還是趙秉鈞擅爲,還是那位有名中醫出手,就不得而知了。

這世界上的事真的是很複雜的,因爲也還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良弼的家人,比如買藥的環節。但是,誰會動這麼多腦筋呢?除了確知內情的人之外,差不多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袁世凱。

於是傳出消息,袁世凱想要誰的命,誰就得必須死。

宗社黨的這些成員,平日裡一個比一個氣壯如牛,但其實一個比一個怕死,一個比一個膽小如鼠。

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還沒大難臨頭,這些平日裡慷慨激昂之輩,就嚇得各個逃離京城,唯恐被袁世凱追殺;囂張一時的宗社黨立時以鳥獸散而告終。

良弼的死,把隆裕太后也嚇了個半死,她可能也認定是袁世凱所爲。

樑士詒曾把隆裕太后的恐懼情況對別人這樣講過:“良弼被炸之日,京師風雲至急,入朝行禮後,隆裕太后掩面泣雲:‘樑士詒啊!趙秉鈞啊!胡惟德啊!我母子二人性命,就在你三人手中 你們回去好好對袁世凱說,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的性命。’人心都是肉長,那樣子看上去真叫人難受,趙秉鈞先禁不住掉淚,誓言保駕,我亦不禁然。”

樑士詒(1869年—1933年),字翼夫,號燕孫,廣東廣州府三水縣人,出生於今佛山市三水白坭鎮崗頭村,民國初期著名的經濟家、銀行家、政治家。

樑士詒早年與其父樑知鑑同在三水、廣州、**讀書,後又與梁啓超同於佛山書院遊學。

光緒二十年(1894年),考取進士,歷任清郵傳部大臣、國務大臣、鐵路總局局長,爲中國早期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一九一一年,協助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

民國初期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等職務,並以交通系首領、全國鐵路協會會長身份,全力支持孫中山的全國鐵路建設計劃。樑士詒有“活財神”、“二總統”之稱。

一九一六年,他被《紐約時報》稱爲“中國的大腦”、“王座背後的權臣”,是清末民初非常活躍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一九一八年六月六日,樑士詒創辦北京證券交易所,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樑士詒以私人名義致電英國首相麥克唐納,請其聯合各國,制止日本暴行。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到上海與段祺瑞共商抗日大計,不幸於四月九日病逝。

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157章 禁賭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112章 兵變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261章 張作霖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407章 童子試第7章 奇遇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247章 外逃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164章 芥蒂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486章 學寫詩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45章 張毒菌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93章 南北議和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261章 張作霖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8章 下重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162章 國恥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
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157章 禁賭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112章 兵變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261章 張作霖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407章 童子試第7章 奇遇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247章 外逃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164章 芥蒂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486章 學寫詩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45章 張毒菌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93章 南北議和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261章 張作霖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8章 下重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162章 國恥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